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德州臨邑《郭 氏 歷 世 源 流 序》 郭 氏 歷 世 源 流 序 (摘自《臨邑郭氏族譜》) 郭氏始祖由丙公之子壬,虢叔之嫡孫也,周成王以先人有功,封于郭,是為郭公,因以為姓。 本源既清,流派斯永。壬生嬰,嬰生偃,偃生牧,皆襲公爵。牧弟曰特,篤志好修,施德行仁為,冀州尹。生隗,為燕昭王國師,參謀制服強(qiáng)齊,遂居燕地。生二子,長蓮池,幼雷溪。蓮生存素,素生孟回,孟回生方鎮(zhèn) ,方鎮(zhèn)生阜,阜生石嵐、石巖。嵐生二子:希古、復(fù)古,復(fù)字濟(jì)虞,為當(dāng)時(shí)賢士。首錄祖先昭穆成帙,且詔其子若孫曰:汝曹世世增錄,遺而不續(xù)者不昌厥后,遂得公有本之傳而后之增錄,絡(luò)繹不匱。濟(jì)虞之子義夫,為平王 上卿,生二子,長曰綱,營州令;幼曰紀(jì)為盧龍尉。綱生丕,丕生雄,字云飛,號懋勛,為荘王總?cè)郑鞣?yán)狁有功,加封鎮(zhèn)嚴(yán)將軍。生三子:繼英、繼武、繼忠,皆居營州。英生酧 恩,襲父爵。忠公智勇兼全,封靖嚴(yán)候。 生子酧祖,為筆帖式常侍。生子曰云,官徵仕良,生孟純,字清甫,學(xué)通素,為靈王上卿。長子寧為齊大夫,幼子延年,為河亶令。延年生質(zhì),質(zhì)生在頖,在頖生鶴,鶴生芳桂。芳桂生昌,昌生克謙。克謙字六吉,為 郝王諫 議,因周不克制秦,遂解綬歸山,乃續(xù)濟(jì)虞公歷代昭穆,纂訂成帙。誡曰:屆茲亂世,藏者當(dāng)如金玉。謙之子翕,翕生二子:長清隱、幼樂隱。樂生靜山,靜山生春魁,春魁生三子:長曰后,次曰偉,幼曰杰。杰生甲儀,甲 儀生朝樞、朝棟。棟生燀,秦張祿薦為參軍。生二子,曰歐曰歙。歐為秦兵馬先鋒。生二子鎮(zhèn)江、鎮(zhèn)海,江仍為秦總兵,后見秦多不仁,遂棄職歸隱。生子崇德、崇善。德生子珍,珍生師堯,仕漢,為汝寧刺史。生二子曰亨 曰亮,遂居汝寧確山,果敢尚義,不避奸險(xiǎn),太后嘉之,奉為給事。生子垣,字次周,文帝朝為內(nèi)閣侍郎。長子鐘,字元音,為河內(nèi)軹縣尹,遂居河內(nèi)。生成義成美。美生解,字翕伯,豪俠仗義,厚施薄報(bào),壯士多歸門下, 后為司戶參軍。生二子,曰廣曰度。廣生三子:大有、大年、大任。大任字負(fù)輿,與宗人欽,同事平帝,官諫議。因莽亂,避居汝南。生二子曰憲曰懲,憲字子橫,事光武,常諫帝東征,上勿聽,后果 穎川起兵,帝深悔悟, 以服其諫,而漢治矣。生二子紹圣紹賢。賢子繼周,學(xué)博行優(yōu),未獲大用。日與弟子講明圣學(xué),序先代昭穆。長子公輔,遷茂陵,幼子公軾,仍居汝南。輔生三子,曰伋曰佑曰保,伋字細(xì)候,歷漁陽太守,有德政行部,幾童 竹馬相迎,仕歸悉,以財(cái)谷散予九族。楊關(guān)西先生以女娶公,生子達(dá),達(dá)生春,春生不敏,敏生以仁,仁生二子:長鵬翮,字奮飛,晉武時(shí),官郎中;幼鵬程,歲進(jìn)士。翮生天培,培生士瑜,瑜生鰲,鰲生丹,字少卿,官拜 司徒。至仕后居華陰。生子宏道,道生履,履生球,球生三子(有誤,應(yīng)為球生昶,昶生三子):通善、通義、通美。通善居長安,通義居鰲屋,通美世居華陰,生子敬之,為五州刺史,贈(zèng)太保,封國公,生子儀,元宗時(shí)為 節(jié)度使,肅宗拜封丞相,汾陽王。生九子:長曰曜,兵部尚書,襲代國公;次曰旴,南州節(jié)度使;三曰晞,御史中丞,太子賓客,兵部尚書,封趙國公;四曰出,翰林侍郎,御史中丞。五曰晤,戶部侍郎,兵部尚書;六曰曖 ,尚升平公主駙馬,金紫光祿大夫,襲代國公,左仆射,七曰曙,太常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八曰映,封沂國公;幼曰暘,中書侍郎。