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小兒藥證直訣》之六

 學(xué)中醫(yī)書館 2013-03-27

小香連丸:治冷熱腹痛,水谷利,滑腸方。
木香訶子肉(各一分)黃連(半兩炒)
上為細(xì)末,飯和丸綠豆大。米飲下十丸至三五十丸,頻服之,食前。

二圣丸:治小兒臟腑或好或?yàn)a,久不愈,羸瘦成疳。
川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將藥末入豬膽內(nèi),湯煮熟,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頻服,無時(shí)。

沒石子丸:治泄瀉白濁,及疳痢、滑腸、腹痛者方。
木香黃連(各一分,一作各二錢半)沒石子(一個(gè))豆蔻仁(二個(gè))訶子肉(三個(gè))
上為細(xì)末,飯和丸麻子大,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食前。

當(dāng)歸散:治變蒸有寒無熱。
當(dāng)歸(二錢)木香官桂甘草(炙)人參(各一錢)
上咀,每服二錢,水七分盞,姜三片,棗一枚去核,同煎服。

溫白丸:治小兒脾氣虛困,泄瀉瘦弱,冷疳洞利,及因吐瀉,或久病后成慢驚,身冷螈。
天麻(生半兩)白僵蠶(炮)白附子(生)干蝎(去毒)天南星(銼湯浸七次,焙各一分)
上同為末,湯浸,寒食面和丸,如綠豆大,圓了仍與寒食面內(nèi),養(yǎng)七日取出。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空心煎生姜米飲,漸加丸數(shù),多與服。

豆蔻散:治吐瀉煩渴,腹脹,小便少。
豆蔻丁香(各半分)舶上硫黃(一分)桂府白滑石(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字至半錢,米飲下,無時(shí)。

溫中丸:治小兒胃寒瀉白,腹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亂吐瀉。
人參(切去頂焙)甘草(銼焙)白術(shù)(各一兩為末)
上姜汁面和丸,綠豆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shí)。

胡黃連麝香丸:治疳氣羸瘦,白蟲作方。
胡黃連白蕪荑(去扇各一兩)木香黃連(各半兩)辰砂(另研一分)麝香(銼
研)
上為細(xì)末,面糊丸綠豆大。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丸;三五歲以上者,可十五丸、二十丸。無時(shí)。

大胡黃連丸:治一切驚疳,腹脹,蟲動(dòng),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飲食,多睡,吼,臟腑或秘或?yàn)a,肌膚黃瘦,毛焦發(fā)黃,飲水,五心煩熱,能殺蟲,消進(jìn)飲食,治瘡癬,常服不瀉痢方。
胡黃連黃連苦楝子(各一兩)白蕪荑(去扇半兩,秋初三分)蘆薈(另研)干蟾頭
(燒存性另研各一分)麝香(一錢另研)青黛(一兩半另研)
上先將前四味為細(xì)末,豬膽汁和為劑,每一胡桃大,入巴豆仁一枚置其中,用油單一重,蒸熟,去巴豆,用米一升許蒸,米熟為度,入后四味為丸。如難圓,少入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十五丸,清米飲下,食后、臨臥、日進(jìn)三兩服。

榆仁丸:治疳熱瘦瘁,有蟲,久服充肥。
榆仁(去皮)黃連(去頭,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用豬膽七個(gè),破開取汁,與二藥同和入碗內(nèi),甑上蒸九日,每日一次,候日,研麝香五分,湯浸一宿,蒸餅同和成劑,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

大蘆薈丸: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蘆薈(研)木香青橘皮胡黃連黃連白蕪荑(去扇秤)雷丸(破開,白者佳,赤者殺人,勿用)鶴虱(微炒,各半兩)麝香(二錢另研)
上為細(xì)末,粟米飲丸綠豆大。米飲下二十丸,無時(shí)。

