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一次性筷子千萬別用
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秘書長董金獅
一次性筷子在飯館、外賣、路邊攤中很常見。一般情況下,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合格的一次性筷子多取材于木材或毛竹,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按國家規(guī)定,竹制一次性筷子允許用食品級的硫磺熏蒸漂白,但每公斤筷子上的二氧化硫殘留量不能超過600毫克,而木筷子則不允許用硫磺熏制。消費者在外出就餐時最好自帶餐具,少用一次性餐具。如果必須用,則要多留意,遇到以下4種情況最好別用。 筷子發(fā)白或遇熱變黃。為了使筷子看上去更干凈,許多廠家會用硫磺或雙氧水處理筷子,如果筷子顏色過白,很可能是處理過度,相對來說更加不安全;用硫磺熏蒸漂白的筷子,遇熱后漂白效果會消失,恢復黃色,上面殘留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聞起來有酸味。安全合格的一次性筷子帶有原材料本身的木香或竹香,如果打開包裝后聞到一股刺鼻的酸味,就有可能是硫磺的味道。 表面有斑點。筷子含有一定水分,時間一長容易受潮變質。如果一次性筷子上面有墨綠色或黑色的小斑點,就是發(fā)霉變質的表現(xiàn)。用這樣的筷子,可能誘發(fā)多種疾病,時間長了甚至還有致癌風險。 過細或兩根完全分離的。有些無良廠家會回收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簡單清洗后削掉外層污垢,再次出售。如果一次性筷子比正常的短且細,還容易折斷,或是兩根沒有連在一起,就要當心了,它們很有可能經過了“再加工”。 此外,國家質檢總局在2006年就規(guī)定,一次性餐具最小包裝單元上,應該明確標注“經消毒的一次性餐具最多保質4個月”的字樣,如果沒有,建議消費者謹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