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jīng)更新相位對焦測試,新的App測試,以及樣片: NEX-5R 更新測試—— 樣片,混合對焦,App續(xù) (繼續(xù)殺貓) 大家期待已久的NEX-5R開箱文終于趕制出來了,多謝支持~ “也許這是個最好的時代,群雄涿鹿,價格一日千里,也許這是個最壞的時代,半年前才剛入手的器材,現(xiàn)在便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 */-19 任何一個穩(wěn)定的產(chǎn)品系列,都必須做好旗艦機型,不求銷量多高,主要是樹立廠商聲望,吸引狂熱愛好者,但是真正最賺錢的是入門或者中端機型,所以中端或者入門機型是否能熱銷,除了旗艦機型賺到的聲望外,自身實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性價比是否厚道”往往成為消費者選擇的考量目標之一,如何在節(jié)省成本的同時不引起消費者反感,甚至能提供一些特有功能,“NEX-5R 能否滿足這個前提呢?請待我徐徐道來—— 目前第三代NEX 布局已經(jīng)基本完成: 2010-2011年 入門:NEX-3 中端:NEX-5 高端:無 2011-2012年 入門:NEX-C3 中端:NEX-5n 高端:NEX-7 2012-2013年 入門:NEX-F3 中端:NEX-5R 中高端:NEX-6 高端:暫缺 現(xiàn)在我這里將要開箱的便是Sony 第三代NEX 微單的量產(chǎn)主力:NEX - 5R 下面開箱主要使用NEX7+E50 拍攝,部分使用RX100拍攝 相機直出Fine jpeg,Lightroom 再導出jpeg,85%壓縮比,2000像素最長照片邊幅 硬件開箱 Sony 特色的包裝盒 也許眼尖的朋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 α 已經(jīng)換成銀灰色+白色的背景,不再是過去醒目的橙色 考慮到最近的A99也改成了銀灰色,這應該是新的Logo樣式了
Sony的包裝盒一直以來以巨大的信息量而著稱,這次包括底部都是信息
打開包裝,光盤、說明書、注冊表
打開下層,機身以及配件
取出的機身
一般第一批貨會有宣傳卡,因為會用作商店展示使用,后期的機型一般會去掉這張卡
全家福: 機身,肩帶,USB Micro線, 閃光燈,充電插座,說明書,光盤,質(zhì)???br>
閃光燈還是那個用了兩年的雞肋
簡單上圖一下,與印象中的那支沒什么區(qū)別
Sony 在新一代的微單和卡片里面全面內(nèi)置了充電模塊,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進步。 這樣做的優(yōu)勢是: 1. 由于采用了Micro-USB接口,基本是全世界手機充電器的標準,因此可以非常方便的與手機共用充電線和充電器,這會極大減小外出旅行時重復背負的重量。 2. 同樣由于Micro-USB和內(nèi)充電設計,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車充,USB外置電池,鏈接電腦時同時充電。 雖然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以往常備的獨立電池充電器被換成了USB充電插座,但是在第三方充電器價格便宜的情況下,這并不會是什么問題,對從早期機型升級過來的用戶則更不是問題了,很幸運的是整個NEX家族都使用同樣的電池,因此物美價廉。
可惜的是,這個Sony的 USB充電器 體積遠超過其功能水準
從左至右分別是: RX100充電器 1.5a NEX-5R 充電器 0.5a iPhone 充電器 1a 可見,Sony 5R上面使用的充電器,體積不小于RX100,但是輸出功率僅有其 1/3 這實在是讓人費解
跟輸出功率超出自己一倍的Apple充電器比起來體積/性能則更無優(yōu)勢,而且作為同一個廠家,自己的相機部門重復設計,不使用統(tǒng)一的充電器也是一種成本上的浪費,在此表示遺憾。
