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厲勁的北風篦子似地梳刮著裸露的皮膚,英的手背上就有一道道血口子…… 娘說,女孩子家能識幾個字就中了,遭那個罪咋? 英聽了,眼淚就撲塌撲塌掉下來。常沾淚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兩片干柳葉。 過年了,鄉(xiāng)里分給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戶。聽到吆喝聲,娘帶著英去領。 村長的家就是村里辦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張床和兩把一坐就吱吱作響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雙皮鞋、一件半舊的紅毛衣和一個塑料文具盒。村長臉上透出難色,說,大妹子,揀—樣吧,還有兩家哩…… 娘就毫不猶豫地抓起那件紅毛衣,抖了幾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眼光卻扎在那個文具盒上。娘說,那物件不擋寒,要它咋? 村長訕訕地笑了,說,這閨女中…… 娘嘆了口氣,將毛衣在手里窩來窩去,說,你真憨…… 英的眼淚又下來了。娘說,甭哭,依著你還不中嗎? 得到這個文具盒,英把它當作寶貝,用布包好,放在枕邊,從不往書包里裝。沒人的時候,她就打開它——就像打開一個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綠綠的貼畫、課程表,還有一桿漂亮的自動鉛筆……拿起自動鉛筆,她就覺得自己也會在市里某個明亮、溫暖的教室里…… 幾年后,英考上了中專,去市里上學。臨上路時,她沒忘了將文具盒隨身帶上。 開學頭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擺在桌上——唯一能和同學一樣的,就是這一件了。 同桌的叫麗,家就在市里??吹侥莻€文具盒,麗不屑地一笑。待英掀開它,麗的眼睛就睜大了,那個課程表是她設計的…… 麗說,你真愛惜……
英笑了,說,有了這個文具盒,我就不愛哭了。你小時好哭不? 麗不答,臉卻紅了。她沒敢說這個文具盒是為了讓媽再買一個更好的而捐出的。當時媽說這還能用,她就鬧,還哭鼻子…… 英和麗成了好朋友。臨近寒假的一個周末,麗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說,我娘說了,不讓我到別人家去。 麗說,我媽媽主要是想見見你…… 英就去了。 從麗的家回來,英給家里寫了一封信。信里說,娘,我想要一件紅毛衣…… (載《微型小說選刊》1996.18期) 【點評】 司玉笙的《文具盒》寫活了一個叫英的姑娘。 作品刻畫人物只用了一個細節(jié):那便是非常貧窮的山村里來了一批外地募捐來的扶貧物資,其中可供挑選的只剩下兩件東西:一是姑娘夢寐以求可以擋寒可以示美的紅毛衣,一是“那物件不擋寒,要它咋”的文具盒。而英姑娘毅然選擇了文具盒——象征著她選擇了時代文明。 這篇微型小說緊緊抓住人物性格中的這一閃光點,圍繞著抵擋紅毛衣的誘惑,讓一個山里娃走出了大山,進入了文明世界,使整個作品充滿了亮色。 但是,結尾處的那句話告訴人們,那件對于一個女孩來說,可以擋寒可以示美的紅毛衣是無法淡忘的。當初的英作為一個村姑,一是單純,二是要讀書,抵擋住了紅毛衣的誘惑,而今天英還覺得自己委屈,女人的天性終于戰(zhàn)勝了理智。 司玉笙的敘述方式獨樹一幟,很得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真諦。作品里沒有描寫,連同人物外貌、人物動作、人物心理都沒有鋪開呈現,甚至連說話人的“說”背后的引號、冒號等標點也取消了,采用一種特有的敘述語態(tài),給我們講述一個印象深刻的英的故事。(吳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