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在每個城市的繁華背后,總有一些陰暗的地方。日本的流浪漢一般也上不了什么臺面。但是日本的流浪漢,一般情況下也不給別人“添麻煩”。他們安安靜靜地生活,守著自己的一方世界。 每次路過上野公園,看到那一棵棵的櫻花樹,總會聯(lián)想起魯迅先生筆下“清國留學(xué)生”們賞櫻花的情景。不過不知道那時候魯迅先生是不是也看到了公園里的流浪漢。 也不知是從何時起,上野公園成了流浪漢們的棲身地,長凳邊、草叢畔經(jīng)常能夠看到他們的存在。不僅是在上野,在東京的很多公園里、橋洞下、電車站里也往往能夠看到流浪漢們的身影。流浪漢現(xiàn)象,也算是日本都市中的一道特殊的風(fēng)景。 流浪漢的英文稱呼應(yīng)該是homeless,也就是無家可歸者。在日本,流浪漢們往往歲數(shù)比較大,50、60歲上下年紀(jì)的人比較常見。出于很多原因,這些人主動或被動地和親人斷了聯(lián)系,也失去了固定住所。很多流浪漢會選擇在公園里“定居”,晚上用硬紙板搭個簡易的棚子,白天收起來,所有的家當(dāng)就是一個大口袋。為了維持生計,很多人有時候也會去撿一些易拉罐換些現(xiàn)錢。 在日本,基本沒有乞丐,流浪漢們一般也都不乞討。據(jù)說,他們每個月可以從政府領(lǐng)取3萬日元(約2000多元人民幣)的救濟金。有些好心的便利商店老板,會把一些剛剛到期的便當(dāng)?shù)仁澄锩赓M發(fā)放給他們,所以一般他們也不是很愁吃的。但是3萬日元在日本也僅能維持最低的溫飽,沒有辦法租房子,再加上歲數(shù)大了也無法得到好的雇用機會,特別是,在日本沒有固定住所也就沒有辦法找工作,所以流浪漢很難重新回歸社會。 在某些地方,由于流浪漢的聚集影響了公園的美觀,市政府也會采取強制“搬遷”的措施,就是把流浪漢們搭建的小棚子強行拆掉,命令他們必須搬離公園。2005年,因為舉辦愛知世博會需要整理市容,在名古屋還曾發(fā)生過流浪漢和拆遷警察發(fā)生沖突的事件。雖然媒體也進行了相關(guān)報道,引發(fā)公眾的討論,出現(xiàn)了一些同情流浪漢的聲音,但最終仍以流浪漢們搬離公園告終。盡管如此,因為公園里有廁所、有水源,所以仍然是流浪漢們首選的居住場所。 在每個城市的繁華背后,總有一些陰暗的地方。日本的流浪漢一般也上不了什么臺面。但是日本的流浪漢,一般情況下也不給別人“添麻煩”。他們安安靜靜地生活,守著自己的一方世界。他們每個人可能都有著一大堆的故事,有些甚至痛得刻骨銘心,但他們不會用其作為乞討的資本,或者說來刻意博取同情。他們還是繼續(xù)按照他們的方式生活,也盡量在維持他們的自尊。有時候他們也會接受他人的善意,但并不強求。我們看到流浪漢,固然也會推測他們?yōu)槭裁础盁o家可歸”,對于其中一些不修邊幅,異味嚴(yán)重的,有時也會刻意避開。但我們沒有瞧不起他們的資格。他們有他們的自由,甚至可以說無牽無掛,也許活得可能更加自在自如。在這點上有時還真有些讓人羨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