曜之子鋒(詳譜說曜生六子:錦、欽、鋐、鐘、鎮(zhèn)、錠。錦字鋒),襲封汾陽郡王,旴 生三子:銓 、銑、鎮(zhèn)(詳譜說旴生五子:鐸、銓、鑒、銑、銘,鎮(zhèn)可能有誤),遷金陵。晤生五子:鐇、鈞、鎔、鍊、錫,鐇、錫二公遷臨川郭堆。曖生四子:長鑄、次釗,工部尚書,授西川節(jié)度使,三鏦,國子祭酒,太原 郡公、幼鋙,御前侍衛(wèi),富貴蕃盛,難更仆數(shù)。釗生五子:仲恭、仲詞、仲學(xué)、仲文、仲斌,仲文之子曰湖,遷南豐雙井,傳至金龍,遂遷臨川之茶溪而家焉。 鏦生三子:仲宣、仲武、仲翊。而仲恭尚金堂公主駙馬,歷詹事 府事,生子曰翟,爵國子祭酒,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將軍。唐僖宗中和元年避亂,由金陵而遷吉州太和墨溪,生四子:長延嵩、次延升、三延暹、幼延勃。延嵩官樞密使,解授后由吉之墨溪而遷南昌。生子洪霸。霸生三子 :文暹、文政、文格。文政之子仕通,通之子曰敬尚,敬尚之子曰仁欽,仁欽公之子曰興元,興元生二子(應(yīng)為興元生一子,名學(xué)立,學(xué)立生二子:長鳳梧、次鳳祥):長鳳梧,次鳳祥。梧生三子:長達(dá)才,次進(jìn)才,幼道才 。達(dá)才之子廣發(fā)。廣發(fā)生二子坤德、坤行。行生思若,若生二子:順榮、順昌。榮生三子:長曰弦,居南昌;次曰統(tǒng),遷豐城、幼曰緗,遷鉛山紫溪。弦公生子???、希顏、希孟??坠跃幽喜?,顏公官任撫州副總,后遷家 于城南。希孟遷畬頭,兄弟皆由南昌分土而宅,瓜瓞綿綿。其在臨川有先居郭堆,而為鐇公錫公,后者居臨邑,而為???、希顏、希孟后者,戶敦禮儀,人服詩書,雖經(jīng)兵火之余,而世系秩秩,昭穆井井,亦由濟(jì)虞公之所增 錄,雍和公之所珍藏,紹賢公之所稽考,世世實(shí)之,無忘一本之親。予于郭氏居同桑梓,又屬世婣,茲值書錦之暇,敬承臺(tái)命,披閱先世譜牒而為之序焉。 皇明萬歷四十五年歲次丁已春正月中干榖旦賜進(jìn)士弟由兵科給事中累陛正治上卿賢德大夫太子少保,禮、戶、兵、刑四部尚 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年家婣眷弟南昌熊明遇敬書。 郭氏始祖世 系 譜之一--- 由黃帝至虢叔(計(jì)二十七世) 世 系 譜 由黃帝至虢叔(計(jì)二十七世) 謹(jǐn) 按:公譜世系表,由黃帝至虢叔,有兩種不同記載:其一為傳十九世;其二為傳二十七世,未知孰是,惟以雙方距離時(shí)間計(jì)算,則似以后者記載較為合理,蓋由黃帝傳至虢叔,起碼相隔一千三百余年,而每一世則平均不可能超逾五十年也。故本譜特采納記載二十七世者為依據(jù)。 一世黃帝:世嗣少典氏,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感而有孕,二十四個(gè)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于有熊,故號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方累氏名白節(jié),生體及清;三妃彤魚氏,生揮及夷彭;四妃早嫫母,貌惡德充,生蒼林、萬陽。其眾妾之子十六人而已。八月既望,崩於嬌山,在為百年,傳子玄囂。 二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母曰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大昊之法,故稱少昊。在位八十四年崩,壽百歲,葬於云陽,故后世又曰云陽氏。生子?jì)蓸O,傳為於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三世嬌極:玄囂子,未即位,生子俊,是為帝嚳。 