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譯作《自我觀察》一書賣得不錯,春節(jié)后已經(jīng)加印,又有德芬老師的大力推薦,應該有著廣大的讀者群。但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書居然有中學生在閱讀,而且還在認真做練習,并且提出了具體的問題! 問:我是一名中學生,同時《自我觀察》的忠實讀者。 關于觀察的基本原則中的第二點原則:不要改變觀察對象這一點,其中說對觀察到的對象觀察,放松,允許和接受。我對這感到困惑。在學習生活中,假如我突然間意識到了自己正在進行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對或不好的。難道對此我們還是因繼續(xù)這個行為嗎?或者說繼續(xù)犯錯嗎?書上說改變行為的做法會立即吸引注意力,隨即進入一種批判的狀態(tài),我認為這的確說的很對,如我在上課時不經(jīng)意間走了神,然后突然間意識到了,或說恢復了注意力的自由的話,我有時的確會停在那里批判,懊悔走神的行為,這樣的結(jié)果是老師接下來講的一些東西我又沒聽進去??戳藭笪颐靼琢四欠N行為的錯誤。同時我也想到,如果及時糾正的錯誤的行為,并及時的投入到新的,正確的行為上不是更好嗎? 還有對于第三點原則:注意身體的感覺并放松身體中的將一部分注意力放到對身體的感覺上來。對于此點,我在生活中的感受是似乎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個方面,似乎分散不了。只能一瞬間做事,一瞬間回到對身體的感覺上來,這樣交替進行。而這樣三心二意的話事情恐怕做出來的結(jié)果并不是很好,不過如果將注意力同時集中在一件事上的話似乎容易走神,對此我也是蠻矛盾的。 對以上的兩個問題,我真的蠻糾結(jié),它困擾著我的生活和學習時常糾結(jié)著答案。熱切的期盼著您的回信,不甚感激?。。?/font> 答:自我觀察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包括提升學習能力。在《自我觀察》一書中,自我觀察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地了解自己,超越既有的狀態(tài)和自動化反應模式的束縛,獲得自由,以更加清醒,更加高等的意識狀態(tài)去生活。并非讓我們成為一個好人或完美的人。 如你所述,很多人好不容易剛剛觀察到自己的某些狀態(tài)或反應模式,馬上就會去評判去改變,在其間落回認同狀態(tài),從而失去了對自己的觀察,并被另一種反應模式所控制,失去自由。 我們練習的是隨時隨地保持清醒,不落入認同狀態(tài),并保有做出任何選擇的自由度。當然,在清醒的狀態(tài)下,我們確實能夠做出更加“好的”或“明智的”選擇,但這只是副產(chǎn)品,不是為了修行而進行自我觀察的真正目標。而且,如果我們只是自動化地做出這樣的選擇,那么它對我們的修行毫無意義。 同樣,為了修行所做的的自我觀察也不是為了把事做好。盡管你認真練習一陣后,會發(fā)現(xiàn)隨著越來越清醒,越來越少犯錯誤,越來越能選擇最佳的方式來做事,但這只是練習自我觀察的副產(chǎn)品。
問:我自我觀察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注意力,真的非常想讓我回復對自己思想,注意力的控制。因為我在做作業(yè)或者聽課時往往走神,所以導致學習效率一直不高,成績不好。對此,對于如何找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我一直都蠻苦惱的。所以我在去年暑假,也就是中考后一個人專門去了趟蘇州的寒山寺,想去聽聽那讓人靜心的鐘聲,主持方丈僧人讓人頓悟的禪語,看看那讓張繼靜心,頓悟的地方。想象很美好,現(xiàn)實很骨感。 到蘇州的寒山寺后,我花了五元去敲了三下鐘,然后想拜見方丈。問一僧人方丈在哪里,他問清我的目的后說方丈是江蘇省佛協(xié)會的副會長,理事,監(jiān)管了好幾座寺廟,忙的很,你沒機會見到的。有礙于我的堅持,他告訴了我方丈室該怎樣走。接下來路過一什么寶殿時我還進去做了會兒義工,想菩薩保佑的。結(jié)果去后他在,他問我是干什么的,我說我有些困惑,從湖北專程來找您的。