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說正宗的臊子面在陜西,雖然至今沒機會親臨陜西去吃正宗的臊子面,但沒啥可以難倒吃貨,自己動手唄,總可以變著法兒滿足自己。雖沒嘗過正宗的,卻也吃過街邊面館的各色臊子面,山寨一個,應該不難。 臊子面的靈魂就在于臊子,面不會相差太多,但臊子的口味就可以千差萬別了,我相信十個人會做出十個味。臊子又可以分為肉臊子和素臊子兩種,口味清淡的同學可以選擇素臊子,不過說實話,還是加點肉過癮吶 做臊子的肉最好不要太瘦,七分瘦三分肥最好,至于配菜可以隨意一些,我僅僅用了木耳、胡蘿卜、蔥花、姜末,算是比較簡約的,如果有黃花菜就更加完美了。要做出夠味的臊子湯,辣椒面和醋是必不可少的,又酸又辣的口味才夠勁。 再借用某同學的小胖手咔嚓一張 有的朋友告訴我,做臊子面用堿水面最好吃,但無奈在廣州我還真不知道哪里可以買到堿水面,于是就以雞蛋面代替了,好在面條足夠勁道。查了一下,網(wǎng)上可以找到制作堿水面的方子,打算找個時間嘗試一下,貌似好多好名面都是堿水面做底啊。 普普通通的面條,澆上一大勺臊子,氣場立刻大不同,我想這正是臊子面的魅力所在吧,連湯帶面來那么一大碗,多有精氣神兒啊,干活都渾身是勁 材料: 主料:雞蛋面200g、豬肉100g、胡蘿卜1根、泡發(fā)黑木耳2朵 配料:姜1塊、香蔥1棵、干辣椒2個 調(diào)料:醬油2大勺、醋4大勺、五香粉少許、辣椒粉適量 準備: 將豬肉、胡蘿卜切小丁,木耳撕成小塊,姜、蔥、干辣椒切碎; 做法: 1. 鍋中加少許熱油燒熱,放入肉丁和姜末; 2. 炒至豬肉變色,加五香粉; 3. 再加入蔥花和干辣椒碎; 4. 翻炒幾下至五香粉吸收,加入一半的醬油和醋炒勻; 5. 最后加入適量辣椒粉; 6. 炒勻后盛出待用; 7. 另起鍋加少許油,燒熱后放入胡蘿卜丁和木耳碎炒2分鐘; 8. 加入剩余的一半醬油和醋; 9. 加入適量水煮沸; 10. 連湯帶料盛出待用; 11. 鍋中放足量水,燒開后放入面煮熟; 12. 撈出過冷河,冷卻后撈出瀝干水分,澆上臊子即可。 心得分享: 1. 豬肉最好選擇七分瘦三分肥的,口感最好; 2. 由于醬油中含有鹽分,無需另外加鹽; 3. 辣椒粉和醋最好不要省略,否則會失去特色; 4. 面煮熟后立即撈出過冷河,以免粘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