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20世紀30年代,北京琉璃廠文友堂古籍書局擺出了一套方歷丁巳本《金瓶梅詞話》,一時震動京城。鄭振鐸、趙萬里、孫楷第等許多文人相繼去該書店觀賞此書,無奈此書定價 800元,這些文人又囊中羞澀,無力購買。后來,這套書被當時的北平圖書館購去才得以保存。據(jù)學者們考證,《金瓶梅詞話》最早版本是萬歷庚戍本,借早已亡佚,時人看到文友堂書店擺的這套方歷丁巳本就是人們所能見到的唯一的最早刻本了,自然是稀貨可居?,F(xiàn)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詞話》就是據(jù)此版本印行的,此書價值自不待言。但是,此書又是如何到了文友堂書局的呢?應該說此書和山西商人有關。原來文友堂書局在山西設有分號,專門搜集山西各地所藏舊書。大的是1931年,該書局在山西介休縣收購到這部萬歷丁已本《金瓶梅詞話》,收購時給的價很低,販到北京稀貨可居,定價就很高了。山西介休縣是清代山西富商云集之地,著名的皇商范氏就是介休縣張原村人。范氏家族經(jīng)商起家后,發(fā)展成為一個官商結合的家族,范氏僅毓字輩和清字輩就有20人任官職。在科舉方面,有進士二人、舉入三人、武舉一人、庠生等若干人。又如介休縣北賈村富商候氏,人稱“侯百萬”,其資產(chǎn)達七八百萬銀兩。該族中侯慶來是嘉慶二十三年(1818)副榜,后棄儒經(jīng)商。不難看出,范、侯二家都是儒商結合之家族,丁巳本《金瓶梅詞話》原是他兩家中一家所保存之書,可能性是很大的。尤其是范氏,顯赫一時,可能性更大。范氏最后被抄家,侯氏最后靠變賣財產(chǎn)過活,最末一代侯崇基凍餓而死。丁巳本《金瓶梅詞話》隨著其原在家族的衰敗而散落民間,最后被文友堂書局購去是很可能的。所以說,此書在山西介休縣被發(fā)現(xiàn)和購去,并非偶然。 山西富商中不乏有文化教養(yǎng)的人士,他們還是古籍愛好者和收藏家。下面介紹三位: 劉篤敬(1848——1920),字緝臣,號筱渠,太平縣(今襄汾)南高村人。父劉向經(jīng),字訓奇,清候補道。劉氏家族各輩在清為官者不下二十人,家私頗富,財源甚廣,開設有當鋪、商號等,素有“劉百萬”之稱。篤敬自幼愛讀書,本縣水秀才,后赴太原鄉(xiāng)試中舉人,曾三次進京會試,皆落第。篤敬有雄厚的經(jīng)濟為后盾,對興辦實業(yè)興趣頗大,曾創(chuàng)辦紡織、電力、礦業(yè)等事業(yè)。又喜收藏古書、古玩、字畫、金石碑帖。在南高村建筑藏書樓一座,內(nèi)藏圖書、鐘鼎彝器、名人字畫,藏品頗為豐富。 常贊春(1872——1941),字子襄,榆次車輞人。常氏家族原甚貧,后以布商起家致富。至贊春已十四世,贊春與弟旭春才敏勤學,于清光緒二十八年間(1902)在西安同科成舉人。贊春對文字音韻學頗有研究,其書法源于碑派,漢篆尤稱絕藝。贊春酷愛收藏古籍、碑帖等,曾捐贈縣學堂經(jīng)、史、子、集多種。 趙昌燮(1877——1945),字鐵山,太谷縣城內(nèi)田家后人。趙氏祖籍山西交城,明末遷居太谷經(jīng)商。趙家經(jīng)商,常有莊客去京、津滬、漢等通都大邑收購名人書畫,名貴碑帖。鐵山于宣統(tǒng)元年得中府撥貢,曾任吏部文選司和農(nóng)工商部庶務司主事,在京當六品小京官時,常去琉璃廠逛書店,后謝職回家,終日博覽群書,潛心金石書畫,書法精湛,被譽為“華北第一筆”。