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ssisterah 于 2013-4-26 13:48 編輯
更新日志
2013.04.26 - 更新802.11ac性能測試,電池續(xù)航,排版優(yōu)化 (二次更新內容具為綠色字體顏色) 2013.04.22 - 評測初稿
HTC One 評測

序言
日新月異的市場格局,讓我們看到當輪子還在黑小米的時候,華為已經(jīng)換湯不換藥地把Prism賣到了T-Mobile,又有誰還在乎WebOS被HP賤賣給了LG,成了智能電視系統(tǒng)?
Kaiser TyTN II, 是HTC 在07年9月發(fā)布的一款基于Windows Mobile 6的智能手機。電阻觸屏,2.8吋 QVGA分辨率,全尺寸鍵盤,再加上其獨特的側滑設計,紅極一時。那個時代的智能手機,還被歸類在PDA Phone的范疇里,那時Nokia剛剛推出E90不久,黑莓在北美的商業(yè)市場還是當之無愧的霸主,而那時的iPhone,蹣跚的跑著iOS1,連一條彩信都發(fā)不出去。轉眼6年過去,移動手機領域也發(fā)生了翻天地的變化,iPhone的流行,Android的崛起,Windows Phone的重生,黑莓的沒落,Palm的消失…… 日新月異的市場格局,讓我們看到當輪子還在黑小米的時候,華為已經(jīng)換湯不換藥地把Prism賣到了T-Mobile,又有誰還在乎WebOS被HP賤賣給了LG,成了智能電視系統(tǒng)? 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HTC的戰(zhàn)略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走精品路線。其實HTC一路走來,不乏精品。 沖鋒陷陣的Hero, 老當益壯的HD2,小巧精悍的8X。但是在三星強大的市場營銷面前,在Galaxy系列變成了街機2號的時候,HTC高管當然明白即使HD2雄踞XDA發(fā)帖量第一達數(shù)月之久,即使HD2有朝一日能把Mac OS 刷進去,也不敵三星在第五大道的一個車站豎一個廣告牌對普通消費者有吸引力??捎^的市場份額,頻繁的媒體曝光度,開發(fā)者的青睞,龐大的用戶基數(shù),這才是財源滾滾的保證。OneX,就是HTC在認清了市場的情勢之后,謀而后動的一拳重擊。一年兩個旗艦機型,意味著可以把核心資源最大化利用,不管是在前期研發(fā)還是后期的營銷方面,都能保持較高的競爭狀態(tài)。One X的成敗本文不提,在經(jīng)歷了轉型之后,千呼萬喚始出來的One,在一紙投名狀上可謂花團錦簇:FullHD屏幕,整體金屬機身,獨特的UltraPixel攝像頭組件,新穎的BoomSound揚聲器系統(tǒng),相比OneX的青澀,One這一記老拳,能否如其寓意深刻的命名一樣,在廣大消費者心中博得一個滿堂彩,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片錦繡天地?
工業(yè)設計- 硬件 金屬鐫冷穩(wěn)固的握感,纖薄半弧的人體工學設計,堅固順滑的二代大猩猩屏幕,恰到好處的重量平衡(143g),一機在手,體驗更多的是HTC在One身上傾注的心血和誠意。
金屬機身,鉆石切割,無縫拼接,定制組件,這些往往代表Apple品質的關鍵字,用在One身上,僅僅是一個開場白。事實上,每一部One的機身需要整整200分鐘的CNC切割機制,運用獨特的電化學鐫刻程序(electro-chemical process),以及和iPhone 5如出一轍的邊框加工工藝(Diamond Cut),整合成一部One。金屬鐫冷穩(wěn)固的握感,纖薄半弧的人體工學設計,堅固順滑的二代大猩猩屏幕,恰到好處的重量平衡(143g),一機在手,體驗更多的是HTC在One身上傾注的心血和誠意。

一體化金屬機身的設計,最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tǒng)工藝由于多處部件拼接的弊病,這就像08年Apple推出了Unibody MacBook Pro的設計之后,幾乎杜絕了部件松動異響的可能性。手機作為一個小巧便攜而使用率遠遠大于筆記本電腦的電子產品,這樣的改進相信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支持。機身正面由屏幕和上下兩片揚聲器的金屬網(wǎng)孔覆蓋,這也是One整體唯一兩處粘合上一體機身的部件。(背面有隔絕天線的橫豎若干細塑料條)。

