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 獨化講課

 獨化 2013-04-05

獨化講課

 1、《我為何寫不出蘭亭序》

獨化

有兩個《蘭亭序》:一個是文章意義上的蘭亭序;一個是書法意義上的蘭亭序。這兩個蘭亭序我都寫不出來。我寫不出《蘭亭集序》這樣的文章來;我也寫不出蘭亭序那樣的書法來。

我為何寫不出《蘭亭集序》這樣的文章?那要看《蘭亭集序》到底寫了一些什么。很簡單的,《蘭亭集序》抒發(fā)了兩種感情,一種是歡情;一種是悲情。這是人類兩種最基本的思想感情,我怎么就沒有呢?有倒是有,問題的復雜卻在于我的悲歡和王羲之的悲歡在質(zhì)和量上都不一樣。先說歡情吧,“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蓖豸酥目鞓泛唵吸c說無非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大眾化的快樂而已,但是仔細閱讀發(fā)現(xiàn)問題不僅僅是這樣。王羲之的快樂似乎不是一種簡單的物質(zhì)意義上的快樂,蘭亭集會似乎沒有舉行盛大的宴會,“無絲竹管弦之盛”,王羲之的快樂純粹是一種深刻的精神意義上的快樂,是一種一切都放下了一切都釋然了的快樂。是“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哲學的快樂。永和九年,王羲之整整五十歲,退出仕途的王羲之“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之王羲之似乎真切地領悟到了“活著,就是敞開”的當代西方哲學關于存在的意義?而這種種機緣和其中透漏出來的天才的信息我等凡夫俗子哪里能有?換句話說,“信可樂也”這種高蹈的快樂在我等這種“天下熙熙,只為名來;天下攘攘,只為利往”的庸俗的日常生活中不會出現(xiàn)的??鞓肥怯写鷥r的,而真正的快樂需要付出真正的代價。我們有誰愿意為快樂付出真正的代價?我們?yōu)榭鞓犯冻龅拇鷥r的質(zhì)和量決定了我們得到的快樂的質(zhì)和量。王羲之四十余次的辭官最終換取了“是日也”蘭亭的快樂。誰人有此,誰人為是?次說悲情,“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蓖豸酥谋春屯豸酥目鞓肥且粡埌准埖恼磧擅?,也就是說他的這種深刻的悲痛和他那種透徹的快樂互為因果?!爱斊湫烙谒?,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M不痛哉!”王羲之的悲痛源于“Gong with the wind”的人生觀察:“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豈不痛哉!”花朵燦爛開放的后面鐵定了的事實是衰敗和凋謝。再快樂的人生注定也是要隨風而逝的??膳碌氖?,深刻的快樂體驗的同時伴隨的這種飄的虛無的哀感更沉重殺傷力更強?!皹窐O生悲”,這種高峰情感體驗我等蕓蕓眾生只好望洋興嘆而已。如此說來,我們不是沒有悲和歡,而是我們的悲歡都是那蠅營狗茍的小悲歡罷了,是張三的快樂,是李四的痛苦,我們的身上沒有“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王國維評價李煜詞的話),我們的文章不過“自道身世之戚”(王國維評價另一詞人的話)。“詩歌就是把煤窯深處的那匹白馬牽出來”,我等拿出來的依然是一塊煤,那匹白馬依然在煤窯深處的。因為上面所說的理由,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寫不出《蘭亭集序》這樣的文章的。

我為何寫不出蘭亭序那樣的書法?我寫不出《蘭亭集序》這樣的文章決定了我寫不出蘭亭序那樣的書法,這是自然的。但是原因好象并沒有完全被揭示出來。我再說說。長久的(年深日久的)良好的筆墨的訓練的缺失是最簡單的原因,尚有更復雜的原因。常讀蘭亭帖(馮承素摹蘭亭帖)就會發(fā)現(xiàn)蘭亭帖字里行間充溢著一種從容和淡定,灑脫和剛健,優(yōu)雅和和諧,……五十歲的人誰沒有一些斫喪,人好象一直處在一種突圍的狀態(tài)中,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完成某種有效突圍,甚至,幾乎人人都是這樣。但是,英雄豪杰仍然是有的。例如,陶淵明不肯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歸去來兮歸園田居。李白在天寶三載被“賜金放還”,唐玄宗斥其“非廊廟器”的重大挫折面前寫下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主義的詩句。蘇軾“烏臺詩案”身陷黃岡卻也寫下了“大江東去”。這是對一個人心態(tài)的考驗,少年時即敢“東床袒腹”的王羲之五十年的人生跌宕過去之后,心態(tài)依然從容和淡定,灑脫和剛健,優(yōu)雅和和諧,……這是可貴的也是難能的。不惑之年的我之心態(tài)殊非從容和淡定,灑脫和剛健,優(yōu)雅和和諧,……中國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但決不僅僅是線條的藝術。我輩只知線條之藝術者豈敢望蘭亭序之項背?!

