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淺談潛陽封髓丹在臨床上的運用

 語后添情 2013-07-19
封髓丹
在茶館里遇到一個同行,在派出所當片警的。小伙兒81年生人,可面色黃里透黑,一打眼兒過去,就好像臉上浮著一層黑氣——這是死氣。問及身體狀況,同行叫苦不迭:沒精神,沒力氣,總想睡覺,可總也睡不著。一搭脈,細弱無力,重取更是微不可查——陽氣虛得沒法再虛了。
派出所的工作耗人,東家丟車,西家丟錢,老頭找孫子,老公打老婆,都會給派出所打電話。幾年工作下來,身體沒一個好的,值夜班時,后半夜沒啥事,民警們都會靠在椅子上睡會兒覺,可這同事卻怎么也睡不著——雖然他困得要死。
我說:兄弟,你也知道,咱警察的平均壽命只有48歲,連50都到不了。咋弄的?就是像你這樣耗的。想睡卻睡不著,這叫“但欲寐”——是腎虛到極致,導致腎里的陽氣不受管,滿處亂竄鬧的。再不抓緊調(diào)一下,就得像英雄民警沈戰(zhàn)東一樣,28歲的小伙,正給媳婦發(fā)短信呢,忽然就死了。同事一聽,害怕了,問咋辦?我說先不管別的,把腎氣收住再說,這是保命的根本。找茶館老板要來紙張,為擬封髓丹:
黃柏50克,砂仁25克,炙甘草25克。用中藥粉碎機打成粉,一天兩、三大勺,熱水送下。
筆者最初知曉封髓丹一方,是讀鄭欽安的《醫(yī)理真?zhèn)鳌罚骸包S柏一兩,砂仁七錢,炙甘草三錢”。鄭氏對此方的闡釋如下:
---------------------------------------------
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入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此一味,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常親身閱歷,能治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癥,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細揣摸,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經(jīng)試之,愿諸公亦試之。附七絕一首:
陰云四合日光微,轉(zhuǎn)瞬真龍便欲飛。
識得方名封髓意,何憂大地不春歸。
---------------------------------------------
筆者學藝粗疏,無法盡識此方之妙,但僅以淺薄的經(jīng)驗來分析,亦可知其法簡效宏:
炙甘草為中焦提供能量支持,且溝通上下,以土治水,讓浮竄之陽氣得以平和穩(wěn)??;砂仁引氣歸腎,筆者本地有一老中醫(yī),每治腎虛,必用此藥;黃柏苦寒堅腎,使歸腎之氣沉穩(wěn)堅實。三藥合一,立除脫陽之患。
過不幾日,同事反饋:服此藥后,上夜班時再無失眠之苦,不到十一點就已昏然睡去,且睡眠質(zhì)量極佳。我暗自高興:這命算是保住了。
在臨床的廣泛運用封髓丹 ,根于對“天一生水”的深刻理解:梁冬吧
所謂“天一生水”者,即為一坎卦之意:一陽爻潛于二陰之中??衫斫鉃橄忍烀饾撚谀I水之中,方為腎之功能。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罚骸疤煲簧?,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居於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贝恕耙稽c真陽”之命門火須潛于水中,腎水方得溫,腎之氣化功能方能正常進行,腎之陽氣為人體五臟陽氣之本,水溫-木升-君火主位等一系列臟腑功能方能正常運行。《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瓣柮苣斯獭敝瓣柮堋?,指的亦正是指此先天命門火須潛于水中,腎水得一,水火包融,方能蒸騰氣化,五臟之正常功能方能以此為根正常完成。如果陽不能密,“兩者不和”,則“若春無秋,若冬無夏”,正常的人體陰陽世界正常循運規(guī)律被打亂后,天不為天,地不為地,穩(wěn)定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諸疾必然紛起。知此理者,方可明溫水潛陽法可治大量疑難病之機。
所以以潛陽封髓丹為代表的溫水潛陽法正是要將這離位的先天乾之一陽重攝于水中,保證命門火深固秘藏于腎,以達到這“陰平陽密”的最佳生理狀態(tài)。
現(xiàn)舉筆者所觀察到的吳榮祖老師臨證數(shù)案,以說明之:
1)抑郁癥:
陳XX,女,48歲,2003年12月18日就診,一年前因丈夫與父親一周內(nèi)突然死亡,又遭遇下崗,造成患者焦慮,驚怕,多次自殺未成。經(jīng)省精神病院診斷為“抑郁證”,住院西藥治療效不顯。
刻診:憂郁,焦慮,多疑,不與人交往,不多講話,畏寒,神疲乏力,胸悶氣短,失眠,面發(fā)青,背部骨蒸盜汗,腰痛,記憶力下降,小便灼熱,舌胖大紅嫩,苔少,脈沉細。
方: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15g,灸麻根15g,灸遠志10g,白花蛇舌草20g,烏梅5枚,續(xù)斷30g,益智仁15g,甘草6g 五付
      2003年12月25日二診,服上方后諸癥皆減,守前方再進。此后數(shù)年均守潛陽封髓丹加減治療,半年后,情緒明顯好轉(zhuǎn),背部骨蒸感消失,腰不痛,臉色恢復正常,大量減少西藥量??謶指邢?,性格改變,可與人交流,諸癥均改善。1年后恢復正常狀態(tài),至今5年均未復發(fā)。
        
2)頑固性失眠
      
李某某,女,45歲,2007年6月17日初診?;颊邍乐厥咭荒?,一年來經(jīng)多方求治無效,患者神疲乏力,煩躁、心悸、口干,飲水不解渴,曾久服六味地黃湯、酸棗仁湯等方效不顯。舌嫩紅,苔薄白,脈沉細,寸略旺,兩顴紅。投以潛陽封髓丹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20g,灸遠志1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6月23日復診,效大顯,由原來通宵難眠改為可入眠4-5小時,心悸、口干均得改善。守此方一月后,諸癥息消。第二年因感冒就診,一直未復發(fā)。
       3)遺精
張某某,男,22歲2007年1月初診。中醫(yī)學院學生,一年前開始夢遺,曾自服知柏地黃丸、四逆湯等,效不顯,嚴重時一周夢遺5-6次??淘\:神疲乏力,面色夾青,畏寒肢冷,易上火。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雙尺無力。投以潛陽封髓丹合補腎湯,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20g,紫石英20g,續(xù)斷30g,杜仲20g,菟絲子2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2007年7日重遇患者,言自服此方數(shù)周后,諸癥消失。
        
年來溫陽派的影響漸漸擴大,常見莘莘學子們臨床常以一個四逆湯通殺一切陽虛病人的情況,而遇到相火妄動的病人時,如四逆湯配伍不當,常易產(chǎn)生或加重諸般“上火”癥狀,給病人帶來痛苦,畏懼“熱藥”,產(chǎn)生思想上的顧慮,以致依從性下降等問題。這些不良弊端常易導致初學者進退維谷,對溫陽理論產(chǎn)生懷疑,改弦更張重回傳統(tǒng)時方辨證模式的舊路。這既有初學者臨床經(jīng)驗不足的一方面,也與現(xiàn)有文獻對此類問題重視、強調(diào)不足有關(guān),這應該是附子最好用也最難用的原因之一?!盎鹕瘛睔J安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兩個方劑,那就是封髓丹和潛陽丹。而此兩方功用為近,制方極簡也其效卻頗有奇異之處,欽安先生亦說說其應用封髓丹“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辈①澠浞健爸疗街脸#辽裰撩?。”
     而學火神者,往往于此二方一頭霧水。抑或是非此即彼,非陰即陽的思維定式所限,故有謂二方滋陰者,必有駁之謂此二方為扶陽者。然扶陽滋陰,畢竟兩途,聚訟紛紛,毫無定解,未免辜負欽安先生的一片傳道苦心。
     余不揣淺陋,愿將一些心得,與諸同道共商。
     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提及封髓丹凡八次(其中有封髓潛陽二方或選之條文),單獨提及潛陽丹者凡十次,單獨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潛陽丹凡四次。
     在《醫(yī)法圓通》中,提及封髓丹凡十二次(其中有封髓潛陽二方或選之條文),單獨提及潛陽丹者凡三次,單獨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潛陽丹凡四次。
     可以看出,在兩書中,封髓丹與潛陽丹被欽安先生提及的次數(shù)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并不存在欽安偏好哪一方的問題。為了理解兩方的異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以兩方共存的條文理解兩方的相同之處。
     2、以只提及一方的條文進行羅列橫向比對,理解一方的適用范圍。
一、兩方共存之條文
1、談咳嗽、喘促,自汗,心煩不安,大便欲出,小便不禁,畏寒者何故。
要知真陽欲脫之咳嗽,滿腹全是純陰,陰氣上騰,蔽塞太空,猶如地氣之上騰,而為云為霧,遂使天日無光,陰霾已極,龍乃飛騰。龍者,即坎中之一陽也,龍奔于上,而下部即寒,下部無陽,即不能統(tǒng)納前后二陰,故有一咳而大便欲出,小便不禁者,是皆飛龍不潛致之也。世醫(yī)每每見咳治咳,其亦聞斯語乎?法宜回陽降逆,溫中降逆,或納氣歸根。方用四逆湯、封髓丹、潛陽丹,解見上。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降逆,溫中降逆,或納氣歸根”。
2、談病人腰痛,身重,轉(zhuǎn)側(cè)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腎虛者,可與滋腎丸、封髓丹、潛陽丹。
從此條可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補腎虛”
3、談小便便時痛甚,口渴飲冷,其淋癥乎?非淋癥乎?
陽虛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湯、三才、潛陽諸方。。。。。。余意方中再加安桂二、三錢,以助附子之力,而又能化氣,氣化精通,熱解邪出,何病淋之患哉?如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滋腎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專以分利為主也。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
4、談病人每日早飯后心煩,兩手、足心痛癢異常,至午初即愈者,何故?
陽虛發(fā)癢者,手、足心肉柔潤不枯,無白皮干粗色,但癢極而欲重按重壓,以此定之,再參看各部氣色便了。陽虛宜收納回陽為主,方用潛陽丹、四逆湯、封髓丹之類,解見陽虛門。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收納回陽”。
5、談耳病腫痛
因腎陽虛而致者,由腎陽日衰,不能鎮(zhèn)納僭上之陰氣,其人兩耳雖腫,皮色如常,即痛亦微,唇舌必淡,人必少神。法宜扶陽祛陰,如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或陽旦湯加香附、麥芽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祛陰”。
6、談喉蛾
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陰,陰氣上僭,逆于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內(nèi)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慘黃淡白色,即或唇紅甚,而口氣溫,痛亦不甚,人困無神,脈必浮空。法宜扶陽,如封髓丹,姜桂飲、白通、潛陽等方,皆可令服。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
7、談汗證
上中下三部陽衰,皆能出汗,統(tǒng)以陽名之。其人定多嗜臥,少氣懶言為準。法宜扶陽,陽旺始能鎮(zhèn)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陽、收納、溫固為要,如封髓丹,潛陽丹,黃芪建中湯,回陽飲之類。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收納、溫固”。
8、談痔瘡
因陰火而致者,或由房勞過度,君火下流,前陰發(fā)泄不暢,直逼的,蘊積亦能生痔。又或火病,用心過度,憂思過度,元氣虛極,渙散欲從下脫,而不得即脫,蘊積亦能生痔。其痔或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腫,坐臥不安,人必無神,困倦喜臥,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脈或浮空,兩尺或弦勁,此是元氣發(fā)泄不藏之故,不得照尋常通套等方施治。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湯加葛根,潛陽丹,回陽飲,封髓丹倍砂、草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固”。
9、談發(fā)斑
其人懶言嗜臥,不渴不**神困倦?;颥F(xiàn)身熱,而卻無痛苦情狀,行動如常?;蛏聿粺?,而斑片累累,色多嬌嫩,或含青色者是也。粗工不識,一見斑點,不察此中虛實,照三陽法治之,為害不淺。法宜回陽收納為主,如封髓丹,潛陽丹,回陽飲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收納”。
10、談經(jīng)期盜汗
若是盜汗,察其系陰盛隔陽于外,陽氣不得藏,氣機上浮,故盜汗出,法宜收納,如封髓丹,潛陽丹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納”。
11、談小兒痘癥
漿足瘡熟,以收回為主,潛陽丹,封髓丹是也。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回”。
12、談健忘
精氣足,則神自聰明,故無所不知不曉。精氣衰,則神昏,故時明時昧,猶若殘燈之火,欲明不明,不能照物。比病老年居多,少年卻少,即有如斯之少年,其所傷損不異乎老人也。此病法宜交通陰陽為主,再加以調(diào)養(yǎng)胎息之功,攝心于宥密之地,久久行之,亦可復明,如將竭之燈,而更添其膏也。方用白通湯久服,或桂枝龍骨牡蠣散,三才,潛陽等湯,緩緩服至五六十劑,自然如常。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交通陰陽”。
從以上的條文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封髓、潛陽丹的共同點是:
溫腎助陽、降逆納氣、收納溫固、交通陰陽。
二、單獨使用封髓丹的條文
1、問曰:眼中常見五彩光華,氣喘促者,何故?
答曰:此五臟之精氣發(fā)于外也。夫目窠乃五臟精華所聚之地,今病人常見五彩光華,則五氣之外越可知,而兼氣喘,明系陰邪上干清道,元陽將欲從目而脫,誠危候也。法宜收納陽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
黃柏一兩砂仁七錢甘草三錢炙
用藥意解
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入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此一味,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常親身閱歷,能治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癥,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細揣摹,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經(jīng)試之,愿諸公亦試之。
2、談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藥不應而反甚者,何故?
外感之清涕忿嚏,則必現(xiàn)發(fā)燒、頭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氣不足之清涕忿嚏,絕無絲毫外感之情狀。況又服解散藥不愈,更為明甚。法宜大補先天之陽,先天之陽足,則心肺之陽自足。心肺之陽足,則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人身雖云三焦,其實一焦而已。方宜大劑四逆湯,或封髓丹亦可,方解見上。即姜桂湯亦可。
3、談病人兩耳心忽癢極欲死者
此腎中之陽暴浮也。夫兩耳開竅于腎,腎中之火暴發(fā)于上,故癢極欲死?;蛴衷?,肝膽脈亦入耳,肝膽有火,亦可發(fā)癢,先生獨重腎氣,而不言肝膽之火,未免固執(zhí)。曰:子言肝膽有火,必不專在耳心,別處亦可看出,必不忽癢極欲死。今來者驟然,故直斷之曰腎中之陽暴發(fā)也,法宜收納真氣為要。方用封髓丹,解見上。
4、談五更后常夢遺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則七、八次者,何故?
病在下半夜者,主陽盛陰衰,陰虛不能配陽,陽氣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無主,而不能鎮(zhèn)靜,故作,法宜扶陰以抑陽,如封髓丹倍黃柏、參棗湯加黃連,補血湯、將軍蛋、洋參蛋之類是也。
5、談補坎益離丹方義
奈世人沉溺莫挽,深為可慨,茲特再即此方(補坎益離丹)之理推之,與仲景之白通湯同法也;桂枝龍骨牡蠣湯同法也;大、小建中湯同法也;即與后賢之參附湯、封髓丹、陽八味皆同法也。
6、談腎病腰痛
陰虛而致者,由腎陽素旺也。旺甚即為客邪,火盛血傷,元陰日竭,則真陽無依,腰痛立作,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陽物易挺,喜清涼。法宜養(yǎng)陰,陰長陽消,腎氣自攝,腰痛自己。如滋腎丸、地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之類。
7、談遺精
欲使封固,如三才封髓丹、桂枝龍骨牡蠣湯、白通湯,皆可服也。此三方者,皆是交濟陰陽之功,但非一二劑可見大功,總要信心得專,多服十余劑,無不靈應。
8、談汗證
因陰虛者,則為盜汗。由其人血液久虧,不能收藏元氣,元氣無依而外越,血液亦與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氣下藏之時,而無陰以戀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實氣浮之征也。法宜養(yǎng)血,如當歸六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之類。
以上八條可總結(jié)出封髓丹的作用為:
收納陽光、調(diào)和水火、收納真氣、交通陰陽、補先天之陽、扶陰以抑陽、養(yǎng)陰養(yǎng)血、治一切虛火上沖。
     咦,奇不奇怪?這一個方子,為什么又說他補陽,又說他扶陰抑陽?這豈不矛盾嗎?其實奧秘在于,此方的根本在于調(diào)和水火,交通陰陽。而輔以加減法調(diào)整陰陽藥的比例,就可以左右逢源,無往而不宜了。
以上的加減法歸納如下
封髓丹倍黃柏,扶陰抑陽;
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養(yǎng)陰;
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養(yǎng)血。
可以看到,如果封髓丹用原方,扶陽的成份是比較大的,如果想偏于陰,很簡單,倍黃柏就做到了。
還有一個小啟示,知非氏在治療偏頭痛時,用封髓丹加安桂、吳茱萸效果很好。
三、單獨使用潛陽丹的條文
1、談頭面忽浮腫,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閉目覺身飄揚無依者,何故?
此少陰之真氣發(fā)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鎮(zhèn)納群陰,以致陰氣上騰,蔽塞太空,而為浮腫。所以面現(xiàn)青黑,陰氣太盛,逼出元陽,故閉目覺飄揚無依。此際一點真陽,為群陰阻塞,不能歸根,若欲歸根,必須蕩盡群陰,乾剛復振。況身重欲寐,少陰之真面目盡露,法宜潛陽,方用潛陽丹。
潛陽丹
西砂一兩姜汁炒附子八錢龜板二錢甘草五錢
用藥意解
按潛陽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也。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真火即是壯君火也。
況龜板一物,堅硬,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陰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補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潛陽。
2、談病人兩耳前后忽腫起,皮色微紅,中含青色,微微疼,身大熱,兩顴鮮紅,口不渴,舌上青白胎,兩尺浮大而空者,何故?
今浮大而空,則知陰氣太盛,一線之陽光,附陰氣而上騰,有欲竭之勢也。此際當以回陽祛陰,收納真氣為要。若不細心斟究,直以清涼解散投之,旦夕即亡。方宜白通湯主之,或潛陽丹亦可,解見上。
3、談病人口忽極臭,舌微黃而潤滑,不思水飲,身重欲寐者,何故?
子不觀藥中之硫黃乎!硫黃秉火之精氣所生,氣味極臭,**中秉火氣所生者亦多,而何不臭?可知極臭者,火之精氣也。此等癥乃絕癥也,十有九死,法宜收納真陽,茍能使口臭不作,方有生機。方用潛陽丹治之,解見上。
4、談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熱,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何故。
此陰盛而真氣上脫,已離乎根,危之甚者也。夫喉痛一癥,其在各經(jīng)邪火所作,必不上熱下寒,即來亦不驟。今來則急如奔馬,熱上寒下,明明一線之陽光,為陰氣所逼,已離乎根也?;蛴衷唬杭妊云饺?,何得即謂之陽欲脫乎?曰:子不知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陽氣乎?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陰氣過盛,即能逼出元陽,元陽上奔,即隨人身之臟腑經(jīng)絡虛處便發(fā)。如經(jīng)絡之虛通于目者,元氣即發(fā)于目;經(jīng)絡之虛通于耳者,元氣即發(fā)于耳;經(jīng)絡之虛通于巔者,元氣即發(fā)于巔,此元陽發(fā)泄之機。學者茍能識得一元旨歸,六合妙義,則凡一切陽虛之癥,皆在掌握也。茲雖云平人,其損傷原無人知曉,或因房勞過度,而損腎陽;或因用心太過,而損心陽;或因飲食失節(jié),而損脾陽。然亦有積久而后發(fā)者,元氣之厚也;有一損而即發(fā)者,元氣之薄也。余常見有平人,日猶相見,而夜即亡者,毋乃元氣之薄,而元陽之脫乎?醫(yī)亦尚不知,而況不知醫(yī)者乎?
此一段已將陽虛合盤托出,學者務宜留心體之可也。方宜潛陽丹主之,解見上。
5、問曰:胸腹痛甚,面赤如朱,不思茶水,務要重物壓定稍安,不則欲死者,何故?
此病非納氣歸根,回陽降逆不可,方用加味附子理中湯,或潛陽丹,解見上。
6、談病人腰痛,身重,轉(zhuǎn)側(cè)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元氣虧者,可與潛陽丹。
7、談五更后常夢遺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則七、八次者,何故?
病于上半夜者,主陰盛陽衰,陽虛不能統(tǒng)攝精竅,而又兼邪念之心火動之,故作,法宜扶陽為主,如潛陽丹、白通湯、桂枝龍骨牡蠣湯之類是也。
8、認病捷要總訣(此條中提及三次)
有脹而皮色如血者,陰乘于上而作也(宜補陽以消陰,如陽旦湯、潛陽丹)。
喘而不發(fā)熱、身疼,舌青、二便自利者,元氣上騰也(宜潛陽丹)。
頭痛頭痛如裂,身無他苦,舌青、不渴,或身大熱,或脈勁者,此皆元陽外越,暴脫之候,切忌發(fā)散,法宜收納(宜四逆湯,或潛陽丹)。
9、談肺病咳嗽
審是肝腎陽衰,水邪泛上者,溫其腎而咳嗽自己,如真武湯、滋腎丸、潛陽丹加吳萸之類是也。
10、談齒牙腫痛
因真陽虛而陰氣上攻者,其人齒牙雖痛,面色必青白無神,舌多青滑黑潤、黃潤、白黃而潤,津液滿口,不思荼水,口中上下肉色,多滯青色而不紅活,或白慘黃而無紅色。以上等情,不僅此癥,一切陽虛病多見此情。法宜扶陽抑陰,如白通湯、姜桂飲、陽八味、潛陽丹之類。
11、談帶證
所謂下元無火者何?或素稟不足,而勞心太甚,則損心陽?;騻谑常麑^,則損胃脾之陽?;蚍渴逻^度,而敗精下流,則損腎陽。如此之人,定見頭眩心惕,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脈必兩寸旺,而兩尺弱甚,浮于上而不潛于下,其下之物,必清淡而冷,不臭不粘。法宜大補元陽,收納腎氣,如潛陽丹加故紙、益智,回陽飲加茯苓、安桂,或桂苓術(shù)甘湯加附片、砂仁之類。
以上十一條可以總結(jié)出潛陽丹的作用為:
回陽祛陰,收納真氣,大補元陽
封髓丹矛盾的情況在這個方子里沒有體現(xiàn),這是因為立方時偏于用陽藥的關(guān)系,而且欽安在提到此方大補元陽時還可能以加入故紙,益智仁,這樣溫陽的格局更為明顯了。
四、兩方比較結(jié)論
在以上的條文閱讀中,基本理解了兩方的異同,而得出大致的結(jié)論是兩方基本類似,但封髓偏陰,潛陽偏陽。但只要適當?shù)募訙p,藥物的陰陽偏性可以很方便的變換,這就是兩方交通陰陽的神奇之處了。而要驗證以上的推斷,我認為鑰匙在于加減法及以下的這個條文:
談汗證
上中下三部陽衰,皆能出汗,統(tǒng)以陽名之。其人定多嗜臥,少氣懶言為準。法宜扶陽,陽旺始能鎮(zhèn)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陽、收納、溫固為要,如封髓丹,潛陽丹,黃芪建中湯,回陽飲之類。
因陰虛者,則為盜汗。由其人血液久虧,不能收藏元氣,元氣無依而外越,血液亦與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氣下藏之時,而無陰以戀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實氣浮之征也。法宜養(yǎng)血,如當歸六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之類。
從上面的條文中可以理解到,兩丹都可以回陽收納溫固,但若要滋陰養(yǎng)血,欽安先生就會用封髓倍黃柏的辦法來調(diào)整藥物的陰陽屬性。這就驗證了上文的推斷。
五、兩方加減法總結(jié)
對于加減法的總結(jié),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欽安先生的思想,對兩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陽虛,用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治
扶陽祛陰,用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
收納溫固,用封髓丹倍砂、草。
大補元陽用潛陽丹加故紙,益智仁。
封髓丹倍黃柏,扶陰抑陽;
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養(yǎng)陰;
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養(yǎng)血。
    
