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平公造像記》
集評(píng):
![[轉(zhuǎn)載]龍門二十品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記》 [轉(zhuǎn)載]龍門二十品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記》](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稱呼最早見于清代康有為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隨筆》。內(nèi)容一般是表達(dá)造像者祈福消災(zāi)的。。它的書法藝術(shù)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演化,從而形成了端莊大方、剛健質(zhì)樸、既兼隸書格調(diào),又孕楷書因素的獨(dú)特風(fēng)格,是北魏時(shí)期書法藝術(shù)的精華之作、“魏碑”體的代表。
“龍門二十品”計(jì)有:《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長(zhǎng)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步轝郎張?jiān)嫫抟桓橥龇蛟煜裼洝贰ⅰ侗焙M踉斣煜裼洝?、《司馬解伯達(dá)造像記》、《云陽伯鄭長(zhǎng)猷為亡父等造像記》、《新城縣功曹孫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記》、《邑主高樹和維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記》、《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記》、《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邑主馬振拜和維那張子成卅四人為皇帝造像記》、《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幼孫造像記》、《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記》、《北海王國(guó)太妃高為亡孫保造像記》、《比丘道匠為師僧父母造像記》、《輔國(guó)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陸渾縣功曹魏靈藏造像記》、《安定王元燮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記》、《齊郡王元佑造像記》、《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記》。
《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于佛龕的題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題記由孟達(dá)撰文,朱義章楷書。此碑與其它諸碑不同之處是全碑用陽刻法,逐字界格,為歷代石刻所僅見,在造像記中獨(dú)樹一幟。記文內(nèi)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懷,兼為往生者求福除災(zāi)。清乾隆年間始被黃易(1744-1801)發(fā)現(xiàn),受到書壇重視,列入“龍門二十品”,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jié)體扁方緊密,點(diǎn)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fēng)格的代表?!稐畲笱墼煜裼洝?刻于北魏景明正始之際(500年-508年)??瑫?,刻在洛陽龍門古陽洞。與《始平公造像》、《孫秋生造像》、《魏靈藏造像》并稱“龍門四品”??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將其列峻健、豐偉之宗。造像龕位于古陽洞口上方南側(cè),共六龕,均為圓券形淺龕。分上、中、下三排,每排兩龕,其大小不等。圓楣拱內(nèi)刻卷草葡萄紋,主尊為交腳彌勒(已經(jīng)殘破)。左右二脅侍菩薩侍立。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501年)完成?!多嶉L(zhǎng)猷造像》, 造像記位于佛龕右側(cè),高50厘米、寬35厘米,記景明二年鄭長(zhǎng)為亡父、母皇甫、亡兒士龍以及其妾陳玉女為亡母徐,各造彌勒像。碑文書法有上承漢隸、下啟唐楷的重要意義?!秾O秋生造像記》,全稱《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在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懊魅辏?02年)五月廿七日造訖。此碑書犀利剛勁,寬博樸厚,較《始平公造像》筆法多變,龍門二十品之一。孟廣達(dá)文,蕭顯慶書??瑫逍校腥抛?。字體方勁峻拔,沉著勁重。筆法凝練自如。《元詳造像記》,全稱北海王元詳為母子平安造彌勒像記造像記高88厘米,寬42厘米,是元詳隨北魏孝文帝南伐遷都至洛陽的歷史實(shí)錄?!杜i釉煜裼洝?,全稱《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長(zhǎng)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彌勒像記》,龍門二十品之一。高100厘米,寬34厘米,是長(zhǎng)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后改"尉"姓)為亡去的兒子牛橛所造,過去曾有牛橛龕之稱。造像碑座中間雕刻蓮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舉狀,形象生動(dòng)逼真。碑文字體端莊整肅。
延伸閱讀
龍門二十品略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