這樣的設計,形制上像極了iPhone5 背面的分區(qū)設計,以至于很多朋友在One諜照泄露之初就揣測HTC模仿了iPhone5的設計。這里我想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對于產品開發(fā)設計多少有一點了解的朋友應該會知道,一個成熟的產品,其設計周期至少應當在1年到2年之間。iPhone5雖然比One早發(fā)布了5個月,但是兩個產品大部分時間都是處在平行開發(fā)的階段,One如此成熟的工業(yè)設計,不可能在產品開發(fā)接近尾聲的時候因為得窺iPhone5的設計而取為己用, 畢竟牽一發(fā)而動全局,小的改動都可能推翻一整個設計的可行性,更何況是手機正面這樣核心的設計軸心。

One整體接合緊密,金屬機身很好的詮釋了HTC的設計理念,但是畢竟不是一塊針插不進的鐵塊,有接合的地方就會出現(xiàn)縫隙,而One在做工細膩這方面的欠缺就完全體現(xiàn)了出來。之前網(wǎng)上盛傳的縫隙問題,在我評測的這款AT&T機型上也出現(xiàn)了。其實與其說是縫隙,倒不如說是HTC對塑料加工的不夠嚴謹??p隙的出現(xiàn)并不是金屬和塑料的結合處不夠緊密,而是塑料部件的不平整,導致了水平接合處看上去像是出現(xiàn)了一條縫隙。HTC在One上用的塑料,其質地偏綿軟生澀,并不是我們在Galaxy S3(下文GS3)等其他機型身上見到的順滑質硬的塑料選材。這樣的結果就是只要在生產過程中有微小的偏差,直接就體現(xiàn)在整機的細密之處。這一點尤其是在較大的開口處有最直觀的展現(xiàn),比如說評測的這部One的耳機接口邊緣以及音量控制按鍵與機身的接合處。拋開極端的品控個例,其實細微的縫隙完全不影響One的整體使用效果和用戶體驗。畢竟沒有用戶每天拿著手機放到微距鏡頭下糾結不已,然而面對追求完美主義用戶的口誅筆伐,這確實是One在提供了優(yōu)異硬件體驗的同時不可回避的一處美中不足。

屏幕 One的這塊SLCD3屏幕,從各個技術層面都表現(xiàn)的無可挑剔,作為人機交互的門戶,給使用者提供了堪稱完美的使用體驗,是一塊難得一見的好屏。
不是AMOLED技術,沒有Pentile排列的偽善外衣,擁有1080p的One在色彩還原和細膩程度上并沒有令人失望。One這塊4.7吋,468 ppi的Super LCD3 屏幕,在超過了人類視網(wǎng)膜的分辨極限,真正達到了「無視像素」的顯示效果的同時,相較于L36h和Galaxy S4(下文GS4)的5吋屏幕略小,使得高ppi的優(yōu)勢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體現(xiàn)。當初One X發(fā)布的時候,大量的評測就已經(jīng)證明了HTC采用的SuperLCD(下文SLCD)技術在整體素質上要高于三星采用的Super AMOLED(下文SAMOLED)技術。SAMOLED由于其技術本身的特性,在提供更純粹的黑色顯示同時大幅度加強了色彩的對比度以及飽和度,這樣的結果就是色彩濃郁絢麗,能直觀體現(xiàn)在圖片視頻的瀏覽上,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買點。但是對于專業(yè)用戶來講, 卻失去了屏幕作為一個電子設備更實際的意義:還原真實的色彩。