他專愛鄭板橋畫,曾自刻一章,文曰:“文比板橋多一字,官比板橋少一品”,因板橋名“燮”,比趙少一“昌”字,鄭是濰縣七品,趙為六品,趙比鄭少一品。鐵山一生既是書法家,又是藏書家。趙氏是藏書世家,其父趙維周即喜收藏古籍,一生節(jié)儉,唯購書毫不吝惜,所以藏書豐富,到鐵山時,所收集之書,更多更精,并喜求名人精校善本,其善本書有唐開元《石經(jīng)》、明版《太平御覽》、明汲古閣仿宋陶詩、殷版二十二史、聚珍版善本書多種。 晉商中還有不少人喜歡收藏古玩、文物,如祁縣喬家堡富商喬景僖、喬映南父子,就特別酷愛收藏古玩、文物,據(jù)說喬氏父子收藏的鼻煙壺就有數(shù)十個。還有一件珍貴文物,是用七八十塊壽田、青田等名貴玉石,組成由明代著名篆刻家文彭操刀刻制的印章,每塊上面刻文一句,合起來是一篇《文昌帝君陰文》。此物原為清貴族端方之物,端方和喬家素有來往,曾經(jīng)在喬象住過。后來端方遭暗殺身亡,此物便歸喬家。無奈此物歸喬所有時就缺一塊,喬家常引為憾事。一次,古玩販商攜幾件玉器到喬家,喬映南見內(nèi)中有一塊印章,上刻“欲廣福田須平心地”幾字,正是欲覓之印章,心中大喜卻不露聲色,反而說:“這些破玩藝兒也拿來,快拿走吧!”販客連忙說:“不敢,不敢,知道這幾件不入尊目,以后我有好的再來孝敬,不過年前手頭有些拮據(jù)……”映南說:“早說不就完了,誰讓咱們是老相識呢!”遂讓人從帳房支50銀元交給對方,販客千恩萬謝,堅持要把東西留下。喬映南說:“既然你過意不去,就把這塊印 章留下讓孩子們托個福,我也不白拿,再給你50元,好好過年吧?!惫哦溕滔渤鐾猓吲d而去。喬映南得以璧成全篇。不過這套印章后來的下落,卻不得而知了。又如太谷縣富商曹氏曾收藏有許多珍寶和名人字畫,可惜大多在戰(zhàn)亂中散失?,F(xiàn)存一“金火車鐘”,尚保存完好。此物原為法國工藝品,用黃金、鎢、白金制成,重42.25公斤。原是清乾隆間法國使節(jié)作為貢品獻于清朝皇室,據(jù)說庚子事變慈禧太后西逃西安時,曾向曹家借過錢,后賞此物。此傳可靠性多大,不敢武斷,不過曹家有此物,也非一般。曹氏還保存有一幅《清明上河圖》,雖非宋人張擇端原物,但也是明代著名畫家仇瑛所作,價值也不低。曹氏還有一“百壽大屏風,高3.8米,寬5.02米,上鑲嵌92塊大理石,下部是基石狀,上雕浮云,背刻一百個壽字,百壽圖字乃清代戶部祁雋藻真跡。此外,在祁縣文管所現(xiàn)今所藏文物4100余件,其中古字畫1000多件,也主要來自山西商界。 有許多山西人還是古董商人。如京師古董商所在的琉璃廠內(nèi),就有很多古董商人是山西人。咸豐末年開辦的“德寶齋”,創(chuàng)業(yè)者李誠甫是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今襄汾)人,以善于鑒別法帖、印章、書法而聞名京師,在李氏的經(jīng)營下,該店資產(chǎn)達10萬余銀兩?!皶鴺I(yè)堂”是山西潞安府長治縣崔玉峰于同治年間創(chuàng)辦?!坝⒐琵S”是山西襄汾縣人王德鳳于同治六年(1867)創(chuàng)辦,該店以鑒定和經(jīng)營雞血、田黃石等古印章著名。“榮錄堂”為山西人劉姓于光緒年間創(chuàng)辦,“永寶齋”為山西襄汾縣人崔皆平于光緒十年(1884)創(chuàng)辦?!捌嬗^閣”是山西人馬瑞亭經(jīng)營。