封髓丹,效速如神      作者:腎臟病辯證論治
在茶館里遇到一個同行,在派出所當片警的。小伙兒81年生人,可面色黃里透黑,一打眼兒過去,就好像臉上浮著一層黑氣——這是死氣。問及身體狀況,同行叫苦不迭:沒精神,沒力氣,總想睡覺,可總也睡不著。一搭脈,細弱無力,重取更是微不可查——陽氣虛得沒法再虛了。
派出所的工作耗人,東家丟車,西家丟錢,老頭找孫子,老公打老婆,都會給派出所打電話。幾年工作下來,身體沒一個好的,值夜班時,后半夜沒啥事,民警們都會靠在椅子上睡會兒覺,可這同事卻怎么也睡不著——雖然他困得要死。
我說:兄弟,你也知道,咱警察的平均壽命只有48歲,連50都到不了。咋弄的?就是像你這樣耗的。想睡卻睡不著,這叫“但欲寐”——是腎虛到極致,導致腎里的陽氣不受管,滿處亂竄鬧的。再不抓緊調(diào)一下,就得像英雄民警沈戰(zhàn)東一樣,28歲的小伙,正給媳婦發(fā)短信呢,忽然就死了。同事一聽,害怕了,問咋辦?我說先不管別的,把腎氣收住再說,這是保命的根本。找茶館老板要來紙張,為擬封髓丹:
黃柏50克,砂仁25克,炙甘草25克。用中藥粉碎機打成粉,一天兩、三大勺,熱水送下。
筆者最初知曉封髓丹一方,是讀鄭欽安的《醫(yī)理真?zhèn)鳌罚骸包S柏一兩,砂仁七錢,炙甘草三錢”。鄭氏對此方的闡釋如下:
---------------------------------------------
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入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此一味,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常親身閱歷,能治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癥,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細揣摸,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經(jīng)試之,愿諸公亦試之。附七絕一首:
陰云四合日光微,轉(zhuǎn)瞬真龍便欲飛。
識得方名封髓意,何憂大地不春歸。
---------------------------------------------
筆者學藝粗疏,無法盡識此方之妙,但僅以淺薄的經(jīng)驗來分析,亦可知其法簡效宏:
炙甘草為中焦提供能量支持,且溝通上下,以土治水,讓浮竄之陽氣得以平和穩(wěn)?。簧叭室龤鈿w腎,筆者本地有一老中醫(yī),每治腎虛,必用此藥;黃柏苦寒堅腎,使歸腎之氣沉穩(wěn)堅實。三藥合一,立除脫陽之患。
過不幾日,同事反饋:服此藥后,上夜班時再無失眠之苦,不到十一點就已昏然睡去,且睡眠質(zhì)量極佳。我暗自高興:這命算是保住了。
淺談潛陽封髓丹在臨床上的運用  

作者:姚偉

摘要:潛陽封髓丹是溫水潛陽法的代表方劑,本文從潛陽封髓丹的產(chǎn)生及組方開始,分析了該方是對“陽密乃固”、“天一生水”等理論的具體詮釋,並用具體的病案說明之,說明對溫潛法的掌握對於理解和把握溫陽大法的重要意義。

吳榮祖老師係溫陽派大家吳佩衡先生長孫,著名的“吳附子”傳人,雲(yún)南省著名中醫(yī)。吳榮祖老師在繼承家傳附子的運用經(jīng)驗的同時,精於傷寒六經(jīng)辨證及內(nèi)經(jīng)經(jīng)典的研究,對命門水火、六經(jīng)氣化等理法有體會較深,臨床上運用溫陽派的溫水潛陽法,靈活廣泛運用潛陽封髓丹,以之調(diào)控人身水火坎離的變化,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筆者有幸跟吳老師臨證數(shù)年,現(xiàn)將自己管窺之得整理如下:

離位之相火一直被歷代醫(yī)家所關(guān)注,對其的認識及其治療理法提出了若干種不同的說法,比如李東垣把離位之相火稱之為“陰火”,認為“陰火”多為脾胃氣虛或元氣損耗所致,“陰火”被其視為“元氣之賊”,治療上多以“甘溫除大熱”之法益氣瀉火治之,如補中益氣湯中“少加黃柏……瀉陰中之伏火”,“更加黃芩……”等。

朱丹溪在繼承東垣的相火為“元氣之賊”的基礎上,續(xù)以“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路數(shù),倡“陰常不足、陽常有餘”論,方以降火為主,佐以滋陰,如大補丸、三補丸等降火,大補陰丸、四物湯加知柏等降火兼滋陰治之。

趙獻可認為知柏天冬一類苦寒損胃傷腎,對陰虛火旺者只宜以六味丸“壯水之主,以鎮(zhèn)陽光”;雷龍之火有“得水則熾、得火則滅”的特點,“唯太陽一照,火自消滅”。故需用八味丸,以地黃滋養(yǎng)水中之火,以桂附直入腎中,溫補天真之火,雷龍火方可得引之歸原。

鄭欽安將虛寒和實寒均歸納為“陽虛”,而陰虛所致的虛熱和外邪所致的實熱均歸為“陰虛”,各有其診斷指標。對符合“陽虛”指征的離位妄動之雷龍火,認為用藥必須扶陽抑陰,如不扶其陽,更滋其陰,則為雪上加霜。桂附類藥力能補坎離中之陽,火旺而陰自消。對治療陽虛之陰火妄動,宜納氣歸腎、溫水潛陽,特製潛陽丹(附子8錢、龜板2錢、砂仁1兩、甘草5錢)和封髓丹(黃柏1兩、砂仁7錢、灸甘草3錢)等方治之。

此兩方雖然臨床療效佳,但因其中之龜板與黃柏,以往被醫(yī)家視為滋陰要藥和降火中堅,雖然鄭欽安先生在《醫(yī)理真?zhèn)鳌芬矊?a title="【黃柏】的解釋"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href="http://www./zy/html79/showdetail-373834372ce9bb84e69f8f2c7a79.html#tc_qz_original=1372511481"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 text-decoration: initial;">黃柏在封髓丹一方中的藥性作出了點評,但仍然容易被後學視之為滋陰降火類藥,不易理解其扶陽抑陰的理法,在臨床上容易被誤解而錯誤加減,導致臨床療效的下降。

吳老師在深刻把握扶陽抑陰法理法的同時,臨床上習慣將潛陽丹和封髓丹兩方合一,對其加以補充完善,獲得較佳的治療效果?,F(xiàn)臨床慣用的“潛陽封髓丹”組方如下:

制附片100克、炙龜板15克、砂仁10克、炒黃柏4~10克、肉桂15克、細辛6克、骨碎補15克、白朮15克、生龍牡各20克、紫石英20克、灸甘草10克。

與鄭欽安的潛陽丹方相比,從原來8錢(24克)增加到了100克,附子用量的大大增加,突出加強了本方的溫腎補命火之功效。

潛陽丹中龜板原來2錢(6克),現(xiàn)在增加到15克,而且改為灸龜板,增強了潛陽入陰、鎮(zhèn)攝虛火的功效,而又降低了對部分中焦虛寒者脾胃功能的不良影響。

封髓丹中黃柏原用1兩(30克),現(xiàn)改用炒黃柏,減其量為4~10克,在瀉相火、堅陰氣、調(diào)和水火的同時,也是防止其過於苦寒而損傷陽氣的一種做法。

方中肉桂,色紅,入血分,在增強附子溫養(yǎng)命門火的同時,可直補少陰君火,心之君火得旺,如日中天,陽光所至,陰霾不起,“離照當空,陰霾自散”。此為桂附類藥“引火歸原”之根本原因。

細辛,味辛,性溫,善走十二經(jīng)脈,疏風散寒,通痹散結(jié),發(fā)鬱火,散水氣,用在此方旨在搜提裏寒,既可激發(fā)腎陽,又可貫通相火下行之三焦通道,為相火回位開闢道路。

骨碎補,味苦,性溫,善補骨節(jié)傷碎,腎主骨,骨碎尚可補,可見其封腎補骨之功,故常用於腎虛腰痛、腎虛久瀉、耳鳴耳聾、牙齒鬆動等癥。用於此方中即是為增強腎水之秘藏功能而設。

白朮:健脾除濕,補益脾土升提中氣,補土伏火。

龍骨牡蠣龍骨能斂戢肝火,斂火安神、逐痰降逆。陳修園曰:龍得天地純陽之氣,龍屬陽而潛於海,能引逆上之火、氾濫之水而歸其宅。今兩者同用於此方,一在天為龍,一在海為介,取其潛鎮(zhèn),導龍入海之意。

紫石英:味甘,性溫,具有補中氣,益心肝,通血脈,鎮(zhèn)墜虛火使之歸元之功效。

甘草:蜜炒甘草,仍取其補中焦,補土以伏火之意。

從潛陽封髓丹的整個處方構(gòu)成來看,始終抓住腎水虛寒、相火越位這一病機來溫水潛陽,由於組方嚴謹,配合得當,此方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潛陽封髓丹除了針對上熱下寒,諸竅上火明顯,能有效地溫腎水潛鎮(zhèn)越位相火外,還可大量運用於臨床內(nèi)科諸多雜證。所謂疑難雜證,多於久病,治之不當或失治,波及多個系統(tǒng)的綜合征,有器質(zhì)性和功能性錯雜的病理反應。對此,中醫(yī)治療一定要以治本為主,調(diào)整陰陽,以平為期。若僅注重標證的治療或所謂對癥處理,是難以從根本上扭轉(zhuǎn)病機,收到遠期療效的。

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潛陽封髓丹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發(fā)熱、汗證、失眠、牙周炎、結(jié)膜炎、乾燥性鼻炎、慢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復發(fā)性口瘡、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硬皮癥、銀屑病、白塞氏綜合征、乾燥綜合征、過敏性紫癜、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綜合征、糖尿病酮酸中毒、甲亢、便秘、痔瘡、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煩躁、耳鳴痤瘡、蕁麻疹、末梢神經(jīng)炎、三叉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炎、偏頭痛、腦萎縮、老年性癡呆、帕金森氏癥、美尼爾氏綜合癥抑鬱證、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結(jié)核病、心臟早搏等四十餘種西醫(yī)疾病?;颊咧灰R床四診,有上實下虛的腎陽不足、相火不潛證侯時,均可臨證選擇使用,常獲佳效。

此方在臨床的廣泛運用根於對“天一生水”的深刻理解:

所謂“天一生水”者,即為一坎卦之意:一陽爻潛於二陰之中??衫斫鉃橄忍烀饾撿赌I水之中,方為腎之功能。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罚骸疤煲簧?,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居於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此“一點真陽”之命門火須潛於水中,腎水方得溫,腎之氣化功能方能正常進行,腎之陽氣為人體五臟陽氣之本,水溫--木升--君火主位等一系列臟腑功能方能正常運行。《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陽密乃固”之“陽密”,指的亦正是指此先天命門火須潛於水中,腎水得一,水火包融,方能蒸騰氣化,五臟之正常功能方能以此為根正常完成。如果陽不能密,“兩者不和”,則“若春無秋,若冬無夏”,正常的人體陰陽世界正常循運規(guī)律被打亂後,天不為天,地不為地,穩(wěn)定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諸疾必然紛起。知此理者,方可明溫水潛陽法可治大量疑難病之機。

所以以潛陽封髓丹為代表的溫水潛陽法正是要將這離位的先天乾之一陽重攝於水中,保證命門火深固秘藏於腎,以達到這“陰平陽密”的最佳生理狀態(tài)。


杜少輝教授封髓丹的運用經(jīng)驗
清代醫(yī)家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罚悍馑璧び牲S柏,砂仁,甘草組成,鄭氏認為,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黃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立能化陽,陰陽化合,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1.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加天冬,熟地,人參,始見于《衛(wèi)生寶鑒》。三才封髓丹的天、地、人加強了上、中、下三焦的滋補之功。蒲輔周先生稱其有益陰增液,補土伏火之功。杜少輝教授其意以治療老年人七陰兩虛,虛火所致諸癥?,F(xiàn)氣陰兩虛證臨床多習用生脈散加味治療,但生脈散偏于上中焦,而本方三焦并治,從下焦腎入手以治本,更符合老年人病機。
**,男、76歲,糖尿病史10余年,近一月來出現(xiàn)舌麻不知味,舌紅剝脫,間作舌灼熱,食納可,口干,夜尿多,每晚4-6次,大便稍結(jié),察其舌雖紅少苔,但舌嫩,脈細,尺脈弱。處方:天冬、熟地、生地、黃柏(鹽水炒)、炙甘草各10克,黨參30克,砂仁(后下)2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3劑舌上生薄白苔,服藥5副后舌麻好轉(zhuǎn),繼續(xù)服10副后舌麻大減,舌上遍布薄白苔。
按:患者證見舌灼熱,此為鄭氏所言“陽氣不得潛藏,虛火上浮”。生脈散雖能益氣養(yǎng)陰而收斂,但無潛陽之功,知柏地黃丸雖能補陰,但其方較滋膩呆滯而傷陽,礙陽。三才封髓丹治療上、中、下三焦氣陰兩虛,有治本之功而收效。
2.納氣封髓丹
封髓丹加補骨脂,肉桂,細辛。此為杜教授學云南吳氏經(jīng)驗所得,方中用肉桂加強引火歸原,納氣歸腎之功,并用補骨脂辛溫入腎,因腎之所惡在燥,而潤之者惟辛,補骨脂能納五臟六腑之精而歸于腎,益腎填精。而細辛因其可交通心腎,使虛浮陽氣通過手少陰心經(jīng)達足少陰腎經(jīng),使得浮越陽氣蓄入腎中。故納氣歸腎之功效較原方更勝一籌。
**,男,39歲,近來沉迷于酒色,突患牙痛數(shù)月,初未在意,后漸加重,西醫(yī)檢查未見異常,他醫(yī)予給玉女煎無效,診見:牙痛不可名狀,嚼咬痛甚,勞則加劇,體瘦,口渴而不欲多飲,尿不多,舌淡紅,苔博白,脈細,尺脈弱。處方:黨參30克,補骨脂、砂仁(后下)各20克,炙甘草、黃柏(鹽水炒)、肉桂(后下)、細辛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服用該方1周收效。
按:鄭氏指出封髓丹“能治一切虛火上浮,牙痛.......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被颊叻糜衽遄剃幗祷馃o效,勞則癥劇,結(jié)合舌脈,辯證為腎陽虛致虛火上浮,該方補骨脂、細辛不但可納氣歸腎,引火歸原,尚可止痛治標,收效甚好。
3.固元封髓丹
封髓丹加山藥。杜教授仿景岳《新方八陣》固陣之秘元煎法。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張錫純謂山藥"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山藥氣陰雙補,一藥而三才備,于封髓丹中以收納浮陽,運脾固攝,使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輸布、代謝。現(xiàn)代人多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病癥,世醫(yī)多參照現(xiàn)代藥理,或用化痰、或用活血、或用清泄,有的收效并不佳。杜教授認為這類疾病的根本在于元陽渙散,正氣推動無力而津液不歸正化。
**,男。39歲,糖尿病、脂肪肝已3個月了,診見:口干,系熱飲,夜尿多,眠差,難以入睡。舌淡紅,苔博白膩,舌苔部分剝脫,舌體稍大,脈弦。處方:黨參30克、山藥50克、黃柏(鹽水炒)10克、砂仁0克、炙甘草克,水煎服,每天1劑。20劑后血糖控制,服藥90劑后脂肪肝消失,血脂恢復正常。
按: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本病例見口干,喜熱飲,夜尿多,舌苔剝脫,為脾腎陽虛攝鈉無力而虛火上浮表現(xiàn),為鄭氏所謂“真火浮游”。用本方以運脾固攝,浮陽得固,津液生化轉(zhuǎn)樞有權(quán),但求其本,不治其標,不降糖、不降脂而血糖、血脂自降。
4.回陽封髓丹
封髓丹加附子、肉桂、白術(shù)、知母、木蝴蝶。鄭氏用封髓丹治療腰痛、發(fā)斑,在方解中稱其能辛甘化陽。但其扶陽之力畢竟較弱。所以方中加附子、肉桂補腎陽,白術(shù)補脾陽,知母增強黃柏的補陰之功,木蝴蝶引陽入陰。有些痹癥患者雖局部紅腫熱痛,也并見口咽干燥、尿黃,杜教授認為其病機為陽虛火不歸原而表現(xiàn)局部熱癥,若誤診為熱痹,或以清泄、或以表散之法,無異于雪上加霜。杜教授借鑒盧崇漢《扶陽講記》的經(jīng)驗,將回陽封髓丹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干燥綜合癥患者,常收到治本之功。
**,女,55歲,雙手、下肢疼痛、燒灼、酸軟感2年,天氣變化及夜間痛甚,多在感冒后發(fā)生。精神疲倦,坐久酸軟,胸口煩躁不適,飲熱水后稍減,多汗,上半身畏寒喜蓋被,口干無口苦,小便清長,夜尿2-3次,難以入睡。舌淡紅,苔浮黃膩,脈沉細。處方:制附子(先煎)、黨參、補骨脂各30克,肉桂(后下)10克,黃柏(鹽水炒)5克,沙瓤問(后下)、炮姜、炙甘草各2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4劑后患處燒灼感、疼痛減輕,睡眠及汗多好轉(zhuǎn)。
按:患者雙手及下肢燒灼痛,胸口煩躁不適,難以入睡,舌淡紅、苔浮黃膩,此為虛火證。而其癥多感冒誘發(fā),夜間為重,伴精神疲倦,喜熱飲,多汗,畏寒,小便清長,脈見沉細。故其本為脾腎陽虛。方以附子、炮姜、甘草、肉桂仲景四逆法以溫陽回陽。
5.潛陽封髓丹
封髓丹加黨參、龜板、懷牛膝、杜仲、澤瀉、丹參。鄭氏用封髓丹治療頭痛。受費伯雄的治療邪火的加味三才湯啟發(fā),杜教授將其略加減而命名為潛陽封髓丹,組方寓潛陽丹之義,用于治療腎虛不固、風火相煽的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等,其功用為納氣歸腎,潛陽息風。本方不同于單純滋陰息風的鎮(zhèn)肝熄風湯,在于其滋陰時固陽,體現(xiàn)了陰平陽秘原則,可謂潛陽之另一法。
**、男、42歲,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半年,雖服西藥能控制血壓,但終日頭痛、頭目昏沉,觀之前醫(yī)多用活血化痰、滋陰息風之品,收效甚微,其癥并見精神疲倦,多汗,夜尿1-2次,舌淡紅,苔浮黃膩,脈細弦。處方:黃柏(鹽水炒)、懷牛膝、丹參、澤瀉各10克,炙甘草克,砂仁、黨參、龜板(先煎)、杜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1周后頭腦清爽。
按;眾人皆知陰虛陽亢而用滋陰潛陽之法,不知陽亢者陽亦易散于上,如單純滋陰及介類潛陽,久則易傷陽礙陽,浮散之陽豈能回納,此為只有結(jié)合回陽潛陽,才能治本以調(diào)和陰陽。

