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一:白芷、石菖蒲、蒼術、陳皮、細辛、厚樸、半夏、桂枝、通草、蘇葉、川芎、甘草各等份。 用法:將上藥研為粗粉術,每次取15克,與生姜5片,蔥白2根,加水同煎,睡前服用,每日1次。 功效:理氣化痰,通竅止嗚。 主治:耳鳴如蟬聲,舌淡苔白膩,脈滑。 方二:黃芪20克,白蒺藜、羌活各9克,制附子(先煎)3克,羊腎(焙干)2個,蔥白2根。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功效:補腎益氣止嗚。 主治:腎虛腰酸,夜間睡后耳嗚如擊鼓聲。 左歸丸治神經(jīng)性耳鳴療效好 耳鳴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癥狀,可分為神經(jīng)性耳鳴(也叫主觀性耳鳴)、客觀性耳嗚等。神經(jīng)性耳嗚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耳鳴,這種耳嗚的聲音可表現(xiàn)為鈴聲、嗡嗡聲、哨聲、吼聲、雜聲或各種音調(diào)的純音。 近年來,研究人員使用中成藥左歸丸治療神經(jīng)性耳嗚,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具體的方法是:每次服藥丸60小粒 (每10粒重1克),溫開水送服,每日服 3次,連續(xù)用藥2周為1個療程,最多可用藥6個療程。研究人員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些耳嗚患者在服用此藥3個療程后不僅耳嗚的癥狀消失了,而且其聽力也提高了15~30分貝,頭部沉重感也有所減輕。在服用此藥顯效(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的耳鳴患者中,有些患者感覺耳嗚有所減輕,有些患者感覺耳鳴的性質(zhì)和響度雖無明顯改善,但耳嗚對自己的干擾明顯減少。少數(shù)耳嗚患者衣服用此藥后,其失眠、焦慮癥等并發(fā)癥也同時得到了改善。耳鳴患者服用左歸丸治療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故此法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使用此藥治療耳鳴,是在于左歸丸具有補益腎陰的功效,故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腎陰虛型的耳嗚。研究人員體會到,用左歸丸治療突發(fā)性耳鳴及由精神壓力和勞累過度引起的耳嗚,其療效更加顯著。 治神經(jīng)性耳鳴驗方 磁石(包先煎)30克,珍珠母(先煎)、石菖蒲各20克,龍骨(先煎)、茯神、遠志、神曲、酸棗仁各10克,黃連6克。琥珀(沖兌)2克。 氣虛加黨參,血虛加當歸,陽虛加補骨脂,血淤加丹參,痰火加膽南星。 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4個周為1療程 產(chǎn)后耳鳴 丹梔逍遙散加減治方 史某,32歲,2010年3月12日初診。自訴產(chǎn)后35日耳鳴如蟬,終日不休。問其病史,述其產(chǎn)后因事所愿不遂,郁怒不暢,當日即發(fā)耳鳴,甚則閉而不聞聲音。觀其形消體瘦,面色無華,神情憂郁,舌紅少津,脈細而澀。此乃產(chǎn)后之際營血虧損,加之情懷不暢或郁怒,致肝膽氣結,氣郁化火,壅塞清竅而致。 立方以丹梔逍遙散加減。藥用柴胡5克,梔子9克,牡丹皮9克,當歸18克,炒白芍12克,制首烏10克,薄荷5克,靈磁石9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甘草5克。水煎服,3服,每日一服。 3服藥后,患者耳中蟬鳴頓失,飲食好轉,睡眠安,囑其原方再進兩劑,耳鳴未見復發(fā)。 產(chǎn)后營血不足加之郁怒情懷不暢,最宜郁而化火,阻塞清竅。取“木郁達之”、“火郁發(fā)之”之意,予以丹梔逍遙散加減,加磁石、龍牡專事潛鎮(zhèn),全方升中有降,使肝之性得以升發(fā),沖和條達則郁開結散,肝滋火凈,耳鳴自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