One這塊SLCD3屏幕,是在One X上SCLD2的升級版,IPS面板提供了極佳的可視角度,只不過同于iPhone 5在IPS面板上采用了in-cell技術,One采用的是一塊中規(guī)中矩的10點觸控電容涂層。其實關于SAMOLED和SLCD這兩種顯示技術的優(yōu)劣,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相信大家對其利弊都有大致了解,在這里就不在贅述了。亮度方面,One背光分布十分平整,沒有任何肉眼可識別的亮度不均之處。最大亮度不及iPhone5,但是在戶外依然清晰可見,表現(xiàn)可圈可點。One的自動亮度調節(jié)反應迅速,最低亮度在漆黑的環(huán)境下偏亮,對于經(jīng)常夜間使用手機的朋友來說也許稍有不便,但這只是官方ROM的設定,相信在第三方ROM當中一定可以得以改善。得益于HTC一貫出色的出場校正,One在色溫和對比度都保持了優(yōu)異的水準。由于評測設備有限,我并沒有親自通過硬件對One的屏幕進行全面的測量,但是根據(jù)網(wǎng)上匯集的評測結果來看,One的出場白場值控制在8000K+左右。作為參考,Apple的所有移動設備,不管是iPhone,iPad,還是筆記本,白場都是按照9300k來調校的。僅從數(shù)值來看,One的屏幕應該屬于我們通常說的「冷屏」。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屏幕色彩并沒有偏藍,純白背景顯示自然真實,灰階表現(xiàn)尤為突出,是一塊令人賞心悅目的好屏。1080p的分辨率,僅從數(shù)值上來講并沒有當年從VGA上升到720p的驚艷。但是在使用One的過程中,1080p相對于720p的屏幕而言,其細膩程度令人驚嘆不已。其實對移動設備來說,400+的ppi早已是過剩,不論是瀏覽網(wǎng)頁,還是應用攝像頭,2073600個像素點提供的是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堪可媲美Retina MacBook Pro的效果。在評測過程中,One出現(xiàn)過少量屏幕反應不夠迅捷的情況,電容按鍵的震動回饋也較弱,但是這些都是軟件層面的問題,相信不管是HTC還是第三方開發(fā)者,都會在未來的ROM里解決。One的這塊SLCD3屏幕,從各個技術層面都表現(xiàn)的無可挑剔,作為人機交互的門戶,給使用者提供了堪稱完美的使用體驗,是一塊難得一見的好屏。

攝像頭
反觀HTC,在大家集體裝傻和稀泥的時候扔掉了手中的攪屎棍,悲壯地做了一個出頭鳥。
智能手機作為一個信息交互的平臺, 其意義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滿足對通訊的簡單需求。由于便攜的優(yōu)勢,通過移動設備攝錄多媒體資源成為人們優(yōu)先選擇的一個渠道,而這樣的需求離不開一顆好的光學組件。從這兩年的趨勢來看,雖然各大廠商早已認準了這個賣點,但是整個業(yè)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無非就是增大像素或者提高成像組件的光圈值。近一兩年發(fā)布的旗艦機型,像素都控制在8MP左右,而光圈大概都在f/2.2之間。不管我們承認與否,高像素對普通消費者來說總是擁有最大的殺傷力,盡管像素值在數(shù)碼成像發(fā)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判斷成像質量的第一指標。

縱觀三星和索尼今年的旗艦機型,哥倆兒就像事先商量好似的把像素升級到了13MP。這樣的默契,并不是真正的心有靈犀,而是在市場競爭下麻木的慣性使然。反觀HTC,在大家集體裝傻和稀泥的時候扔掉了手中的攪屎棍,悲壯地做了一個出頭鳥。HTC祭出的是各廠商從來不碰的領域——單個像素點的大小。對于傳統(tǒng)手機領域而言,CMOS感光元件的大小一般都控制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英寸左右。在傳感器大小基本固定的情況下,要想增大整體像素值,唯一的辦法就是縮小像素點的大小。在像素點縮小的前提下,每個像素點對光線的感知會變弱,這樣的情況下為了保持一定的弱光成像效果,廠商不得已又對傳感器的大小進行微調,這樣的結果就潛在增加了設計上的難度,換句話說纖薄的機身有時往往是犧牲了少量的攝像頭效果換來的。取舍之間,眾廠商唯一守成不變的就是對像素點的執(zhí)著,而其中的緣由當然還是為了高像素這個和銷售掛鉤的橄欖枝。