‘封髓潛陽丹’同‘潛陽封髓丹’
潛陽丹:用治陽氣不足,虛陽上浮諸癥。藥物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龜板6g,甘草15g。鄭氏解曰:“潛陽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也,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真火即是壯君火也。況龜板一物堅硬,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陰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補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潛陽’’ (《醫(yī)理真?zhèn)骶矶?。 
封髓丹:黃柏30g,砂仁21 g,甘草9g。本方原出于元代《御藥院方》,功能“降心火,益腎水"。雖非鄭欽安自擬,但鄭氏非常推崇此方,認為“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嘗親身閱歷,能治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癥,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至神至妙"(《醫(yī)理真?zhèn)骶矶?。廣泛用治真氣上浮各癥,如鼻淵、鼻濁,“予治此二證,每以西砂一兩,黃柏五錢,炙草四錢,安桂、吳萸各三錢治之,一二劑即止。甚者,加姜、附二三錢,屢屢獲效。"頭痛偏左偏右者,“予常以封髓丹加吳萸、安桂,屢治屢效?!边€用治目中五彩光華等多種病癥,難以枚舉。
鄭氏解釋此方說:“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人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此一味,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日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仔細揣摹,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也。有意思的是,鄭欽安在此方之后竟附七絕一首,盛贊該方:
陰云四合日光微,轉(zhuǎn)瞬真龍便欲飛。識得方名封髓意,何憂大地不春歸。
并加以注釋:“真龍即真火,或上或下,皆能令人病。在上則有牙痛、喘促、耳面腫痛諸癥。在下則有遺尿、淋濁、帶諸癥。學者茍能識得這一點真陽出沒,以此方治之,真有百發(fā)百中之妙,(《醫(yī)理真?zhèn)骶矶?。對封髓丹一方賞愛之情躍然紙上。后世火神派傳人如吳佩衡等常將此方與潛陽丹合而用之,名之為潛陽封髓丹。
二、真氣上浮,須識陰火
臨床上見到陽虛陰盛,“滿身純陰”之證,由于證候單純,從辨識陰陽的“實據(jù)”、“真機"著眼,辨識并不困難。關(guān)鍵是陽虛之證有很多變化,“往往多有與外感陽癥同形,人多忽略”,或者“以為陰虛火旺”之證,容易惑人。鄭欽安十分注重陰盛逼陽的變證,亦即“三陰上逆外越"引起的真氣上浮和虛陽外越兩種證情,此即陰證第二層次,這是鄭氏學術(shù)思想最獨到、最精華的部分。畢生研究火神派的唐步祺先生評曰:“其于陽虛辨治所積累之獨到經(jīng)驗,實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乃祖國醫(yī)學之瑰寶,千古一人而已!”當系指此而言。本節(jié)主要探討陰盛格陽中最常見的真氣上浮或稱虛陽上越的辨識問題。
(一)陰盛逼陽,真氣上浮
《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煩勞則張”,“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鄭欽安發(fā)揮經(jīng)旨,揭示了腎陽的生理特性:“先天之真陽,喜藏而不喜露,藏則命根永固,露則危亡立至”。“真氣命根也,火種也,藏于腎中……沉潛為順,上浮為逆”(《醫(yī)理真?zhèn)骶矶?。在此基礎上,他揭示了腎陽“上浮為逆”的病機,“反復推明虛火之由”:“若虛火上沖等癥,明系水盛,水盛一分,龍亦盛一分(龍即火也),水高一尺,龍亦高一尺,是龍之因水盛而游,非龍之不潛,而反其常。故經(jīng)云:陰盛者,陽必衰。即此可悟用藥之必扶陽抑陰也……歷代注家,俱未將一陽潛于水中底蘊搜出,以致后學懵然無據(jù),滋陰降火,殺人無算,真千古流弊,醫(yī)門大憾也"(《醫(yī)理真?zhèn)骶硪弧?。這就從病機角度指明了虛陽上越的機理。同時鄭氏還指出,虛火上沖之證較之純陰之象病情更為嚴重,“病至真氣上浮,五臟六腑之陽氣,已耗將盡,消滅削剝,已至于根也。經(jīng)云:‘凡五臟之病,窮必歸腎,,即此說也”。因此筆者將其和虛陽外越(二者均屬陰盛格陽)歸納為陽虛的第二層次。
換個角度,他又講了元氣隨人虛處而“發(fā)泄之機”:“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陰氣過盛,即能逼出元陽,元陽上奔,即隨人身之臟腑經(jīng)絡虛處便發(fā)。如經(jīng)絡之虛通于目者,元氣即發(fā)于目;經(jīng)絡之虛通于耳者,元氣即發(fā)于耳;經(jīng)絡之虛通于巔者,元氣即發(fā)于巔,此元陽發(fā)泄之機”(《醫(yī)理真?zhèn)骶矶?。鄭欽安將病理情況下的這種“元陽上奔"稱之為“真氣上浮"或“虛火上沖"或“真陽上騰’’,實際上亦即常說的“虛陽上越"。我們在討論中仍沿用鄭氏最常用的概念“真氣上浮"。
(二)假熱真寒,人多不識
從證候角度講,由于真氣上浮,而見上熱下寒,假熱真寒之象,其上熱者乃陰盛逼陽而上越之虛火,鄭欽安稱之為“陰火”。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陰氣過盛,即能逼出元陽,元陽上奔,即隨人身之臟腑經(jīng)絡虛處便發(fā)。如經(jīng)絡之虛通于目者,元氣即發(fā)于目;經(jīng)絡之虛通于耳者,元氣即發(fā)于耳;經(jīng)絡之虛通于巔者,元氣即發(fā)于巔,此元陽發(fā)泄之機,乃假熱之證;其下寒者乃陰盛所致之真寒,此為病機本質(zhì)。粗工不知,往往以為上熱之“陰火’’為火癥或陰虛火旺。鄭欽安用大量篇幅闡明真氣上浮的假象與本質(zhì),特別指出,該證極易被誤認為外感陽癥和陰虛火旺,這是他最深刻的學術(shù)見解之一。他說:“真氣上浮之病,往往多有與外感陽癥同形,人多忽略,不知真氣上浮之病大象雖具外感陽癥之形,仔細推究,所現(xiàn)定系陰象,絕無陽癥之實據(jù)可驗,學者即在此處留心,不可猛浪"(《醫(yī)理真?zhèn)骶矶?。
“陽氣過衰,陰氣過盛(勢必上干),而陰中一線之元陽,勢必隨陰氣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腫、耳腫、喉痛之癥,粗工不識,鮮不以為陰虛火旺也。不知病由君火之弱,不能消盡群陰,陰氣上騰,故牙疼諸癥作矣。再觀于地氣上騰,而為黑云遮蔽日光,雨水便降,即此可悟虛火之癥,而知為陽虛陰盛無疑矣’’。
“乃市醫(yī)一見虛火上沖等癥,并不察其所以然之要,開口滋陰降火,自謂得其把握,獨不思本源陰盛陽虛,今不扶其陽,而更滋其陰,實不啻雪地加霜,非醫(yī)中之庸手乎?余亦每見虛火上沖等癥,病人多喜飲熱湯,冷物全不受者,即此更足證滋陰之誤矣”(《醫(yī)理真?zhèn)骶硪弧?。即或在今日,如此誤認者恐怕也不在少數(shù)。
(三)欲辨假熱,陰象為憑
那么怎樣辨認真氣上浮之證?關(guān)鍵就是根據(jù)“陰陽辨訣”、“用藥真機”,從病人的“陰象”中求之,這是鄭氏關(guān)于辨證之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則。他反復強調(diào):“大凡陽虛之人,陰氣自然必盛,陰氣盛必上騰,即現(xiàn)牙痛齦腫,口瘡舌爛,齒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不得妄以滋陰降火之法施之……辨察不可不慎,總在這陰象追求,如舌青、唇青、淡白、無神之類是也”(《醫(yī)理真?zhèn)骶矶??!翱傇谶@陰象追求’’,就是辨認真氣上浮的關(guān)鍵。
在《醫(yī)理真?zhèn)鳌肪矶?,鄭氏列舉了31條真氣上浮的病癥進行辨認,如“齒牙腫痛"一癥,“因真陽虛而陰氣上攻者,其人齒牙雖痛,面色必青白無神,舌多青滑黑潤、黃潤、白黃而潤,津液滿口,不思茶水,口中上下肉色多滯青色而不紅活,或白慘黃而無紅色"。其人“齒牙雖痛",形似火癥,其他舌象、神色、口氣等俱為陰象,故知乃真氣上浮之證。鄭氏以此示范,告誡我們:“以上等情,不僅此癥,一切陽虛病多見
此情?!?br>又如“病人兩唇腫厚,色紫紅,身大熱,口渴喜熱飲,午后畏寒,小便清長,大便溏泄,日二三次,脈無力者”之癥,鄭氏辨析:雖“兩唇腫厚,色紫紅,身大熱”, “近似胃中實火,其實非實火也”。從“口渴喜熱飲,午后畏寒,小便清長,大便溏泄"來看,乃系“中寒之情形悉具”,“陰盛逼出中宮之陽”,方見兩唇紅腫等陰火之象。
再如午后面赤一癥,“凡午后面赤,或發(fā)燒,舉世皆謂陰虛,不知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陽氣日衰,不能鎮(zhèn)納其陰,陰邪日盛,上浮于外,況午后正陰盛時,陽氣欲下潛藏于陰中,而陰盛不納,逼陽于外,元氣升多降少,故或現(xiàn)面赤,或現(xiàn)夜燒,此皆陰盛之候,若按陰虛治之,其病必劇”。
(四)頭面諸癥,須知陰火
從腎陽“沉潛為順,上浮為逆”的病機出發(fā),很明顯,真氣上浮最容易引起的就是頭面五官諸疾,即所謂“上熱”假象,他在論述“耳目口鼻唇齒喉"病變時指出: “各部腫痛,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脈息無神,脈浮大而空,或堅勁如石,唇、口、舌青白,津液滿口,喜極熱湯,二便自利,間有小便赤者,此皆為氣不足之癥,雖現(xiàn)腫痛火形,皆為陰盛逼陽之的候。市醫(yī)往往稱為陰虛火旺,而用滋陰降火之藥極多,試問,有陰虛火旺而反見津液滿口,唇舌青滑,脈息無神,二便自利者乎?"
歸納頭面五官諸般“腫痛火形”,亦即陰火,或者說上部假熱之表現(xiàn),鄭欽安指出很多癥象,如牙痛齦腫、口瘡舌爛、齒血喉痛、頭痛如劈、目痛如裂、目腫如桃、、耳癢欲死、唇赤如朱、兩顴發(fā)赤、腮腫、耳腫、喉痛、目赤顴紅等癥狀外,眾多醫(yī)家還總結(jié)了許多其他見癥,如鼻衄、舌衄、頭汗、面紅如妝、口鼻燥熱等諸多表現(xiàn),可供我輩掌握。諸癥且多呈晝輕夜重之特點。
由此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對于頭面五官諸般“腫痛火形”,一定要有真氣上浮的概念,要有陰火的概念,不要一見紅腫熱痛就只想到“陰虛火旺",或者“外感陽癥",妄用滋陰降火之法,“實不啻雪地加霜"。鄭欽安曾深刻指出,“后學懵然無據(jù),滋陰降火,殺人無算,真千古流弊,醫(yī)門大憾也?!笨芍^振聾發(fā)聵,令人警醒。
湖北麻城名儒敬云樵先生就此在《醫(yī)法圓通》上眉批道:“齒牙腫痛,本屬小癥,然有經(jīng)年累月而不愈者,平時若不究明陰陽虛實,治之未能就痊,未免貽笑大方,學者勿因其小而失之?!贝苏Z意味深長,不知有多少醫(yī)家至今仍在重復著這種“貽笑大方"的錯誤。
綜上所述,鄭欽安關(guān)于真氣上浮的認識和理論,所積累之獨到經(jīng)驗,確實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堪稱鄭氏學術(shù)思想中最獨到、最精華的部分,即或在今日猶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五)醫(yī)案例舉和臨床經(jīng)驗
下面舉火神派醫(yī)家有關(guān)真氣上浮各癥的臨床經(jīng)驗和若干案例,領(lǐng)略其理法方藥特色。應當指出,本節(jié)所論病癥均系按陰陽辨訣判為真氣上浮即虛陽上越所引起者,實熱或陰虛陽浮引起者不在此例,讀者自當明察。
1.齒牙腫痛
吳佩衡治案:孫某,男,38歲。受寒感冒,服辛涼解表銀翹散一劑,旋即牙痛發(fā)作,痛引頭額,夜不安寐,其勢難忍。牙齦腫痛,齒根松動,不能咬合,以致水米不進,時時呻吟。舌尖紅,苔薄白而潤,脈虛數(shù)無力。辨為表寒誤服辛涼,寒邪凝滯經(jīng)絡,里陽受損,虛火上浮。治宜宣散經(jīng)絡凝寒,引火歸元,納陽歸腎,方用潛陽封髓丹加味:附片45g,炙龜板9g,肉桂9g(研末,泡水兌人),砂仁9g,細辛5g,黃柏9g,白芷9g,露蜂房6g,生姜12g,甘草9g。煎服一次,牙痛減輕,夜能安寐,再服則疼痛漸止。2劑服畢,牙齦腫痛痊愈(《吳佩衡醫(yī)案》)。
此屬虛火上浮所致牙痛,極易誤為實火。論其牙齦腫痛,舌尖赤紅,似屬外感火熱。然從病史看,受寒感冒,服辛涼之劑,旋即牙痛,顯然不符。舌尖雖紅,但苔薄白而潤,脈虛數(shù)無力,綜合判斷,屬于“里陽受損,虛火上浮”,說到底是陰火。潛陽封髓丹正為此類證候而設,故而效如桴鼓,其方由潛陽丹、封髓丹二方合成。
2.齒衄
吳佩衡治案:王某,男,32歲。患齦縫出血已久,牙床破爛,齦肉萎縮,齒搖松動,且痛而癢,屢服滋陰降火之品罔效。余診之,脈息沉弱無力,舌質(zhì)淡,苔白滑,不思水飲。此系脾腎氣虛,無力統(tǒng)攝血液以歸其經(jīng)。齒為骨之余,屬腎,腎氣虛則齒枯而動搖。脾主肌肉,開竅于口,脾氣虛而不能生養(yǎng)肌肉,則齦肉破爛而萎縮。氣者,陽也。血者,陰也。陽氣虛則陰不能潛藏而上浮,陰血失守而妄行于血脈之外。法當扶陽以鎮(zhèn)陰,固氣以攝血,俾陰陽調(diào)和則血自歸經(jīng)而不外溢矣。擬方潛陽封髓丹加黑姜、肉桂治之:附片60g,西砂仁20g(研),炮黑姜26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兌人),焦黃柏6g,炙甘草10g,龜板13g(酥,打碎)。服一劑稍效,三劑血全止,四劑后痛癢若失。連服十劑,牙肉已長豐滿,諸癥全瘳。
吳氏原按:附子、肉桂溫補下焦命門真火,扶少火而生氣,砂仁納氣歸腎,龜板、黃柏斂陰以潛陽,黑姜、炙草溫中益脾,伏火互根,并能引血歸經(jīng),故此方能治之而愈。余遇此等病癥,屢治屢效,如見脈數(shù)飲冷,陰虛有熱者,又須禁服也。
李可治案:患者45歲,舌中有5分幣大之光紅無苔區(qū),尿熱而頻,令服知柏八味丸5日不效,無苔區(qū)反擴大,且干裂出血,又見齒衄,診脈沉細,不渴,膝以下冰冷,詢知近年異常發(fā)胖,又見面色發(fā)暗,斷為上假熱,下真寒,予四逆湯1劑,附子用30g,干姜改姜炭,煎成冷服(因上有假熱,故用熱藥冷服,偷渡上焦之法),于子時頓服,次日諸癥均退,舌上生出薄白苔(《李可老中醫(y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jīng)驗專輯》)。
對于陽虛格陽于上,上有假熱的病人,李可提倡熱藥冷服。因為附子性大熱,下焦寒極非此不能愈。但假熱在上,熱藥熱服則兩熱相爭,格拒不納。今把熱藥冷透,披上“冷"的偽裝,入口涼爽,“騙’’過咽喉一關(guān),入胃則熱性緩緩發(fā)揮,引浮游之假熱歸下而病愈,是極巧妙的治法。古人形象地比喻為“偷渡上焦",此亦《內(nèi)經(jīng)》治則中的反佐法之一。
3.口腔潰瘍、復發(fā)性口瘡(口糜)
唐步祺經(jīng)驗:治一口糜病人,先用炮姜甘草湯加桔梗2劑,繼以附子理中湯4劑,最后用潛陽丹4劑而愈,“以后即用此方治愈這類患者數(shù)十人"。
吳生元經(jīng)驗:吳生元,1 9 3 7年生,乃吳佩衡先生嫡子,云南中醫(yī)學院附院主任醫(yī)師。他用鄭氏薦賞的潛陽封髓丹二方加減,“能清上溫下,引火歸元,納氣歸腎,對于下元不藏,虛火上浮引起之上熱下寒,寒熱錯雜證有顯著療效。’’曾報道用治復發(fā)性口瘡、虛火牙痛、皮肌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四案。常用方:黃柏20g,砂仁、補骨脂、骨髓補、肉桂各1 5 g,蜂房、細辛各8g,龜板、山豆根、板藍根、桔梗、甘草各1 Og。陽虛不甚,去附子,而用肉桂、補骨脂、骨髓補、細辛,多加山豆根、板藍根、蜂房(驅(qū)風攻毒)。四案基本方大致如是(《四川中醫(yī)》2000年3期)。
4.慢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乳蛾)
范中林治案:李某,男,3 6歲。1 9 7 1年5月起,咽部有異物感,吞咽不利,并伴有項強、胸滿、肩酸、背痛等癥。某醫(yī)院診為“慢性咽炎”,服用炎得平、六神丸、四環(huán)素類,外用冰硼散治療,病勢不減。后服清咽利膈、泄熱解毒中藥半年,咽喉疾患益重,并現(xiàn)惡寒身痛,胸憋氣短,胃腹脹痛,完谷不化等癥,自疑“癌"變,思想負擔沉重。于1 9 7 2年2月來求范中林先生診治。初診:咽痛,吞咽如有阻塞,胸滿,納呆,便溏,頭痛,咳痰,四肢清冷。舌質(zhì)偏淡,苔微黃滑,脈弱無力。此病乃過服涼藥,以致陽氣虛微,復因旅途勞累,受風寒侵襲。本少陰喉痹,又兼太陽外邪。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加細辛、生姜,扶陽解表,通達內(nèi)外。處方:麻黃1 O g,制附片60g(久煎),甘草20g,細辛3 g,生姜30g。四劑后,頭痛、胸滿、咳痰俱減,余癥無明顯變化,原方再服四劑。身疼減,飲食增,便溏止,咽痛痹阻稍有好轉(zhuǎn)。因腎陽虛衰,陰氣上騰,痰濕上干清道,日久凝聚較深,致喉痹難愈。以大劑四逆湯壯陽驅(qū)陰,加上肉桂溫營血,助氣化,益火消陰,散寒止痛。處方:制附片1 2 O g(久煎),干姜6 0 g,炙甘草3 0 g,上肉桂1 2 g(沖服)。三劑。四診:咽痛痹阻之證基本消失,精神大振。久病氣血皆虧,應培補脾腎,以理中丸加陰陽平補之品,囑其緩服。處方:黨參3 O g,白術(shù)3 O g,干姜3 0 g,制附片6 O g,上肉桂1 5 g,紫河車3 0 g,冬蟲夏草3 O g,菟絲子3 O g,炙甘草2 O g,三劑。共研細末,水打丸。日服三次,每次1 O g。月余病愈上班(《范中林六經(jīng)辨證醫(yī)案選》)。
喉痹之證,須分陰陽。本例喉痹,曾服大量清涼退熱之品,病勢不減反增。參之舌、脈諸證,顯然與風熱、燥熱等邪實上犯之喉痛有原則區(qū)別。由于少陰經(jīng)脈循于咽喉,故咽喉疼痛屬痹阻少陰者屢見不鮮。范中林先生曾經(jīng)說:“口中少實火",確實是閱歷有得之談。比如此例,客寒咽痛,喉痹日久,邪聚益甚,且少陰寒化之證突出;初診時,太陽傷寒之表證比較明顯,故首以太陽少陰兩經(jīng)同治,寓解表于溫陽。再峻投四逆湯加味,以補命門,散寒滯,最后培補脾腎以收全功,處處顧護陽氣,實屬火神派風格。
李可治案:患者,王海清,男,4 5歲?;佳矢赏?,口舌生瘡,用清火、滋陰諸法60余劑無效。漸至食少便溏,神倦,纏綿3月不愈。其癥日輕夜重,不渴尿多,四末不溫,雙膝冷痛,舌淡潤,脈沉細。判為腎宮寒極,逼火上浮,“則成上假熱,下真寒格局",處以四逆湯加桔梗、益智仁:炙甘草6 0g,附子30g,干姜30g,桔梗、益智仁各1 0g,水煎冷服2劑,諸癥已減七八,續(xù)進2劑而愈(《李可老中醫(y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jīng)驗專輯》)。
劉力紅治案:曾治一咽喉腫痛患者,病已月余,抗生素、牛黃解毒片類已服半月,咽痛絲毫未減。診見扁桃體腫大,滿布膿點??谏蹩啵嗟?,邊齒印,脈沉細弱。察舌按脈,一派陰寒之象。視為龍火沸騰(即鄭氏所謂真氣上浮)所致,理應溫潛。但顧及口甚苦一癥,乃以小柴胡湯合潛陽丹,自以為必效無疑。5劑后仍無點滴之效。再診舌脈仍是一派虛寒,毅然剔除小柴胡湯,純用溫熱之劑,以鄭氏潛陽丹加味治之:附子、砂仁、龜板、炙甘草、桔梗、熟地。其中附子6 0g,炙甘草24:g。5劑后,咽痛消失,膿點不見,扁桃體亦明顯縮小
(《思考中醫(yī)》)。@此例咽痛,劉教授已從舌脈判為陽虛真氣上浮,顯出見識。只因“顧及口甚苦一癥”,參以小柴胡湯,結(jié)果影響藥效。后認準證情,“毅然剔除小柴胡湯,純用溫熱之劑’’,扶陽收納,終獲良效。其實,以筆者看法,此例口苦之癥,亦是真氣上浮表現(xiàn)。劉教授在此案后,頗有感慨,寫下一段話令人心動:“諸位要是信得過,且聽我一句話,那就是抱定這個陰陽,朝于斯,夕于斯,流離于斯,顛沛于斯。果能如此,不出數(shù)年,包管大家在中醫(yī)上有一個境界,也包管大家能夠真正列入仲景門墻?!?br>支氣管哮喘:劉某,男,49歲。十余年前,患慢性支氣管炎,后發(fā)展為哮喘,經(jīng)常發(fā)作,每冬必重。醫(yī)院確診為“支氣管哮喘"、“肺氣腫",久治未愈。1978年7月來診??淘\:氣緊,心累,乏力,偶有咳嗽,痰少,清稀色白。體稍胖,兩顴赤暗,唇烏,舌淡白,苔灰白厚膩。時值伏天,哮喘雖未大作,病根猶存。證屬少陰,法宜扶先天之元陽,鎮(zhèn)納濁陰之氣,以四逆加味主之:制附片60g(久煎),干姜片6 Og,炙甘草1 8g,上肉桂1 5 g,生白術(shù)30g。二診:上方加減服20余劑,諸癥皆減?;顒雍笕杂X氣緊、心累。舌質(zhì)仍淡,苔膩稍退,守原法再進。又服20余劑,氣緊、心累明顯減輕。雙顴暗赤色稍退,舌質(zhì)微現(xiàn)淡紅,苔厚膩減。為鞏固療效,擬四逆、理中合方加味,配成丸藥,堅持服用兩月,處方:制附片15Og,干姜片15Og,炙甘草60g,紅參30g,炒白術(shù)120g,上肉桂60g,寧枸杞120g,菟絲子120g,紫河車120g。共研細末,加紅糖為丸,如棗大,每日2次,每次2丸。經(jīng)服藥后,該年冬季與往年截然不同,在嚴寒之晨,可在室外打太極拳和跑步約1小時,堅持工作己一年多,咳喘未再發(fā)作(《范中林六經(jīng)辨證醫(yī)案選》)。
多年哮喘,宿根纏綿,逢寒則重,難以根治,已是該病通例。范氏著眼于少陰腎陽虧損,從“扶先天之元陽"入手,又是大劑姜、附,未用降氣平喘化痰之類套方套藥,而能愈此頑癥,再次顯示了扶陽理論的臨床價值。
封髓潛陽丹