我為何寫不出蘭亭序?永遠的問題。

05/10/01

2、《項羽的倦》

獨化

項羽在鴻門宴上完全不在狀態(tài),精神極其不振作,不時地發(fā)苶,言語遲緩,反映遲鈍?!绊椨鹉徊粦!薄绊椡跷从幸詰?,這還是項羽嗎?那個殺人如麻的項羽哪里去了?那個馳騁疆場的項羽又哪里去了?

項羽很倦。疲倦,慵倦,厭倦。項羽的倦從何而來?項羽的倦和項羽最后的身死國滅有何關系?兩千年后的今天我們探討這個問題又有何意義?

疲倦。巨鹿之戰(zhàn)之后的項羽的疲倦是可以理解的。雖然說破釜沉舟的壯舉過去有一年時間(前20712月——前20612月)了,但是大戰(zhàn)對這個少壯派體力和精力的損耗一年時間的補給似乎不是很充分?

慵倦。鴻門宴上的項羽大概二十七、八歲,而項羽自從二十四歲起事以來,“有美人名虞,常幸從”,“常幸從”的“虞”每日在成功洗去項羽征塵的同時也使這個“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的而立之年的人身體不可避免的困倦和慵倦起來。

厭倦。疲倦是可以恢復的,慵倦是可以克服的,可怕的是厭倦。“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侯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保ā妒酚浘砥摺ろ椨鸨炯o第七》)二十五六歲的項羽看著“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的“諸侯將”除了厭倦之外還會怎樣?!

與其說項羽死于劉邦之手,不如說項羽死于倦這種人到中年人人都無法避免的消極的情緒之中。來自日常生活的疲倦,來自伴侶之間的困倦和慵倦,來自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宗教信仰等諸多領域的深深的厭倦,很容易使一個人放棄一切和自棄一切的?!岸⒅辍边@個詞語大可玩味,我莫名其妙地想到了一個英文單詞:REMOULD(改鑄,改造)。疲倦需要良好的恢復,困倦和慵倦需要下大力氣去消除,破滅了的動搖了的厭倦了的需要重新確立再次樹立。這真是人生一個緊要處最關鍵的時候,它直接決定一個人后半生的立身為人榮辱禍福前途命運甚至身家性命??杀氖穷旐櫟捻椨鹉睦镏肋@些?更為可悲的是項羽政治集團對此問題的忽略,這個責任應該完全由那簡單粗暴的“亞父”范曾承擔起來。項羽“REMOULD”的工作當然應該由項羽自己去完成,利用自己的閱讀和閱歷來完成自己“REMOULD”的工作,“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保ㄍ希╉椨饹]有閱讀;而項羽起事到敗死不過八年時間(前209——前202),項羽也沒有閱歷的。也就是說項羽“REMOULD”的工作項羽自己是完成不了的。而季父項梁又早死。項羽“REMOULD”的工作歷史性地落在了“亞父”范曾的肩上,無奈能讓“亞父”范曾這個糟老頭子激動起來的只有鐵和血,在“亞父”范曾那里是“豎子不足與謀”的。在烏江邊“項羽笑曰:‘天之亡我’”對此我們除卻苦笑也不會有什么了。

而劉邦的情形與此恰恰相反。劉邦和項羽同時起事,項羽二十四歲,劉邦卻早已過了那不惑之年,劉邦四十八歲。西方人對于不惑之年尚有理智之年的說法,西方人對于五十歲的男人更有“FOX”的形容。加之劉邦身邊還有那“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張良,“項王……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馀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shù)十人。其最后,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對此我們除卻無言也不會有什么了。

05/10/02

3、《柳宗元之死》

獨化

請問上帝,你給人類到底準備了一些什么?再請問上帝,你給知識分子又準備了什么?最后一問,你給中國知識分子又準備了些什么?