四世帝嚳:嬌極子,名俊,生而祥靈,年十五,顓頊帝受封於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陽為天子,以其肇於辛,故號高辛氏,都於毫。帝共有四妃,元妃有邵氏之女,曰姜嫄,與帝禮祀上帝二生稷;二妃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堯於丹陵;三妃有娥氏女,曰簡狄,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四妃娵訾氏,曰常儀,生子摯。帝在位七十年,壽一百零五歲崩,葬於頓丘,子摯嗣立。 五世后稷:名棄,母姜嫄,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心欣悅而踐之,而身動(dòng)如孕者,屆期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不踐,徙置平林,適會(huì)山林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嫄以為神,遂收養(yǎng)長之,因初欲棄之未果,故名曰棄。棄兒時(shí)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麻菽,其長遂好耕農(nóng),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堯聞之舉為農(nóng)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號曰后稷,別姓姬氏,生姿楘璽。 六世楘璽:后稷子,生子叔望。 七世叔望:楘璽子,生子不屈。 八世不屈:叔望子,當(dāng)夏大康政衰失國,不屈不務(wù)稼穡,遂失其世襲之官,逃竄西北戎狄間,生字鞠陶。 九世鞠陶:不屈子,生子公劉。 十世公劉:鞠陶子,雖在戎狄間,復(fù)修后稷之業(yè),善貨殖,積資甚富,受鄰封獫狁所覬覦,為安全計(jì),遷國於陜西之豳邑,百姓多從之,卒后子慶節(jié)立。 十一世慶節(jié):公劉子,國於豳卒后子皇樸立。 十二世黃樸:慶節(jié)子,嗣位豳國,卒后子弗差立。 十三世弗差:黃樸子,卒后傳位於其子毀隃。 十四世毀隃:弗差子,生子曰公非。 十五世公非:隅隃子,卒后傳子辟方。 十六世辟方:卒后傳子高圉。 十七世高圉:卒后傳子侯侔。 十八世侯侔:卒后傳子亞圉。 十九世亞圉:卒后傳子云都。 二十世云都:卒后傳子太公。 二十一世太公:卒后傳子組紺。 二十二世組紺:卒后傳子請zhou(音周)。 二十三世請zhou(音周):卒后傳子公叔祖類。 二十四世公叔祖類:卒后傳位於古公dan(音但)父。 二十五世古公dan(音但)父:公叔祖類子,后修后稷公劉之業(yè),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受熏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定國號為周。有子三人:長太伯、次虞仲、三季歷。長子太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為嗣,二人乃文身斷發(fā),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王季。 二十六世季歷:又名王季,古公三子,修古公遺道,篤于仁義,諸侯順之。生三子:長姬昌、次虢仲、三虢叔。王季卒,子姬昌立,是為文王。 ——錄自郭世科主編《汾陽郭氏郭村支譜》 附件:由黃帝至虢叔公(二十七世)授姓世系源流示意圖 附件:由黃帝至虢叔公(二十七世) 授姓世系源流示意圖 黃帝——玄囂——嬌極——帝嚳——后稷——楘璽——叔望——不屈——鞠陶——公劉——慶節(jié)——皇樸——弗差——?dú)ш湣恰俜健哙觥钯啊獊嗋觥贫肌M紺——請周——公叔祖類——古公但父——季歷——姬昌、虢仲、虢叔(郭姓始祖) 入渝第十一世裔孫 鴻林 撰 注:黃帝(《辭?!贰稓v史分冊》)載:“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炎帝擾亂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擁戴,在阪泉(今河北逐鹿東南)打敗炎帝。后蚩尤擾亂,他又率領(lǐng)各部落在逐鹿擊殺蚩尤。從此他由部落首領(lǐng)被擁戴為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痹邳S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gòu)成華夏名族的主干部分,炎黃子孫之說源于此?!?/span> ——摘自《辭?!?/span> 郭氏始祖世 系 譜之二--- 由虢叔公至子儀公(計(jì)六十世) 由虢叔公至子儀公(計(jì)六十世) 一世虢叔:季歷三子,周武王即位,因功受封于西虢,其他在陜西省寶雞縣境。當(dāng)時(shí)以國名定姓,后因虢、郭音近等因,轉(zhuǎn)音為郭,故又尊虢公為郭公,成為郭姓之鼻祖。 二世序公:虢叔之子,生一子名全。 三世全公:序公之子,生一子名蘊(yùn)。 四世蘊(yùn)公:全公之子,生一子名準(zhǔn)。 五世準(zhǔn)公:蘊(yùn)公之子,生一子名育。 六世育公:準(zhǔn)公之子,生一子名處范。 七世處范公:育公之子,生一子名待舉。 八世待舉公:處范公子,生三子:長虢公如、次泰方、三泰初。 九世虢公如:待舉公子,生一子名虢公謂。 十世虢公謂:虢如公子,生一子名虢公丹。 十一世虢公丹:虢公謂子,生一子名虢公全。 十二世虢公全:虢公丹子,生二子:長虢公伯皇、次虢公仲備。 十三世虢公仲備:虢公全次子,生一子名虢公代。 十四世虢公代:虢公仲備子,生三子:長虢公彰、次虢公族、三虢公桓。 十五世虢公桓:虢公代三子,生一子名虢公意。 十六世虢公意:虢公桓子,生三子:長虢公穆、次直理仲、三不曲季。 十七世直理仲:虢公意次子,生一子名待清。 十八世待清公:直理仲子,生一子名虢公望。 十九世虢公望:待清公子,生二子:長虢公永、次隋介。 二十世隋介公:虢公望次子,生一子名秦復(fù)。 二十一世秦復(fù)公:隋介公子,生二子:長虢公宴、次賓禮。 二十二世賓禮公:秦復(fù)公次子,生一子名虢公明。 二十三世虢公明:賓禮公子,生二子:長虢公啟、次虢公望。 二十四世虢公啟:虢公明長子,生二子:長孟兆、次仲安。 二十五世孟兆公:虢公啟長子,生一子虢公林父。 二十六世虢公林父:孟兆公子,生二子:長虢公俊伯、次虢公叔。 二十七世虢公叔:虢公林父次子,生一子名東郭書。 二十八世東郭書公:虢公叔子,生一子名東郭賢。 二十九世東郭賢公:東郭書公子,生一子名東郭姜。 三十世東郭姜公:東郭賢公子,生一子名隗。 三十一世隗公:東郭姜公子,戰(zhàn)國時(shí)為燕昭王大夫,昭王欲得賢士,以報(bào)齊仇,問計(jì)于隗,隗曰:王欲得賢士,請自尊禮隗始,於是昭王筑臺(tái)師事之,樂毅、劇辛、鄒衍果聞風(fēng)而至。生一子名淇。 三十二世淇公:隗公子,生一子名停,大文學(xué)家。 三十三世停公:淇公子,生一子名蒙,漢朝阿陵侯。 三十四世蒙公:停公子,生一子名忠,東漢東武侯。 三十五世忠公:蒙公子,生一子名賜。 三十六世賜公:忠公子,生一子名休。 三十七世休公:賜公子,生一子名徵。 三十八世徵公:休公子,生一子名春貴。 三十九世春貴公:徵公子,生一子名宏偉。 四十世宏偉公:春貴公子,生二子:長名實(shí)、次名原。 四十一世原公:宏偉次子,生二子:長名倉、次名茂。 