他說有困難找什么房的人。他說完時剛剛有一和尚來拿熱水瓶,他沒讓我說下一句話就讓那人帶我去。我趕緊想說什么時被那和尚推著出去,邊推邊說:“走走走,在那邊我?guī)闳?。”話音剛落,我也剛被推出門外。他那推時的神情語氣如打發(fā)乞丐般。推出門后,他信手一指:“在那邊,自己去吧?!闭f完轉(zhuǎn)身就進去了。當時真的很生氣,很憤怒,但想到我是來求教的,佛家說心誠則靈。于是我在方丈室外的柱子旁站著等待,直到傍晚要閉寺了,方丈也沒出來。現(xiàn)在想起來或許是電視劇看多了吧,當時真的蠻天真。后來閉寺后一保安問我怎么還不走,我說明后,他大大的諷刺了我的想法幼稚天真。然后他帶我去寺外的長廊坐著談了一會兒。他告訴了我很多以前根本不知的寺廟隱情,潛規(guī)則什么的。后來我明白道謝后嘆氣走了,在寺門口遇一老和尚。當時是仍抱著希望問了他如何在做作業(yè)或者聽課時避免走神找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結(jié)果他慢悠悠的答道,好好學習就是不錯的—答非所問吶。 闡述我之前寒山寺的經(jīng)歷,是想表達我真的非常想知道如何找到并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我知道這與自我觀察無關,這是急功近利的想法,這是自我觀察的副產(chǎn)品。但我確實是沒有多少時間了(我高一了,除去接下來的幾個月,僅剩兩年了,而我的成績現(xiàn)在真的蠻差的),所以我想改變,立刻改變。因為高考如果沒考入好的大學,那么很明顯,高中,甚至初中的時間那么真的是白過了(因為很多知識都與我未來基本無關,例如一些需要死記硬背的公式,時間,答題技巧等),我不想時間虛度,我不想我的人生就這樣浪費。既然選擇高中,那么就應努力。可在學習生活中我經(jīng)常容易走神,一些東西我盡量克制自己不去想,可有時越是這樣越是去想。好在遇到了自我觀察,這種情況有了改觀。所以現(xiàn)在的我真的非常想知道如何找到并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努力提高自己知識的儲備,以期提高成績。 答:專注力的培養(yǎng)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堅持做書中的練習一定會有幫助。 其實我們有時候不是專注力不夠,是對于需要專注的對象沒有足夠的興趣。為什么很多同學玩的時候,打游戲的時候可以全身心投入,上課,寫作業(yè)時卻不行?興趣這東西是天生的,后天可以促進,但很難無中生有地去培養(yǎng)。如果興趣缺乏,那就只能靠毅力頂上。 但在用毅力頂上時必須有頭腦的配合,需要先搞明白為什么要學習,到底目的是什么?除了為了老師為了家長之外,到底自己要從中有什么收獲。不要人云亦云,二手的理想不會讓人產(chǎn)生動力。需要自己去調(diào)查,觀察,分析,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 當你找到了真正的屬于自己的,為了自己的目標之后,就要看看自己的毅力了。這份內(nèi)心的力量每個人天賦不一樣。但是可以有意識地去鍛煉。這份力量如若缺乏,人會在各個方面都半途而廢,缺乏自律性。無論是學習、工作、修行,還是生活中的困難都無力去克服。不斷地看到自己缺乏這份力量可以為自己積蓄勢能,當自己真的受夠了的時候,就會有突破,有改變。這種改變不是人為的,是不斷自我觀察的累積結(jié)果。 另外,根據(jù)身心相互影響的原理,你也可以通過長期堅持做一件小事,或是訓練身體的耐力來培養(yǎng)這份力量。 我作為一個過來人回首看待自己的學生生涯,確實從知識運用的角度很多東西對于以后的人生是沒用的。但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的能力卻是非常寶貴的,這時不鍛煉好以后會影響工作和生活,弄不好還要回過頭來重新鍛煉。比如說領悟力,表達能力,邏輯分析判斷力,執(zhí)行力,條理性,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所說的毅力!這年頭,沒文憑的人不一定沒飯吃,但沒能力的人一定會遇到挫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