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了許多美景,你看過了許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陳老師在歌中反復(fù)吟唱,追問男孩旅行的意義。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歌詞得改一改——你換過了許多boss,你炒過了許多魷魚,你迷失在跳槽或不跳每一次的難題。
高福利,高失業(yè)率
在一些西方國家,由于社會福利太好,許多失業(yè)者不愿再找工作,甚至有人主動“失業(yè)”,以領(lǐng)取社會救濟金。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高福利依賴癥”。有研究表示,工作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其實這是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偉大的高爾基同學(xué)就曾說過:“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彼匀绻泔柺辰K日、無所事事,你可能會被一種叫作空虛的東西所淹沒,渴望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做。
壞工作不如不工作
好事不常有,而好事之徒常有。澳洲國立大學(xué)的研究者們最近宣稱,一份壞工作對人們心理造成的負(fù)面影響比失業(yè)更糟糕,也就是說,壞工作不如不工作。這聽起來也像廢話,尤其對中國的廣大人民群眾而言——有份工作已經(jīng)很不錯了,還敢挑剔好壞,叫嚷著幸福感缺失?什么是所謂的壞工作呢?研究者的定義為:缺乏工作保障,超負(fù)荷工作量,自由受限過多,以及沒有前景。當(dāng)然,我們還可以總結(jié)出更多,比如薪酬太少,加班太多,老板太苛責(zé),同事太刻薄,或者,公司離家太遠(yuǎn),吃午餐太麻煩…… 在一個高福利體制社會,壞工作的確是不如不工作的。人們寧愿選擇待業(yè)在家無所事事,也不愿找份壞工作活受罪。不過,在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國家,情況就并非如此了。
沒有絕對的好壞
世界頂尖的“快樂工作專家”亞歷山大?柯爾沃夫在他的書《Happy Hour is 9 to 5》中寫道,所謂工作的“好壞”與幸福感沒有絕對的關(guān)系。試想這樣兩份工作,旅游記者和清潔工人。前者可以游歷世界各地名勝古跡,體驗最好的飯店和旅館,聽起來的確是份誘人的工作。不過苦惱是他們常常需要在一頓晚飯的時間吃遍五六個飯店,在一天之內(nèi)參觀三四個旅館,卻不能在任何一家休息,旅行的樂趣就這樣被折騰得蕩然無存。而清潔工作也可以有許多簡單的快樂,比如工作地點是寬敞的室外,午后大把的空閑時間,或者和同伴們的閑聊——至少亞歷山大書中的清潔工Peter這么認(rèn)為,他很快樂。因此,工作的快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心態(tài)。亞歷山大說,“快樂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在做什么?!?/p>
在一個我們沒法自由選擇工作或失業(yè)的國度,工作的首要意義還是滿足馬斯洛模型中較低層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至于工作與幸福感的問題,我們該知道的是,積極的人,做任何工作都是快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