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重點介紹陜西攝影師黃新力的紀(jì)實作品《陜北盲人說書》,由于放送完整作品,照片數(shù)量較多,故分為上下兩篇。 用評論家蕭沉的話講:“以瞎子阿炳的名義,以盲詩人荷馬的名義,我真誠地向這些貧苦的盲藝人致敬!也向拍下了他們的攝影師黃新力致敬!”
記得去年,我曾托西安美院的李檣兄給我寄了本《清澗道情》的書,因為以前我就知道郭蘭英演唱過的那首家喻戶曉的《翻身道情》,便出自陜北“清澗道情”的曲調(diào),所以特別想多看一些清澗道情的唱詞。道情是以唱為主、雜以說書的一種民間文藝演出形式,短的如一兩首歌,而長的則如一出大戲。道情雖源于唐代道教的“道曲”,使用的伴奏樂器基本也是“道曲”所用的板胡、二胡、低胡、四音胡、三弦、笛子、管子、鉸鉸、碰鈴、簡板及棗樹梆子等,但發(fā)展到近現(xiàn)代,已融入了諸多世俗生活乃至革命宣傳等方面的內(nèi)容。具有關(guān)資料介紹,道情以陜北最為盛行,而陜北又以清澗縣最集中,當(dāng)?shù)匾灿兴自捳f——“要觀圣景去佳縣/要聽道情來清澗”,所以清澗縣也被陜北人稱為“道情窩子”,民間說唱藝人的大本營。
黃新力拍攝的這組《陜北盲人說書》,便在清澗縣。不同的是,他選擇了由一些盲人所組成的道情演唱班子進(jìn)行跟蹤拍攝,且以報導(dǎo)攝影的方式,逐一附上說明文字,作了較為深入的攝影報導(dǎo)。說實話,一看到盲藝人,我便想起春秋時的大音樂家?guī)煏纭⒚駠鴷r的民間音樂家阿炳,當(dāng)然也還有古希臘詩人荷馬、美國黑人歌手史蒂夫-旺德等等。盲人在聽力上是極敏感的,在注意力上也格外專注,所以較正常人而言,他們更善于傾聽與冥想,且記誦能力很強。我甚至以為盲人也都是天生的詩人與音樂人,正因他們看不見這個紛雜的世界,以“聰”代“明”,很少雜念,在黑暗中直接與靈魂對話,與上帝對話,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他們其實比我們更能“看清”這個世界。
黃新力作品《陜北盲人說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