此外,還有襄汾人毛子恒開設的“淵識齋”、襄汾人賈濟川開設的“晉秀齋”,臨汾人李建平、李欣平開設的“永譽齋”,襄汾人開辦的“振寰閣”等。他們分別以善于鑒定和經(jīng)營古墨、古硯、古印、金石、青銅器等聞名琉璃廠。這里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寶名齋”,曾以一次事件為后世所知。該店是山西文水縣人李鐘銘在琉璃廠開設的書鋪?!读鹆S小志》載:琉璃廠一條龍,九間門面是寶名”,堪稱最大書鋪,但光緒五年(1879)被翰林院侍講張佩綸告發(fā)。張稱“該商人捏稱工部尚書賀壽慈親戚,招搖撞騙”,與內(nèi)外官吏交結往來,包攬戶部報銷,打點吏部銓補,為京員鉆營差使,為外官謀干私書,戴用五品冠服,每有職官引見驗放,混入當差官員,出入景運門”等等,后李鐘銘被發(fā)配天津。由上可知,山西書商與古董商在北京十分活躍,而且有的書商能量很大,竟能“包攬戶部報銷和打點吏部銓補”。
來自: 率我真 > 《市場》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杜 斌 | 關于《新刻金瓶梅詞話》發(fā)現(xiàn)、購藏與影印
摘 要:《新刻金瓶梅詞話》于1931年冬,由北平琉璃廠某書商以“很低的價格”,從山西介休收購來京,轉手給文友堂,徐森玉、胡適等人以95...
【二次裝修】到底是誰干的?介休發(fā)現(xiàn)的《金瓶梅詞話》彩色電子版要點
介休發(fā)現(xiàn)的《金瓶梅詞話》彩色電子版要點。介休《金瓶梅》詞話本已經(jīng)被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希望它能讓炒作跌入冰點,值得慶賀。介...
古籍善本《金瓶梅詞話》局部
古籍善本《金瓶梅詞話》局部·.
古籍善本——《金瓶梅詞話》局部
古籍善本——《金瓶梅詞話》局部。
最早版本的《金瓶梅》是在山西出現(xiàn)的嗎,原因又是什么?
最早版本的《金瓶梅》是在山西出現(xiàn)的嗎,原因又是什么?“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最早的版本,竟被發(fā)現(xiàn)在山西?現(xiàn)在的《金瓶梅》,...
古籍善本——《金瓶梅詞話》局部(李仁貴珍藏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臨汾襄汾襄陵文廟大成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臨汾襄汾襄陵文廟大成殿。臨汾襄汾襄陵文廟大成殿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襄陵鎮(zhèn)糧站內(nèi)。距襄汾靈光寺琉璃塔...
西方一直不承認夏朝存在, 山西出土一夏朝神器, 領先西方2000年!
西方一直不承認夏朝存在, 山西出土一夏朝神器, 領先西方2000年!然而,2006年在山西襄汾出土了一件夏朝青銅神器,卻震驚了全世界!該青銅...
【原本】《金瓶梅詞話》(介休本): 序 · 跋 · 開篇詞 · 四貪詞 · 目錄
【原本】《金瓶梅詞話》(介休本): 序 .跋 .開篇詞 .四貪詞 .目錄。介休本明萬歷刊本《金瓶梅詞話》,是目前所知《金瓶梅》最早刊本,...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