通過增大微米像素的大小從而導致單一像素點的變大,HTC是第一個放棄了高像素追求的廠商,并且給這個獨辟蹊徑的技術探索取了一個聽上去很顛覆的名字:Ultra Pixel。Ultra Pixel的引入,在增大了感光面積的同時,降低了像素值,HTC給出的平衡就是4MP像素。這個舉動是迫于競爭壓力而劍走偏鋒還是孤注一擲我們暫且不表,這么做的風險還是不言而喻的。在犧牲了像素的同時換來弱光下的表現(xiàn),讓我們得到一個奇怪的取舍組合:你用One拍出來的照片如果是在陽光明媚的暖暖春日極有可能是爛的掉渣的廢片,而在風雨交加的苦寒之地卻能盡出德味兒的大師級作品。這樣的冒險,就像我們攝影對光線的把握,成敗往往就在一線之間,而具體的結果又如何,請看下面組圖的對比。
注1:左圖為HTC One,右圖為iPhone 5,都是原圖直出,只是統(tǒng)一縮到600px的高度,拍攝時間為黃昏,主要著重對比弱光的表現(xiàn)。 注2:由于One的圖片攝錄的時候采取的是寬屏模式,所以比例與iPhone 5有所不同。



以上三組弱光下的對比圖,我的解讀是One的弱光表現(xiàn)要好于iPhone 5,但是得益于iPhone 5的軟件優(yōu)化,其圖片的最終成像效果卻好于One。其實One的鏡頭的光學素質可以說是目前智能手機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只不過再多的創(chuàng)新也終究掙脫不了手機平臺的限制,而One在綜合光源下的表現(xiàn),具體請見下圖:



其實看完以上這幾組樣片,我相信每個人對One的攝像頭看法都不盡相同。其實HTC這么冒險也有其道理,試想我們平時掏出手機拍照的時候,還是弱光的場景更多一些,餐廳,酒吧等地莫不如此。再加上利用手機記錄下的瞬間往往需要立即與親朋好友分享,這樣無非就是利用社交網(wǎng)絡,而通過移動設備上傳到社交網(wǎng)絡的照片,又往往不需要太高的分辨率,更何況還有像微信一樣自動把圖縮到30KB以內的各種奇葩軟件, 我們姑且就把HTC這一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理解為在對市場進行了詳盡分析之后的大膽嘗試吧。
揚聲器
One的揚聲器帶給你的是在以前任何一款手機上都絕無僅有的聽覺體驗。

HTC One的另一大賣點之一,就是首創(chuàng)的前置雙立體聲揚聲器。HTC稱其為BoomSound。立體聲在智能手機上并不多見,上下對稱的兩個開放式揚聲器,緊鄰屏幕,這樣的設計和屏幕渾然天成,為One提供了獨樹一幟的多媒體輸出體驗。左聲道在機身上方,右聲道在機身底部,結合從OneX就開始合作的BeatsAudio音效控制,One的揚聲器帶給你的是在以前任何一款手機上都絕無僅有的聽覺體驗。其音量之大,絕不亞于一般的普通筆記本揚聲器,而且更難得的是盡管是即使調到最大音量,也聽不到任何呲音爆音。高音通透敞亮,而低音的渲染,細節(jié)的解析,在揚聲器方面都是我之前用個的任何智能手機無法比擬的。獨特的前置雙揚聲器,保證了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優(yōu)勢,不用擔心手機的放置位置而影響到聲音的順暢外放。不管你是鐘情于視頻播放,還是穿梭于電話會議之中,One的揚聲器絕不會讓你失望。以下是我錄制的一段One的外放視頻,供大家參考。
性能/通訊
一部手機整體性能的優(yōu)劣絕對不在于跑分的高低。無縫的軟硬件整合,深度細致優(yōu)化的系統(tǒng),規(guī)范開發(fā)的第三方軟件等等這些才是順暢自然的保證。
在iPhone 5評測里我就說過,用戶體驗是一個手機的靈魂,而在交互過程中,硬件配置僅僅是良好表現(xiàn)的一個基礎,但是并不是全部。一部手機整體性能的優(yōu)劣絕對不在于跑分的高低。無縫的軟硬件整合,深度細致優(yōu)化的系統(tǒng),規(guī)范開發(fā)的第三方軟件等等這些才是順暢自然的保證。對于安卓市場而言,尤為可悲的是長久以來廠家只注重配置的堆積,而忽略了系統(tǒng)以及軟件層面的優(yōu)化。而就美國移動市場而言,由于其深度依托運營商合約的機制,使得大部分用戶選擇的是合約機而不是我們熟悉的無鎖機,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大運營商紛紛在自己的貼牌手機植入大量的垃圾軟件,使得整體系統(tǒng)臃腫不堪,再高端的配置都要被拖慢。其中最好的一個范例就是iPhone,不管是AT&T,Verizon,Sprint,還是T-Mobile發(fā)布的iPhone版本都是干干凈凈,一個垃圾軟件都沒有。軟件層面的高度整合凝聚,加上深度的優(yōu)化,使得Apple一直擁有最干凈飽滿的用戶體驗。
雖說iPhone 5發(fā)布之初A6X一現(xiàn)身就秒掉了一票安卓旗艦芯片組,但是使得iOS和Android真正拉開差距的還是在于針對用戶體驗所做的優(yōu)化。智能手機發(fā)展到今天,在用戶體驗變得突顯重要的同時,也在逐漸淡化硬件配置對整機性能表現(xiàn)的概念。One這次配備的是Snapdragon600芯片組(下文S600)。S600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平臺,采用的是基于臺積電28nm工藝的進制,包括四顆Krait 300 CPU,一枚Adreno 320 GPU。相仿于上一代的Krait 200(又名為Krait)系列,Krait 300可獨立運行在不同的頻率和電壓,并且可以隨時切斷不運行的核心來節(jié)省電量。One選用的是四顆1.7Ghz最高主頻的內核。根據(jù)Qualcomm官方的說法,Krait 300的性能大概相較于Krait 200而言提升了15%- 30%左右。為了驗證這個說法,本次評測選用的是跨平臺GeekBench作為主要的評測依據(jù),具體的結果請以下面組圖作為參考。