龍骨散:治疳,口瘡,走馬疳。
砒霜蟾酥(各一字)粉霜(五分)龍骨(一錢)定粉(一錢五分)龍腦(半字)
上先研砒粉極細(xì),次入龍骨再研,次入定粉等同研,每用少許敷之。

橘連丸:治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
陳橘皮(一兩)黃連(一兩五錢去須,米泔浸一日)
上為細(xì)末,研入麝香五分,用豬膽七個(gè),分藥入在膽內(nèi),漿水煮,候臨熟以針微扎破。熟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大小與之,

龍粉丸:治疳渴。
草龍膽定粉烏梅肉(焙秤)黃連(各二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shí)。

香銀丸:治吐。
丁香干葛(各一兩)半夏(湯浸七次,切焙)水銀(各半兩)
上三味,同為細(xì)末,將水銀與藥同研勻,生姜汁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煎金銀湯下,無時(shí)。

金華散:治干濕瘡癬。
黃丹(一兩)輕粉(一錢)黃柏黃連(各半兩)麝香(少許)
上為末,先洗,次干摻之,如干癬瘡,用臘月豬脂和敷,如無,用麻油亦可,加黃芩。

安蟲丸:治上、中二焦虛,或胃寒蟲動(dòng)及痛。又名苦楝丸方。
干漆(三分,杵碎炒煙盡)雄黃巴豆霜(一錢)
上為細(xì)末,面糊丸,黍米大,量兒大小與服,取東行石榴根煎湯下,痛者煎苦楝根湯下,或蕪荑湯下五、七丸至三、二十丸,發(fā)時(shí)服。

蕪荑散:治胃寒蟲痛。
白蕪荑(去扇秤)干漆(炒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錢,米飲調(diào)下,發(fā)時(shí)服。
上方杜壬養(yǎng)生必用方同。杜亦治胃寒蟲上。

膽礬丸:治疳,消癖進(jìn)食,止瀉和胃,遣蟲。
膽礬(真者一錢為粗末)綠礬(真者二兩)大棗(十四個(gè)去核)好醋(一升)
以上四物同煎,熬令棗爛和后藥。
使君子(二兩去殼)枳實(shí)(去穣炒三兩)黃連訶黎勒(去核各一兩,并為粗末)巴豆
(二七枚,去皮破之)
以上五物同炒令黑,約三分干,入后藥。
夜明砂(一兩)蝦蟆灰(存性一兩)苦楝根皮
以上三物再同炒,候干,同前四物杵羅為末,卻同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如未成更旋棗肉,亦不可多,恐服之難化。太稠,即入溫水,可圓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溫水下,不拘時(shí)。

真珠丸:取小兒虛中一切積聚、驚涎、宿食、乳癖。治大小便澀滯,療腹脹,行滯氣。
木香白丁香(真者)丁香(末五分)巴豆仁(十四個(gè),水浸一宿,研極膩)輕粉(各五分,留少許為衣)白滑石(末二錢)
上為末,研勻,濕紙裹燒,粟米飯丸麻子大。一歲一丸,八九歲以上至十五歲服八丸,炮皂子煎湯放冷下。挾風(fēng)熱難動(dòng)者,先服涼藥一服;乳癖者,減丸數(shù),隔日臨臥一服。

消堅(jiān)丸:消乳癖及下交奶,又治痰熱膈實(shí),取積。
砂末巴豆霜輕粉(各一錢)水銀砂子(兩皂子大)細(xì)墨(少許)黃明膠(末五錢)
上同研勻,入面糊丸,如麻子大。倒流水下,一歲一丸,食后。

百部丸:治肺寒壅嗽,微有痰。
百部(三兩炒)麻黃(去節(jié))杏仁(四十個(gè)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shí)大,熱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

紫草散:發(fā)斑疹。
鉤藤鉤子紫草茸(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錢,溫酒調(diào)下,無時(shí)。