封髓潛陽丹:

黃柏30克附子24克龜板6克西砂30克甘草15克

口腔潰瘍治療【運用病案】

一案
(甘草瀉心湯+潛陽丹+封髓丹……)

生甘草30g胡黃連15g黃芩15g黨參15g茵陳30g土茯苓50g

干姜10g肉桂l0g徐長卿15g黃柏30g砂仁6g制龜板10g

制附子3g制蜂房6g公英30g連翹30g


患者陳XX男性72歲
刻診:滿口腔多處潰瘍,舌紅苔厚膩,老人痛苦不堪,無法飲食。中焦?jié)駸?,上沖口腔,處上方五劑即愈。

二案
(潛陽丹+封髓丹+經(jīng)驗方)

制附子5g制龜板l0g 砂仁5g甘草 30g 黃柏15g蒼術(shù)30g胡黃連12g黃連l0g 雞內(nèi)金15g肉桂5g


患者呂XX 女52歲 常年口腔中,不是舌上即是腔側(cè)發(fā)生潰瘍,隨用上方三劑即愈,速度之快,令人驚訝不已。
“火神”欽安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兩個方劑,那就是封髓丹和潛陽丹。而此兩方功用為近,制方極簡也其效卻頗有奇異之處,欽安先生亦說說其應用封髓丹“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辈①澠浞健爸疗街脸?,至神至妙?!?br>  而學火神者,往往于此二方一頭霧水。抑或是非此即彼,非陰即陽的思維定式所限,故有謂二方滋陰者,必有駁之謂此二方為扶陽者。然扶陽滋陰,畢竟兩途,聚訟紛紛,毫無定解,未免辜負欽安先生的一片傳道苦心。
  余不揣淺陋,愿將一些心得,與諸同道共商。
  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提及封髓丹凡八次(其中有封髓潛陽二方或選之條文),單獨提及潛陽丹者凡十次,單獨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潛陽丹凡四次。
  在《醫(yī)法圓通》中,提及封髓丹凡十二次(其中有封髓潛陽二方或選之條文),單獨提及潛陽丹者凡三次,單獨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潛陽丹凡四次。
  可以看出,在兩書中,封髓丹與潛陽丹被欽安先生提及的次數(shù)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并不存在欽安偏好哪一方的問題。為了理解兩方的異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以兩方共存的條文理解兩方的相同之處。
 ?。?、以只提及一方的條文進行羅列橫向比對,理解一方的適用范圍。
一、兩方共存之條文
1、談咳嗽、喘促,自汗,心煩不安,大便欲出,”悴喚泛吆喂省
要知真陽欲脫之咳嗽,滿腹全是純陰,陰氣上騰,蔽塞太空,猶如地氣之上騰,而為云為霧,遂使天日無光,陰霾已極,龍乃飛騰。龍者,即坎中之一陽也,龍奔于上,而下部即寒,下部無陽,即不能統(tǒng)納前后二陰,故有一咳而大便欲出,”悴喚擼墻苑閃磺敝輪?。世页C棵考戎慰齲湟轡潘褂錆酰糠ㄒ嘶匱艚的媯輪薪的媯蚰善楦7接盟哪嫣饋⒎饉璧?、潜哑Aぃ餳稀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降逆,溫中降逆,或納氣歸根”。
2、談病人腰痛,身重,轉(zhuǎn)側(cè)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腎虛者,可與滋腎丸、封髓丹、潛陽丹。
從此條可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補腎虛”
3、談”惚閌蓖瓷酰誑室洌淞苤⒑酰糠橇苤⒑酰
陽虛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湯、三才、潛陽諸方。。。。。。余意方中再加安桂二、三錢,以助附子之力,而又能化氣,氣化精通,熱解邪出,何病淋之患哉?如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滋腎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專以分利為主也。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
4、談病人每日早飯后心煩,兩手、足心痛癢異常,至午初即愈者,何故?
陽虛發(fā)癢者,手、足心肉柔潤不枯,無白皮干粗色,但癢極而欲重按重壓,以此定之,再參看各部氣色便了。陽虛宜收納回陽為主,方用潛陽丹、四逆湯、封髓丹之類,解見陽虛門。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收納回陽”。
5、談耳病腫痛
因腎陽虛而致者,由腎陽日衰,不能鎮(zhèn)納僭上之陰氣,其人兩耳雖腫,皮色如常,即痛亦微,唇舌必淡,人必少神。法宜扶陽祛陰,如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或陽旦湯加香附、麥芽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祛陰”。
6、談喉蛾
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陰,陰氣上僭,逆于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內(nèi)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慘黃淡白色,即或唇紅甚,而口氣溫,痛亦不甚,人困無神,脈必浮空。法宜扶陽,如封髓丹,姜桂飲、白通、潛陽等方,皆可令服。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
7、談汗證
上中下三部陽衰,皆能出汗,統(tǒng)以陽名之。其人定多嗜臥,少氣懶言為準。法宜扶陽,陽旺始能鎮(zhèn)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陽、收納、溫固為要,如封髓丹,潛陽丹,黃芪建中湯,回陽飲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收納、溫固”。
8、談痔瘡
因陰火而致者,或由房勞過度,君火下流,前陰發(fā)泄不暢,直逼的,蘊積亦能生痔。又或火病,用心過度,憂思過度,元氣虛極,渙散欲從下脫,而不得即脫,蘊積亦能生痔。其痔或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腫,坐臥不安,人必無神,困倦喜臥,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脈或浮空,兩尺或弦勁,此是元氣發(fā)泄不藏之故,不得照尋常通套等方施治。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湯加葛根,潛陽丹,回陽飲,封髓丹倍砂、草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固”。
9、談發(fā)斑
其人懶言嗜臥,不渴不食,精神困倦?;颥F(xiàn)身熱,而卻無痛苦情狀,行動如常?;蛏聿粺?,而斑片累累,色多嬌嫩,或含青色者是也。粗工不識,一見斑點,不察此中虛實,照三陽法治之,為害不淺。法宜回陽收納為主,如封髓丹,潛陽丹,回陽飲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收納”。
10、談經(jīng)期盜汗
若是盜汗,察其系陰盛隔陽于外,陽氣不得藏,氣機上浮,故盜汗出,法宜收納,如封髓丹,潛陽丹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納”。
11、談小兒痘癥
漿足瘡熟,以收回為主,潛陽丹,封髓丹是也。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回”。
12、談健忘
精氣足,則神自聰明,故無所不知不曉。精氣衰,則神昏,故時明時昧,猶若殘燈之火,欲明不明,不能照物。比病老年居多,少年卻少,即有如斯之少年,其所傷損不異乎老人也。此病法宜交通陰陽為主,再加以調(diào)養(yǎng)胎息之功,攝心于宥密之地,久久行之,亦可復明,如將竭之燈,而更添其膏也。方用白通湯久服,或桂枝龍骨牡蠣散,三才,潛陽等湯,緩緩服至五六十劑,自然如常。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交通陰陽”。
從以上的條文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封髓、潛陽丹的共同點是:
溫腎助陽、降逆納氣、收納溫固、交通陰陽。
二、單獨使用封髓丹的條文
1、問曰:眼中常見五彩光華,氣喘促者,何故?
答曰:此五臟之精氣發(fā)于外也。夫目窠乃五臟精華所聚之地,今病人常見五彩光華,則五氣之外越可知,而兼氣喘,明系陰邪上干清道,元陽將欲從目而脫,誠危候也。法宜收納陽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
黃柏一兩砂仁七錢甘草三錢炙
用藥意解
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入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此一味,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常親身閱歷,能治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癥,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細揣摹,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經(jīng)試之,愿諸公亦試之。
2、談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藥不應而反甚者,何故?
外感之清涕忿嚏,則必現(xiàn)發(fā)燒、頭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氣不足之清涕忿嚏,絕無絲毫外感之情狀。況又服解散藥不愈,更為明甚。法宜大補先天之陽,先天之陽足,則心肺之陽自足。心肺之陽足,則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人身雖云三焦,其實一焦而已。方宜大劑四逆湯,或封髓丹亦可,方解見上。即姜桂湯亦可。
3、談病人兩耳心忽癢極欲死者
此腎中之陽暴浮也。夫兩耳開竅于腎,腎中之火暴發(fā)于上,故癢極欲死?;蛴衷?,肝膽脈亦入耳,肝膽有火,亦可發(fā)癢,先生獨重腎氣,而不言肝膽之火,未免固執(zhí)。曰:子言肝膽有火,必不專在耳心,別處亦可看出,必不忽癢極欲死。今來者驟然,故直斷之曰腎中之陽暴發(fā)也,法宜收納真氣為要。方用封髓丹,解見上。
4、談五更后常夢遺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則七、八次者,何故?
病在下半夜者,主陽盛陰衰,陰虛不能配陽,陽氣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無主,而不能鎮(zhèn)靜,故作,法宜扶陰以抑陽,如封髓丹倍黃柏、參棗湯加黃連,補血湯、將軍蛋、洋參蛋之類是也。
5、談補坎益離丹方義
奈世人沉溺莫挽,深為可慨,茲特再即此方(補坎益離丹)之理推之,與仲景之白通湯同法也;桂枝龍骨牡蠣湯同法也;大、小建中湯同法也;即與后賢之參附湯、封髓丹、陽八味皆同法也。
6、談腎病腰痛
陰虛而致者,由腎陽素旺也。旺甚即為客邪,火盛血傷,元陰日竭,則真陽無依,腰痛立作,其人必”慍嘍矢桑啾┰輳粑鏌淄Γ睬辶埂7ㄒ搜酰醭ぱ糲銎隕悖醋約?。壤`躺鐾琛⒌鼗鋪饋⒎饉璧け痘瓢丶尤ぶ唷
7、談遺精
欲使封固,如三才封髓丹、桂枝龍骨牡蠣湯、白通湯,皆可服也。此三方者,皆是交濟陰陽之功,但非一二劑可見大功,總要信心得專,多服十余劑,無不靈應。
8、談汗證
因陰虛者,則為盜汗。由其人血液久虧,不能收藏元氣,元氣無依而外越,血液亦與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氣下藏之時,而無陰以戀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實氣浮之征也。法宜養(yǎng)血,如當歸六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之類。
以上八條可總結(jié)出封髓丹的作用為:
收納陽光、調(diào)和水火、收納真氣、交通陰陽、補先天之陽、扶陰以抑陽、養(yǎng)陰養(yǎng)血、治一切虛火上沖。
  咦,奇不奇怪?這一個方子,為什么又說他補陽,又說他扶陰抑陽?這豈不矛盾嗎?其實奧秘在于,此方的根本在于調(diào)和水火,交通陰陽。而輔以加減法調(diào)整陰陽藥的比例,就可以左右逢源,無往而不宜了。
以上的加減法歸納如下
封髓丹倍黃柏,扶陰抑陽;
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養(yǎng)陰;
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養(yǎng)血。
可以看到,如果封髓丹用原方,扶陽的成份是比較大的,如果想偏于陰,很簡單,倍黃柏就做到了。
還有一個小啟示,知非氏在治療偏頭痛時,用封髓丹加安桂、吳茱萸效果很好。
三、單獨使用潛陽丹的條文
1、談頭面忽浮腫,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閉目覺身飄揚無依者,何故?
此少陰之真氣發(fā)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鎮(zhèn)納群陰,以致陰氣上騰,蔽塞太空,而為浮腫。所以面現(xiàn)青黑,陰氣太盛,逼出元陽,故閉目覺飄揚無依。此際一點真陽,為群陰阻塞,不能歸根,若欲歸根,必須蕩盡群陰,乾剛復振。況身重欲寐,少陰之真面目盡露,法宜潛陽,方用潛陽丹。
潛陽丹
西砂一兩姜汁炒附子八錢龜板二錢甘草五錢
用藥意解
按潛陽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也。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真火即是壯君火也。
況龜板一物,堅硬,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陰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補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潛陽。
2、談病人兩耳前后忽腫起,皮色微紅,中含青色,微微疼,身大熱,兩顴鮮紅,口不渴,舌上青白胎,兩尺浮大而空者,何故?
今浮大而空,則知陰氣太盛,一線之陽光,附陰氣而上騰,有欲竭之勢也。此際當以回陽祛陰,收納真氣為要。若不細心斟究,直以清涼解散投之,旦夕即亡。方宜白通湯主之,或潛陽丹亦可,解見上。
3、談病人口忽極臭,舌微黃而潤滑,不思水飲,身重欲寐者,何故?
子不觀藥中之硫黃乎!硫黃秉火之精氣所生,氣味極臭,藥品中秉火氣所生者亦多,而何不臭?可知極臭者,火之精氣也。此等癥乃絕癥也,十有九死,法宜收納真陽,茍能使口臭不作,方有生機。方用潛陽丹治之,解見上。
4、談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熱,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何故。
此陰盛而真氣上脫,已離乎根,危之甚者也。夫喉痛一癥,其在各經(jīng)邪火所作,必不上熱下寒,即來亦不驟。今來則急如奔馬,熱上寒下,明明一線之陽光,為陰氣所逼,已離乎根也?;蛴衷唬杭妊云饺?,何得即謂之陽欲脫乎?曰:子不知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陽氣乎?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陰氣過盛,即能逼出元陽,元陽上奔,即隨人身之臟腑經(jīng)絡虛處便發(fā)。如經(jīng)絡之虛通于目者,元氣即發(fā)于目;經(jīng)絡之虛通于耳者,元氣即發(fā)于耳;經(jīng)絡之虛通于巔者,元氣即發(fā)于巔,此元陽發(fā)泄之機。學者茍能識得一元旨歸,六合妙義,則凡一切陽虛之癥,皆在掌握也。茲雖云平人,其損傷原無人知曉,或因房勞過度,而損腎陽;或因用心太過,而損心陽;或因飲食失節(jié),而損脾陽。然亦有積久而后發(fā)者,元氣之厚也;有一損而即發(fā)者,元氣之薄也。余常見有平人,日猶相見,而夜即亡者,毋乃元氣之薄,而元陽之脫乎?醫(yī)亦尚不知,而況不知醫(yī)者乎?
此一段已將陽虛合盤托出,學者務宜留心體之可也。方宜潛陽丹主之,解見上。
5、問曰:胸腹痛甚,面赤如硃,不思茶水,務要重物壓定稍安,不則欲死者,何故?
此病非納氣歸根,回陽降逆不可,方用加味附子理中湯,或潛陽丹,解見上。
6、談病人腰痛,身重,轉(zhuǎn)側(cè)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元氣虧者,可與潛陽丹。
7、談五更后常夢遺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則七、八次者,何故?
病于上半夜者,主陰盛陽衰,陽虛不能統(tǒng)攝精竅,而又兼邪念之心火動之,故作,法宜扶陽為主,如潛陽丹、白通湯、桂枝龍骨牡蠣湯之類是也。
8、認病捷要總訣(此條中提及三次)
有脹而皮色如血者,陰乘于上而作也(宜補陽以消陰,如陽旦湯、潛陽丹)。
喘而不發(fā)熱、身疼,舌青、二便自利者,元氣上騰也(宜潛陽丹)。
頭痛頭痛如裂,身無他苦,舌青、不渴,或身大熱,或脈勁者,此皆元陽外越,暴脫之候,切忌發(fā)散,法宜收納(宜四逆湯,或潛陽丹)。
9、談肺病咳嗽
審是肝腎陽衰,水邪泛上者,溫其腎而咳嗽自己,如真武湯、滋腎丸、潛陽丹加吳萸之類是也。
10、談齒牙腫痛
因真陽虛而陰氣上攻者,其人齒牙雖痛,面色必青白無神,舌多青滑黑潤、黃潤、白黃而潤,津液滿口,不思荼水,口中上下肉色,多滯青色而不紅活,或白慘黃而無紅色。以上等情,不僅此癥,一切陽虛病多見此情。法宜扶陽抑陰,如白通湯、姜桂飲、陽八味、潛陽丹之類。
11、談帶證