拋開生硬的數(shù)據(jù)不說,整機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沒有絲毫的卡頓和澀滯,無論是媒體播放,程序運行,拍照攝像,種種不同的使用情況,在One下都毫無壓力。雖然整合了Sense 5.0,也并沒有出現(xiàn)Sense 3.5,Sense 4.0時明顯的臃腫滯后。再長時間使用的過程中,One的背部會微微發(fā)熱,但遠未達到不舒適的地步。考慮到纖薄的機身和金屬后蓋,這樣的表現(xiàn)也在情理之中。

在設計一個金屬機身時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如何在金屬機殼對各種無線信號的干擾下,最大限度的保障通訊信號的質量。iPhone 4的天線門,更是把這個問題帶進了公眾的視野。關于金屬和天線的結合,想要達到良好的通訊效果,尤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利用金屬機身作為天線的一部分。但是相應的麻煩也隨之而來,在當手掌接觸到機身不可避免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手握手機時對天線的干擾,而用來隔絕金屬的部件就不可避免。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了One的背面兩橫一豎的塑料隔離條的原因。

One在天線的設計上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上下兩條天線,上面的負責移動以及Wifi和藍牙的信號,而下面的是另外一條移動信號的天線。取決于信號的質量以及其他屬性,One會擇機自動切換上下兩條天線來達到最佳的移動通訊效果。在實際使用過程中,One對移動和Wifi信號的接收穩(wěn)定,在評測幾天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Wifi斷網(wǎng)或者電話掉線的情況,通話質量和數(shù)據(jù)傳輸?shù)谋憩F(xiàn)都連貫高效,沒有出現(xiàn)任何瑕疵。說到Wifi,就不得不提802.11ac標準。One是第一部支持802.11ac千兆無線傳輸標準的上市手機。遺憾的是由于手頭沒有支持802.11ac的無線路由器,還暫時不能對One在802.11ac標準下的表現(xiàn)進行詳細的評測,不過我的華碩RT-AC66U已經(jīng)在路上,這方面的評測會在今后的更新中陸續(xù)補上。
802.11ac 作為第五代無線標準,在提供了千兆無線傳輸?shù)耐瑫r支持之前的所有協(xié)議標準(802.11a/b/g/n),而802.11ac作為5GHz頻段專用協(xié)議,無論是在天線結構(8X8MIMO),信道帶寬(80Mhz,可選擇性160Mhz)以及調制機制(256-QAM)等主要參數(shù)方面相比802.11n而言都有了成倍的提升。在I/O飛速發(fā)展的這幾年,我們看到即使普通物理存儲的傳輸速度都從HDD的100MB/s提升到了SSD的500MB/s,而在如今802.11n已經(jīng)泛濫的年代,我們看到其傳輸速度已經(jīng)逐漸不能滿足我們對大文件傳輸?shù)男枨蟆?Ghz頻段獨占的802.11ac標準,為我們帶來了諸如更少的信號干擾等優(yōu)勢,但是我們最為關心的還是其傳輸速度上的提升。相比802.11n理論上的最大600Mb/s傳輸速度,802.11ac的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可達1.3Gb/s。然而通過現(xiàn)實使用中的經(jīng)驗我們知道,真實環(huán)境的傳輸速度往往只有理論值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但是即使如此,802.11ac在速度上相對于802.11n的優(yōu)勢還是不言而喻的。由于802.11ac使用了3X3的規(guī)范,單一流的理論最大傳輸值穩(wěn)定在433Mbps(1.3Gbps/3)。不同于筆記本電腦等其他設備可以完全利用3X3的規(guī)范,由于智能手機的硬件局限性,我們往往看到的是1X1的配置,所以說我們在目前支持802.11ac標準的手機上能看到的理論最大傳輸值就是433Mbps。結合以上背景知識的簡單介紹,讓我們來看一看One在無線傳輸下的具體表現(xiàn)。
首先介紹一下One的無線設置菜單,除了最基本的設置之外,在打開高級選項之后,我們看到One提供了豐富的具體參數(shù)選項,其中包括頻段的選擇,DLNA的設置等等。