秦艽散:治潮熱,減食,蒸瘦方。
秦艽(去蘆頭切焙)甘草(炙各一兩)干薄荷(半兩勿焙)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煎至八分,食后溫服。

地骨皮散:治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余熱方。
地骨皮(自采佳)知母銀州柴胡(去蘆)甘草(炙)半夏(湯洗十次,切焙)人參(切去頂焙)赤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姜五片,水一盞,煎至八分,食后溫服,量大小加減。

人參生犀散:解小兒時(shí)氣寒壅、咳嗽,痰逆喘滿,心忪驚悸,臟腑或秘或泄,調(diào)胃進(jìn)食。又主一切風(fēng)熱,服尋常涼藥即瀉而減食者。
人參(切去蘆三錢)前胡(去蘆七錢)甘草(炙黃二錢)桔梗杏仁(去皮尖略爆干為末,秤各五錢)
上將前四味為末,后入杏仁,再粗羅羅過。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食后。

三黃丸:治諸熱。
黃芩(半兩去心)大黃(去皮濕紙裹煨)黃連(去須各一錢)
上同為細(xì)末,面糊丸綠豆大或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二十丸,食后,米飲送下

治囟開不合、鼻塞不通方:天南星大者,微炮去皮為細(xì)末,淡醋調(diào),涂緋帛上,貼囟上,火炙手頻熨之。

黃散:治虛熱盜汗。
牡蠣()黃生地黃(各等分)
上為末,煎服,無時(shí)。

虎杖散:治實(shí)熱盜汗。
上用虎杖銼,水煎服。量多少與之,無時(shí)。

捻頭散:治小便不通方。
延胡索川苦楝(各等分)
上同為細(xì)末,每服五分或一錢,捻頭湯調(diào)下,量多少與之。如無捻頭湯,即湯中滴油數(shù)點(diǎn),食前。

羊肝散:治瘡疹入眼成翳。
上用蟬蛻末,水煎,羊子肝湯調(diào)服二三錢。凡痘瘡才欲著痂,即用酥或面油不住潤之,可揭即揭,若不潤及遲揭,瘡硬即隱成瘢痕。

蟬蛻散:治斑瘡入眼,半年以內(nèi)者,一月取效。
蟬蛻(去土取末一兩)豬懸蹄甲(二兩,罐子內(nèi)鹽泥固濟(jì),燒存性)
上二味研,入羚羊角細(xì)末一分拌勻。每服一字;百日外兒五分;三歲以上一、二錢。溫水或新水調(diào)下,日三、四,夜一、二,食后服。一年以外難治。

烏藥散:治乳母冷熱不和及心腹時(shí)痛,或水瀉,或乳不好。
天臺(tái)烏藥香附子(破用白者)高良姜赤芍藥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同煎六分,溫服。如心腹疼痛,入酒煎。水瀉,米飲調(diào)下。無時(shí)。

二氣散:治冷熱驚吐反胃,一切吐利,諸治不效者。
硫黃(半兩研)水銀(二錢半研,不見星,如黑煤色為度)
上每服一字至五分,生姜水調(diào)下或同炒,結(jié)砂為丸。

葶藶丸:治乳食沖肺,咳嗽、面赤、痰喘。
甜葶藶(隔紙炒)黑牽牛(炒)漢防己杏仁(炒去皮尖各一錢)
上為末,入杏仁泥,取蒸陳棗肉和搗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湯送下。

麻黃湯:治傷風(fēng)發(fā)熱、無汗、咳嗽、喘急。
麻黃(去節(jié)三錢,水煮去沫,漉出曬干)肉桂(二錢)甘草(炙一錢)杏仁(七個(gè)去皮尖麩炒黃研膏)
每服一錢,水煎服。以汗出為度,自汗者不宜服。

生犀磨汁:治瘡疹不快,吐血衄血。
生犀磨汁
學(xué)海案∶“聚珍本”有生犀散云,消毒瓦斯,解內(nèi)熱。用生犀磨濃汁,微溫飲一茶腳許,乳食后,更量大小加減之。與此方同而治異。