現(xiàn)在NEX 所擁有兩種標準體積: NEX F3,6,7 帶內(nèi)閃,高出一截,握感更好,與鏡頭協(xié)調(diào)度更佳 NEX 5R 繼續(xù)保持 原有的極簡風格,追求極致輕薄,兩種設計各有所長 NEX-5R 本體: NEX-5R 在延續(xù)了兩年的NEX極簡式設計風格上面做細節(jié)優(yōu)化是最不會惹怒老用戶的。 這種Sony式的風格非常明顯的把自己與復古風區(qū)分開來,個人比較贊賞這種為了新的需求而做出的極簡式設計。 NEX這種圓柱體鏡頭+平板機身的設計確實有非常優(yōu)秀的握感和整體視覺風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當年NEX的設計訪談:http://www./Fun/design/activity/product/a_nex/01.html
從另一面看過去,最大的改變也許是掛環(huán)換成了常見的三角釘
背面設計幾乎沒有變化,不過接下來我會細細講解5R的每一個細節(jié)
首先從最引人注目的撥輪開始: 任何一個用過單反相機的朋友都能理解撥輪這種東西對相機操控有多么重要,不知道多少人日思夜想的雙撥輪系統(tǒng)這次終于在NEX 5R上面實現(xiàn)了,而且還是通過這種人畜無害的方式——把快門鍵和開關鍵融為一體,在原開關的位置處增加一個撥輪,過去那雞肋的開關終于被替換成更有使用價值的后撥輪,同時融合后的開關鍵與絕大部門相機保持一致,皆大歡喜。 惱人的攝像鍵被移到了上部,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內(nèi)陷設計,另外這次5R/6 在機內(nèi)可以控制攝像鍵開關,因此誤觸的可能也被降到最低,從不攝影的朋友也可以屏蔽掉其功能。
后滾輪有點傾斜的角度,更加符合人體工學,大拇指可以非常舒適的靠在上面 可能是考慮到wifi信號傳播的需要,這次5R只有前部使用了金屬材質(zhì),頂蓋和背面均為塑料構成,噴漆質(zhì)感與金屬前蓋稍有差別。
5R的新增的內(nèi)功——Wifi功能,在后面會有詳述;左邊的接口是mini hdmi 和micro usb。
NEX-5R的快門現(xiàn)在完全與NEX-7一致,對于用慣了Nikon,Pentax家機器的朋友,這樣的方式也顯得親切。 同時5R增加了NEX-7上面廣受好評的Fn鍵,不過這次Fn鍵的用法與NEX-7大不一樣了,后面會詳述
轉盤部分的外觀沒有太大的變化,手感依舊如故,按鍵安靜,有彈性,為了讓右手方便點擊ISO右鍵,滾輪右邊空間略微加長。不過這次5R的滾輪-功能也與過去的NEX大不一樣,后文會有詳述
電池艙,依然是NEX沿用了兩年多的設計
三腳架接口依然在鏡頭軸中心處,產(chǎn)地依然是泰國
這次改進最大的屏幕,該屏幕外觀與之前的NEX 5系類似。 我不知道這次是不是電容屏,反正可以用塑料點擊,只是屏幕上面覆蓋的是硬殼,觸感不同于我以前玩pda時的那種電阻軟屏。個人覺得這個屏幕的觸感和精度略微輸于E-M5,跟我印象中的5n屏幕差不多,具體響應測試可以看后面的視頻。
這次的屏幕轉軸設計非常巧妙,經(jīng)過了從NEX-5 -> NEX-F3 -NEX-5R 3代轉軸設計的改進 ,這次的屏幕融合了NEX-5可以上下側翻的好處,還同時保持了NEX-F3 180度翻轉自-拍的能力,而且依然保持了仟細的體積,不得不贊賞這些硬件工程師追求極致的態(tài)度。
這次新設計的轉軸可以讓屏幕升起一部分
最大可以向下45度取景,該屏幕的畫質(zhì)非常優(yōu)秀,亮度甚至超越我手里的NEX-7,使得我一度懷疑是不是使用了RX100上面的white magic技術。
向上依然可以肩平位取景,而且可以下探的更深入
180度翻轉,但是屏幕依然保持了5n的小巧,沒有F3那么臃腫
縮回的屏幕
帶相位對焦模塊的Sony 16M CMOS,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潛心耕耘,Sony的 CMOS基本成了相機界畫質(zhì)的代名詞,動態(tài)范圍,色深,ISO高感,平實的價格使得哪怕是競爭對手都不得不大規(guī)模采用。 正前方依然保留了紅外遙控和AF輔助對焦燈
安裝上鏡頭的樣子
5系在鏡頭面前會顯得頭大身輕,想必搭配了最新餅干鏡頭的機器會更加平衡一點。 雖然看起來頭大,不過實際握感倒是非常舒適,右手環(huán)握在手柄上,左手和手心平托鏡頭,非常自然舒服的握姿。
安裝上專用EVF,依然小巧
不過若是安裝上 55-210,便沒有NEX-6/7那么協(xié)調(diào)
