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胡若思(1916.3—2004),字遐思,號琴人。畫室名勰一齋。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文史館館員 。 擅山水畫,尤喜畫黃山,先后20次登黃山,居山作畫,滿意之作,以“遐思”題署 。歷任上海戲劇學(xué)院美術(shù)系教授、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曾為中國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及《梅蘭芳的舞臺藝術(shù)》繪制山水畫景 。歷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文史館館員 ,上海戲劇學(xué)院美術(shù)系教授,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作品《桂林山水》藏于中國美術(shù)館,《黃山松云圖》藏于江蘇省博物館,《萬古長青圖》陳列于人民大會堂,《萬壑松風(fēng)圖》陳列于中南海紫光閣 。 15歲之作《匡廬瀑布》參加比利時世界博覽會獲金獎 。
胡若思,其父長于古書畫鑒賞,自幼受其父薰陶 。 9歲入“大風(fēng)堂”,拜張大千為師,14歲隨師東渡日本,舉辦童年個人畫展 。 15歲之作《匡廬瀑布》參加比利時世界博覽會獲金獎 。 1954年任上海華東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干部,自1955年上海國畫院成立后任畫師,1957年兼任上海戲劇學(xué)院教授,兼任國畫教研組組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