在申說柳宗元之前,請允許我做以上的發(fā)問。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向以士自居,而依許慎的解說士者事也(“士,事也。數(shù)始于一終于十。從一從十??鬃釉煌剖弦粸槭俊!?/SPAN>(許慎《說文解字》)。士就是回答和處理生活中提出的所有問題的人。迎接生活,向生活挑戰(zhàn)的人。將生活中至難至煩之事化簡化易的人。——獨化《士之五說》)。“不錯,士生來就是為人辦事的,無巨無細,朝中府中,帝王將相,蒼生百姓。凡有事處皆有士之身影。士處理經(jīng)手之事無以數(shù)計?;虮M己之力;或盡己之心?;蚬聼o量;或功敗垂成。但士之所作所為無不殫精竭慮傾其所學。尤其或遇一人危難之時甚或一國傾危之時,當一士挺身而出主動請纓負命前往,或‘流血五步’;或‘頸血濺王’。這種‘血寫的文字’(尼采語),使這片土地上我們這谷粒所維系的生命璀璨無比,人性的光彩被發(fā)揮到了極致。”(獨化《士之三說》),我上面的文字明眼人打眼看去即知我在表述的是那“士氣囂張”(錢穆語)的先秦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的行狀。先秦以降,“盡瘁事國”(《詩經(jīng).北山》)幾成為中國知識分子最難堪和最尷尬的理想,晁錯因為削藩忙的連春節(jié)都忘記了,但是最后一切都成了晁錯的錯,“今計獨斬錯”,晁錯被車裂。司馬遷仗義執(zhí)言卻遭了宮刑。賈誼受到了重視,卻“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白被召,卻以“詞臣”混跡于宮廷,很快又被“賜金放還”。

中國知識分子何去何從?“也正是從中唐起,一個深刻的矛盾在醞釀。”(李澤厚《美的歷程》)中國知識分子需要重命名?事實是中國知識分子開始突圍,集體大逃亡成了可怕的歷史趨勢?!袄綦[”者豈止一個白居易?哲學的時代徹底消亡文學的時代大放光芒。

清一色的黑烏鴉中有沒有零星的白烏鴉呢?

要考察子厚(柳宗元字子厚)的為人我想以“八司馬”事件(唐順宗時主張打擊宦官勢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岸酢敝竿鮼订p王叔文,“八司馬”指韋執(zhí)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他們在改革失敗后,俱被貶為州司馬,故名。)以后柳宗元的文本為依據(jù)是可行的。

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李白給我們留下的文本是什么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ā缎新冯y》)“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鞍怂抉R”事件之后柳宗元給我們留下的文本眾多,膾炙人口的諸如《捕蛇者說》《小石潭記》《黔之驢》……,這里我只擇取柳宗元一首人們耳熟能詳?shù)男≡娬f一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畫面是冰冷和死寂的?!肮轮鬯蝮椅?,獨釣寒江雪”精神世界是孤寂和悲涼的。雪落在中華大地,寒冷在封鎖著一個民族,怎么辦?我是誰?我想到了選擇,如果是李白,他或許會選擇踏雪;如果是白居易,他會“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可是子厚的選擇卻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國知識分子在盡瘁事國的理想破滅之際有了各行其是的選擇,或者決意山水山水意識開始覺醒,那山間之清風江上之明月不知招去了多少中國知識分子的靈魂;或者“喚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十年一覺揚州夢”;或者……但是子厚卻選擇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督愤@首小詩是子厚在貶管之地永州寫下的,而就在赴永州途中子厚憑吊了當年屈原投汨羅江的地方,曾寫下了《吊屈原文》?!肮轮鬯蝮椅?,獨釣寒江雪”看來子厚是下決心做有唐一代的屈原了,盡管“千山鳥飛絕”,盡管“萬徑人蹤滅”,但是子厚卻選擇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法國當代文藝評論家加洛蒂在評價本國詩人圣瓊·佩斯時說:他經(jīng)歷了法國的衰退和沒落,他感到了人的異化的全部重壓,他對人類整整一個時代提出了疑問。莫非柳宗元也要做這種反動?

思想是有風險的,而中國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卻恰恰選擇了這一點,而選擇了思想即選擇了孤獨和危險,選擇了死亡。柳宗元探到“寒江雪”中的釣竿最終什么也沒有釣上來,纖細的釣竿必然地和子厚的“零落殘魂”(柳宗元《別舍弟宗一》)一起無聲無息地碎在了一江寒雪里。而詩人的生命僅僅只有47年。

千年后的今天,秋風秋雨的深夜,我思考這些問題到底又是為了什么?!

