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左以勝 教學診斷是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的診斷才能找到問題所在,才能對癥下藥。但在日常教學管理中,教學診斷多流于形式,聽一聽課,評一評課,好話多于難聽的話,不痛不癢。診斷不準,切不中要害,當然也就不能很好地“治病”。 近年來,我校踐行“處室圍著級部轉,全校圍著教學轉”的工作思路,對中層以上干部提出了人人參與教學診斷的要求。通過堅持不懈地抓聽課、評課、點評三個環(huán)節(jié),大面積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水平,促進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聽課既要面廣,更要有所側重 聽課是教學診斷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學校要求每名干部每周至少要聽課兩節(jié)。我們對全校教師的教學常規(guī)每兩周檢查一次,我本人就負責數(shù)學教師的常規(guī)檢查。在聽課的面上,一是要廣,每名干部每學期要保證對其負責常規(guī)檢查的教師,每學期都聽全。這一措施保證每一名任課教師,不論你是上國家課程的,還是上校本課程的,都進入被聽課的范圍。二是要有所側重,我們規(guī)定干部還要多聽自己所教學科的課。因為多數(shù)干部都是從一線教師成長起來的,聽評自己所教學科的課,更有說服力。同時,我們還鼓勵干部要多聽畢業(yè)班的課、會考科目的課,這樣的安排重點更突出。在聽課方式上,我不太主張推門聽課,而是提前告訴教師,讓他們有所準備。因為我們聽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教師緊張,更不是為了讓教師難堪,而是為了通過聽評課來提高教學診斷的實效性。 評課不僅要評教,關鍵是評學 評課是實施教學診斷的關鍵一環(huán)。要使評課取得應有的效果,提倡干部在聽課后,要回顧教學過程,寫出評課提綱。我曾將自己發(fā)表在刊物上的《評課的側重點》一文印發(fā)給干部,讓他們參考。在評課中要指出教師的閃光點,讓被聽課的教師看到成績,同時要實實在在地指出授課過程中的問題及不足,切忌大而化之、不知所云,以便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以往的評課大多是評教。主要涉及的是教師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是否層層遞進,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效,環(huán)節(jié)設置與教學目標是否契合等,很少從評學的角度進行評課。而實際上,評課的關鍵是要評學,因為說到底課堂教學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評課中要把“學生學會了什么”作為評價的基點,因為“學生學會了什么”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既規(guī)定教學過程的方向,又提供了教學有效的證據(jù)。在評課過程中,對于自己的觀點要主動征求被聽課人的意見,聽一聽授課者自己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感覺到還存在哪些問題,在溝通中達成共識,在交流中形成改進意見。從這個意義上講,評課不能成為一言堂,要成為交流、溝通的平臺。 點評要言簡意賅,富于啟發(fā)性 點評是教學診斷成果的集中展示。每周一次的學校辦公會把教學點評作為必要內容,由每一名辦公會成員匯報一周的聽課情況,包括聽了幾節(jié)、聽了哪位教師的課等,重點點評一個教師的課,要求言簡意賅,要把成功的經驗和明顯的失誤總結出來。該項措施長期堅持下來,不僅使干部了解了教學面上的基本情況,而且提高了干部評課的水平。分管教學的領導、級部主任會把點評的成果進行積累,過一段時間就會在教師面上或者級部面上進行一次反饋。由于這種反饋是點評成果的集中體現(xiàn),是鮮活課堂真實情況的集中反映,因而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除了推廣教學經驗外,也可以使教師主動克服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使課堂教學趨于完善。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fā)展的永恒主題,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我們相信,在課堂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認真落實聽課、評課、點評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把診斷落到實處,防止流于形式,教師的授課水平和干部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一定會得到較大的提高,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就一定會變成現(xiàn)實。 (作者系山東省淄博第三中學校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