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中國古建筑之門:話說市門 有說“神農(nóng)作市”,又有說“祝融作市”。不管將“日中為市”的首創(chuàng)權(quán)掛在哪位上古神話人物名下,交易之市的出現(xiàn)當(dāng)是很悠遠(yuǎn)的事。 古代城中有市,市的出入口設(shè)門。市門前一塊空地,形成公共活動空間。貨物集散,信息也在這里集散,統(tǒng)治者很懂得利用這一場合。居延漢簡保留下這樣一段史料:“五月甲戌,居延都尉德博,丞豈兼行丞事,大庾城食用者,書到令相丞侯尉,明白大扁書市里門亭顯見?!标愔薄毒友訚h簡解要》釋,所謂大扁書者,謂大如扁額,類似于后代張貼街衢之告示。根據(jù)漢簡所記,可知這種告示借市門和里門來廣而告之。 利用市門,作為大眾傳播的場合,還有更為著名的例子。比如,在秦國,市門懸賞以搞名堂,似乎形成傳統(tǒng)。商鞅變法,欲取信于民,便在市的南門立一棵三丈之木,“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沒人敢動,又將賞金增五倍。終有一出頭者,搬木頭,得賞金。大約百年后,秦國的呂不書指使門客編寫《呂氏春秋》,書成,公布于市門,懸千金其上,聲言有能增損一字者,賞。這回沒有“出頭鳥”。東漢的高誘評論此事,書不是不能改,只是畏懼呂不韋的權(quán)勢,無人敢。 這兩個典故都記錄在《史記》里。它們的場景,是古代都城城池的巾肆之門。 市門題字,字寫在公共場所,也可以如當(dāng)眾宣誓一般。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司馬相如初入氏安,題市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這就是將自己的豪言壯語向公眾發(fā)表出來。 戰(zhàn)國《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中有個故事,講到官員派人前去了解市中情況,特別涉及市門: 商太字使少庶子之市,顧反而問之曰:“何見于市?”對曰:“無見也?!碧自唬骸半m然,何見也?”對曰:“市南門之外,甚眾牛車,僅可以行耳?!碧住蛘偈欣舳唬骸笆虚T之外,何多牛屎?”市吏甚怪太辛知之疾,乃驚懼其所也。 這故事,反映了先秦時代城里設(shè)市,市置市門的情況。那市不上一個門,故有市南門之說。畜力車大約是禁止進(jìn)門入市的,所以南市門前有很多牛車。太宰由此推斷市門前會有許多牛屎,并召來市吏責(zé)問。推斷是對的,市吏一下子被太宰的明察所懾服。這又說明,守在市門口的市吏,除了負(fù)責(zé)征稅、治安等事宜,還對門前衛(wèi)生負(fù)有責(zé)任?!秴问洗呵铩ぶ傧募o(jì)》“門閭無閉,關(guān)市無索”,無索則講的是不征稅。 東魏初錢幣混亂,“盜鑄彌眾”,“輕濫尤多”,進(jìn)入流通的銅錢往往分量不足?!段簳な池浿尽酚洠涠?,“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鎮(zhèn)郡縣之市,各置二稱,懸于市門,私民所用之稱,畢準(zhǔn)市稱以定輕重。凡有私鑄,悉不禁斷,但重五銖,然后聽用。”市門懸著衡器,以它為標(biāo)準(zhǔn),就像如今市場上所見的公平秤。 打開中國古建筑之門:話說門前市招 市招,義稱幌子、招牌、招幌。這是店家高懸于門前的廣告招徠。 酒旗作為我國一種古老的門前廣告,先秦已見記載,《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說:“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懸?guī)蒙醺??!睉規(guī)谜f的即是酒旗,或叫酒簾。這種酒家門前的廣告,同詩詞歌賦、騷人墨客聯(lián)系最多,也就較多地體現(xiàn)了門前市招的文化韻味。   這令人想起元代歐陽玄詩中的意趣。他的《為所性侄題不景》:“浦口歸帆落,沙頭行客回。林間酒旗出,快著一篙來?!本萍议T前的酒幌,召喚來歸舟人,快靠岸,去喝酒。 《水滸傳》描寫打虎的武松,望見酒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引出打虎前的一番豪飲;輪到醉打蔣門神,武松見蔣門神開的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掛著一個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河陽風(fēng)月”,門前一帶綠油欄桿,插著兩把銷金旗,每把上五個金字,寫道“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小說在敘事寫人的同時,勾勒出“飄飄酒篩舞金風(fēng)”的場景。