在與ASUSRT-AC66U連接之后,One的顯示連接速度直接達到了理論最大值433Mbps,這一點令人滿意。在更加深入的測試中,我們選用iPerf作為評測平臺,以One為服務器端,PC為用戶端,在UDP協(xié)議下看看One在實際使用中的表現(xiàn)。以1秒為單位間隔時間,我們看到One的峰值傳輸達到了245Mbps,回落之后穩(wěn)定在220Mbps左右,考慮到信號損失等因素,這樣的速度更加貼近真實使用環(huán)境,而且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任何以802.11n為標準的其他智能手機。


One的聽筒,實際上是嵌入進屏幕上部揚聲器中的。會根據(jù)不同的需求在聽筒和揚聲器的功能之間自動進行轉換。得益于其良好的素質,在通話過程中,最大的音量會有外放的感覺,需要隱私的朋友切忌不要把聽筒調到最大音量。HTC在One上引入了SenseVoice的功能,結合雙麥克的降噪支持,在保證清晰的語音輸入的同時會根據(jù)背景噪音狀況動態(tài)調整聽筒音量的大小。在評測通話過程中,雙向的聲音都能有效的傳遞,綜合結果就是聲音清晰通透。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運營商開始部署高清語音的網(wǎng)絡支持,作為移動設備的第一重要功能,One在通訊質量上的表現(xiàn)還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

軟件-用戶體驗
不同于前幾年廠商只熱衷于對UI在安卓系統(tǒng)基礎上的改變,近期的重心都不約而同的放到了功能的擴展和完善上面。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希望通過新穎的功能和成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已經(jīng)是未來的安卓發(fā)展趨勢。

不同于iOS的簡潔統(tǒng)一,Android系統(tǒng)在發(fā)展到今日,在忽略了對AOSP追求的Google親兒子系列忠實擁躉外,各廠商都拿出了自己的一套系統(tǒng)的UI皮膚來有別于他人的設定。這也是大廠商拉攏主流消費者的一個重要手段。而這樣的解決方案,已經(jīng)不僅僅是對UI的個性化,還有自己獨有的一套軟件體系。iPhone之所以擁有龐大成熟的用戶基數(shù),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其用戶對平臺的忠誠度。然而想要把消費者牢牢捆綁在自己的平臺上,依托Android本身諸如自定義程度高的優(yōu)勢是絕對不夠的。擁有自己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才能避免用戶的叛逃,獲取最大化的長遠利益。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得到的是三星TouchWiz,HTC Sense,Moto Blur等等成熟廠商的答卷。不同于前幾年廠商只熱衷于對UI在安卓系統(tǒng)基礎上的改變,近期的重心都不約而同的放到了功能的擴展和完善上面。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希望通過新穎的功能和成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已經(jīng)是未來的安卓發(fā)展趨勢。這一點我們甚至從置身事外的Nokia身上都可見端倪。無線充電的引入,是當時Lumia 920發(fā)售時候的一大宣傳重點?;仡^看看三星的GS4發(fā)布會,在頂住了傾盆口水關于其硬件設計上守舊而毫無誠意的吐槽之后,三星的答案是利用更多的Galaxy特有的軟件和特性來試圖使Galaxy這個品牌在認知度上更上一層樓,獲得更多市場占有率。三星在發(fā)布會上打出「Life Companion」(生活伴侶)的口號,就是旨在弱化硬件上的設計,而更多地強調切實的人機交互體驗。而HTC今年拿出的作品,就是Sense的最新進化版,Sense 5.0。

