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武術必須先去拙力,拙力不去永遠都是局部之功,而且于身心健康無益。人在嬰兒狀態(tài)時是沒有拙力的,幾個月的小孩踹你一腳那是真疼。后天使用慢慢就變成僵硬之力。練武術先通過站樁把拙力全部去掉,換成新勁,而所謂新勁就是全身整體之力,是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力。如何的換法?就是先改變你用力的習慣。 凡是明白師傅都是這么教的,方法上可能不同,但都是讓你先不要用力,慢慢地胳臂腿都不會使了,全身都不會使勁了,然后調整你用勁的狀態(tài),用拳架來規(guī)矩、重建你的用力狀態(tài),逐漸形成全身整勁,而后再通過歲月修煉的積累,把整勁不斷做大,這個出來的才是內勁功夫。武術是系統(tǒng)工程,缺哪步都不行。 這個后來出來的勁與之前的力有什么區(qū)別?一個是整體與局部的區(qū)別,另一個是更多地加入了筋骨膜的因素,甚至到后期還有精氣神的促進。肌肉仍然會用,但已經(jīng)不是唯一的了。李玉琳帶藝投師跟孫祿堂學,孫先生每日里就是讓他站樁,糾正動作,其它什么都不教,等過了一年之后才明白道理所在,其實就是換勁。 李忠軒老說自己從唐維祿那里到尚云祥那里學拳,一開始也都是什么新東西都不教,就是讓他把拳架姿勢改了,不準他用勁。李先生覺得身上練得軟綿綿的絲毫都著不上力,可后來慢慢就領悟到妙處,新勁漸生了。這也是換勁。練內家拳的,是局部之力還是全身整勁,明白人一看就知道,練沒練對這個是關鍵。 當然,不準你用勁不是讓你松松垮垮,只是不讓你用拙力就是了。你身上整勁沒出來,也沒法和你說明白,只能告訴你別用那么大勁,小點勁,最好別用勁,其實你還是用的,但已經(jīng)把局部之力降低到最小程度,慢慢地就開始轉換了。練太極拳的也是一樣,那些沒學過的打出架勢來難看,就是身體里頭阻礙太多了。 那些把整勁練出來,特別是能做到周身一氣的,學什么象什么,一看就明白,一打就是那個意思,其實道理也就是這個。反過來也是如此。我們單位有個練形意拳的,多少年沒出來整勁,他一打拳給你感覺就是個變形金剛在運動。這一陣子打太極拳,雖然動作標準,但看上去他還在打形意拳,這就是拙力未去的緣故。 拙力未去的人等于還在后天,全身氣血未打通,如果繼續(xù)在拙力上下功夫,對氣血筋脈都會有損傷,時間長了會得暗疾,影響五臟功能,人就不能長壽了。拙力去盡,全身通暢,氣血運行無礙,就是后天轉先天,隨著你內功的深入,五臟功能會越來越強。而且你每天練功都在新陳代謝,汰舊立新,長壽就由之而來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