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突然覺得A10的羽毛球拍手膠太軟,想換個硬一點的厚一點的。結果就換了一個索牌的羽毛球拍厚手膠,結果發(fā)現(xiàn)后場更好發(fā)力了。網前球時感覺竟然手指控制手柄更加精確了.
每個人的手大小都不同,所以需求也不同,有些人喜歡厚有些人喜歡簿。其實厚和薄只是相對你手撐大小來痕量。羽毛球要的是爆發(fā)力,沒有一定的空隙是不可能有爆發(fā)力的。所有不存在厚的好發(fā)力這一說法。
日本三洋教練關于的忠告三洋羽球隊教練宮崎克已說,手膠可以調節(jié)拍柄精細,“粗拍柄有利于將力量傳送到球拍上,以便大力擊球。相反,不利于對球的細膩處理。粗拍柄有利于雙打;細拍柄有利于手指的細膩操作,但是,傳送到球拍的力量會在中途大大削弱,不利于大力擊球或接力量大的球。細柄對單打有利” -----------------------摘自《羽毛球》(日本)宮崎克已 個人習慣而已,像林丹就喜歡細柄的,而蓋德則喜歡粗柄的。
我個人則喜歡不去原裝柄皮,再纏一層勝利的218手膠。 手感、發(fā)力各方面都很好,很舒服。 另外,Arc-10的原裝手膠吸震比較多,可以形成弓劍系列比較立體的手感,但同時可能削弱了大多數(shù)球員比較直觀的球感~~ 宮崎克己寫的教材我看過,與肖杰寫的《學打羽毛球》差別挺大的,那是日本人的,跟咱中國人的不一樣。在那本日本教材里,步法的介紹十分單一,只有一種,沒有細分,根據宮崎克己的說法,他介紹的步法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滑步”……還是覺得肖杰寫的好。
這個厚應該是相對吧,我覺得是“相對薄”點更好發(fā)力,另外“相對薄”手丙轉動起來更加方便,便于手指發(fā)力去做更多不同的動作!記得第一次拿著拍的時候,以為那快底膠是手膠,直接給撕掉再上了個龍骨!所以也一直喜歡用龍骨,他特殊的手感!
稍細些的手柄,手掌內的空隙大些,能更容易做技術動作。稍厚的手膠,手抓得穩(wěn)些,利于殺球和其他用大力的動作。 粗與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想樓主說的粗與細都是適合個人基礎上的粗與細,所以從物理學上來分析,粗的容易傳導力量,而從技術層面來說,細的容易轉拍做精細動作,再從個人喜好來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所以,不必停留在理論上,去實踐中尋找自己喜歡的感覺即可。
偶覺得細的比較容易發(fā)力啊用薄手膠, 手指發(fā)力時手指與手膠+掌心與手膠的距離會長那么一點點, 感覺就是發(fā)力距離長了, 揮動幅度可以增加不知道對不對 |
|
|
來自: ruiruiruiruic... > 《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