這次5R的控制手柄沿用了7上面成熟的設計, 滾輪和快門 無論是質(zhì)地還是手感都完全一致
機身上5R自然會小一圈,重量也輕不少,整體手感和NEX-7類似,更顯得袖珍。
軟件 后面會詳細敘述NEX-5R/6 新增的App功能,在此先依次描述機內(nèi)的功能更迭: 進入機器后設置好語言和時間即可進入主菜單,與以往的NEX想比,主菜單界面多出來一個App選項 值得表揚的一個小細節(jié)是:這次NEX-5R自帶電池剩余電量30%左右,正好給我做完整個測試,以前的NEX自帶電池往往不足1%,導致有些朋友入手后直接無法開機還以為機器是壞的*/-91
在系統(tǒng)版本里面會顯示當前機型和版本,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NEX-5R/6 的相位對焦功能僅能在套機配套的18-55,16-50 以及另外兩只新上市鏡頭上面實現(xiàn),這涉及到鏡頭內(nèi)部的固件升級,Sony將會盡快發(fā)布升級,在升級前18-55,24za,18-200這些鏡頭均無法使用相位對焦功能。
我曾經(jīng)嚴重批評NEX-7上面的翻譯不嚴謹,這次首先就進入顯示狀態(tài)菜單查看中文翻譯 幸好Sony認真吸取了教訓,電子水平儀(5R新增)翻譯終于正確了。 NEX-7的翻譯問題參考:為什么我會認為Sony Nex 7 不算是專業(yè)相機
設置菜單第一行 多了一個快門按下是否保持AEL 曝光鎖定 雖然個人不常用這個,不過多一個專業(yè)選項也是好事,此外這個設定與10FPS 連續(xù)追焦有關,關閉后不能實現(xiàn)高速追焦。
這次終于加上了 關閉攝像按鈕的控制,不出意外的話,下次NEX-7升級會帶上。*/-19
多出來的數(shù)字變焦和清晰縮放,個人覺得是雞肋功能,定時自--拍比較有意思,在屏幕180度反轉后會自動啟用
開啟后,啟動快門定時3秒會自動拍攝,屏幕右邊會有很清晰的讀數(shù),方便家庭拍照
自動低速快門可以控制攝影時快門過快時,會自動調(diào)整到固定60FPS/30FPS
全面更新的一致操控 多出來的功能菜單(Fn)鍵設定 這里需要詳細解釋: 對于NEX-5n,3c,7系列的用戶,由于中鍵可以自定義成模式轉盤或者自定義5-6個菜單項目 所以會產(chǎn)生的問題就是,有的人會把模式轉盤按鈕設置在右鍵,下鍵上面,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切換到手持夜景,自動全景掃描后,中鍵的自定義設置會被模式轉盤功能覆蓋,這樣失去了相機設置的一致性。 于是這次5R里面,Sony做了一個減法:徹底固定中鍵為模式轉盤,同時增加的Fn鍵 替代了中鍵當作自定義設置后的功能,所以這個Fn鍵可以理解為獨立的Q-menu,這在RX100,Alpha單反機器上面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而這次NEX只是順從了這個習慣。 Fn鍵設定菜單
可以看見在下圖自定義鍵設置里面,僅可以自定義B鍵(滾輪下部的按鍵) 雖然菜單里面可以定義的功能有所增多,但是沒法再像過去的NEX定義滾輪中鍵和右鍵 中鍵被固定為模式切換,右鍵固定為ISO(后文會詳談這個改動的意義)
對于NEX-7 用戶而言,5R的Fn鍵的用途便大不一樣了,NEX-7的Fn鍵不僅代表了Tri-Nav下的多項快捷設置,還充當了鎖定轉盤的功能。而5R上面的Fn如上所述只有一個功能——進入快捷菜單,亦即過去中鍵自定義菜單,如下圖:
我不敢說NEX-6是否也是這樣,但是目前5R這樣做有利有弊。 利在于: 終于統(tǒng)一了NEX的模式切換按鍵,過去由于按鍵設置不足,5n以后的機器,模式切換按鍵(中鍵)可以被替換成這個快捷菜單,所以導致模式切換按鍵變得與其他菜單下面不一致,5R以后,終于再次統(tǒng)一為中鍵,這是一件有深遠意義的好事。 同時增加的Fn鍵,位置合適,食指很方便就能觸發(fā),大拇指即可轉動上下滾輪設置,十分方便。 弊在于: 失去了中鍵的可定制性,使得5R實際上的快捷菜單規(guī)模上與前作5n幾乎保持一致(僅多了一個選項),所以不會比5n,3c等機器在快捷菜單自定義上面多出多少東西。 