05/10/03

4、孟浩然到底風流不風流

獨化

孟浩然到底風流不風流的問題的提出始發(fā)軔者當推李白,李白認為孟浩然是風流的。那么,孟浩然到底風流不風流呢?

要對以上問題作出一個結(jié)論,首先必須對“風流”二字給出一個界定。其實對士人風流的問題馮友蘭先生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南渡集》“論風流”一文中進行了徹底厘清。馮氏認為真風流的構(gòu)成條件有四:一曰玄心;二曰洞見;三曰妙賞;四曰深情。讓我們藉此對孟浩然進行一番考察。

一、孟浩然有無玄心

照馮氏所言“玄心可以說是超越感”(馮友蘭《論風流》,以下所引馮氏的話皆出自此文),“超越是超過自我。超過自我,則可以無我。真風流底人必須無我。無我則個人的禍福成敗,以及死生,都不足以介其意。”。

那么,孟浩然有無此玄心呢?我的結(jié)論是:早年尚無,晚年才有。

這個結(jié)論來自于對孟浩然詩作的研讀。孟浩然早期詩作詩風凄苦人所共知,有詩為證,例如孟浩然早年有代表性的詩《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約在開元十六年(728),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這首詩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里卻是層出不窮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所用之情。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發(fā)已白,功名未就,焦急憂慮,不可排解。此時的孟浩然哪有什么玄心可言?孟浩然毫無風流可言懊喪尷尬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很長時間,夕陽、陰雨、薄暮、天涯、涼風這些意象在此時此刻的詩人的筆下高頻率地出現(xiàn)著,尤其是“暮”這一意象,“愁因薄暮起”(《秋登萬山寄張五》)“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保ā端投攀闹稀罚┫﹃栃闭?,千愁萬緒,紛至沓來。“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自洛之越》),茫茫四野,悠悠江水,團團新愁,如何超越?

孟浩然的詩風至晚期丕變,這也是盡人皆知的。有詩為證,例如孟浩然晚年有代表性的詩《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這是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這里有強烈的生活感。這里“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藝術美更不乏淳樸的生活美。孟浩然在這里仿佛尋找到了一種皈依的感覺。詩人終于將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連那隱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徹底丟開了。思緒終于舒展了,甚至詩人的舉措也都靈活自在了,自然在這里顯示了它的征服力。此時的孟浩然才真正“神超形越”了,有了一點玄心,有了一點風流。

二、孟浩然有無洞見

照馮氏所言“所謂洞見,就是不借推理,專憑直覺,而得來底對真理底知識?!保T友蘭《論風流》)。孟浩然的頓悟也是晚年時候的事。有詩為證,例如《夜歸鹿門歌》“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獨來去?!?。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決心重蹈先賢行跡歸隱家鄉(xiāng)。頓悟來自于洞見,“遁世無悶”?!霸谌巳汉托鷩讨须S世沉浮,到處是不可共憂的、榮華的奴仆,這才是孤獨!”(拜論語)“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斅氛l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留別王維》)所在的日常世界就是這種炎涼世態(tài),“認識你自己”,其實人誰不是在不斷地一點一滴領悟自己呢,誰又不是在不斷地一點一滴雕塑自己呢?洞見是有代價的,洞見是血寫的文字。風流孟夫子,并沒有李白所說的那么風流。

三、孟浩然有無妙賞

照馮氏所言“所謂妙賞就是對于美的深切底感覺?!笔送镜氖б?,終老布衣的結(jié)局,磨盤似的壓在這個“頎而長,峭而瘦,衣白袍”(張洎語,轉(zhuǎn)引自聞一多《孟浩然》)的士子的脆弱的身心上。據(jù)《舊唐書·文苑傳》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寥寥數(shù)語,悲辛自見。心如一件瓷器似的被無情的砸碎,被遺棄而無人問津,誰人有此,誰人為是?美被人從感覺中抽走了,世界只剩下了殘骸。聞一多慨嘆“孟浩然詩中質(zhì)高的有是有些,數(shù)量總是太少。”。其實“蚌病成珠”,豈可苛責!但孟浩然妙賞仍然是有的,即“對美的深切底感覺”仍然是有的。且不說早期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就是晚年經(jīng)過酷烈的痛苦煎熬后的孟浩然“對美的深切底感覺”仍然沒有喪失殆盡,有詩為證,例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煙諸,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孤月親來撫慰漂泊的詩人了,詩人感到了一份難得的親近。此時的孟浩然到底風流不風流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四、孟浩然有無深情

