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海淀區(qū)大慧寺門前的那條路以大慧寺為名,稱之為大慧寺路,附近還有公交大慧寺車站,可是如果你向行人打聽大慧寺寺廟在哪,居然幾乎無人知曉。當年這里當年稱為大柳樹村,如今的變化哪還有村的模樣,常住人口天南海北,若想找一位土著居民談何容易。最后七問八問終于在一所機關(guān)大院里找到了。由于它一直未曾開放,面對緊閉的“山門”,只能“望樓興嘆”了。
大慧寺又稱大佛寺,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由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張雄所建,主要建筑為大悲殿,重檐廡殿頂,重檐間有采光菱花窗,殿內(nèi)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佛像,高五丈,殿內(nèi)左、右、后墻均有壁畫,大佛兩旁各有十四尊神像,共二十八尊,高約兩丈有余。嘉靖年間,提督東廠太監(jiān)麥某在寺廟左側(cè)增蓋佑圣觀,寺、觀殿宇合計一百八十三間,拓地四百二十余畝?!度障屡f聞考》記載,嘉靖皇帝信道士而厭僧侶,“內(nèi)官惟恐寺剎之毀,故建道觀于其旁,而寺后之山又有真武祠,藉此以存寺也”。
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2)重修,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再修,如今寺后的小山及真武祠和佑圣觀早已無存,只剩下大悲殿及兩座偏殿。從外觀看保存還算完好。
北京的智化寺建于明正統(tǒng)九年(1444),大慧寺建造時間晚于智化寺六十八年,清《工程做法則例》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頒布實行的,而以前的建筑應有北宋《營造法式》的影子。據(jù)說千手千眼佛及兩側(cè)的弟子像宣統(tǒng)年間重修過,而壁畫和二十八尊神像均系明代的作品,建筑和塑像大悲殿應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大慧寺1957年被評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大慧寺目前深陷一片樓群之中,而前面是一些飯館及廚房,環(huán)境惡劣,呼吁有關(guān)部門加強合作,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整治,無論是開展旅游還是保護文物都會大有好處。盼大慧寺能早日開放,使游人一睹它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