但是總的來說,我是歡迎這樣的改變,如此以來NEX更加接近Alpha系列的操控,與我手中的RX100,A77更加協(xié)調(diào)一致,同時也使得將來沒有固定模式撥輪的NEX 得到了一致的操控體驗,如此的NEX終于不再是設置上矛盾的綜合體。例如當你在手動防抖下面,就依然可以訪問Fn 快捷菜單設置參數(shù),而過去則會被模式轉輪強制占用。 同時這次的操控改動還有一個地方是:ISO 和曝光補償必須通過右鍵和下鍵實現(xiàn): 剛開始也許有NEX-7的用戶會表示不屑,因為NEX-7 有三個滾輪,因此可以左滾輪快門/光圈,右滾輪曝光補償,中滾輪iso,但是這樣看似快捷的方式確實會導致的問題是:與之前所有NEX,Alpha系列操控感的嚴重不一致,自成體系。 所以我依然覺得NEX-7的 3撥輪操控是個非常高效的革新,但是問題在于這個操控方式有且僅有NEX-7可以使用,與其他所有Sony相機不兼容,同時還帶來嚴重的按鍵沖突和不同模式下導致的不一致或者無功能。對于我一個使用了8個月的NEX-7用戶而言,我覺得這是個機會,也是個毒藥,因為NEX-7在操控上還可以走的更遠的,但是換言之,對于絕大部分用戶來說,雙滾輪足以滿足99%的需求,所以通過右鍵切換ISO,下鍵切換曝光補償?shù)姆绞?,我覺得這樣一致性的方式非常有意義,但是Sony最好還是提供一個選項,例如Nikon的“快捷曝光補償控制” 讓中滾輪在P,A,S檔的時候可以快速設置曝光補償就完美了。
這次群眾呼聲甚高的包圍曝光終于支持到+1,+2,+3 Ev,喜歡HDR的朋友開心了。 (我非常期待這個改進能加入到NEX 7 固件中)
對焦和觸控 10月23日: 已經(jīng)更新相位對焦測試,新的App測試,以及樣片: NEX-5R 更新測試—— 樣片,混合對焦,App續(xù) (繼續(xù)殺貓) 第三代NEX系列(F3除外)的一大特性就是相位對焦,可惜的是如前所述,我手里的幾只鏡頭在固件升級以前都沒法使用相位對焦(簡稱PDAF)進行測試,但是即便是使用反差對焦(簡稱CDAF)速度依然明顯快過我手中的NEX-7。結果非常喜人: 簡單的說,這次NEX 5R的追焦速度已經(jīng)把自己放到了身價2-3倍于自己單反水準:僅靠混合對焦即可實現(xiàn)10幀追焦連拍,這瘋狂的進步使得體育拍攝一時間成了NEX的優(yōu)勢。當然NEX依然受限于不足20張的jpg 緩存 不能像機關槍一樣持續(xù)下去。但是光想一下:10FPS 帶追焦的連拍,不限鏡頭,不限快門速度,不限ISO, 微單的簡潔優(yōu)勢完全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作為單反必須要考慮鏡頭兼容,防抖,快門震動,反光板回復等諸多因素。同時全幅和APSC快門成本和控制上會有極大的區(qū)別,這點在微單看來都不是問題,全幅和APSC僅僅只是CMOS幅面的區(qū)別而已。 我很早就預言過: 反差對焦的速度最終必然會超越相位對焦,因為這僅僅是計算機算法而已,只需要提供足夠高速的CPU,帶寬,以及優(yōu)秀的算法,反差對焦是可以超越相位對焦的,E-M5就已經(jīng)證明其對焦速度就可以達到甚至超越單反,但是其算法目前并不能實現(xiàn)動作追焦,僅有第一張照片可以對焦,所以即便是9FPS連拍,在運動場景使用價值幾乎等于0。 但是這次NEX終于在實時取景的前提下通過反差對焦+相位對焦順利實現(xiàn)了10FPS追焦,這確實十分讓人震驚,當Canon Nikon這些年還在把對焦點數(shù)的多寡當作區(qū)分市場的牙膏來回擠的時候,Sony已經(jīng)突破了實時取景對焦的瓶頸,讓用戶既準確,又能高速對焦,還不受屏幕焦點位置的限制。理論上說,反差對焦可以任意劃分屏幕區(qū)間,區(qū)間越細,CPU運算任務越大,代價也越高,所以未來還有很廣的發(fā)展前途 由于時間關系,我想多做幾組對照測試,所以在此先放出一點測試的結果: 照片拍攝狀態(tài): S檔 1/640s , f5.6, 55mm 這次5R 更新的另一個重點是觸屏快門,最早在松下和奧巴的機器上有所實現(xiàn),非常方便的通過觸控就能觸發(fā)快門。 Sony的機器上通過一個選項開關來控制 點擊時是觸發(fā)快門,還是觸發(fā)對焦:
這次的觸摸快門非常迅速,光線不錯時僅使用CDAF完全可以與E-M5媲美,可惜室內(nèi)結果沒有E-M5優(yōu)秀,等待PDAF支持之后再測試看看。 使用屏幕觸摸快門時,要先開啟,默認是關閉的,下面的視頻開始5秒那段即是演示 開啟觸摸快門控制: App 應用程序: 我認為當今世界的數(shù)碼設備,是軟硬結合的時代,光靠堆料式的硬件淘汰其實是一種浪費,很多時候一些優(yōu)秀的硬件由于缺乏官方的支持而面臨淘汰,這對當時的用戶和商家其實都是一種莫大的損失:廠商必然要推出新品與競爭對手抗衡,所以一定時候廠商不得已放棄對一款產(chǎn)品支持,而用戶又是難以滿足的,在沒有問題的時候,自然不希望手里的設備被淘汰,但是維護一款老產(chǎn)品的成本又非常高昂,如何去解決這里面的矛盾?于是App的時代終于降臨到相機上。 1。每一個相機就是一個平臺,部分靠內(nèi)功,另外一部分靠外修(App) 通過更新程序,我們會更少的遇到某個相機功能急需更新,但是又被廠商拋棄支持的問題。 例如多重曝光,多幀降噪。 2。同時我們可以有選擇的去購買/下載那些對我們有用的程序 例如藝術濾鏡,Time-lapse 3。最重要的是App應該是可以升級的 例如多幀降噪,2008年的算法自然不及2012年算法高效,去噪明顯,這是研發(fā)和軟件技術決定的。 4。App也是一種投資,當你在一個App市場有足夠多的購買后,你會更加貼近這個廠家,更愿意升級該廠家的設備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Sony的 5R/6 是怎么去做的吧。 首先設置網(wǎng)絡環(huán)境,5R/6 可以通過桌面軟件傳輸下載的app到相機,但是為了測試和展示,我將會在相機上面完整測試一次整個流程。值得注意的的是這次App服務開通的國家暫時沒有中國,但是從翻譯上面看,程序已經(jīng)準備就緒,應該等行貨發(fā)行后不久就會加入。 1.設置好Wifi: 兩種途徑:直接進入設置菜單,可以創(chuàng)建新的鏈接,WPS一鍵設置,或者搜索已有的周邊wifi網(wǎng)絡
或者直接點擊啟動App 進入Play memory camera app的方式會自動發(fā)現(xiàn)沒有連接,然后會進入到搜索wifi的步驟
選擇自己的wifi
輸入密碼,這個輸入屏幕真的很慢,要有點耐心。 類似于在打印機設備上面輸入wifi信息
進入下載頁面,這是個網(wǎng)頁做出來的,接下來會讓你登陸你的賬戶和ID
你的賬戶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或者是用你的PS3 聯(lián)網(wǎng)賬戶,這些東西對于第一次使用的朋友來說略顯復雜,最好在電腦端完成。 賬號登陸成功后,會看見目前有4個app可以下載: 直接上傳,多幀降噪,高級濾鏡特效,遙控快門 后文分門別類演示說明
除了多幀降噪外,都是免費app,雖然我也希望Sony多一點免費App,不過想想也不可能,要是所有App都是免費的,Sony干嘛開發(fā)一個支持App相機,直接自帶所有App就行了吧,所以全部免費是不可能的*/-19 在此,我就先試試買一個$5的軟件——多幀降噪,有用過Alpha 580 及以后的朋友,對這個功能應該耳目能詳: 該功能可以指定一個ISO區(qū)間進行多幀連拍,然后合成為一張照片,從而過濾掉隨機出現(xiàn)的噪點。 在此作為一個App提供再好不過,因為該功能可以隨著升級逐漸優(yōu)化算法,得到更好的去噪效果。 可以向下翻頁查看該功能簡介
點擊下一步,會出現(xiàn)提示信息,里面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該App 可以在10臺不同的相機上安裝,至于10臺上限到達時可否重置? 這里沒有詳述,個人覺得按照目前業(yè)界標準,應該是可以重置才對(Apple的itune允許同步5臺電腦,PS3 賬號只允許同步2臺PS3)10臺相機,目前看起來還算夠用。
點擊購買
一切正常的話,確認支付, 由于我PS3賬戶已經(jīng)綁定信用卡,所以支付即刻完成
購買成功,進行下載
下載安裝后,可以在相機內(nèi)部查看App信息,相機有80Mb剩余空間,4個App占用都很小,影響不大。 看來Sony的胃口可是不小呢,這么多空間起碼可以裝幾十個程序了吧~
下載完畢后,我們來一個一個的玩
首先試試直接上傳,該功能是通過wifi網(wǎng)絡上傳到圖片分享或者sns網(wǎng)站,目前只支持facebook和sony的play memory,比較簡陋,也是未來最好升級的部分,將來App升級自然會提供各國的sns接口,不是很麻煩。
