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況
外戚干政是中國古代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把持政權的現(xiàn)象。
東漢時期的外戚干政竇氏干政東漢和帝以后不斷出現(xiàn)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把持政權的局面。
章和二年(88)章帝死,年僅 10 歲的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聽政。其兄大將軍竇憲乘機操縱朝政,“威權震朝廷”(《后漢書·竇憲傳》),竇氏兄弟并居要職。和帝稍大,對大權旁落于外戚不滿,與宦官鄭眾密謀,逼迫竇憲兄弟自殺,竇家宗族、賓客全部免官治罪。鄭眾因功封侯,宦官從此直接參政。
鄧氏干政和帝死后,鄧太后立出生 100 多天的殤帝即位,殤帝 2 歲夭折,再立 13 歲的安帝。鄧太后臨朝,外戚鄧騭兄弟又出面把持朝政。鄧太后死后,安帝與乳母王圣、宦官李閏等合謀廢逐鄧氏。安帝除倚重宦官,也起用皇后的哥哥閻顯等掌管樞要,一時出現(xiàn)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政權的局面。
閻氏干政延光四年(125)安帝死后,立幼童北鄉(xiāng)侯為帝,閻太后臨朝。閻顯得勢,把原來安帝寵信的宦官下獄處死,獨攬大權。幾個月后,幼帝病死,閻顯又為宦官所殺,11 歲的順帝上臺。144 年順帝死,2 歲的沖帝即位,梁太后臨朝。太后兄大將軍梁冀掌權。
梁氏干政沖帝死,梁冀主謀立 8 歲的質帝。質帝少而聰慧,知道梁冀驕橫,對群臣說:“此跋扈將軍也”(《后漢書·梁冀傳》),即被梁冀毒死。梁冀把正準備和自己妹妹結婚的蠡吾侯立為皇帝,是為桓帝。
從此,梁冀專權日甚,大小政事一切獨斷。皇宮近侍皆其親信,皇帝一言一行,他都“纖微必知”。在梁冀專權的 20 多年中,外戚的勢力發(fā)展到頂峰。梁家前后 7 人封侯,3 人做皇后,還有 6 個貴人,2 個大將軍,女眷中有 7 人食邑稱君。族中還有 3 人娶公主為妻,各級將官多至 57 人。當時官吏升遷調動,要先到梁家謝恩,然后才敢到尚書臺辦手續(xù)。
延熹二年(159)梁冀的兩個妹妹——皇太后和皇后先后死去,桓帝乘機與宦官通謀,發(fā)兵圍攻梁冀,迫其自殺。查抄他家財產,多達 30 億,相當政府全年稅租收入之半。從此,外戚勢力遭到沉重打擊,趨于衰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