Sense 5.0在UI上相較于上幾代最大的改變,就是對UI的拋光打磨和簡化。在圖標設計方面走了簡約精致的風格。在摒棄了3D效果,圓角邊框等陳舊的UI元素設計之后,針對瀏覽方式的設計,網(wǎng)格的滾動,字體的選擇(Roboto),背景的配色,滾動條的樣式等等都做了深度的優(yōu)化設計,是一個很注重細節(jié)的UI。

在功能方面,重新設計的電話撥號界面以黑灰色配白字為背景,專業(yè)商務。操作起來簡潔便利,左滑查看通話記錄,右劃瀏覽常用聯(lián)系人。極大的提高了使用效率。對電話繁多的用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改進。

打開程序文件,首頁上部是天氣和時間的插件,不可移除更改。而默認的圖標布局改為3X 4的網(wǎng)格設計(可設定變回更加傳統(tǒng)的4 X 5網(wǎng)格),瀏覽方式變?yōu)樯舷禄瑒?,在滑動翻頁的過程中有細微的拉伸彈力效果。

鎖屏界面取消了之前Sense版本的圓環(huán)設計,改為小巧的鎖狀圖標,解鎖方式也變成了拖動鎖狀圖標來解鎖,而在主頁Dock欄上的四個圖標,也會出現(xiàn)在鎖屏界面上,可以拖動鎖狀圖標到其上來直接解鎖進入相對應的程序。


適當?shù)耐ㄖT如低電量提示等也會在特定的情況下出現(xiàn)在鎖屏界面上,為用戶提供了及時的系統(tǒng)信息。Sense 5.0的UI改動,低調內斂而細致精巧,對于一向熱衷于純凈Google體驗的我來說,頭一次并不介意其對原生系統(tǒng)上所作的更改,事實上,我很享受Sense 5.0帶來的體驗。
BlinkFeed 是One主打的一個功能。其設計宗旨像極了大家熟悉的一個跨平臺app:Flip Board。主要的作用就是在收集了用戶的閱讀瀏覽喜好,社交網(wǎng)絡信息,以及興趣愛好之后,結合時事新聞,用一個動態(tài)的網(wǎng)格widget方式顯示在桌面上。算是一個以圖片為主的信息展示平臺。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其不支持RSS的訂閱以及顯示。HTC試圖把BlinkFeed打造成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窗口,然而從其本身的特性來看,其更好的服務功能是一個在閑暇之時獲取資訊的輕度閱讀體驗。

隨著Ultra Pixel的引入,HTC對相機的軟件功能也做了許多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Zoe模式。開啟Zoe之后,按下快門鍵并不會馬上拍下照片,而是錄制一段3秒鐘的視頻,期間用戶可以移動相機,在Zoe完成之后,通過播放并滾動進度條,用戶可以選取在3秒錄制過程中任意一幀作為圖片輸出,或者直接保留三秒視頻。Zoe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就是通過動態(tài)的三秒鐘視頻,用戶可以在其中選取一張構圖和成像效果最好的單張圖片作為最終的成品。提高了出片率。