啟動程序后選擇要上傳的照片
試著用facebook登陸,沒問題,就是輸入略顯蛋疼
選好facebook上面的目錄就可以上傳了
接下來先玩玩遙控快門 通過你的手機來遠程控制相機拍照,你的手機就是取景器,相信同樣的方式可以很容易實現(xiàn)在電腦上控制拍照,從此NEX也可以支持遠程tether。
下載好手機對應的程序 Play memory Mobile 然后開啟相機端口遠程遙控,會顯示出一個相機創(chuàng)建的Wifi網(wǎng)絡: 手機端 連接該wifi網(wǎng)絡,輸入提示的密碼后,等待鏈接成功 然后開啟手機端的Play memory Mobile程序 即刻連接成功 根據(jù)我測試,鏈接速度很快,5秒即可鏈接成功
取景器可以遠程傳輸回手機,手機部分可以控制曝光補償以及拍攝倒計時,目前功能比較簡單,不過考慮到App可以在未來更新,所以玩法花樣還是很多的。 按下快門后 會拍攝當前照片,然后壓縮到大約2000長邊像素 2M左右的文件傳回手機,傳過來的照片會在SD卡上保存原片
這里有測試時的視頻: 可以看見整個app執(zhí)行還是非常流暢的,傳輸畫面延遲大約1秒左右 然后看看高級濾鏡app 目前看來主要就是最近Sony給新機器增加的濾鏡,例如RX100上面廣受好評的水彩畫模式
拍成的照片可以得到水彩畫一般的效果,同時在該界面下可以使用Fn鍵調(diào)用快速菜單,終于又體會到NEX 按鈕規(guī)范化的好處了。*/-49
最后來試試我們花了$5 買的多幀降噪,看看是否值這一頓飯錢*/-19 該功能可以指定一個ISO區(qū)間進行多幀連拍,然后合成為一張照片,從而過濾掉隨機出現(xiàn)的噪點。 在此作為一個App提供再好不過,因為該功能可以隨著升級逐漸優(yōu)化算法,得到更好的去噪效果。 機內(nèi)設置: ISO降噪 - 低 普通模式: 1600
3200
6400
12800
多幀降噪模式: 3200
6400
12800
這樣比較可能看不清楚,我來個100%比較截圖: 左邊是多幀降噪的結果,右邊是普通iso拍攝結果,下同 12800
6400
3200
可以看出多幀降噪下面的畫質(zhì)遠高于普通非降噪時的畫質(zhì),高了多少呢?根據(jù)我比較,大約2-2.5Ev的水平*/-93 這多幀降噪比我A77上面的還厲害??! 比比看: 12800 vs 3200
6400 vs 1600
3200 vs 800
這$5值不值 看各位看官心情了,反正我是覺得挺方便的,以后反正可以用在NEX-9上面吧。*/-19 當然多幀降噪主要是拍攝靜物,夜景為主,所以在特定場合還是有非常明顯的去噪優(yōu)勢的。 測試多幀降噪視頻,在后半部分: 最后再測試一下直接上傳到手機功能: 可以選擇上傳當前照片還是多張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目錄下面有上傳到電腦選項,需要搭配PC上面的play memory home使用,個人目前不是很喜歡用這類程序來管理相片
手機端 連接該wifi網(wǎng)絡,輸入提示的密碼后,等待鏈接成功 然后開啟手機端的Play memory Mobile程序 即刻連接成功
然后就可以下載上面的照片到手機了
總結: 前段時間樓主寫完D600的測試文章 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再次表示誠摯的感謝,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發(fā)帖的動力,所以為了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到這次新世代的NEX,我加班加點的趕制了這篇文章,希望能滿足你們的胃口。當然這篇文章寫的匆忙,所以諸多不當之處,我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面慢慢修改的。特別是無法測試PDAF的遺憾只能留待下回分解。一點點預告是畫質(zhì)部分5R不會低于5n的水準,ISO高感部分不會強出太多,屬于小規(guī)格升級,在此就不多費筆墨了。 真.總結: 這次拿到5R時間很短,不過Us Sony依然很給力,在諸多電商上架以前,我就提前拿到了預定的機器,看來親兒子果然好啊。 */-19 NEX-5R 根據(jù)她在我手里的表現(xiàn),我是十分滿意的: 從NEX-5到NEX-5n, Sony 是內(nèi)功提升—— 更強的傳感器,更快的連拍速度,更低的快門延遲,更強的電池效能... 總之外觀幾乎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內(nèi)部大換血,這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也是反擠牙膏的。 從NEX-5n到NEX-5R,Sony 是內(nèi)外兼修—— 更強的傳感器對焦(CDAF+PDAF混合),更快的連拍速度(10FPS 追焦),更一致的操控感(模式選擇鍵固定,ISO,曝光補償固定),更流暢的控制(雙滾輪 ,F(xiàn)n),更牛的屏幕(無論可視角度還是畫質(zhì),以及翻轉角度),更多的功能(電子水平儀,wifi傳輸),以及更有前瞻性的App支持,而外觀依然保持了很多人喜歡的5系經(jīng)典造型,只是更趨近于完善。 如果羅列一個表單分門別類表示5R相對于5n的升級: 主要升級點: 1. PDAF+CDAF 混合對焦,不僅提供了單反所具有的相位對焦能力,還有反差對焦的精準度。 2. 對焦速度加快,即便是CDAF對焦,速度也快于上一代旗艦機型,10FPS連拍可以追焦,AF-C從此不再雞肋。 3. 操控模式更加清晰,固化模式選擇按鍵,ISO按鍵,曝光補償按鍵,增設Fn按鍵,功能與自定義中鍵保持一致,經(jīng)過這樣處理之后,NEX的所有按鍵在所有模式下面都具有相同的功能,不再出現(xiàn)以前不同模式設置下按鍵設置沖突。 4. 增加上下?lián)茌?,可以更加輕松的控制M檔時光圈快門 5. 融合開關和快門健,與NEX-7一致 6. 翻轉屏可以180度翻轉,同時保持45度向下取景,90度腰平位取景也更加方便 7. Wifi 功能加入,讓相機可以無線傳輸照片自電腦,手機,平板設備,同時還能下載,更新app應用 8. App應用加入會極大提升相機的可玩性和利用率 9. 部分新功能的加入,以及修正過去的bug——電子水平儀,movie健,自動補償快門,包圍曝光區(qū)間更大...不再一一復述 還存在的問題: 1.PDAF鏡頭支持依然不到位,我質(zhì)詢了Sony的技術人員,他們的答復是會盡快推出升級固件,使得第一批4支鏡頭得到PDAF支持 18-55,18-200,24,16-50。 接下來他們的工作重心會集中到提供PDAF到全部NEX鏡頭上面 2.NEX 系統(tǒng)雖然提供了App發(fā)揮的平臺,但是過低的硬件規(guī)格(相對高端智能設備而言)很大程度上阻礙了App的流暢使用,觸摸屏難以達到智能手機一樣的精度和響應速度,同時App使用也略為慢于原生拍照功能。 3.NEX 操作系統(tǒng)依然問題不少,雖然bug減少了很多,但是跟其它廠家比起來仍然顯得家庭化,業(yè)余 4. 依然使用NEX專用熱靴,附件相對少得多,兼容性也不佳,這次也不見新的外設推出 5. Wifi功能跨度較大,需要用戶有非常充分的理解和動手能力,wifi設置復雜冗長緩慢且不說,單就不同功能切換wifi網(wǎng)絡這點就會提高不少用戶門檻,可惜Sony早已不是技術的領頭者,無法做到Apple Airplay那么行云流水般的協(xié)同同步傳輸。 6.App的模式未來前景如何?(后文有詳細分析) 如果說從5到5n的升級是全面的性能提升讓用的人眼前一亮,那么從5n到5R整體給我的感覺是革命性的改變整個相機界——它完成了一個從無到有的蛻變。集成了App的相機前景是無可估量的,任何一個回頭看2008年-2012年 智能手機全面替代功能手機的朋友,應該都能體會App這幾個字的分量:App的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的App活下去發(fā)展壯大,不能滿足的App自我滅亡,在競爭中優(yōu)勝劣汰,在迭代中推陳出新。App市場模式一旦使用得當,這會顛覆所有的相機價值觀:相機不再是你去適應它,而是它來適應你,為你而改變。 只可惜的是,目前應用僅有Sony在開發(fā),什么時候能開放SDK 讓所有開發(fā)人員都為這個系統(tǒng)添磚加瓦才是真正革命的到來, 在此以前,還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1. App的模式,Sony 若是只管自己賺錢,賣一個算一個,那么便失去了App化提升質(zhì)量和保護用戶投資的價值,目前的定價來看,Sony還是有希望把這個平臺做大的。 