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來源 網絡 編輯制作 晚秋

清乾隆皇帝活了88歲,得益于他42字養(yǎng)生訣:“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腿常運,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逼渲星笆浼礊橹嗅t(yī)的“十常”養(yǎng)生法也稱十常養(yǎng)生術,下面對其進行詳細的介紹。
1、齒常扣
扣齒是空口上下齒有節(jié)率略聞聲響的扣擊。扣齒可增加適當?shù)纳硇源碳?,促進血液循環(huán);扣齒方法:口唇輕閉,有節(jié)奏地扣擊上下齒,先扣兩側大牙60次,再扣門牙60次,每日2~4遍。力度要適當,略聞聲響即可。
2、津常咽
咽津是將口中唾液慢慢咽下。有效預防胃炎、消化道潰瘍和腫瘤。難怪有“唾液一口值千金”的說法。咽津方法:盤坐床上,或閑時端坐,自然放松肢體,排除雜念,寧心靜氣,閉目、合口、用舌舐上腭,將口中生出的唾液緩緩咽下,重復九次。每日早、中、晚各做咽津功一次。
3、耳常撣
撣耳是包括以提、撥、揪等手法按摩雙耳及鳴天鼓(撣耳)。撣耳方法:右手經頭頂以拇指和食指捏著左耳上耳廓,向上輕滑提20下;左手經頭頂以拇指和食指捏著右耳上耳廓,向上輕滑提20下;雙手掌心從耳后輕按著耳廓向前撥動至臉前離開,重復20下;雙手在胸前交叉,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著左耳垂,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著右耳垂,同時向下輕輕滑揪,重復20下;雙手掌心捂耳,手指貼放在腦后。以左手的無名指輕敲右手中指20下,再以右手的無名指輕敲左手中指20下,自聞隆隆如鼓聲響。
4、鼻常揉
揉鼻就是以雙手沿鼻子兩側揉擦。揉鼻方法:首先是揉鼻,雙手快速對掌搓擦20次,以右手掌心捂鼻子并旋轉揉摩20次,反復3遍。接著是擦鼻,雙手魚際互相摩擦至發(fā)熱,然后以雙手魚際按于鼻兩側,沿鼻跟至迎香,往返摩擦100下。
5、睛常轉。
轉睛就是順、逆時針旋轉眼球。有人說“養(yǎng)生先養(yǎng)眼”,又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轉睛方法:雙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捻壓耳垂。同時,轉動眼球四個八拍。第一、二個八拍眼球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其轉動順序為上、左、下、右。第三、四個八拍眼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其轉動順序為上、右、下、左。每拍轉動一個方向。耳垂上有兩個主治眼病的穴位,手法是捻壓,不是擠壓。轉動眼球時,頭部不動。
6、面常搓
搓面就是雙手搓熱,再上下搓揉面部。搓面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環(huán),可有效預防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面部色斑、面部神經痛等。長期堅持,還可以延緩顏面衰老,推遲老年斑和面部皺紋的產生。
搓面方法:兩手掌搓熱后,立即改搓揉面部。雙手掌從兩頰開始,由左側經額到右側,再經下頷搓回左側,如此為一周。從左到右順時針輕輕搓揉20周,再從右到左逆時針20周。每天早晚各一次。
7、足常摩
摩足就是經常按摩足的底部。摩足的方法:(做前最好先燙腳。)人端坐椅上或與小腿等高的床、凳上,自然放松。然后抬起左腿,將小腿放在右腿大腿上,腳心朝外,左手扶著左腿腕,用右手手掌(勞宮穴),搓左腳腳心120下。搓完后放下左腳。再用此法搓右腳腳心120下。(以兩腳心自覺有微微發(fā)熱為好。)
8、 腹常運
運腹其實就是順時針方向揉腹。運腹的方法:睡覺時將雙手搓熱,相迭于上腹部,劍突下為開始,順時針方向經神厥穴(肚臍)、丹田附近又回到始點,一周作一下。如此共輕輕揉摩100下。隨著按摩次數(shù)的增加,胃腸部會有一些反應,如打嗝、腸鳴、肛門排氣等,這些都是良好的生理反應,是胃腸刺激的結果。應該注意的是,在空腹和飽食后不要按摩,以免引起不良反應,適得其反。
9、肢常伸
伸肢就是四肢經常進行伸展運動。伸肢的方法:諸如“五禽戲”,“太極拳”,“廣播體操”等武術與體操都是較好的伸展四肢的運動。本文提倡使用“第八套廣播體操”。
10、 肛常提
提肛就是聚精會神地收提肛門。提高肛門、直腸的抗病能力。能防治痔瘡、前列腺增生、大便失禁和女性應力性尿失禁、陰道松弛、子宮脫落等疾病。提肛的方法:提肛時可采用臥式,也可采用坐式、站式,隨時隨地可做。具體提肛方法是:全身放松,將臀部和大腿并攏,(除了提肛肌群,腹部、大腿、臀部均不需用力)做深呼吸。吸氣時,持續(xù)提收肛門5秒;呼氣時,肛門放松5秒。一提一松為一次,如此重復15次,每天2~3次。此法練習者注意:肛門局部感染、痔瘡急性發(fā)炎、肛周膿腫等患者暫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