所謂下元無火者何?或素稟不足,而勞心太甚,則損心陽?;騻谑常麑^,則損胃脾之陽?;蚍渴逻^度,而敗精下流,則損腎陽。如此之人,定見頭眩心惕,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脈必兩寸旺,而兩尺弱甚,浮于上而不潛于下,其下之物,必清淡而冷,不臭不粘。法宜大補元陽,收納腎氣,如潛陽丹加故紙、益智,回陽飲加茯苓、安桂,或桂苓術(shù)甘湯加附片、砂仁之類。
以上十一條可以總結(jié)出潛陽丹的作用為:
回陽祛陰,收納真氣,大補元陽
封髓丹矛盾的情況在這個方子里沒有體現(xiàn),這是因為立方時偏于用陽藥的關(guān)系,而且欽安在提到此方大補元陽時還可能以加入故紙,益智仁,這樣溫陽的格局更為明顯了。
四、兩方比較結(jié)論
在以上的條文閱讀中,基本理解了兩方的異同,而得出大致的結(jié)論是兩方基本類似,但封髓偏陰,潛陽偏陽。但只要適當?shù)募訙p,藥物的陰陽偏性可以很方便的變換,這就是兩方交通陰陽的神奇之處了。而要驗證以上的推斷,我認為鑰匙在于加減法及以下的這個條文:
談汗證
上中下三部陽衰,皆能出汗,統(tǒng)以陽名之。其人定多嗜臥,少氣懶言為準。法宜扶陽,陽旺始能鎮(zhèn)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陽、收納、溫固為要,如封髓丹,潛陽丹,黃芪建中湯,回陽飲之類。
因陰虛者,則為盜汗。由其人血液久虧,不能收藏元氣,元氣無依而外越,血液亦與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氣下藏之時,而無陰以戀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實氣浮之征也。法宜養(yǎng)血,如當歸六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之類。
從上面的條文中可以理解到,兩丹都可以回陽收納溫固,但若要滋陰養(yǎng)血,欽安先生就會用封髓倍黃柏的辦法來調(diào)整藥物的陰陽屬性。這就驗證了上文的推斷。
五、兩方加減法總結(jié)
對于加減法的總結(jié),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欽安先生的思想,對兩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陽虛,用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治
扶陽祛陰,用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
收納溫固,用封髓丹倍砂、草。
大補元陽用潛陽丹加故紙,益智仁。
封髓丹倍黃柏,扶陰抑陽;
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養(yǎng)陰;
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養(yǎng)血。
筆者從事中醫(yī)臨證四十年,研究強化療法治療腫瘤與疑難雜癥,回憶初接觸中醫(yī)臨床,嘗盡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與失敗的教訓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眼前,曾碰到不少虛火癥,因初出茅廬,閱歷淺薄,偶爾出現(xiàn)誤診之僨事,關(guān)鍵在于不能準確地運用中醫(yī)八綱辨證。故在臨床中,對虛火癥之寒熱、虛實、陰陽、表里辨證不十分確切,這樣就談不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法則了。一般來說,用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法治療實火癥、駕輕就熟;但對肝腎陰虛、肺腎陰虛、胃熱陰虛、命門火虛,諸癥辨證缺乏全面系統(tǒng)、準確之認識,即對三才封髓丹、一貫煎、玉女煎、麥味地黃丸等治療各種虛火引起牙痛、齒衄、口腔炎、失音、喉痹等,千篇一律的使用,其結(jié)果適得其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倍功半,失誤多多。
滋陰的方劑中:虎潛丸、大補陰丸、三才封髓丹、一貫煎共同點是滋陰降火,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心煩口渴、咽干少津、舌紅少苔、脈象細數(shù)。具體運用時要掌握每個方劑的特點,虎潛丸:強壯筋骨,適用于筋骨萎軟、腿足瘦弱、步履不便,故稱健步虎潛丸。大補陰丸:治療骨蒸潮熱,盜汗、咳血、吐血或煩熱易饑、足膝疼痛。三才封髓丹:治療心腎不交引起的遺精盜汗。一貫煎:對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吞酸吐苦、脈象細弱或虛弦及疝氣瘕聚效果頗佳。筆者經(jīng)過艱苦細致的探索,綜合四方滋陰降火,平衡腎中陰陽,增加溫陽散寒之附片、炮姜,發(fā)揮其甘溫除熱之功效,治療命門火虛、下焦陰寒過盛,逼陽上浮之虛火,妄動諸癥,達到引火歸元,以消陰翳的目的。 
潛陽封髓丹原方:砂仁15g、甘草6g、黃柏l2g,附片30g、龜板24g根據(jù)余多年治療經(jīng)驗,靈活加減化裁。
潛陽封髓丹組成:砂仁6g、知母10g、黃柏10g、川連3g肉桂6g、麥冬15g、生龍牡各15g、炮姜6g、白芍l0g、附片30g、龜板24g甘草6g。
方義方解:附片、炮姜溫散寒邪;龜板滋陰平肝潛陽;知母、黃柏清降相火;川連、肉桂引火歸元,交通于心腎;砂仁醒脾開胃;麥冬主清心潤脈,生津止渴;白芍柔肝止痛,生龍牡潛陽鎮(zhèn)靜安神;甘草調(diào)和諸藥。
臨床配伍:
①治慢性歌喉炎引起喉痹,可加桔梗30g、元參15g,炎癥明顯加銀花15g、連翹15g。
②齒衄加石斛15g、二冬各15g、五味子10g、三七粉3g開水沖服。
③失音加元參15g、桔梗30g、二冬各10g、胖大海3枚,溫開水泡飲。
④復發(fā)性口腔炎加鮮生地30g、草河車24g、板蘭根12g、赤芍15g、鮮石斛24g、人中黃6g、二冬各10g,去附片,病情好轉(zhuǎn)再用原方調(diào)理,用消疳飲:石斛、人中黃、蘆薈晶。
⑤白塞氏綜合癥重癥用消疳飲:石斛、人中黃、蘆薈晶、輕癥加銀花、元參、連翹酌情使用,但附片用量減少,重者可以不用。
⑥出現(xiàn)便秘,尿赤可用增液湯,配合消疳湯。
⑦出現(xiàn)更年期綜合癥,沖任不調(diào)可用二仙湯配消疳湯加銀花、紫參、赤芍等。
⑧出現(xiàn)下疳、龜頭潰爛用清涼解表之薄荷煎水洗,并以錫類散0.6g以敷患處。
⑨白塞氏癥病情穩(wěn)定,還得用潛陽封髓湯善后以防復發(fā)。
共奏溫陽散寒,滋陰降火,引火歸元,以消陰翳,在臨床上治療命門火衰引起的喉痹、復發(fā)性口腔炎、齒衄、牙痛、失音、白塞氏綜合癥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茲錄如下:
1喉痹吳某,女,29歲,因吃油炸花生米,演唱歌曲勞傷引起慢性歌喉炎;服頭孢安芐膠囊,六神丸無效,輸液青霉素等抗生素,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吞咽困準,咽痛連右耳心,口中流涎,咽充血,色紫暗,懸壅垂水腫,左下頦淋巴結(jié)腫大,便稀,尿清長,口淡不渴,舌胖淡嫩多津,邊有齒痕,脈沉細,尺脈浮大無力。
分析:食香燥動火,連續(xù)工作,勞傷脾腎,咽喉紅腫痛疼,胃火亢盛,陽熱實證,但脈沉細,口不渴,尿清長,舌胖嫩多津,為腎陽虛,下寒陰盛,逼陽上騰,當溫陽祛寒引火歸元治之。
處方:附片30g、龜板24g、砂仁10g、炮姜10g、炒黃柏12g、知母12g、肉桂6g、桔梗30g、 元參15g、川連3g、炙甘草10g、生龍牡各15g用涼水浸泡2小時,每付煎3遍,待藥汁偏溫時,服藥二次,當晚即順利進食,咽部血泡消失,喉微痛,囑加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jié),再進三付而愈。
按:平時腎陽不足,命門火弱,因吃香燥動火之物發(fā)病,加之勞傷,病雖篤重,只用抓住陽虛火浮這一病機,用本方納氣歸腎,引火歸元,滋腎補水熄火。重用桔梗,元參交通上下,藥證合拍而獲捷效。
2齒衄楊某,男,26歲,齒衄2周,漱口時,牙床出血,血從口中溢出,晨將血吐盡自止,白天不出血,午后3小時出血,神疲乏力,四肢逆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長,鼻衄,舌淡嫩多津也有齒痕,脈沉細遲,兩尺浮大而細。
分析:齒衄,復因胃火上炎,血隨火動所致,然屬實火者,必發(fā)口渴齦腫,發(fā)熱便閉,脈洪數(shù);屬虛火者,口燥齦糜,脈細數(shù)患火之癥,即無胃中實火之象,亦無虛火之癥,其物征睡熟則出,醒則血止,午后3點加重,肺腎陰虛不能攝血之故,且四肢逆冷,尿清長,為腎陽虛之象,上盛,下虛,火不歸元。治以補腎溫陽,引火歸元。
處方:附片30g、龜板20g、熟地60g、炒黃柏12g、砂仁12g、炮姜15g、天冬15g、上肉桂6g、五味子10g、川連3g、石斛15g、生龍牡各15g、三七粉3g開水沖服,服3劑后血止,唯覺鼻阻,囑加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jié)再服三劑痊愈。
按:齒衄亦有腎虛火旺,齒齦出血,以及睡則流血,醒則止者,午后3時加重,皆肺腎陰虛之故,脈癥合參,斷為陽虛火浮,視出血而不顧,用具辛熱之品潛陽封髓丹引火歸元,重加熟地填補已虧之精血,五味、天冬,潤肺理脈。川連、肉桂引火歸元而獲效。
3失音梁某,女,28歲,因晝夜連續(xù)工作,說話太多,睡眠不足4小時,操勞過度,開始咽痛,咽部充血流涎,繼之聲啞,懸壅垂水腫,右下頦淋巴結(jié)腫大,失音身痛,便軟,尿清長,口淡不渴,舌胖淡嫩多津,邊有齒痕,十指除拇指有甲印,余皆無。脈沉細,尺浮無力。余用華陀挾脊法、陰陽大推法推拿1次,囑食清淡嫩軟,多食水果,靜養(yǎng)一宿,忌勤政勞心。昱日晨亦能說話,心情頗佳。
處方:附片30g、龜板24g、砂仁10g、生地15g、黃柏10g、知母10g、川連3g、肉桂6g、 二冬各10g、五味子6g、銀花10g、桔梗30g、甘草3g、生龍牡各30g、鮮姜三片蔥白須3節(jié)為引,3付。
分析:失音多由操勞過度,肺腎陰虛所致;開始咽痛充血紅腫,粘膜水腫以致失音;華陀挾脊法推拿調(diào)任督二脈陰陽,舒筋活血,使腎中虛火清降,用潛陽封髓湯溫陽散邪,使上盛下虛之浮火疏散,引火歸元,三付見功,又三付善后而獲效。
4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李某,男,34歲,舌體潰瘍,反復發(fā)作已10年之久,該病發(fā)作頻繁,潰瘍的而積增大,間歇逐漸縮短,潰瘍此愈彼起,近半月潰瘍累及全部舌體。某醫(yī)院診斷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檢查:舌體全部潰爛,多腐敗膿液,紅赤疼痛,言語、飲食皆感不便。脈弦數(shù),舌紅降。舌為心之苗,心火過旺,陰津耗傷。方似養(yǎng)陰,清心,引火歸元治之。
處方:鮮生地30g、敗龜板24g、川黃柏10g、知母10g、川連3g、紫參24g、板蘭根18g、赤芍15g、 肉桂6g、鮮石斛24g、人中黃3g,3付,服藥后,潰瘍有所好轉(zhuǎn),大便數(shù)日末行,心火不能下達,前方加生川軍6g,取大黃黃連瀉心湯意。
療效:服上方加減共二十四付,潰瘍?nèi)坑稀kS訪未見復發(fā)。
分析:本例處方,以三才封髓合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而成。口腔潰瘍,主要是心火摯亢盛,可分為胃熱心火兩類。胃熱者常開發(fā)齒齦腫痛,可應用白虎湯治療。心火者以舌部潰瘍?yōu)橹?,因為心開竅于舌,可應用大黃黃連瀉心湯。由于熱勢的亢盛,必然要損傷津液,使陰液虧損,一般可應用滋陰生津如增液湯。有些病長期反復發(fā)作,使陰液大虧,陰津不能滋養(yǎng)相火,使相火偏亢,則宜用潛陽封髓湯往往能收效。
5白塞氏綜合癥
5.1白塞氏綜合癥。方某,男,29歲,癥見身癢,耳癢,眼紅赤,神疲乏力,小便清長,脈沉細,口淡舌胖有齒印,患病較輕已有3年。
治則:回陽收納、脾腎雙補
處方:附片30g、龜板20g、砂仁10g、炮姜15g、太子參15g、白術(shù)15g、黃柏10g、炙甘草10g、陳皮10g、上肉桂6g、川連3g,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jié)為引,4付。
二診:諸癥均有好轉(zhuǎn),宗上方加紫草15g又6付而痊愈。
5.2白塞氏綜合癥:唐某,男,38歲,口腔及龜頭部潰瘍,反復發(fā)作8年。8年來反復發(fā)作,口腔粘膜及舌體潰瘍,甚至龜頭部亦出現(xiàn)潰瘍,經(jīng)皮膚科檢查診斷:白塞氏綜合癥。用激素治療,療效不顯著,轉(zhuǎn)來中醫(yī)科治療。
口舌生疳,有時龜頭亦發(fā)炎,《金匱要略》:“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此狐惑之病,濕熱為患,久延成毒,蝕皮腐肉,脈滑數(shù),苔白膩質(zhì)紅,方清熱解毒,滋陰,引火歸元。
處方:生地24g、敗龜板24g、知母10g、黃柏10g、鮮茅根30g、銀花15g、公英30g、赤芍12g、蘆薈6g、肉桂3g、川連6g,10付。
二診:以上方加減服用,或蝕于下,此起彼伏,纏綿不愈,徐靈胎曰:“蝕于喉為惑,謂熱淫于上,如惑亂之氣感而生惑,蝕于陰為狐,謂熱淫于下,柔害而幽隱,如惑狐性之陰也。”狐惑之病,雖以熱毒為患,而其腎必虧,蝕于陰,是腎陽不足之陰癥,腎氣足,何以蝕之?當加補腎之品,取腎為先天之本也。
處方:附片10g、生地24g、敗龜板24g、川黃柏10g、知母10g、仙靈脾18g、仙茅18g、全當歸10g、赤芍10g、蘆薈6g、丹皮9g、紫草9g、川連6g、肉桂6g、人中黃6g,5付。薄荷10g,煎水洗患處,錫類散0.6g,吹敷患處。
療效:上藥服30付,疳瘡已痊愈。
按語:狐惑見于《金匱要略》,應用甘草瀉心湯,苦參湯外洗,雄黃熏治。蘆薈晶為消疳飲為主,雖起一定的作用,但未能收效,今以二仙湯合清熱解毒藥治療,方能使癥狀完全消失。
5.3白塞氏綜合癥:鄭某,男,39歲,癥見牙痛、胃痛、口腔粘膜大面積潰瘍,龜頭潰爛,口不渴,見水欲吐,目充血,畏光,四肢逆冷,小便色白,舌質(zhì)淡,津滿口,捫之冷濕,脈沉細無力。系腎陽虛,虛火浮越,回陽收納,佐以清散寒邪。
處方:附片45g、龜板24g、砂仁12g、黃柏12g、赤芍12g、板蘭根15g、荊芥12g、蟬蛻10g、
川連9g、干姜9g、肉桂3g、炙甘草15g,5付。
二診:服藥好轉(zhuǎn),宗上方加蜂房15g,又五付,霍然而愈。
5.4白塞氏綜合癥:鄭某,男,36歲,口腔及生殖器反復發(fā)作性潰瘍6年。病史:1984年開始,出現(xiàn)口腔粘膜及舌部疼痛性潰瘍,同時伴有龜頭部潰瘍,兩膝踝關(guān)節(jié)疼痛,發(fā)現(xiàn)結(jié)節(jié)性紅斑。眼科檢查,患有虹膜睫狀體炎。
診斷:眼口生殖三聯(lián)綜合癥(白塞氏綜合癥)。口舌生瘡,一再發(fā)作,虹膜發(fā)炎,糾纏已久,龜頭生疳,溲變色,腿發(fā)紅疹,且有青斑,關(guān)節(jié)按之,殊為痛楚,脈弦細,苔薄膩為濕熱內(nèi)瘟,未得發(fā)達,久積成毒。病延日久,熱毒入血,陰分亦傷,方清熱涼血解毒,引火歸元。
處方:生地30g、元參24g、龜板24g、丹皮6g、赤芍15g、石斛15g、黃柏10g、銀花15g、川連6g、肉桂6g、人中黃6g、生甘草6g、附片6g,鮮姜三片、蔥白須3節(jié)為引,蘆薈晶6g,研末化服。
療效:服上方后,諸病日見好轉(zhuǎn),上方加減出入,外用人中白散吹揉,病情穩(wěn)定。
分析:內(nèi)服蘆薈消疳飲合三才封髓湯,外用人中白散,方應用生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石斛清熱養(yǎng)陰,黃連、黃柏、銀花、人中黃清熱解毒,元參、蘆薈瀉下,使熱從大便而出,黃連、肉桂引火歸元,用少量附片溫中散邪不傷陰;效果較好。
潛陽封髓丹加減治療4例白塞氏綜合癥,內(nèi)服湯藥,外洗外敷法,治愈奇難頑癥,確實值得認真總結(jié),大力推廣之。
主方{附子。干將。灸干草。磁石。肉桂。紫石英。龜甲。砂仁。黃柏}
此方在臨床的廣泛運用根于對“天一生水”的深刻理解:
所謂“天一生水”者,即為一坎卦之意:一陽爻潛于二陰之中。可理解為先天命火潛于腎水之中,方為腎之功能。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罚骸疤煲簧?,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居於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此“一點真陽”之命門火須潛于水中,腎水方得溫,腎之氣化功能方能正常進行,腎之陽氣為人體五臟陽氣之本,水溫-木升-君火主位等一系列臟腑功能方能正常運行?!端貑?生氣通天論》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瓣柮苣斯獭敝瓣柮堋?,指的亦正是指此先天命門火須潛于水中,腎水得一,水火包融,方能蒸騰氣化,五臟之正常功能方能以此為根正常完成。如果陽不能密,“兩者不和”,則“若春無秋,若冬無夏”,正常的人體陰陽世界正常循運規(guī)律被打亂后,天不為天,地不為地,穩(wěn)定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諸疾必然紛起。知此理者,方可明溫水潛陽法可治大量疑難病之機。
所以以潛陽封髓丹為代表的溫水潛陽法正是要將這離位的先天乾之一陽重攝于水中,保證命門火深固秘藏于腎,以達到這“陰平陽密”的最佳生理狀態(tài)。
現(xiàn)舉筆者所觀察到的吳榮祖老師臨證數(shù)案,以說明之:
1)抑郁癥:
陳XX,女,48歲,2003年12月18日就診,一年前因丈夫與父親一周內(nèi)突然死亡,又遭遇下崗,造成患者焦慮,驚怕,多次自殺未成。經(jīng)省精神病院診斷為“抑郁證”,住院西藥治療效不顯。
刻診:憂郁,焦慮,多疑,不與人交往,不多講話,畏寒,神疲乏力,胸悶氣短,失眠,面發(fā)青,背部骨蒸盜汗,腰痛,記憶力下降,小便灼熱,舌胖大紅嫩,苔少,脈沉細。
方: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15g,灸麻根15g,灸遠志10g,白花蛇舌草20g,烏梅5枚,續(xù)斷30g,益智仁15g,甘草6g 五付
      2003年12月25日二診,服上方后諸癥皆減,守前方再進。此后數(shù)年均守潛陽封髓丹加減治療,半年后,情緒明顯好轉(zhuǎn),背部骨蒸感消失,腰不痛,臉色恢復正常,大量減少西藥量。恐懼感消失,性格改變,可與人交流,諸癥均改善。1年后恢復正常狀態(tài),至今5年均未復發(fā)。
        