2. App的模式,Sony 若不開放平臺,那么未來的發(fā)展會非常有限,Sony的軟件開發(fā)又一直是弱勢,雖然觀念超前。 3. App的模式,現(xiàn)在廠商都在搞,不出3年嵌入式Android便會遍地開花,Sony那時自家的平臺能否提供足夠的競爭力?尤其是坐擁眾多技術的三星。 4. 目前的手機還無法徹底威脅畫質(zhì)市場,但是3-4年之后呢?iphonegraph已經(jīng)非常常見了,畢竟對很多人來說,他們的目的只是簡單的分享,那么手機已經(jīng)完全足夠用了,更不用提手機上超強的cpu和app支持,玩法更靈活。 5. 目前的相機機平臺做App 略微顯得能力不足,從5R遲緩的輸入和觸摸感來說,幾乎是5年前觸摸靈敏度+精確度(相對iPhone 1代的觸摸而言),再輔以不那么強大的cpu,從上網(wǎng)的處理就能看出來,5R已經(jīng)是非常吃力了,這會不會又陷入到Android一樣的軍備競賽? 6. App模式的創(chuàng)意很好,但是如果App不是基于新的功能,砍掉本該保留的功能去賣錢會顯得讓用戶覺得如鯁在喉。 目前看來,Sony小心的避開了這個口實——如今4個應用,3個全新的功能: 上傳到圖片、社交網(wǎng)站——很簡單的功能,免費實屬應該。 無線取景器兼快門—— 非常實用的新功能,iOS部分程序還算易用,速度可以接受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tether 功能推廣,后期有很大的升級潛力,可以囊括更多的控制功能,免費提供是不錯的賣點。 更多藝術濾鏡—— 融合了Sony最新最全的濾鏡,免費提供是不錯的賣點。 多幀降噪—— 相對專業(yè)的功能,雖然拍攝模式里面依然有類似的手持夜景和動作防抖,但是上述兩個功能都是過于傻瓜:手持夜景會盡可能的使用高ISO,通常會使用6400以上,而動作防抖則相反,會傾向于使用更快的快門速度。這兩種方式使用起來都比較傻瓜,缺乏控制性。所以多幀降噪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了, 你可以完全控制所有拍攝參數(shù),它僅僅以你指定的ISO 進行連拍后降噪,所以你甚至可以對ISO200,ISO400進行降噪得到更加純凈的畫質(zhì)。所以這樣一個功能,確實不是針對所有人,而是針對有需求的用戶,拿來單獨賣,也說得過去,畢竟NEX一直都沒有提供多幀降噪,同時簡化版的手持夜景,動作防抖依然機內(nèi)自帶,因此算不上“取出過去自帶功能,單獨賣錢”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是否該為功能花錢最后還是取決于用戶自己。 不過也許是我擔心多余,回到正題上來看,NEX-5R 依然是一款非常優(yōu)秀,近乎完美的入門街機,他的主要身份是接過5n的棒,發(fā)揚微單的優(yōu)勢,雖然我依然可以抱怨說NEX 上面固有的很多毛病還是在那里: 各種選項之間關聯(lián)糾纏不清,設置菜單冗長到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分門別類依然不清晰,而且全靠文字,專用熱靴兼容性不佳,App 反應不是很流暢,功能大幅增加后,電池也會更吃緊。不過好在作為NEX的老用戶,我基本已經(jīng)熟悉了所有選項的位置,90%的情況下 快捷菜單就足以調(diào)整我需要的選項,所以我只能說:學習曲線在那里,既然Sony不肯改,那么只能你去適應了。 在當前微單市場如火如荼的時候,這么一劑強心針必然會引燃更大的火焰。但是這支機器是否滿足你的要求呢?畢竟NEX的E口鏡頭畫質(zhì)素質(zhì)對挑剔的玩家吸引力有限,同時選擇面也相對狹窄,對于轉接老頭的朋友,這次的升級的價值也更小。再加上二哥NEX-6的壓力,NEX-5R 的定位就是這么明確,棱角鮮明。所以最終決定權還是在你,而我,只需要你們回帖支持就夠了。*/-49 最后,文章歡迎轉發(fā),請保留出處和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