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看 好友從貴州考察回來,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這一幕:他看見數(shù)十農人耕種,另外有數(shù)十農人蹲在田埂上看這數(shù)十人耕種,從日出,到日落,日復一日。學者受不了了──難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監(jiān)督?他跑到田邊去問那蹲的人:“你們?yōu)槭裁纯此麄兏???/span> 蹲的人仍舊蹲,抽煙,眼睛仍舊蒙蒙地看田里,用濃重的鄉(xiāng)音說,“就是看呀。” “為什么看呢?” “沒事干??!” 學者明白了。一畝地,那幾個人也就夠了,其它的人真的沒活可干,就到那田埂上,蹲,可能潛意識里也是一種“同舟共濟”的表達吧。 蹲的人們這回轉過頭來,奇怪地看他,然后問他為何發(fā)此問。 香港來的學者倒愣住了。他要怎么回答呢?說,因為蹲在田埂上什么也不做,是一種浪費?說,“沒事干”是是是──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因為在香港或臺灣或新加坡或美國,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努力干事,“沒事干”是件……是件可怕的事。 他要怎么說呢? 于是我想起另一個故事,地點是非洲。一個為紅十字工作的歐洲人到了非洲某國,每天起床還是維持他的運動習慣:慢跑。 他一面跑,一面發(fā)現(xiàn),一個當?shù)厝伺苓^來,跟他跑,十分關切地問他;“出了什么事?” 歐洲人邊喘息邊說,“沒出事?!?/span> 非洲人萬分驚訝地說,“沒出事?沒出事為什么要跑?” 這個歐洲人愣住了。他要怎么解釋?因為他總是坐在開冷氣或暖氣的辦公室里頭一個開的計算機前面,他的皮膚很少被陽光照到,他的手很嫩、肩膀很僵硬、腰很酸,因為沒有身體的勞動,因此他必須依靠“跑步”來強制他的肌肉運動?他是不是要進一步解釋,歐洲人和非洲人,因為都市化的程度不同,所以生活形態(tài)不同,所以“跑步”這個東西,呃……不是因為“出了事”。 好友在說貴州人蹲一整天沒事干,就是抽煙望向漠漠的田地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靈魂悠然走神,竟然嘆息起來,說,“就是蹲在田埂上看田,唉,真好?!?/span> 我知道,我在向往慢的境界 我知道,我在向往一個境界。 慢的境界。 和華飛走東南亞15天,出發(fā)前就做好了心理調適:慢。 當你到了碼頭,沒有一個辦公室貼時刻表,也沒有一個人可以用權威的聲音告訴你幾點可以到達終點,你就上船,然后就找一條看起來最舒服的板凳坐下來,帶從此在此一生一世的心情。你發(fā)現(xiàn)你根本不去想何時抵達,連念頭都沒有。你看那流動的河,靜默卻顯然又隱藏巨大的爆發(fā)力,你看那沙灘上曬太陽的灰色的水牛,你看孩子們從山坡上奔下來,你看陽光在蘆葦白頭上刷出一絲一絲的金線,你看一個漩渦的條紋,一條一條地數(shù)…… 從瑯勃拉邦到吳哥窟的飛機,突然說延誤3個小時,人們連動都不動一下。因為預期就是這樣,于是你閑適地把機場商店從頭到尾看一遍,把每一個金屬大象,每一盒香料,每一串項鏈,每一條絲巾,都拿到手上,看它、觸它、嗅它、感覺它。反正就是這樣,時間怎么流都可以。任何一個時刻,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時刻,好地方。 晚明的散文大家張岱,“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能這樣過日子,是因為他把杭州當安身立命之處。明朝覆亡,他腳下的土,也被抽走了?!澳曛廖迨?,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shù)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厥锥昵?,真如隔世?!?/span> 我想有一個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種植絲瓜,絲瓜沿竿而爬,迎光開出巨朵黃花,花謝結果,壘累棚上。我就坐在那土地上,看絲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