而結合HighlightReels與Zoe,卻能記錄動人的生活瞬間。HighlightReels,是One獨有的一個視頻拼接功能。One的相冊會把每一天拍的照片,視頻,Zoe按天數(shù)自動分類成事件,點開當天的事件之后,會自動生成一個有當天所有多媒體組成的一個精選視頻,HTC還同時提供了不同的視頻樣式可以選擇。每張圖片在播放的時候都會有類似拉伸或者濾鏡的效果,Zoe和視頻會隨機截取片段,制作出一個類似片花的30秒視頻。這個功能對白富美而言是絕對沒有抵抗力的,過程全自動,還能結合各種特效音效制作出一天吃喝玩樂的精選視屏,這樣的功能,絕對是屌絲把妹的無敵殺器。下面就是我在評測One相機那天積累的素材,有HighlightReels親自指導,做出的視頻,大家觀摩一下。這里再強調一句,這個視頻是全自動生成的,我所做的只是保存了一下而已。
續(xù)航
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得益于半導體加工工藝的逐步完善優(yōu)化,我們看到每一代機型的硬件規(guī)格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唯獨業(yè)界一直沿用的電池制造工藝由于鋰聚合物/鋰離子核心技術的物理限制,一直沒有質的飛躍。這樣的技術局限性,使得很多廠商在設計新的機型的時候都不得不考慮整體硬件設計和電池續(xù)航的平衡上,以至于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開放式的電池設計,使廠商在對整體設計平衡做出了妥協(xié)之后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盡管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續(xù)航的缺陷,但是至少給用戶提供了更換第二塊電池的可能。然而One在這一點上,卻飽受爭議。2300毫安的內置不可拆卸電池,不管是在容量還是技術上都沒有創(chuàng)新,僅憑這一點,就已經(jīng)使很多對手機續(xù)航有嚴苛要求的潛在用戶對One望而卻步了。而經(jīng)過幾天的正常使用測試,也證明了One的續(xù)航能力只能用中規(guī)中矩來形容。下面第一組圖片是One在關閉了所有自動同步,輕度使用量(個位數(shù)電話,短信,全程藍牙關閉,WiFi開啟,偶爾刷微博等社交網(wǎng)絡)下的電量損耗數(shù)據(jù)。


在截圖時雖然在還剩余12%的電量情況下達到了20+小時的待機時間,但是屏幕的使用時間和系統(tǒng)的活躍時間都不長,這樣的用量實際上是不符合一般人正常的使用習慣的。而下面一另組圖所展示的用量,才更貼近我自己的日常使用狀態(tài)。


在打開必須的自動同步之后,在這一個電池周期間接打10個左右的正常長度電話,Wifi開啟,車載時藍牙開啟,正常下載更新app,多次訪問社交網(wǎng)絡服務,30分鐘左右的多媒體播放,輕度網(wǎng)頁瀏覽等等。在這樣比較密集的使用環(huán)境下,我們看到在還剩7%電量時候One堅持了12+小時。而在更加繁重的使用量下,可以預見One的待機能力會更加的吃緊。雖然S600芯片組支持快速充電,但是遺憾的是One的現(xiàn)有固件版本還暫時不支持此功能。使用官方1A輸出的充電器,One從低于10%的電量到充滿電大概需要花費3個小時15分鐘左右,雖不比iPhone充電的快捷,但也在意料之中。
結語
只是不知道在這軟紅十丈的煙火路上,一人獨舞的婀娜,你我又識幾何?
縱觀2013年的安卓手機格局,仍是拉起大旗扯虎皮悶頭堆料的時代。5吋屏,塑料機身,13MP攝像頭。而HTC卻義無反顧的幾乎處處針鋒相對:4.7吋的堅守,金屬機身的特立獨行,UltraPixel的大膽嘗試。總裁周永明甚至摘掉了HTC沿用3年的品牌口號「Quietly Brilliant」,可見HTC走出財政陰影放手一搏的決心。然而移動領域的發(fā)展趨勢,像極了PC行業(yè)投射的軌道。同樣的芯片組,彼此熟知的配置,年復一年,拼的無非是設計和做工。在這樣的大潮之下,創(chuàng)新和對用戶體驗的關懷就顯得尤為可貴。三星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以成熟的GS3硬件設計為基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GS4的軟件研發(fā)上,然后利用Galaxy品牌積攢起來的慣性推動利益達到最大化。這樣的舉措對于三星這條大魚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塑料機身,幾乎一成不變的設計,卻顯得欠缺誠意。而在評測成稿之時,回顧HTC攜One帶給我們的,卻似乎處處是驚喜:200道工藝的金屬機身,1080p SLCD3,Ultra Pixel,Zoe,HighlightReels,BoomSound。HTC似乎背業(yè)界而弛,孤單的上了路。只是不知道在這軟紅十丈的煙火路上,一人獨舞的婀娜,你我又識幾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