照馮氏所言“真正風流的人,有情而無我,他的情與萬物的情有一種共鳴。他對于萬物都有一種深厚的同情?!薄八械那楦?,也許是對于宇宙人生的情感?!保T友蘭《論風流》)

“有情而無我”,孟浩然達到這種境界了沒有呢?達到了,只不過孟浩然達到這種境界時其生命的歷程也行將結(jié)束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四句詩是孟浩然藝術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王國維評價李煜的詞“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孟浩然這兩句詩里面也有一種極大極深的感情蘊涵著?!八那榕c萬物的情有一種共鳴”,有一種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厚的同情。這首詩表現(xiàn)最高的玄心,亦表現(xiàn)最大的風流。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達到了無我,盡管這期間他甘苦備嘗,但終于苦盡甘來。

簡短的結(jié)論:通過對玄心、洞見、妙賞和深情這四者的考察,我認為孟浩然是再次歸隱襄陽才逐漸風流起來的。李白《贈孟浩然》“風流天下聞”“白首臥松云”“迷花不事君”有現(xiàn)實主義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種浪漫主義。孟浩然風流不風流的問題,是有其復雜性的,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考察和研究。

                                          02、220、獨化齋

5、孤獨開出奇葩?;臎鼋Y(jié)出碩果

獨化

且說在距今兩千六百三十七年的九月初十的夜,從一個叫“鄭”的小國的高大的城墻上用繩子吊出一個人來,繩子降落的速度是急速或者緩慢?夜到底是前半夜或者后半夜?有沒有月?天晴天雨?我們從史冊上所知道的只是這是一個沉沉的夜,我們從史冊上無法獲知這夜有月無月有雨無雨有風無風。從有限的史料我們只能推知這是一個北方的寒涼的深秋的夜晚。我們從史料所能知道的不外城內(nèi)是無能為力的國君和更其無能為力的臣民而城外卻是“秦”和“晉”兩大強國的虎狼之師。我們從有限的史料尚且獲知從鄭國城墻上“夜縋而出”的那個人“今(已)老矣”。

他叫燭之武。

鄭國的這次渺小的政治行為卻產(chǎn)生了巨大的軍事效果,“燭之武退秦師”,并且直接退掉秦師而且也間接退掉晉師,秦師“乃還”, 晉師“亦去之”。 燭之武一席話勸退兩大強敵無疑再次彰顯的是西哲弗蘭西斯·培根的論斷“知識就是力量”,但是,我相信,在鄭國當時擁有燭之武那些關于“國際”形勢分析的理論知識的“專家”“學者”恐怕不止燭之武一人。但是,他們?yōu)楹味疾荒堋耙箍P而出”“見秦伯”呢?“鄭亡,……亦有不利”的人到底是誰?燭之武“許之”,又為何呢?

孤獨。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從燭之武這個向鄭文公推辭的簡潔的話語中我們卻看到了燭之武漫長的一生,燭之武的一生是孤獨的,燭之武的一生是荒涼的,孤獨而又荒涼的人生是誰也承受不了的,“精華欲掩料應難”,這是曹雪芹筆下一個小丫頭的詩歌,這種詩歌是涉世不深的詩歌,中國歷史中國詩歌更多的是“徒喚奈何”的歷史和詩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不如挺出!用一根粗大的繩索把自己從高大的城墻上吊到城外的夜色里,“夜縋而出”“見秦伯”我們還能有其他的選擇嗎?這是一個不朽的夜。孤獨開出了奇葩。荒涼結(jié)出了碩果。

2007/10/02

獨化1966~)甘肅靜寧人。1988年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同年被分配至平?jīng)鲆恢腥谓讨两?。作品見諸全國各類報刊雜志,諸如《散文》《詩刊》《詩歌月刊》《蘭州文苑》《敦煌詩刊》《延安文學》《漢詩》《延河》“太原晚報”“山西青年報”“蘭州晚報”等。散文作品曾收入百花文藝出版社《散文2003年精選集》《新散文十五家》人民文學出版社《新散文百人百篇》等。詩歌曾被收入沈浩波主編的《20082009中國詩歌雙年巡禮》及伊沙主編的《新世紀詩典》等。曾被評為市級教學骨干,獲得過諸如“市級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