增加扶手 貼防滑條 多練腿力
10個方法防老人跌倒
 |
|
老人浴室的防跌倒設置。 |
根據美國調查數據顯示,每年老人跌倒的發(fā)生率約為15~40%,并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主任莊平指出,老年人跌倒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包括髖關節(jié)等部位骨折、硬腦膜下出血、軟組織傷害或頭部外傷。另外,有些老人會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限制自我活動,漸漸失去了獨立活動的能力,不僅讓身體功能愈來愈差,也造成家人的負擔。臺灣《康健》雜志總結最新研究,針對造成老人跌倒的原因,提出了以下10個預防的方法:
1.常設夜燈。臺灣大學醫(yī)學院醫(yī)療復健輔具中心職能治療師紀宙認為,老年人的視力漸漸退化,對光線的調節(jié)能力不如當年。所以,在年長者的活動范圍內保持明亮的光線,是預防跌倒的第一步。另外,老人易起夜,除了在房間常設一盞夜燈之外,也可在行經路線的走廊設置感應式的照明燈,避免被障礙物絆倒,電燈開關處也要有足夠的識別亮度(例如開關內部有微小的光源、黏貼夜間發(fā)光的貼紙)。
2.清除障礙,布局清靜。老人房的基本原則就是“空間規(guī)劃愈簡單愈好”,要清空所有障礙物,包括堆放的雜物、家具、電線。最好去除3公分以上的門檻,因為老人抬腳跨門檻的動作,重心集中在單一腳上,更容易跌倒。
3.貼心的浴室。浴室是最容易濕滑的地點,也是預防老人跌倒的重點。最好不要使用浴缸,因為浴缸的高度約45公分,進入時必須單腳抬得很高,很容易跌倒。若已經安裝,就一定要在旁邊加裝穩(wěn)固的扶手,并在浴缸內外做好防滑的裝置。建議在淋浴間及洗手臺擺放不積水又防滑的椅子,方便長輩站累了時坐下來休息。
4.地板貼防滑條。起居室的地板要鋪粗糙面的防滑地磚,浴室地板也使用抓地力好、無拋光的材質。若是不想大興土木改裝地面,紀宙建議在長輩的活動路線貼上防滑條,特別是容易跌倒的地方,例如浴室、樓梯、下床處。防滑條的間距應該小于腳掌長度,例如腳的大小為30公分,則每隔25公分貼一條。至于經常被放在浴室防滑的拼裝塑料墊,“一定要鋪滿整個浴室,”臺灣銘傳大學商業(yè)設計系講師謝德旺提醒,散落、沒有固定的墊子,反而更容易滑倒。
5.穩(wěn)固的扶手。臺北醫(yī)藥大學附設醫(yī)院急診部醫(yī)師梁偉成表示,走道、樓梯及洗手間,均應設有扶手。另外,在椅子、馬桶及床邊加裝扶手,可以幫助老人家起身及坐下,減輕腿部的負擔。居家扶手安裝的高度視個人身高而做調整,一般離地約70~90公分。
6.座椅不能軟。太低、太軟的椅子和沙發(fā)并不適合老年人,因為起立、坐下對老人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動作,紀宙表示,最好有扶手的設計。為了減輕跌倒時的傷害,可以在家具的尖銳處加上防撞條。
7.合身的衣著。林頌凱醫(yī)師認為,太長或太寬的衣褲、磨損嚴重的鞋子,都可能造成老人跌倒的風險。為家中長輩選購一雙合腳且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就像為他的每一個步伐都加了保險。
8.適當的室溫。年輕人在29.4攝氏度~32.2攝氏度時是處于最機警的狀態(tài),當室溫低于12.8攝氏度則精神運動性活動將會發(fā)生障礙。如果想讓老人機體保持在最機警的狀態(tài),居處室溫應不低于攝氏24攝氏度。
9.安全的用藥。有些藥物可能會引起頭昏眼花的副作用,增加跌倒的風險,例如降血壓藥、鎮(zhèn)靜劑、安眠藥、利尿劑、感冒藥等。臺大醫(yī)院家庭醫(yī)學部主治醫(yī)師陳晶瑩提醒,應檢查家中老人的用藥,與醫(yī)生討論考慮停止不必要的藥物。
10.增強腿力的運動。美國運動醫(yī)學會指出,平衡訓練、阻力運動、走路以及重心轉移的綜合性運動,有助于降低跌倒的風險。臺灣長庚醫(yī)院復健科主治醫(yī)師林瀛洲等人的研究證實,練習太極拳能有效預防老人跌倒。(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