2)頑固性失眠
      
李某某,女,45歲,2007年6月17日初診?;颊邍乐厥咭荒?,一年來經(jīng)多方求治無效,患者神疲乏力,煩躁、心悸、口干,飲水不解渴,曾久服六味地黃湯、酸棗仁湯等方效不顯。舌嫩紅,苔薄白,脈沉細,寸略旺,兩顴紅。投以潛陽封髓丹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20g,灸遠志1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6月23日復診,效大顯,由原來通宵難眠改為可入眠4-5小時,心悸、口干均得改善。守此方一月后,諸癥息消。第二年因感冒就診,一直未復發(fā)。
       3)遺精
張某某,男,22歲2007年1月初診。中醫(yī)學院學生,一年前開始夢遺,曾自服知柏地黃丸、四逆湯等,效不顯,嚴重時一周夢遺5-6次??淘\:神疲乏力,面色夾青,畏寒肢冷,易上火。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雙尺無力。投以潛陽封髓丹合補腎湯,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20g,紫石英20g,續(xù)斷30g,杜仲20g,菟絲子2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2007年7日重遇患者,言自服此方數(shù)周后,諸癥消失。
        
年來溫陽派的影響漸漸擴大,常見莘莘學子們臨床常以一個四逆湯通殺一切陽虛病人的情況,而遇到相火妄動的病人時,如四逆湯配伍不當,常易產(chǎn)生或加重諸般“上火”癥狀,給病人帶來痛苦,畏懼“熱藥”,產(chǎn)生思想上的顧慮,以致依從性下降等問題。這些不良弊端常易導致初學者進退維谷,對溫陽理論產(chǎn)生懷疑,改弦更張重回傳統(tǒng)時方辨證模式的舊路。這既有初學者臨床經(jīng)驗不足的一方面,也與現(xiàn)有文獻對此類問題重視、強調(diào)不足有關(guān),這應該是附子最好用也最難用的原因之一。
“火神”欽安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兩個方劑,那就是封髓丹和潛陽丹。而此兩方功用為近,制方極簡也其效卻頗有奇異之處,欽安先生亦說說其應用封髓丹“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并贊其方“至平至常,至神至妙?!?br>     而學火神者,往往于此二方一頭霧水。抑或是非此即彼,非陰即陽的思維定式所限,故有謂二方滋陰者,必有駁之謂此二方為扶陽者。然扶陽滋陰,畢竟兩途,聚訟紛紛,毫無定解,未免辜負欽安先生的一片傳道苦心。
     余不揣淺陋,愿將一些心得,與諸同道共商。
     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提及封髓丹凡八次(其中有封髓潛陽二方或選之條文),單獨提及潛陽丹者凡十次,單獨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潛陽丹凡四次。
     在《醫(yī)法圓通》中,提及封髓丹凡十二次(其中有封髓潛陽二方或選之條文),單獨提及潛陽丹者凡三次,單獨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潛陽丹凡四次。
     可以看出,在兩書中,封髓丹與潛陽丹被欽安先生提及的次數(shù)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并不存在欽安偏好哪一方的問題。為了理解兩方的異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以兩方共存的條文理解兩方的相同之處。
     2、以只提及一方的條文進行羅列橫向比對,理解一方的適用范圍。
一、兩方共存之條文
1、談咳嗽、喘促,自汗,心煩不安,大便欲出,小便不禁,畏寒者何故。
要知真陽欲脫之咳嗽,滿腹全是純陰,陰氣上騰,蔽塞太空,猶如地氣之上騰,而為云為霧,遂使天日無光,陰霾已極,龍乃飛騰。龍者,即坎中之一陽也,龍奔于上,而下部即寒,下部無陽,即不能統(tǒng)納前后二陰,故有一咳而大便欲出,小便不禁者,是皆飛龍不潛致之也。世醫(yī)每每見咳治咳,其亦聞斯語乎?法宜回陽降逆,溫中降逆,或納氣歸根。方用四逆湯、封髓丹、潛陽丹,解見上。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降逆,溫中降逆,或納氣歸根”。
2、談病人腰痛,身重,轉(zhuǎn)側(cè)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腎虛者,可與滋腎丸、封髓丹、潛陽丹。
從此條可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補腎虛”
3、談小便便時痛甚,口渴飲冷,其淋癥乎?非淋癥乎?
陽虛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湯、三才、潛陽諸方。。。。。。余意方中再加安桂二、三錢,以助附子之力,而又能化氣,氣化精通,熱解邪出,何病淋之患哉?如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滋腎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專以分利為主也。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
4、談病人每日早飯后心煩,兩手、足心痛癢異常,至午初即愈者,何故?
陽虛發(fā)癢者,手、足心肉柔潤不枯,無白皮干粗色,但癢極而欲重按重壓,以此定之,再參看各部氣色便了。陽虛宜收納回陽為主,方用潛陽丹、四逆湯、封髓丹之類,解見陽虛門。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收納回陽”。
5、談耳病腫痛
因腎陽虛而致者,由腎陽日衰,不能鎮(zhèn)納僭上之陰氣,其人兩耳雖腫,皮色如常,即痛亦微,唇舌必淡,人必少神。法宜扶陽祛陰,如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或陽旦湯加香附、麥芽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祛陰”。
6、談喉蛾
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陰,陰氣上僭,逆于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內(nèi)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慘黃淡白色,即或唇紅甚,而口氣溫,痛亦不甚,人困無神,脈必浮空。法宜扶陽,如封髓丹,姜桂飲、白通、潛陽等方,皆可令服。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
7、談汗證
上中下三部陽衰,皆能出汗,統(tǒng)以陽名之。其人定多嗜臥,少氣懶言為準。法宜扶陽,陽旺始能鎮(zhèn)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陽、收納、溫固為要,如封髓丹,潛陽丹,黃芪建中湯,回陽飲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收納、溫固”。
8、談痔瘡
因陰火而致者,或由房勞過度,君火下流,前陰發(fā)泄不暢,直逼的,蘊積亦能生痔。又或火病,用心過度,憂思過度,元氣虛極,渙散欲從下脫,而不得即脫,蘊積亦能生痔。其痔或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腫,坐臥不安,人必無神,困倦喜臥,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脈或浮空,兩尺或弦勁,此是元氣發(fā)泄不藏之故,不得照尋常通套等方施治。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湯加葛根,潛陽丹,回陽飲,封髓丹倍砂、草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固”。
9、談發(fā)斑
其人懶言嗜臥,不渴不**神困倦?;颥F(xiàn)身熱,而卻無痛苦情狀,行動如常?;蛏聿粺?,而斑片累累,色多嬌嫩,或含青色者是也。粗工不識,一見斑點,不察此中虛實,照三陽法治之,為害不淺。法宜回陽收納為主,如封髓丹,潛陽丹,回陽飲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收納”。
10、談經(jīng)期盜汗
若是盜汗,察其系陰盛隔陽于外,陽氣不得藏,氣機上浮,故盜汗出,法宜收納,如封髓丹,潛陽丹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納”。
11、談小兒痘癥
漿足瘡熟,以收回為主,潛陽丹,封髓丹是也。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回”。
12、談健忘
精氣足,則神自聰明,故無所不知不曉。精氣衰,則神昏,故時明時昧,猶若殘燈之火,欲明不明,不能照物。比病老年居多,少年卻少,即有如斯之少年,其所傷損不異乎老人也。此病法宜交通陰陽為主,再加以調(diào)養(yǎng)胎息之功,攝心于宥密之地,久久行之,亦可復明,如將竭之燈,而更添其膏也。方用白通湯久服,或桂枝龍骨牡蠣散,三才,潛陽等湯,緩緩服至五六十劑,自然如常。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交通陰陽”。
從以上的條文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封髓、潛陽丹的共同點是:
溫腎助陽、降逆納氣、收納溫固、交通陰陽。
二、單獨使用封髓丹的條文
1、問曰:眼中常見五彩光華,氣喘促者,何故?
答曰:此五臟之精氣發(fā)于外也。夫目窠乃五臟精華所聚之地,今病人常見五彩光華,則五氣之外越可知,而兼氣喘,明系陰邪上干清道,元陽將欲從目而脫,誠危候也。法宜收納陽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
黃柏一兩砂仁七錢甘草三錢炙
用藥意解
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入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此一味,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常親身閱歷,能治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癥,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細揣摹,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經(jīng)試之,愿諸公亦試之。
2、談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藥不應而反甚者,何故?
外感之清涕忿嚏,則必現(xiàn)發(fā)燒、頭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氣不足之清涕忿嚏,絕無絲毫外感之情狀。況又服解散藥不愈,更為明甚。法宜大補先天之陽,先天之陽足,則心肺之陽自足。心肺之陽足,則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人身雖云三焦,其實一焦而已。方宜大劑四逆湯,或封髓丹亦可,方解見上。即姜桂湯亦可。
3、談病人兩耳心忽癢極欲死者
此腎中之陽暴浮也。夫兩耳開竅于腎,腎中之火暴發(fā)于上,故癢極欲死?;蛴衷?,肝膽脈亦入耳,肝膽有火,亦可發(fā)癢,先生獨重腎氣,而不言肝膽之火,未免固執(zhí)。曰:子言肝膽有火,必不專在耳心,別處亦可看出,必不忽癢極欲死。今來者驟然,故直斷之曰腎中之陽暴發(fā)也,法宜收納真氣為要。方用封髓丹,解見上。
4、談五更后常夢遺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則七、八次者,何故?
病在下半夜者,主陽盛陰衰,陰虛不能配陽,陽氣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無主,而不能鎮(zhèn)靜,故作,法宜扶陰以抑陽,如封髓丹倍黃柏、參棗湯加黃連,補血湯、將軍蛋、洋參蛋之類是也。
5、談補坎益離丹方義
奈世人沉溺莫挽,深為可慨,茲特再即此方(補坎益離丹)之理推之,與仲景之白通湯同法也;桂枝龍骨牡蠣湯同法也;大、小建中湯同法也;即與后賢之參附湯、封髓丹、陽八味皆同法也。
6、談腎病腰痛
陰虛而致者,由腎陽素旺也。旺甚即為客邪,火盛血傷,元陰日竭,則真陽無依,腰痛立作,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陽物易挺,喜清涼。法宜養(yǎng)陰,陰長陽消,腎氣自攝,腰痛自己。如滋腎丸、地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之類。
7、談遺精
欲使封固,如三才封髓丹、桂枝龍骨牡蠣湯、白通湯,皆可服也。此三方者,皆是交濟陰陽之功,但非一二劑可見大功,總要信心得專,多服十余劑,無不靈應。
8、談汗證
因陰虛者,則為盜汗。由其人血液久虧,不能收藏元氣,元氣無依而外越,血液亦與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氣下藏之時,而無陰以戀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實氣浮之征也。法宜養(yǎng)血,如當歸六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之類。
以上八條可總結(jié)出封髓丹的作用為:
收納陽光、調(diào)和水火、收納真氣、交通陰陽、補先天之陽、扶陰以抑陽、養(yǎng)陰養(yǎng)血、治一切虛火上沖。
     咦,奇不奇怪?這一個方子,為什么又說他補陽,又說他扶陰抑陽?這豈不矛盾嗎?其實奧秘在于,此方的根本在于調(diào)和水火,交通陰陽。而輔以加減法調(diào)整陰陽藥的比例,就可以左右逢源,無往而不宜了。
以上的加減法歸納如下
封髓丹倍黃柏,扶陰抑陽;
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養(yǎng)陰;
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養(yǎng)血。
可以看到,如果封髓丹用原方,扶陽的成份是比較大的,如果想偏于陰,很簡單,倍黃柏就做到了。
還有一個小啟示,知非氏在治療偏頭痛時,用封髓丹加安桂、吳茱萸效果很好。
三、單獨使用潛陽丹的條文
1、談頭面忽浮腫,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閉目覺身飄揚無依者,何故?
此少陰之真氣發(fā)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鎮(zhèn)納群陰,以致陰氣上騰,蔽塞太空,而為浮腫。所以面現(xiàn)青黑,陰氣太盛,逼出元陽,故閉目覺飄揚無依。此際一點真陽,為群陰阻塞,不能歸根,若欲歸根,必須蕩盡群陰,乾剛復振。況身重欲寐,少陰之真面目盡露,法宜潛陽,方用潛陽丹。
潛陽丹
西砂一兩姜汁炒附子八錢龜板二錢甘草五錢
用藥意解
按潛陽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也。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真火即是壯君火也。
況龜板一物,堅硬,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陰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補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潛陽。
2、談病人兩耳前后忽腫起,皮色微紅,中含青色,微微疼,身大熱,兩顴鮮紅,口不渴,舌上青白胎,兩尺浮大而空者,何故?
今浮大而空,則知陰氣太盛,一線之陽光,附陰氣而上騰,有欲竭之勢也。此際當以回陽祛陰,收納真氣為要。若不細心斟究,直以清涼解散投之,旦夕即亡。方宜白通湯主之,或潛陽丹亦可,解見上。
3、談病人口忽極臭,舌微黃而潤滑,不思水飲,身重欲寐者,何故?
子不觀藥中之硫黃乎!硫黃秉火之精氣所生,氣味極臭,**中秉火氣所生者亦多,而何不臭?可知極臭者,火之精氣也。此等癥乃絕癥也,十有九死,法宜收納真陽,茍能使口臭不作,方有生機。方用潛陽丹治之,解見上。
4、談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熱,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何故。
此陰盛而真氣上脫,已離乎根,危之甚者也。夫喉痛一癥,其在各經(jīng)邪火所作,必不上熱下寒,即來亦不驟。今來則急如奔馬,熱上寒下,明明一線之陽光,為陰氣所逼,已離乎根也。或又曰:既言平人,何得即謂之陽欲脫乎?曰:子不知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陽氣乎?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陰氣過盛,即能逼出元陽,元陽上奔,即隨人身之臟腑經(jīng)絡虛處便發(fā)。如經(jīng)絡之虛通于目者,元氣即發(fā)于目;經(jīng)絡之虛通于耳者,元氣即發(fā)于耳;經(jīng)絡之虛通于巔者,元氣即發(fā)于巔,此元陽發(fā)泄之機。學者茍能識得一元旨歸,六合妙義,則凡一切陽虛之癥,皆在掌握也。茲雖云平人,其損傷原無人知曉,或因房勞過度,而損腎陽;或因用心太過,而損心陽;或因飲食失節(jié),而損脾陽。然亦有積久而后發(fā)者,元氣之厚也;有一損而即發(fā)者,元氣之薄也。余常見有平人,日猶相見,而夜即亡者,毋乃元氣之薄,而元陽之脫乎?醫(yī)亦尚不知,而況不知醫(yī)者乎?
此一段已將陽虛合盤托出,學者務宜留心體之可也。方宜潛陽丹主之,解見上。
5、問曰:胸腹痛甚,面赤如朱,不思茶水,務要重物壓定稍安,不則欲死者,何故?
此病非納氣歸根,回陽降逆不可,方用加味附子理中湯,或潛陽丹,解見上。
6、談病人腰痛,身重,轉(zhuǎn)側(cè)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元氣虧者,可與潛陽丹。
7、談五更后常夢遺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則七、八次者,何故?
病于上半夜者,主陰盛陽衰,陽虛不能統(tǒng)攝精竅,而又兼邪念之心火動之,故作,法宜扶陽為主,如潛陽丹、白通湯、桂枝龍骨牡蠣湯之類是也。
8、認病捷要總訣(此條中提及三次)
有脹而皮色如血者,陰乘于上而作也(宜補陽以消陰,如陽旦湯、潛陽丹)。
喘而不發(fā)熱、身疼,舌青、二便自利者,元氣上騰也(宜潛陽丹)。
頭痛頭痛如裂,身無他苦,舌青、不渴,或身大熱,或脈勁者,此皆元陽外越,暴脫之候,切忌發(fā)散,法宜收納(宜四逆湯,或潛陽丹)。
9、談肺病咳嗽
審是肝腎陽衰,水邪泛上者,溫其腎而咳嗽自己,如真武湯、滋腎丸、潛陽丹加吳萸之類是也。
10、談齒牙腫痛
因真陽虛而陰氣上攻者,其人齒牙雖痛,面色必青白無神,舌多青滑黑潤、黃潤、白黃而潤,津液滿口,不思荼水,口中上下肉色,多滯青色而不紅活,或白慘黃而無紅色。以上等情,不僅此癥,一切陽虛病多見此情。法宜扶陽抑陰,如白通湯、姜桂飲、陽八味、潛陽丹之類。
11、談帶證
所謂下元無火者何?或素稟不足,而勞心太甚,則損心陽?;騻谑?,而消導太過,則損胃脾之陽?;蚍渴逻^度,而敗精下流,則損腎陽。如此之人,定見頭眩心惕,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脈必兩寸旺,而兩尺弱甚,浮于上而不潛于下,其下之物,必清淡而冷,不臭不粘。法宜大補元陽,收納腎氣,如潛陽丹加故紙、益智,回陽飲加茯苓、安桂,或桂苓術(shù)甘湯加附片、砂仁之類。
以上十一條可以總結(jié)出潛陽丹的作用為:
回陽祛陰,收納真氣,大補元陽
封髓丹矛盾的情況在這個方子里沒有體現(xiàn),這是因為立方時偏于用陽藥的關(guān)系,而且欽安在提到此方大補元陽時還可能以加入故紙,益智仁,這樣溫陽的格局更為明顯了。
四、兩方比較結(jié)論
在以上的條文閱讀中,基本理解了兩方的異同,而得出大致的結(jié)論是兩方基本類似,但封髓偏陰,潛陽偏陽。但只要適當?shù)募訙p,藥物的陰陽偏性可以很方便的變換,這就是兩方交通陰陽的神奇之處了。而要驗證以上的推斷,我認為鑰匙在于加減法及以下的這個條文:
談汗證
上中下三部陽衰,皆能出汗,統(tǒng)以陽名之。其人定多嗜臥,少氣懶言為準。法宜扶陽,陽旺始能鎮(zhèn)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陽、收納、溫固為要,如封髓丹,潛陽丹,黃芪建中湯,回陽飲之類。
因陰虛者,則為盜汗。由其人血液久虧,不能收藏元氣,元氣無依而外越,血液亦與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氣下藏之時,而無陰以戀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實氣浮之征也。法宜養(yǎng)血,如當歸六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之類。
從上面的條文中可以理解到,兩丹都可以回陽收納溫固,但若要滋陰養(yǎng)血,欽安先生就會用封髓倍黃柏的辦法來調(diào)整藥物的陰陽屬性。這就驗證了上文的推斷。
五、兩方加減法總結(jié)
對于加減法的總結(jié),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欽安先生的思想,對兩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陽虛,用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治
扶陽祛陰,用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
收納溫固,用封髓丹倍砂、草。
大補元陽用潛陽丹加故紙,益智仁。
封髓丹倍黃柏,扶陰抑陽;
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養(yǎng)陰;
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養(yǎng)血。
清代醫(yī)家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罚悍馑璧び牲S柏,砂仁,甘草組成,鄭氏認為,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黃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立能化陽,陰陽化合,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1.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加天冬,熟地,人參,始見于《衛(wèi)生寶鑒》。三才封髓丹的天、地、人加強了上、中、下三焦的滋補之功。蒲輔周先生稱其有益陰增液,補土伏火之功。杜少輝教授其意以治療老年人七陰兩虛,虛火所致諸癥?,F(xiàn)氣陰兩虛證臨床多習用生脈散加味治療,但生脈散偏于上中焦,而本方三焦并治,從下焦腎入手以治本,更符合老年人病機。
**,男、76歲,糖尿病史10余年,近一月來出現(xiàn)舌麻不知味,舌紅剝脫,間作舌灼熱,食納可,口干,夜尿多,每晚4-6次,大便稍結(jié),察其舌雖紅少苔,但舌嫩,脈細,尺脈弱。處方:天冬、熟地、生地、黃柏(鹽水炒)、炙甘草各10克,黨參30克,砂仁(后下)2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3劑舌上生“滋Γ藥5副后舌麻好轉(zhuǎn),繼續(xù)服10副后舌麻大減,舌上遍布“滋Α
按:患者證見舌灼熱,此為鄭氏所言“陽氣不得潛藏,虛火上浮”。生脈散雖能益氣養(yǎng)陰而收斂,但無潛陽之功,知柏地黃丸雖能補陰,但其方較滋膩呆滯而傷陽,礙陽。三才封髓丹治療上、中、下三焦氣陰兩虛,有治本之功而收效。
2.納氣封髓丹
封髓丹加補骨脂,肉桂,細辛。此為杜教授學云南吳氏經(jīng)驗所得,方中用肉桂加強引火歸原,納氣歸腎之功,并用補骨脂辛溫入腎,因腎之所惡在燥,而潤之者惟辛,補骨脂能納五臟六腑之精而歸于腎,益腎填精。而細辛因其可交通心腎,使虛浮陽氣通過手少陰心經(jīng)達足少陰腎經(jīng),使得浮越陽氣蓄入腎中。故納氣歸腎之功效較原方更勝一籌。
**,男,39歲,近來沉迷于酒色,突患牙痛數(shù)月,初未在意,后漸加重,西醫(yī)檢查未見異常,他醫(yī)予給玉女煎無效,診見:牙痛不可名狀,嚼咬痛甚,勞則加劇,體瘦,口渴而不欲多飲,尿不多,舌淡紅,苔博白,脈細,尺脈弱。處方:黨參30克,補骨脂、砂仁(后下)各20克,炙甘草、黃柏(鹽水炒)、肉桂(后下)、細辛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服用該方1周收效。
按:鄭氏指出封髓丹“能治一切虛火上浮,牙痛.......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患者服用玉女煎滋陰降火無效,勞則癥劇,結(jié)合舌脈,辯證為腎陽虛致虛火上浮,該方補骨脂、細辛不但可納氣歸腎,引火歸原,尚可止痛治標,收效甚好。
3.固元封髓丹
封髓丹加山藥。杜教授仿景岳《新方八陣》固陣之秘元煎法。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張錫純謂山藥"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山藥氣陰雙補,一藥而三才備,于封髓丹中以收納浮陽,運脾固攝,使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輸布、代謝?,F(xiàn)代人多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病癥,世醫(yī)多參照現(xiàn)代藥理,或用化痰、或用活血、或用清泄,有的收效并不佳。杜教授認為這類疾病的根本在于元陽渙散,正氣推動無力而津液不歸正化。
**,男。39歲,糖尿病、脂肪肝已3個月了,診見:口干,系熱飲,夜尿多,眠差,難以入睡。舌淡紅,苔博白膩,舌苔部分剝脫,舌體稍大,脈弦。處方:黨參30克、山藥50克、黃柏(鹽水炒)10克、砂仁0克、炙甘草克,水煎服,每天1劑。20劑后血糖控制,服藥90劑后脂肪肝消失,血脂恢復正常。
按: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本病例見口干,喜熱飲,夜尿多,舌苔剝脫,為脾腎陽虛攝鈉無力而虛火上”硐鄭J纖“真火浮游”。用本方以運脾固攝,浮陽得固,津液生化轉(zhuǎn)樞有權(quán),但求其本,不治其標,不降糖、不降脂而血糖、血脂自降。
4.回陽封髓丹
封髓丹加附子、肉桂、白術(shù)、知母、木蝴蝶。鄭氏用封髓丹治療腰痛、發(fā)斑,在方解中稱其能辛甘化陽。但其扶陽之力畢竟較弱。所以方中加附子、肉桂補腎陽,白術(shù)補脾陽,知母增強黃柏的補陰之功,木蝴蝶引陽入陰。有些痹癥患者雖局部紅腫熱痛,也并見口咽干燥、尿黃,杜教授認為其病機為陽虛火不歸原而表現(xiàn)局部熱癥,若誤診為熱痹,或以清泄、或以表散之法,無異于雪上加霜。杜教授借鑒盧崇漢《扶陽講記》的經(jīng)驗,將回陽封髓丹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干燥綜合癥患者,常收到治本之功。
**,女,55歲,雙手、下肢疼痛、燒灼、酸軟感2年,天氣變化及夜間痛甚,多在感冒后發(fā)生。精神疲倦,坐久酸軟,胸口煩躁不適,飲熱水后稍減,多汗,上半身畏寒喜蓋被,口干無口苦,”闈宄ぃ鼓2-3次,難以入睡。舌淡紅,苔浮黃膩,脈沉細。處方:制附子(先煎)、黨參、補骨脂各30克,肉桂(后下)10克,黃柏(鹽水炒)5克,沙瓤問(后下)、炮姜、炙甘草各2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服藥4劑后患處燒灼感、疼痛減輕,睡眠及汗多好轉(zhuǎn)。
按:患者雙手及下肢燒灼痛,胸口煩躁不適,難以入睡,舌淡紅、苔浮黃膩,此為虛火證。而其癥多感冒誘發(fā),夜間為重,伴精神疲倦,喜熱飲,多汗,畏寒,”闈宄ぃ黽料浮9勢潯疚⑸鲅糶欏7揭愿階?、耪V⒏什蕁⑷夤鷸倬八哪娣ㄒ暈卵艋匱簟
5.潛陽封髓丹
封髓丹加黨參、龜板、懷牛膝、杜仲、澤瀉、丹參。鄭氏用封髓丹治療頭痛。受費伯雄的治療邪火的加味三才湯啟發(fā),杜教授將其略加減而命名為潛陽封髓丹,組方寓潛陽丹之義,用于治療腎虛不固、風火相煽的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等,其功用為納氣歸腎,潛陽息風。本方不同于單純滋陰息風的鎮(zhèn)肝熄風湯,在于其滋陰時固陽,體現(xiàn)了陰平陽秘原則,可謂潛陽之另一法。
**、男、42歲,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半年,雖服西藥能控制血壓,但終日頭痛、頭目昏沉,觀之前醫(yī)多用活血化痰、滋陰息風之品,收效甚微,其癥并見精神疲倦,多汗,夜尿1-2次,舌淡紅,苔浮黃膩,脈細弦。處方:黃柏(鹽水炒)、懷牛膝、丹參、澤瀉各10克,炙甘草克,砂仁、黨參、龜板(先煎)、杜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1周后頭腦清爽。
按;眾人皆知陰虛陽亢而用滋陰潛陽之法,不知陽亢者陽亦易散于上,如單純滋陰及介類潛陽,久則易傷陽礙陽,浮散之陽豈能回納,此為只有結(jié)合回陽潛陽,才能治本以調(diào)和陰陽。

臨床體會:由于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現(xiàn)代人患上空調(diào)病的機會增大,加之多嗜食生冷寒涼,抗生素幾苦寒藥物濫用,種種因素均可耗傷人體正氣,雖外表看起來紅光滿面,身體強壯,但觀舌苔及脈象皆屬鄭氏所強調(diào)的陽虛不潛而外浮,臨床可見傷熱下寒、或外熱內(nèi)寒、或局部熱而全身寒。臨床如不能細查病情,見微知著,盡早識別病機、用藥每易南轅北轍。杜教授崇鄭氏扶陽思想,用封髓丹以收納浮陽,扶正氣以驅(qū)邪,臨證圍繞陽氣這一病機重點,針對現(xiàn)代疾病譜進行加減發(fā)揮,從治本入手而使病情改善,收效頗佳,值得推廣應用。