清代孔尚任《紅橋》詩:“酒施時搖看竹路,畫船多系種花門?!本坪Y即酒旗。 此外,“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攬客的妙語;李白斗酒詩百篇,自稱“酒中仙”,要利用名人效應(yīng),不妨寫上句“太白遺風(fēng)”,或?qū)憽袄畎谆匮源颂幐摺保▓D24)?!端纬聦嶎愒贰肪砣溯d,王逵在福州做地方官,平生最得意的詩作是兩句詠酒旗詩:“下臨廣陌三條闊,斜倚危樓百尺高?!碑?dāng)?shù)赜形划?dāng)壚老媼,常釀美酒。有舉子出主意,讓老媼“市布為一酒簾”,由善書者將王逵那兩句詩題寫在酒簾上,并設(shè)法在王逵出行時使他看到酒簾。王逵問時,老媼說:“來飲酒者常誦這兩句,說是酒望子詩。”王逵聽了大喜,賞錢五千作酒本。酒簾佳話一段,在酒旗上寫詠酒旗詩。所言“酒望子”,也是酒旗的別稱,遠(yuǎn)遠(yuǎn)可望,甚是形象。 宋代飯館有“歡門”之飾。吳自牧《夢梁錄》卷十六:“且言食店門首及儀式:其門首,以妨木及花樣沓結(jié)縛如山棚,上掛半邊豬羊,一帶近里門面窗牖,皆朱綠五彩裝飾,謂之歡門?!?/P> 商業(yè)的發(fā)展必然帶來市招的多姿多彩。韓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講商業(yè)的廣行招徠,引用眾多史料,本小利微者門外掛的物件,如絨線鋪外掛有花拷工,香銷外掛魚骨。富商巨賈,財大氣粗,爭奇斗勝,北京“正陽門(外)東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飾粉,或以斑竹鑲之;又或鏤刻金牛、白羊、黑驢諸形象,以為標(biāo)識;酒肆則橫匾連楹,其余懸錫盞,綴以流蘇”??梢姰?dāng)年店鋪門臉前競斗奢華、比賽氣派的繁榮景象。 清代時市招更加發(fā)達(dá)。清人《浪跡續(xù)談》講棉花店門前幌子的故事:“閩本有定風(fēng)珠,相傳康熙間周櫟園先生為閩藩時,出門日恰值大風(fēng),南門大街兩旁招牌幌子無不搖動,惟一棉花店前,所掛多年棉球幌子,屹然不動,先生目而異之,不計價買歸,乃中有一大蜘蛛,腹藏大珠,屢試之風(fēng)中,不小搖動……”這個故事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情況:一、清代福州的這條南門大街上,兩旁店家掛滿了幌子,風(fēng)動幌搖,形成景觀。二、棉花店掛棉球幌子。三、有些店家的幌子是多年也不更換的,由此有蜘蛛做窩棉球、腹藏定風(fēng)珠云云。徐河《清稗類鈔》記常見的幌子: 商店懸牌于門以為標(biāo)識廣招徠者曰市招,俗稱招牌,大抵專用字,有參以滿、回、藏文者,有用字兼繪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繪形,直揭其物于門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識字也。如賣酒者懸酒一壺,賣炭者懸炭一支,而面店則懸紙條,魚店則懸木魚,俗所謂幌子者是也。 市招懸以物件,直觀,又照顧到不識字者。錫制小碗系成一串串,級以紅布條,這是錫器店;石刻特大蠟燭并燈臺,這是蠟燭店。天津著名的“風(fēng)箏魏”,店門前懸木制的糊以天藍(lán)布的沙燕。鞋店市招為木制筒靴和云彩,含著平步青云的祝福(圖25)。大津民俗博物館陳列的商家招幌,醬園懸一束腰葫蘆形木板,上寫“陳醋”字樣;煙草鋪懸木牌,上面豎寫“煙魁”兩個正楷大字。清代《舊京瑣記》卷兒:“舊日都門市肆亦留心廣告之術(shù),……雷萬春之鹿角膠,門上掛大鹿角。某扇鋪之檐際懸一大扇?!?/P> 市招不只限于商業(yè)買賣。清代揚州的書場,“門懸書招,上三字橫寫,為評話人姓名,下四字直寫,曰‘開講書詞’”,見李斗《揚州畫肪錄》卷九?!段饔斡洝返诎耸幕孛鑼懀瑢O悟空見“正當(dāng)中一家子方燈籠上,寫著‘安歇往來商賈’六字,下面又寫著‘王小二店’四字。行者才知是開飯店的?!甭玫觊T前懸掛的燈籠,在夜色里廣告招徠。雖見諸神魔小說,但這一細(xì)節(jié)當(dāng)是取自現(xiàn)實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