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品人生,如新茶初烹,甘香自得。 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品味生活,享受生活時, 我們總是先著眼于生活中的美好、幸福。 我們熱愛陽光的溫存、青草的芬芳, 我們安然于“倉有余糧”的安逸。 我們贊美山之永恒、水之靈動, 也自得于“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的充實。 我們在美好中沉醉,于是更加熱愛美好, 攜著對甜蜜的追求,我們先是試著淡忘不快與失意, 后來開始在其中尋找閃爍的美麗。 于是我們在烏云上找到銀邊,在枯木中找到新生, 在困窘中學(xué)會敝帚自珍。 初品人生,我們學(xué)會追尋生命中的甜蜜。 再品人生,如烹茶入半。 雖是苦澀初見,卻正是濃郁淳美之時。 此時,唯有將苦澀與醇香一同品味才解得其中滋味。 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 一味躲閃或是盲目樂觀都不是主旋正調(diào), 而是轉(zhuǎn)換一個心情, 于前進中轉(zhuǎn)變苦澀這一回味深長的滋味, 或為一種不同的醇郁。 于是,北海牧羊是一種苦, 蘇武在這種苦中體會著堅守的醇香; 壯志未酬是一種苦,我們將它化為詩詞的醇香; 十年寒窗是一種苦, 我們將它體會為以拼搏換取夢想的歡暢。 貧者皆苦,不得志者皆苦, 然而視其苦為一種財富,細細品味自是 “我自橫刀向天笑”的灑脫,自是“天涼好個秋”的釋然。 再品人生,茶香正濃處, 正將苦澀釀為醇香。 三品人生,茶到淡時方知味。 此時,茶色已淡,茶香已逝,如飲清水, 只杯盞之間,唇齒之間茶香絲絲將逝。 而此中妙處正是茶香已然心中,飲清水亦芬芳, 于是面臨生活的平淡, 這幾乎是最讓人煎熬的處境,也能欣然自得。 這正是陶潛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劉禹錫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蘇東坡拍著大腹說“滿腹不合時宜”……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或許我們難以行至如此之境, 然而釋懷或許正是一種解釋 ———不去爭辯,用心體驗。
三品人生, 一品甜蜜,二品醇郁,三品悠然之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