桂枝湯:調(diào)和榮衛(wèi)(交通體表之陰陽)
四逆湯:重在升發(fā)陽氣
白通湯:有潛陽之意
潛陽丹:重在引陽下行
封髓丹:重在引陽下藏

潛陽封髓丹

吳榮祖老師系溫陽派大家吳佩衡先生長孫,著名的“吳附子”傳人,云南省著名中醫(yī)。吳榮祖老師在繼承家傳附子的運用經(jīng)驗的同時,精于傷寒六經(jīng)辨證及內(nèi)經(jīng)經(jīng)典的研究,對命門水火、六經(jīng)氣化等理法有體會較深,臨床上運用溫陽派的溫水潛陽法,靈活廣泛運用潛陽封髓丹,以之調(diào)控人身水火坎離的變化,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筆者有幸跟吳老師臨證數(shù)年,現(xiàn)將自己管窺之得整理如下:
離位之相火一直被歷代醫(yī)家所關(guān)注,對其的認識及其治療理法提出了若干種不同的說法,比如李東坦把離位之相火稱之為“陰火”,認為“陰火”多為脾胃氣虛或元氣損耗所致,“陰火”被其視為“元氣之賊”,治療上多以“甘溫除大熱”之法益氣瀉火治之,如補中益氣湯中“少加黃柏……瀉陰中之伏火”,“更加黃芩……”等。
朱丹溪在繼承東坦的相火為“元氣之賊”的基礎上,續(xù)以“損有余而補不足”的路數(shù),倡“陰常不足、陽常有余”論,方以降火為主,佐以滋陰,如大補丸、三補丸等降火,大補陰丸、四物湯加知柏等降火兼滋陰治之。
趙獻可認為知柏天冬一類苦寒損胃傷腎,對陰虛火旺者只宜以六味丸“壯水之主,以鎮(zhèn)陽光”;雷龍之火有“得水則熾、得火則滅”的特點,“唯太陽一照,火自消滅”。故需用八味丸,以地黃滋養(yǎng)水中之火,以桂附直入腎中,溫補天真之火,雷龍火方可得引之歸原。
鄭欽安將虛寒和實寒均歸納為“陽虛”,而陰虛所致的虛熱和外邪所致的實熱均歸為“陰虛”,各有其診斷指標。對符合“陽虛”指征的離位妄動之雷龍火,認為用藥必須扶陽抑陰,如不扶其陽,更滋其陰,則為雪上加霜。桂附類藥力能補坎離中之陽,火旺而陰自消。對治療陽虛之陰火妄動,宜納氣歸腎、溫水潛陽,特制潛陽丹(附子8錢、龜板2錢、砂仁1兩、甘草5錢)和封髓丹(黃柏1兩、砂仁7錢、灸甘草3錢)等方治之。
此兩方雖然臨床療效佳,但因其中之龜板與黃柏,以往被醫(yī)家視為滋陰要藥和降火中堅,雖然鄭欽安先生在《醫(yī)理真?zhèn)鳌芬矊S柏在封髓丹一方中的藥性作出了點評,但仍然容易被后學視之為滋陰降火類藥,不易理解其扶陽抑陰的理法,在臨床上容易被誤解而錯誤加減,導致臨床療效的下降。
吳老師在深刻把握扶陽抑陰法理法的同時,臨床上習慣將潛陽丹和封髓丹兩方合一,對其加以補充完善,獲得較佳的治療效果?,F(xiàn)臨床習用的“潛陽封髓丹”組方如下:制附片100克;炙龜板15克;砂仁10克;炒黃柏4-10克;肉桂15克;細辛6克;骨碎補15克;白術(shù)15克;生龍牡各20克;紫石英20克;灸甘草10克。
與鄭欽安的潛陽丹方相比,從原來8錢(24克)增加到了100克,附子用量的大大增加,突出加強了本方的溫腎補命火之功效。
潛陽丹中龜板原來2錢(6克),現(xiàn)在增加到15克,而且改為灸龜板,增強了潛陽入陰、鎮(zhèn)攝虛火的功效,而又降低了對部分中焦虛寒者脾胃功能的不良影響。
封髓丹中黃柏原用1兩(30克),現(xiàn)改用炒黃柏,減其量為4-10克,在瀉相火、堅陰氣、調(diào)和水火的同時,也是防止其過于苦寒而損傷陽氣的一種做法。
方中肉桂,色紅,入血分,在增強附子溫養(yǎng)命門火的同時,可直補少陰君火,心之君火得旺,如日中天,陽光所至,陰霾不起,“離照當空,陰霾自散”。此為桂附類藥“引火歸原”之根本原因。
細辛,味辛,性溫,善走十二經(jīng)脈,疏風散寒,通痹散結(jié),發(fā)郁火,散水氣,用在此方旨在搜提里寒,既可激發(fā)腎陽,又可貫通相火下行之三焦通道,為相火回位開辟道路。
骨碎補,味苦,性溫,善補骨節(jié)傷碎,腎主骨,骨碎尚可補,可見其封腎補骨之功,故常用于腎虛腰痛、腎虛久瀉、耳鳴耳聾、牙齒松動等癥。用于此方中即是為增強腎水之秘藏功能而設。
白術(shù):健脾除濕,補益脾土升提中氣,補土伏火。
龍骨、牡蠣:龍骨能斂戢肝火,斂火安神、逐痰降逆。陳修園曰:龍得天地純陽之氣,龍屬陽而潛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濫之水而歸其宅。今兩者同用于此方,一在天為龍,一在海為介,取其潛鎮(zhèn),導龍入海之意。
紫石英:味甘,性溫,具有補中氣,益心肝,通血脈,鎮(zhèn)墜虛火使之歸元之功效。
灸甘草:蜜炒甘草,仍取其補中焦,補土以伏火之意。
從潛陽封髓丹的整個處方構(gòu)成來看,始終抓住腎水虛寒、相火越位這一病機來溫水潛陽,由于組方嚴謹,配合得當,此方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潛陽封髓丹除了針對上熱下寒,諸竅上火明顯,能有效地溫腎水潛鎮(zhèn)越位相火外,還可大量運用于臨床內(nèi)科諸多雜證。所謂疑難雜證,多于久病,治之不當或失治,波及多個系統(tǒng)的綜合征,有器質(zhì)性和功能性錯雜的病理反應。對此,中醫(yī)治療一定要以治本為主,調(diào)整陰陽,以平為期。若僅注重標證的治療或所謂對癥處理,是難以從根本上扭轉(zhuǎn)病機,收到遠期療效的。
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潛陽封髓丹可用于治療頭痛、眩暈、發(fā)熱、汗證、失眠、牙周炎、結(jié)膜炎、干燥性鼻炎、慢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復發(fā)性口瘡、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硬皮癥、銀屑病、白塞氏綜合征、干燥綜合征、過敏性紫癜、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綜合征、糖尿病酮酸中毒、甲亢、便秘、痔瘡、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煩躁、耳鳴痤瘡、蕁麻疹、末梢神經(jīng)炎、三叉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炎、偏頭痛、腦萎縮、老年性癡呆、帕金森氏癥、美尼爾氏綜合癥抑郁證、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結(jié)核病、心臟早搏等四十余種西醫(yī)疾病?;颊咧灰R床四診,有上實下虛的腎陽不足、相火不潛證侯時,均可臨證選擇使用,常獲佳效。
此方在臨床的廣泛運用根于對“天一生水”的深刻理解:
所謂“天一生水”者,即為一坎卦之意:一陽爻潛于二陰之中??衫斫鉃橄忍烀饾撚谀I水之中,方為腎之功能。鄭欽安《醫(yī)理真?zhèn)鳌罚骸疤煲簧?,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居於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此“一點真陽”之命門火須潛于水中,腎水方得溫,腎之氣化功能方能正常進行,腎之陽氣為人體五臟陽氣之本,水溫-木升-君火主位等一系列臟腑功能方能正常運行。《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陽密乃固”之“陽密”,指的亦正是指此先天命門火須潛于水中,腎水得一,水火包融,方能蒸騰氣化,五臟之正常功能方能以此為根正常完成。如果陽不能密,“兩者不和”,則“若春無秋,若冬無夏”,正常的人體陰陽世界正常循運規(guī)律被打亂后,天不為天,地不為地,穩(wěn)定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諸疾必然紛起。知此理者,方可明溫水潛陽法可治大量疑難病之機。
所以以潛陽封髓丹為代表的溫水潛陽法正是要將這離位的先天乾之一陽重攝于水中,保證命門火深固秘藏于腎,以達到這“陰平陽密”的最佳生理狀態(tài)。
現(xiàn)舉筆者所觀察到的吳榮祖老師臨證數(shù)案,以說明之:
1)抑郁癥:
陳XX,女,48歲,2003年12月18日就診,一年前因丈夫與父親一周內(nèi)突然死亡,又遭遇下崗,造成患者焦慮,驚怕,多次自殺未成。經(jīng)省精神病院診斷為“抑郁證”,住院西藥治療效不顯。
刻診:憂郁,焦慮,多疑,不與人交往,不多講話,畏寒,神疲乏力,胸悶氣短,失眠,面發(fā)青,背部骨蒸盜汗,腰痛,記憶力下降,小便灼熱,舌胖大紅嫩,苔少,脈沉細。
方: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15g,灸麻根15g,灸遠志10g,白花蛇舌草20g,烏梅5枚,續(xù)斷30g,益智仁15g,甘草6g 五付
   
2003年12月25日二診,服上方后諸癥皆減,守前方再進。此后數(shù)年均守潛陽封髓丹加減治療,半年后,情緒明顯好轉(zhuǎn),背部骨蒸感消失,腰不痛,臉色恢復正常,大量減少西藥量??謶指邢В愿窀淖?,可與人交流,諸癥均改善。1年后恢復正常狀態(tài),至今5年均未復發(fā)。
        
按:現(xiàn)今公認的抑郁癥診斷標準所規(guī)定的主要癥狀,其絕大部分屬于中醫(yī)“虛證”范疇,以心、腎二臟虧虛為主,兼有肝郁癥狀。肝的生理功能包括調(diào)暢全身氣機、保證情志活動得以正常進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diào)暢,經(jīng)絡通利,臟腑、器官等的活動正常和調(diào)。而肝的調(diào)暢氣機、調(diào)達情志的功能依賴于肝之清陽的溫升,肝陽之根本又在于腎之溫水。黃元御《四圣心源?天人解》:“肝木即腎水之溫升者也,故肝血溫暖而性生發(fā)?!惫视龃诵哪I陽虛、相火不潛,兼有肝寒郁滯之癥,以“陰平陽秘”立法,投之以潛陽封髓丹,引火歸源,腎水得溫,肝木方升,情志調(diào)暢順達,“精神乃致”,此遣方之深意耐人深思。
2)頑固性失眠
        
李某某,女,45歲,2007年6月17日初診。患者嚴重失眠一年,一年來經(jīng)多方求治無效,患者神疲乏力,煩躁、心悸、口干,飲水不解渴,曾久服六味地黃湯、酸棗仁湯等方效不顯。舌嫩紅,苔薄白,脈沉細,寸略旺,兩顴紅。投以潛陽封髓丹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20g,灸遠志1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6月23日復診,效大顯,由原來通宵難眠改為可入眠4-5小時,心悸、口干均得改善。守此方一月后,諸癥息消。第二年因感冒就診,一直未復發(fā)。
        
按:吳老師曾說:“陽入于陰則寐,陽出于陰則寤。失眠者,多由陽不能歸于陰為多見。‘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入夜不寐,多乃相火不潛于腎水之中浮起而擾神。神無以守舍,寐之安有哉?”失眠因陰陽失調(diào),心腎不交為主要病機,治法重在引火歸源,使其水火既濟,自然神安寐安。下元虧虛,腎火妄浮,容易導致心腎不效而失眠。本例因腎陽虛相火浮虛,擾動心神,心腎不交而見心悸、不寐等諸癥,故在大劑附子溫腎水輔以肉桂等壯君火,復以龍牡龜板等諸潛鎮(zhèn)之品交泰水火,細辛、遠志等開三焦通道,使相火秘藏,腎水得溫,膀胱之水上濟君火,心腎相交而諸癥悉除。
3)遺精
張某某,男,22歲2007年1月初診。中醫(yī)學院學生,一年前開始夢遺,曾自服知柏地黃丸、四逆湯等,效不顯,嚴重時一周夢遺5-6次??淘\:神疲乏力,面色夾青,畏寒肢冷,易上火。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雙尺無力。投以潛陽封髓丹合補腎湯,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術(shù)15g,生龍牡各20g,紫石英20g,續(xù)斷30g,杜仲20g,菟絲子2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2007年7日重遇患者,言自服此方數(shù)周后,諸癥消失。
        
按:丹溪曰主封藏者腎,主疏泄者肝,兩臟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而動,動則精自走,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泄也。可見遺精一癥,涉及腎之封藏、肝之疏泄、心之守神等,而其間之主導,可分屬心失所主和相火妄動兩大病機。潛陽封髓丹除了主方抓住陽虛之命火不潛為治療根本以外,方中肉桂有壯心所主之能,龜板、龍牡等均有重鎮(zhèn)安神、交通心腎之功,故投之后使陽氣振作而得潛藏,不致躁擾不安,腎水得溫、肝木得達、心火得主,故對此遺精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其他學派常認為溫陽派濫用熱藥,上火時也常亂用不已,殊不知溫陽派在提出和重視“命門火”這一理論時,已將命門抽離出通常的五臟之外,賦予了獨特的功能?!疤煲簧钡睦砟蠲钗蚩搽x,不但確定了人身以“火”立極的根本,而且在臨床上用溫潛法來付諸實踐,彌補了過去對四逆湯的過分依賴。而據(jù)筆者觀察,吳老師臨床上很少有病人出現(xiàn)所謂附子“排病反應”的情形,這應該與充分考慮和防范病人的相火妄動,提前用藥物治療干預密不可分。
近年來溫陽派的影響漸漸擴大,常見莘莘學子們臨床常以一個四逆湯通殺一切陽虛病人的情況,而遇到相火妄動的病人時,如四逆湯配伍不當,常易產(chǎn)生或加重諸般“上火”癥狀,給病人帶來痛苦,畏懼“熱藥”,產(chǎn)生思想上的顧慮,以致依從性下降等問題。這些不良弊端常易導致初學者進退維谷,對溫陽理論產(chǎn)生懷疑,改弦更張重回傳統(tǒng)時方辨證模式的舊路。這既有初學者臨床經(jīng)驗不足的一方面,也與現(xiàn)有文獻對此類問題重視、強調(diào)不足有關(guān),這應該是附子最好用也最難用的原因之一。


 潛陽封髓丹增減對虛火雜癥的臨床應用 

筆者從事中醫(yī)臨證四十年,研究強化療法治療腫瘤與疑難雜癥,回憶初接觸中醫(yī)臨床,嘗盡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與失敗的教訓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眼前,曾碰到不少虛火癥,因初出茅廬,閱歷淺薄,偶爾出現(xiàn)誤診之僨事,關(guān)鍵在于不能準確地運用中醫(yī)八綱辨證。故在臨床中,對虛火癥之寒熱、虛實、陰陽、表里辨證不十分確切,這樣就談不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法則了。一般來說,用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法治療實火癥、駕輕就熟;但對肝腎陰虛、肺腎陰虛、胃熱陰虛、命門火虛,諸癥辨證缺乏全面系統(tǒng)、準確之認識,即對三才封髓丹、一貫煎、玉女煎、麥味地黃丸等治療各種虛火引起牙痛、齒衄、口腔炎、失音、喉痹等,千篇一律的使用,其結(jié)果適得其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倍功半,失誤多多。
滋陰的方劑中:虎潛丸、大補陰丸、三才封髓丹、一貫煎共同點是滋陰降火,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心煩口渴、咽干少津、舌紅少苔、脈象細數(shù)。具體運用時要掌握每個方劑的特點,虎潛丸:強壯筋骨,適用于筋骨萎軟、腿足瘦弱、步履不便,故稱健步虎潛丸。大補陰丸:治療骨蒸潮熱,盜汗、咳血、吐血或煩熱易饑、足膝疼痛。三才封髓丹:治療心腎不交引起的遺精盜汗。一貫煎:對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吞酸吐苦、脈象細弱或虛弦及疝氣瘕聚效果頗佳。筆者經(jīng)過艱苦細致的探索,綜合四方滋陰降火,平衡腎中陰陽,增加溫陽散寒之附片、炮姜,發(fā)揮其甘溫除熱之功效,治療命門火虛、下焦陰寒過盛,逼陽上浮之虛火,妄動諸癥,達到引火歸元,以消陰翳的目的。

潛陽封髓丹原方:砂仁15g、甘草6g、黃柏l2g,附片30g、龜板24g根據(jù)余多年治療經(jīng)驗,靈活加減化裁。
潛陽封髓丹組成:砂仁6g、知母10g、黃柏10g、川連3g肉桂6g、麥冬15g、生龍牡各15g、炮姜6g、白芍l0g、附片30g、龜板24g甘草6g。
方義方解:附片、炮姜溫散寒邪;龜板滋陰平肝潛陽;知母、黃柏清降相火;川連、肉桂引火歸元,交通于心腎;砂仁醒脾開胃;麥冬主清心潤脈,生津止渴;白芍柔肝止痛,生龍牡潛陽鎮(zhèn)靜安神;甘草調(diào)和諸藥。

臨床配伍:
①治慢性歌喉炎引起喉痹,可加桔梗30g、元參15g,炎癥明顯加銀花15g、連翹15g。
②齒衄加石斛15g、二冬各15g、五味子10g、三七粉3g開水沖服。
③失音加元參15g、桔梗30g、二冬各10g、胖大海3枚,溫開水泡飲。
④復發(fā)性口腔炎加鮮生地30g、草河車24g、板蘭根12g、赤芍15g、鮮石斛24g、人中黃6g、二冬各10g,去附片,病情好轉(zhuǎn)再用原方調(diào)理,用消疳飲:石斛、人中黃、蘆薈晶。
⑤白塞氏綜合癥重癥用消疳飲:石斛、人中黃、蘆薈晶、輕癥加銀花、元參、連翹酌情使用,但附片用量減少,重者可以不用。
⑥出現(xiàn)便秘,尿赤可用增液湯,配合消疳湯。
⑦出現(xiàn)更年期綜合癥,沖任不調(diào)可用二仙湯配消疳湯加銀花、紫參、赤芍等。
⑧出現(xiàn)下疳、龜頭潰爛用清涼解表之薄荷煎水洗,并以錫類散0.6g以敷患處。
⑨白塞氏癥病情穩(wěn)定,還得用潛陽封髓湯善后以防復發(fā)。

共奏溫陽散寒,滋陰降火,引火歸元,以消陰翳,在臨床上治療命門火衰引起的喉痹、復發(fā)性口腔炎、齒衄、牙痛、失音、白塞氏綜合癥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茲錄如下:

1喉痹吳某,女,29歲,因吃油炸花生米,演唱歌曲勞傷引起慢性歌喉炎;服頭孢安芐膠囊,六神丸無效,輸液青霉素等抗生素,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吞咽困準,咽痛連右耳心,口中流涎,咽充血,色紫暗,懸壅垂水腫,左下頦淋巴結(jié)腫大,便稀,尿清長,口淡不渴,舌胖淡嫩多津,邊有齒痕,脈沉細,尺脈浮大無力。
分析:食香燥動火,連續(xù)工作,勞傷脾腎,咽喉紅腫痛疼,胃火亢盛,陽熱實證,但脈沉細,口不渴,尿清長,舌胖嫩多津,為腎陽虛,下寒陰盛,逼陽上騰,當溫陽祛寒引火歸元治之。
處方:附片30g、龜板24g、砂仁10g、炮姜10g、炒黃柏12g、知母12g、肉桂6g、桔梗30g、元參15g、川連3g、炙甘草10g、生龍牡各15g用涼水浸泡2小時,每付煎3遍,待藥汁偏溫時,服藥二次,當晚即順利進食,咽部血泡消失,喉微痛,囑加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jié),再進三付而愈。
按:平時腎陽不足,命門火弱,因吃香燥動火之物發(fā)病,加之勞傷,病雖篤重,只用抓住陽虛火浮這一病機,用本方納氣歸腎,引火歸元,滋腎補水熄火。重用桔梗,元參交通上下,藥證合拍而獲捷效。

2齒衄楊某,男,26歲,齒衄2周,漱口時,牙床出血,血從口中溢出,晨將血吐盡自止,白天不出血,午后3小時出血,神疲乏力,四肢逆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長,鼻衄,舌淡嫩多津也有齒痕,脈沉細遲,兩尺浮大而細。
分析:齒衄,復因胃火上炎,血隨火動所致,然屬實火者,必發(fā)口渴齦腫,發(fā)熱便閉,脈洪數(shù);屬虛火者,口燥齦糜,脈細數(shù)患火之癥,即無胃中實火之象,亦無虛火之癥,其物征睡熟則出,醒則血止,午后3點加重,肺腎陰虛不能攝血之故,且四肢逆冷,尿清長,為腎陽虛之象,上盛,下虛,火不歸元。治以補腎溫陽,引火歸元。
處方:附片30g、龜板20g、熟地60g、炒黃柏12g、砂仁12g、炮姜15g、天冬15g、上肉桂6g、五味子10g、川連3g、石斛15g、生龍牡各15g、三七粉3g開水沖服,服3劑后血止,唯覺鼻阻,囑加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jié)再服三劑痊愈。
按:齒衄亦有腎虛火旺,齒齦出血,以及睡則流血,醒則止者,午后3時加重,皆肺腎陰虛之故,脈癥合參,斷為陽虛火浮,視出血而不顧,用具辛熱之品潛陽封髓丹引火歸元,重加熟地填補已虧之精血,五味、天冬,潤肺理脈。川連、肉桂引火歸元而獲效。

3失音梁某,女,28歲,因晝夜連續(xù)工作,說話太多,睡眠不足4小時,操勞過度,開始咽痛,咽部充血流涎,繼之聲啞,懸壅垂水腫,右下頦淋巴結(jié)腫大,失音身痛,便軟,尿清長,口淡不渴,舌胖淡嫩多津,邊有齒痕,十指除拇指有甲印,余皆無。脈沉細,尺浮無力。余用華陀挾脊法、陰陽大推法推拿1次,囑食清淡嫩軟,多食水果,靜養(yǎng)一宿,忌勤政勞心。昱日晨亦能說話,心情頗佳。
處方:附片30g、龜板24g、砂仁10g、生地15g、黃柏10g、知母10g、川連3g、肉桂6g、二冬各10g、五味子6g、銀花10g、桔梗30g、甘草3g、生龍牡各30g、鮮姜三片蔥白須3節(jié)為引,3付。
分析:失音多由操勞過度,肺腎陰虛所致;開始咽痛充血紅腫,粘膜水腫以致失音;華陀挾脊法推拿調(diào)任督二脈陰陽,舒筋活血,使腎中虛火清降,用潛陽封髓湯溫陽散邪,使上盛下虛之浮火疏散,引火歸元,三付見功,又三付善后而獲效。

4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李某,男,34歲,舌體潰瘍,反復發(fā)作已10年之久,該病發(fā)作頻繁,潰瘍的而積增大,間歇逐漸縮短,潰瘍此愈彼起,近半月潰瘍累及全部舌體。某醫(yī)院診斷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檢查:舌體全部潰爛,多腐敗膿液,紅赤疼痛,言語、飲食皆感不便。脈弦數(shù),舌紅降。舌為心之苗,心火過旺,陰津耗傷。方似養(yǎng)陰,清心,引火歸元治之。
處方:鮮生地30g、敗龜板24g、川黃柏10g、知母10g、川連3g、紫參24g、板蘭根18g、赤芍15g、肉桂6g、鮮石斛24g、人中黃3g,3付,服藥后,潰瘍有所好轉(zhuǎn),大便數(shù)日末行,心火不能下達,前方加生川軍6g,取大黃黃連瀉心湯意。
療效:服上方加減共二十四付,潰瘍?nèi)坑?。隨訪未見復發(fā)。
分析:本例處方,以三才封髓合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而成??谇粷?,主要是心火摯亢盛,可分為胃熱心火兩類。胃熱者常開發(fā)齒齦腫痛,可應用白虎湯治療。心火者以舌部潰瘍?yōu)橹?,因為心開竅于舌,可應用大黃黃連瀉心湯。由于熱勢的亢盛,必然要損傷津液,使陰液虧損,一般可應用滋陰生津如增液湯。有些病長期反復發(fā)作,使陰液大虧,陰津不能滋養(yǎng)相火,使相火偏亢,則宜用潛陽封髓湯往往能收效。

5白塞氏綜合癥

5.1白塞氏綜合癥。方某,男,29歲,癥見身癢,耳癢,眼紅赤,神疲乏力,小便清長,脈沉細,口淡舌胖有齒印,患病較輕已有3年。
治則:回陽收納、脾腎雙補
處方:附片30g、龜板20g、砂仁10g、炮姜15g、太子參15g、白術(shù)15g、黃柏10g、炙甘草10g、陳皮10g、上肉桂6g、川連3g,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jié)為引,4付。
二診:諸癥均有好轉(zhuǎn),宗上方加紫草15g又6付而痊愈。

5.2白塞氏綜合癥:唐某,男,38歲,口腔及龜頭部潰瘍,反復發(fā)作8年。8年來反復發(fā)作,口腔粘膜及舌體潰瘍,甚至龜頭部亦出現(xiàn)潰瘍,經(jīng)皮膚科檢查診斷:白塞氏綜合癥。用激素治療,療效不顯著,轉(zhuǎn)來中醫(yī)科治療。
口舌生疳,有時龜頭亦發(fā)炎,《金匱要略》:“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此狐惑之病,濕熱為患,久延成毒,蝕皮腐肉,脈滑數(shù),苔白膩質(zhì)紅,方清熱解毒,滋陰,引火歸元。
處方:生地24g、敗龜板24g、知母10g、黃柏10g、鮮茅根30g、銀花15g、公英30g、赤芍12g、蘆薈6g、肉桂3g、川連6g,10付。
二診:以上方加減服用,或蝕于下,此起彼伏,纏綿不愈,徐靈胎曰:“蝕于喉為惑,謂熱淫于上,如惑亂之氣感而生惑,蝕于陰為狐,謂熱淫于下,柔害而幽隱,如惑狐性之陰也?!焙笾。m以熱毒為患,而其腎必虧,蝕于陰,是腎陽不足之陰癥,腎氣足,何以蝕之?當加補腎之品,取腎為先天之本也。
處方:附片10g、生地24g、敗龜板24g、川黃柏10g、知母10g、仙靈脾18g、仙茅18g、全當歸10g、赤芍10g、蘆薈6g、丹皮9g、紫草9g、川連6g、肉桂6g、人中黃6g,5付。薄荷10g,煎水洗患處,錫類散0.6g,吹敷患處。
療效:上藥服30付,疳瘡已痊愈。
按語:狐惑見于《金匱要略》,應用甘草瀉心湯,苦參湯外洗,雄黃熏治。蘆薈晶為消疳飲為主,雖起一定的作用,但未能收效,今以二仙湯合清熱解毒藥治療,方能使癥狀完全消失。