四十二世茂公:原公次子,生一子名惠。 四十三世惠公:茂公子、生三子:長合昌、次合盛、三合興。 四十四世合昌公:惠公長子,生一子名積善。 四十五世積善公:合昌公子,生一子名逢甲。 四十六世逢甲公:積善公子,生一子名追仁。 四十七世追仁公:逢甲公子,生一子名天申。 四十八世天申公:追仁公子,生一子名任。 四十九世任公:天申公子,生一子名泰。 五十世態(tài)公:字林宗,博通墳典,居家教授,弟子數(shù)千人。嘗舉有道不就,善品題海內(nèi)人士,然不為危言核論,故黨錮禍起而能身免。及卒蔡邕為碑曰:吾為碑銘多矣,惟郭有道無愧色,其受人推重,由此可知也。生二子:長名善愛、次名康。 五十一世康公:泰公次子,生一子名莊。 五十二世莊公:康公子,生一子名冉。 五十三世冉公:莊公子,生一子名進(jìn)。 五十四世進(jìn)公:冉公子,生一子名慧。 五十五世慧公:進(jìn)公子,生一子名履球。 五十六世履球公:慧公子,任隋朝金州司倉,生一子名昶。 五十七世昶公:字宏暢,履球公子,任唐初涼州司法參軍,生一子名通。 五十八世通公:諱通美,字德政,昶公子,歷任京光尹、美源縣主薄等職,卒后追贈(zèng)兵部尚書。生二子:長名恭之、次名敬之。 五十九世敬之公:通公次子,歷任綏、渭、桂、壽、泗五洲刺史,累加中大夫,策勛上柱國。贈(zèng)太保,卒后追封祈國公。生十一子:長子琇、次子儀、三子云、四子日胃、五子瑛、六子珪、七幼賢、八幼儒、九幼明、十幼沖、十一幼謙。 六十世子儀公:唐華州人,敬之公次子,玄宗時(shí),任朔方節(jié)度使,平安史之亂,收復(fù)兩京,再造唐室,以身擊天下安危垂二十年,累官太尉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亦稱郭令公,尊尚父,卒謚忠武,配享太廟。生八子:長曜、次旰、三晞、四昢、五晤、六曖、七曙、八映,孫多不能盡識,問安惟點(diǎn)頷而已,壽至八十五始卒,富貴壽考,亙古無儔,朱子綱目,譽(yù)之為千載一人云云。 注: 一、本譜所載《由皇帝至虢叔公》與《由虢叔公至子儀公》世系譜,均引自《環(huán)球郭氏宗譜》,原譜來源郭氏后裔分支派下,準(zhǔn)確性尚待考證 二、 71世譜比60世譜增加十一世,即從二世起,順序?yàn)椋罕?、王、偃、特、蓮池、存素、孟回、方?zhèn)、阜、石嵐、復(fù)古;又增加39世廣意、40世孟儒。少了36世賜、37世休、50世泰。還有33世亭移后為36世,38世徵移后為50世。 三、世系中“公”應(yīng)為稱呼,并非名字。 四、“由虢叔公至子儀公”一世虢叔:“……因虢郭音近,轉(zhuǎn)音為郭,故又稱虢公為郭公,成為郭姓之鼻祖?!庇抟詾?,虢改郭不始于虢叔公,而在晉滅虢之后,且有虢叔后世之姓氏為證。故添三字改一字“因虢郭音近”前加一“后”字,“因虢郭音近”后加“等因”二字;“故又稱虢公為郭公”改“稱”字為“尊”字。 五、二十六世虢公林父:“仲安公子?!敝侔材斯指付甯福叶迨烂险坠忻鞔_記明公林父為孟兆公之子。愚以為原譜有誤,故改公林父為孟兆公子。 ——錄自郭世科主編《汾陽郭氏郭村支譜》 附:世系源流示意圖 虢叔:季歷三子,郭氏鼻祖——序——全——蘊(yùn)——準(zhǔn)——育——處范——待舉——如——謂——丹——全——仲備——代——桓——公意——直理仲——待清——望——隋介——秦復(fù)——賓禮——明——啟——孟兆——林父——叔——東郭書——東郭賢——東郭姜——隗——淇——亭——蒙——忠——賜——休——徵——春貴——宏偉——原——茂——惠——合昌——積善——逢甲——追仁——天申——任——泰——康——莊——冉——進(jìn)——慧——履球——昶——通——敬之——子琇、子儀、子云、子日胃、子瑛、子珪、幼賢、幼儒、幼明、幼沖、幼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