5.3白塞氏綜合癥:鄭某,男,39歲,癥見牙痛、胃痛、口腔粘膜大面積潰瘍,龜頭潰爛,口不渴,見水欲吐,目充血,畏光,四肢逆冷,小便色白,舌質(zhì)淡,津滿口,捫之冷濕,脈沉細無力。系腎陽虛,虛火浮越,回陽收納,佐以清散寒邪。
處方:附片45g、龜板24g、砂仁12g、黃柏12g、赤芍12g、板蘭根15g、荊芥12g、蟬蛻10g、
川連9g、干姜9g、肉桂3g、炙甘草15g,5付。
二診:服藥好轉(zhuǎn),宗上方加蜂房15g,又五付,霍然而愈。

5.4白塞氏綜合癥:鄭某,男,36歲,口腔及生殖器反復發(fā)作性潰瘍6年。病史:1984年開始,出現(xiàn)口腔粘膜及舌部疼痛性潰瘍,同時伴有龜頭部潰瘍,兩膝踝關(guān)節(jié)疼痛,發(fā)現(xiàn)結(jié)節(jié)性紅斑。眼科檢查,患有虹膜睫狀體炎。
診斷:眼口生殖三聯(lián)綜合癥(白塞氏綜合癥)。口舌生瘡,一再發(fā)作,虹膜發(fā)炎,糾纏已久,龜頭生疳,溲變色,腿發(fā)紅疹,且有青斑,關(guān)節(jié)按之,殊為痛楚,脈弦細,苔薄膩為濕熱內(nèi)瘟,未得發(fā)達,久積成毒。病延日久,熱毒入血,陰分亦傷,方清熱涼血解毒,引火歸元。
處方:生地30g、元參24g、龜板24g、丹皮6g、赤芍15g、石斛15g、黃柏10g、銀花15g、川連6g、肉桂6g、人中黃6g、生甘草6g、附片6g,鮮姜三片、蔥白須3節(jié)為引,蘆薈晶6g,研末化服。
療效:服上方后,諸病日見好轉(zhuǎn),上方加減出入,外用人中白散吹揉,病情穩(wěn)定。
分析:內(nèi)服蘆薈消疳飲合三才封髓湯,外用人中白散,方應用生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石斛清熱養(yǎng)陰,黃連、黃柏、銀花、人中黃清熱解毒,元參、蘆薈瀉下,使熱從大便而出,黃連、肉桂引火歸元,用少量附片溫中散邪不傷陰;效果較好。

潛陽封髓丹加減治療4例白塞氏綜合癥,內(nèi)服湯藥,外洗外敷法,治愈奇難頑癥,確實值得認真總結(jié),大力推廣之。

 

附一:口腔潰瘍多數(shù)是由寒火引起的 是吃了太多寒冷食物貨受了涼 不能再吃寒冷東西上藥店買兩根艾條用四分之一根艾條的量 把它弄碎后用滾開的水沖化 再用溫水泡腳 追號泡到身上發(fā)汗 這樣就能將寒火引下來同時還能驅(qū)寒然后注意少吃寒涼的東西 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 每天用溫水泡腳 這樣你的口腔潰瘍就永遠不會再犯有的人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是因為身體虧虛和寒濕較重 這種人舌苔多數(shù)發(fā)白 這時 一是要在飲食上戒掉所有寒涼二是用艾葉煮水泡腳我照她寫的用最簡單的方法治好了我的腳寒而且最近降溫我都沒再犯  她的腳寒你可以按我的方法試試在臀部拔罐 最重要是打針的部位 我是把整個臀部都拔上了 大概用了五個罐 只用了十二分鐘 我就拔出了兩個泡兩邊都要拔當晚睡覺腳就放外面睡的 感覺好熱 只一次 就再沒犯過  打通臀部的經(jīng)絡是治療腰腿痛婦科病的根本
這里其實并沒有主要的經(jīng)絡經(jīng)過 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 因為小時候經(jīng)常打針 所以臀部有硬結(jié)所以作者就再皮膚上涂了一些潤滑油上了一個打火罐咬牙推 越慢越疼  咬牙快推 走了一百下全是黑紫的疙瘩 走完好痛但站起來兩條腿卻是從未有過的輕便 以前有膝關(guān)節(jié)積水 雖消了水腫 但走路仍不是很輕松 以前走路多了腰會發(fā)酸這次以后腰不舒服的現(xiàn)象也沒有了 我是用的刮痧油 實在堅持不了走罐的劇痛 我直接拔的 治療后會有些累建議病人多吃些海蝦之類的東西也就是補血補腎的   雙足底顏色呈泛黃色提示機體脾功能先天或后天不足 表現(xiàn)味免疫力低下 機體易疲勞 困頓 易患感冒 雙足底呈綠黃色且色素沉著提示機體肝膽器官患病征兆

附二:腎陽是龍火,腎水盛并不是火消而是水一漲則龍一浮,陰火在上,所以他是潛陽,用附子龜板砂仁甘草,它講的是是砂仁和龜板有通達陰陽交通上下的作用,砂仁還有宣中宮陰邪,則重點是補中焦,同時有升麻柴胡,升麻在李杲看來是升陽但是看本經(jīng)上升麻是清熱解毒的,他把黃連類就用酒軍,雙花,加養(yǎng)陰清熱的,如果寒就用砂仁,吳茱萸,附子肉桂


“火神”欽安與封髓丹潛陽丹

                   封髓丹潛陽丹  

   “火神”欽安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兩個方劑,那就是封髓丹和潛陽丹。而此兩方功用為近,制方極簡也其效卻頗有奇異之處,欽安先生亦說說其應用封髓丹“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辈①澠浞健爸疗街脸#辽裰撩??!?br>  而學火神者,往往于此二方一頭霧水。抑或是非此即彼,非陰即陽的思維定式所限,故有謂二方滋陰者,必有駁之謂此二方為扶陽者。然扶陽滋陰,畢竟兩途,聚訟紛紛,毫無定解,未免辜負欽安先生的一片傳道苦心。
  余不揣淺陋,愿將一些心得,與諸同道共商。
  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校峒胺馑璧し舶舜危ㄆ渲杏蟹馑铦撽柖交蜻x之條文),單獨提及潛陽丹者凡十次,單獨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潛陽丹凡四次。
  在《醫(yī)法圓通》中,提及封髓丹凡十二次(其中有封髓潛陽二方或選之條文),單獨提及潛陽丹者凡三次,單獨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潛陽丹凡四次。
  可以看出,在兩書中,封髓丹與潛陽丹被欽安先生提及的次數(shù)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并不存在欽安偏好哪一方的問題。為了理解兩方的異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以兩方共存的條文理解兩方的相同之處。
 ?。病⒁灾惶峒耙环降臈l文進行羅列橫向比對,理解一方的適用范圍。
一、兩方共存之條文
1、談咳嗽、喘促,自汗,心煩不安,大便欲出,小便不禁,畏寒者何故。
要知真陽欲脫之咳嗽,滿腹全是純陰,陰氣上騰,蔽塞太空,猶如地氣之上騰,而為云為霧,遂使天日無光,陰霾已極,龍乃飛騰。龍者,即坎中之一陽也,龍奔于上,而下部即寒,下部無陽,即不能統(tǒng)納前后二陰,故有一咳而大便欲出,小便不禁者,是皆飛龍不潛致之也。世醫(yī)每每見咳治咳,其亦聞斯語乎?法宜回陽降逆,溫中降逆,或納氣歸根。方用四逆湯、封髓丹、潛陽丹,解見上。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降逆,溫中降逆,或納氣歸根”。
2、談病人腰痛,身重,轉(zhuǎn)側(cè)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腎虛者,可與滋腎丸、封髓丹、潛陽丹。
從此條可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補腎虛”
3、談小便便時痛甚,口渴飲冷,其淋癥乎?非淋癥乎?
陽虛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湯、三才、潛陽諸方。。。。。。余意方中再加安桂二、三錢,以助附子之力,而又能化氣,氣化精通,熱解邪出,何病淋之患哉?如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滋腎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專以分利為主也。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
4、談病人每日早飯后心煩,兩手、足心痛癢異常,至午初即愈者,何故?
陽虛發(fā)癢者,手、足心肉柔潤不枯,無白皮干粗色,但癢極而欲重按重壓,以此定之,再參看各部氣色便了。陽虛宜收納回陽為主,方用潛陽丹、四逆湯、封髓丹之類,解見陽虛門。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收納回陽”。
5、談耳病腫痛
因腎陽虛而致者,由腎陽日衰,不能鎮(zhèn)納僭上之陰氣,其人兩耳雖腫,皮色如常,即痛亦微,唇舌必淡,人必少神。法宜扶陽祛陰,如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或陽旦湯加香附、麥芽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祛陰”。
6、談喉蛾
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陰,陰氣上僭,逆于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內(nèi)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慘黃淡白色,即或唇紅甚,而口氣溫,痛亦不甚,人困無神,脈必浮空。法宜扶陽,如封髓丹,姜桂飲、白通、潛陽等方,皆可令服。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
7、談汗證
上中下三部陽衰,皆能出汗,統(tǒng)以陽名之。其人定多嗜臥,少氣懶言為準。法宜扶陽,陽旺始能鎮(zhèn)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陽、收納、溫固為要,如封髓丹,潛陽丹,黃芪建中湯,回陽飲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收納、溫固”。
8、談痔瘡
因陰火而致者,或由房勞過度,君火下流,前陰發(fā)泄不暢,直逼的,蘊積亦能生痔。又或火病,用心過度,憂思過度,元氣虛極,渙散欲從下脫,而不得即脫,蘊積亦能生痔。其痔或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腫,坐臥不安,人必無神,困倦喜臥,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脈或浮空,兩尺或弦勁,此是元氣發(fā)泄不藏之故,不得照尋常通套等方施治。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湯加葛根,潛陽丹,回陽飲,封髓丹倍砂、草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固”。
9、談發(fā)斑
其人懶言嗜臥,不渴不食,精神困倦?;颥F(xiàn)身熱,而卻無痛苦情狀,行動如常。或身不熱,而斑片累累,色多嬌嫩,或含青色者是也。粗工不識,一見斑點,不察此中虛實,照三陽法治之,為害不淺。法宜回陽收納為主,如封髓丹,潛陽丹,回陽飲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回陽收納”。
10、談經(jīng)期盜汗
若是盜汗,察其系陰盛隔陽于外,陽氣不得藏,氣機上浮,故盜汗出,法宜收納,如封髓丹,潛陽丹之類。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納”。
11、談小兒痘癥
漿足瘡熟,以收回為主,潛陽丹,封髓丹是也。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收回”。
12、談健忘
精氣足,則神自聰明,故無所不知不曉。精氣衰,則神昏,故時明時昧,猶若殘燈之火,欲明不明,不能照物。比病老年居多,少年卻少,即有如斯之少年,其所傷損不異乎老人也。此病法宜交通陰陽為主,再加以調(diào)養(yǎng)胎息之功,攝心于宥密之地,久久行之,亦可復明,如將竭之燈,而更添其膏也。方用白通湯久服,或桂枝龍骨牡蠣散,三才,潛陽等湯,緩緩服至五六十劑,自然如常。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交通陰陽”。
從以上的條文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封髓、潛陽丹的共同點是:
溫腎助陽、降逆納氣、收納溫固、交通陰陽。
二、單獨使用封髓丹的條文
1、問曰:眼中常見五彩光華,氣喘促者,何故?
答曰:此五臟之精氣發(fā)于外也。夫目窠乃五臟精華所聚之地,今病人常見五彩光華,則五氣之外越可知,而兼氣喘,明系陰邪上干清道,元陽將欲從目而脫,誠危候也。法宜收納陽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黃柏一兩砂仁七錢甘草三錢炙
用藥意解
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并補之方也。夫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而入脾,脾也者,調(diào)和水火之樞也,獨此一味,三才之義已具。況西砂辛溫,能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diào)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則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常親身閱歷,能治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癥,屢獲奇效,實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細揣摹,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diào)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經(jīng)試之,愿諸公亦試之。
2、談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藥不應而反甚者,何故?
外感之清涕忿嚏,則必現(xiàn)發(fā)燒、頭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氣不足之清涕忿嚏,絕無絲毫外感之情狀。況又服解散藥不愈,更為明甚。法宜大補先天之陽,先天之陽足,則心肺之陽自足。心肺之陽足,則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人身雖云三焦,其實一焦而已。方宜大劑四逆湯,或封髓丹亦可,方解見上。即姜桂湯亦可。
3、談病人兩耳心忽癢極欲死者
此腎中之陽暴浮也。夫兩耳開竅于腎,腎中之火暴發(fā)于上,故癢極欲死?;蛴衷?,肝膽脈亦入耳,肝膽有火,亦可發(fā)癢,先生獨重腎氣,而不言肝膽之火,未免固執(zhí)。曰:子言肝膽有火,必不專在耳心,別處亦可看出,必不忽癢極欲死。今來者驟然,故直斷之曰腎中之陽暴發(fā)也,法宜收納真氣為要。方用封髓丹,解見上。
4、談五更后常夢遺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則七、八次者,何故?
病在下半夜者,主陽盛陰衰,陰虛不能配陽,陽氣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無主,而不能鎮(zhèn)靜,故作,法宜扶陰以抑陽,如封髓丹倍黃柏、參棗湯加黃連,補血湯、將軍蛋、洋參蛋之類是也。
5、談補坎益離丹方義
奈世人沉溺莫挽,深為可慨,茲特再即此方(補坎益離丹)之理推之,與仲景之白通湯同法也;桂枝龍骨牡蠣湯同法也;大、小建中湯同法也;即與后賢之參附湯、封髓丹、陽八味皆同法也。
6、談腎病腰痛
陰虛而致者,由腎陽素旺也。旺甚即為客邪,火盛血傷,元陰日竭,則真陽無依,腰痛立作,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陽物易挺,喜清涼。法宜養(yǎng)陰,陰長陽消,腎氣自攝,腰痛自己。如滋腎丸、地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之類。
7、談遺精
欲使封固,如三才封髓丹、桂枝龍骨牡蠣湯、白通湯,皆可服也。此三方者,皆是交濟陰陽之功,但非一二劑可見大功,總要信心得專,多服十余劑,無不靈應。
8、談汗證
因陰虛者,則為盜汗。由其人血液久虧,不能收藏元氣,元氣無依而外越,血液亦與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氣下藏之時,而無陰以戀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實氣浮之征也。法宜養(yǎng)血,如當歸六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之類。
以上八條可總結(jié)出封髓丹的作用為:
收納陽光、調(diào)和水火、收納真氣、交通陰陽、補先天之陽、扶陰以抑陽、養(yǎng)陰養(yǎng)血、治一切虛火上沖。
  咦,奇不奇怪?這一個方子,為什么又說他補陽,又說他扶陰抑陽?這豈不矛盾嗎?其實奧秘在于,此方的根本在于調(diào)和水火,交通陰陽。而輔以加減法調(diào)整陰陽藥的比例,就可以左右逢源,無往而不宜了。
以上的加減法歸納如下
封髓丹倍黃柏,扶陰抑陽;
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養(yǎng)陰;
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養(yǎng)血。
可以看到,如果封髓丹用原方,扶陽的成份是比較大的,如果想偏于陰,很簡單,倍黃柏就做到了。
還有一個小啟示,知非氏在治療偏頭痛時,用封髓丹加安桂、吳茱萸效果很好。
三、單獨使用潛陽丹的條文
1、談頭面忽浮腫,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閉目覺身飄揚無依者,何故?
此少陰之真氣發(fā)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鎮(zhèn)納群陰,以致陰氣上騰,蔽塞太空,而為浮腫。所以面現(xiàn)青黑,陰氣太盛,逼出元陽,故閉目覺飄揚無依。此際一點真陽,為群陰阻塞,不能歸根,若欲歸根,必須蕩盡群陰,乾剛復振。況身重欲寐,少陰之真面目盡露,法宜潛陽,方用潛陽丹。
潛陽丹
西砂一兩姜汁炒附子八錢龜板二錢甘草五錢
用藥意解
按潛陽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也。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真火即是壯君火也。
況龜板一物,堅硬,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陰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補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潛陽。
2、談病人兩耳前后忽腫起,皮色微紅,中含青色,微微疼,身大熱,兩顴鮮紅,口不渴,舌上青白胎,兩尺浮大而空者,何故?
今浮大而空,則知陰氣太盛,一線之陽光,附陰氣而上騰,有欲竭之勢也。此際當以回陽祛陰,收納真氣為要。若不細心斟究,直以清涼解散投之,旦夕即亡。方宜白通湯主之,或潛陽丹亦可,解見上。
3、談病人口忽極臭,舌微黃而潤滑,不思水飲,身重欲寐者,何故?
子不觀藥中之硫黃乎!硫黃秉火之精氣所生,氣味極臭,藥品中秉火氣所生者亦多,而何不臭?可知極臭者,火之精氣也。此等癥乃絕癥也,十有九死,法宜收納真陽,茍能使口臭不作,方有生機。方用潛陽丹治之,解見上
4、談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熱,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何故。
此陰盛而真氣上脫,已離乎根,危之甚者也。夫喉痛一癥,其在各經(jīng)邪火所作,必不上熱下寒,即來亦不驟。今來則急如奔馬,熱上寒下,明明一線之陽光,為陰氣所逼,已離乎根也?;蛴衷唬杭妊云饺?,何得即謂之陽欲脫乎?曰:子不知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陽氣乎?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陰氣過盛,即能逼出元陽,元陽上奔,即隨人身之臟腑經(jīng)絡虛處便發(fā)。如經(jīng)絡之虛通于目者,元氣即發(fā)于目;經(jīng)絡之虛通于耳者,元氣即發(fā)于耳;經(jīng)絡之虛通于巔者,元氣即發(fā)于巔,此元陽發(fā)泄之機。學者茍能識得一元旨歸,六合妙義,則凡一切陽虛之癥,皆在掌握也。茲雖云平人,其損傷原無人知曉,或因房勞過度,而損腎陽;或因用心太過,而損心陽;或因飲食失節(jié),而損脾陽。然亦有積久而后發(fā)者,元氣之厚也;有一損而即發(fā)者,元氣之薄也。余常見有平人,日猶相見,而夜即亡者,毋乃元氣之薄,而元陽之脫乎?醫(yī)亦尚不知,而況不知醫(yī)者乎?
此一段已將陽虛合盤托出,學者務宜留心體之可也。方宜潛陽丹主之,解見上。
5、問曰:胸腹痛甚,面赤如硃,不思茶水,務要重物壓定稍安,不則欲死者,何故?
此病非納氣歸根,回陽降逆不可,方用加味附子理中湯,或潛陽丹,解見上。
6、談病人腰痛,身重,轉(zhuǎn)側(cè)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元氣虧者,可與潛陽丹。
7、談五更后常夢遺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則七、八次者,何故?
病于上半夜者,主陰盛陽衰,陽虛不能統(tǒng)攝精竅,而又兼邪念之心火動之,故作,法宜扶陽為主,如潛陽丹、白通湯、桂枝龍骨牡蠣湯之類是也。
8、認病捷要總訣(此條中提及三次)
有脹而皮色如血者,陰乘于上而作也(宜補陽以消陰,如陽旦湯、潛陽丹)。
喘而不發(fā)熱、身疼,舌青、二便自利者,元氣上騰也(宜潛陽丹)。
頭痛頭痛如裂,身無他苦,舌青、不渴,或身大熱,或脈勁者,此皆元陽外越,暴脫之候,切忌發(fā)散,法宜收納(宜四逆湯,或潛陽丹)。
9、談肺病咳嗽
審是肝腎陽衰,水邪泛上者,溫其腎而咳嗽自己,如真武湯、滋腎丸、潛陽丹加吳萸之類是也。
10、談齒牙腫痛
因真陽虛而陰氣上攻者,其人齒牙雖痛,面色必青白無神,舌多青滑黑潤、黃潤、白黃而潤,津液滿口,不思荼水,口中上下肉色,多滯青色而不紅活,或白慘黃而無紅色。以上等情,不僅此癥,一切陽虛病多見此情。法宜扶陽抑陰,如白通湯、姜桂飲、陽八味、潛陽丹之類。
11、談帶證
所謂下元無火者何?或素稟不足,而勞心太甚,則損心陽?;騻谑?,而消導太過,則損胃脾之陽?;蚍渴逻^度,而敗精下流,則損腎陽。如此之人,定見頭眩心惕,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脈必兩寸旺,而兩尺弱甚,浮于上而不潛于下,其下之物,必清淡而冷,不臭不粘。法宜大補元陽,收納腎氣,如潛陽丹加故紙、益智,回陽飲加茯苓、安桂,或桂苓術(shù)甘湯加附片、砂仁之類。
以上十一條可以總結(jié)出潛陽丹的作用為:
回陽祛陰,收納真氣,大補元陽
封髓丹矛盾的情況在這個方子里沒有體現(xiàn),這是因為立方時偏于用陽藥的關(guān)系,而且欽安在提到此方大補元陽時還可能以加入故紙,益智仁,這樣溫陽的格局更為明顯了。
四、兩方比較結(jié)論
在以上的條文閱讀中,基本理解了兩方的異同,而得出大致的結(jié)論是兩方基本類似,但封髓偏陰,潛陽偏陽。但只要適當?shù)募訙p,藥物的陰陽偏性可以很方便的變換,這就是兩方交通陰陽的神奇之處了。而要驗證以上的推斷,我認為鑰匙在于加減法及以下的這個條文:
談汗證
上中下三部陽衰,皆能出汗,統(tǒng)以陽名之。其人定多嗜臥,少氣懶言為準。法宜扶陽,陽旺始能鎮(zhèn)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陽、收納、溫固為要,如封髓丹,潛陽丹,黃芪建中湯,回陽飲之類。
因陰虛者,則為盜汗。由其人血液久虧,不能收藏元氣,元氣無依而外越,血液亦與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氣下藏之時,而無陰以戀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實氣浮之征也。法宜養(yǎng)血,如當歸六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地骨皮之類。
從上面的條文中可以理解到,兩丹都可以回陽收納溫固,但若要滋陰養(yǎng)血,欽安先生就會用封髓倍黃柏的辦法來調(diào)整藥物的陰陽屬性。這就驗證了上文的推斷。
五、兩方加減法總結(jié)
對于加減法的總結(jié),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欽安先生的思想,對兩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陽虛,用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治
扶陽祛陰,用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
收納溫固,用封髓丹倍砂、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