大黃丸:治諸熱。
大黃黃芩(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十丸,溫蜜水下。量兒加減。

使君子丸:治臟腑虛滑及疳瘦下利,腹脅脹滿,不思乳食。常服,安蟲補(bǔ)胃,消疳肥肌。
濃樸(去粗皮姜汁涂焙)甘草(炙)訶子肉(半生半煨)青黛(各半兩,如是兼驚及帶入此味,如則變疳不調(diào),不用此味)陳皮(去白一分)使君子(去殼一兩,面裹煨熟,去面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雞頭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百日以上、一歲以下,服半丸。乳汁化下。

青金丹:疏風(fēng)利痰。
蘆薈牙硝青黛(各一錢)使君子(三枚)硼砂輕粉(各五分)蝎稍(十四個(gè))
上末,磨香墨拌,丸麻子大。每三丸,薄荷湯下。

燒青丸:治乳癖。
輕粉粉霜 HT 砂(各一錢)白面(二錢)玄精石(一分)白丁香(一字)定粉(一錢)龍腦(十字)
上同一處,研令極細(xì),滴水和為一餅,以文武火燒熟勿焦,再為末,研如粉面,滴水和丸如黃米。每服七丸,漿水化下。三歲以下服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此古方也。

敗毒散:治傷風(fēng)、瘟疫、風(fēng)濕,頭目昏暗,四肢作痛,增寒壯熱,項(xiàng)強(qiáng)睛疼,或惡寒咳嗽,鼻塞聲重。
柴胡(洗去蘆)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dú)活茯苓桔梗(炒)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咀,加蟬蛻、防風(fēng)。治驚熱可加芍藥、干葛、黃芩;無汗加麻黃。
學(xué)海案∶“聚珍本”方末無加地骨皮。以下有云,此古方也。錢氏加甜葶藶半兩,薄荷葉半兩,名羌活散,蓋閻氏注也。

附方:學(xué)海案∶“聚珍本”較此本少?zèng)鲶@丸(名同方異)、粉紅丸、阿膠散、涂囟法、浴體法、湯、利驚丸、消積丸、花火膏、百祥丸、牛李膏、宣風(fēng)散、蛇黃丸、鎮(zhèn)心丸(名同方異)、抱龍丸、五?;镜?、當(dāng)歸散、安蟲丸、蕪荑散、人參生犀散、羊肝散、葶藶丸、生犀磨汁、
使君子丸、青金丹(名同方異)、燒青丸,共二十六方,而別有木瓜丸、青金丹、生犀散(與
生犀磨汁,方同治異)、龍腦膏、梔豉飲子、白虎湯、大黃丸(名同方異)、鎮(zhèn)心丸、鉤藤膏
、魏香散、涼驚丸、獨(dú)活飲子、三黃散、人參散、檳榔散、黃散(名同方異)、地骨皮散(
名同方異)、蘭香散、敷齒立效散、蚵皮丸共二十方。其間龍腦膏、梔豉飲子、白虎湯、鉤
藤膏、魏香散五方,已見閻氏書中,余十五方,未知何出?附錄于此,以備習(xí)是業(yè)者有所采
焉。

附方
木瓜丸:止吐。
木瓜末麝香膩粉木香末檳榔末(各一字)
上同研,面糊丸,如小黃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無時(shí)服。

附方
青金丹:青黛(研)雄黃(飛研)胡黃連(各半兩)白附子(炮制二錢)水銀(一錢與膩粉同研)粉(水銀同研)熊膽(用溫水化入)蘆薈(研)蟾酥(研入各一分)麝香(半分)龍腦(研)朱砂(飛研)鉛霜(研各一字)
上為細(xì)末,令勻,用熬過豬膽汁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退驚治風(fēng),化蟲殺疳,除百進(jìn)乳食,治一切驚風(fēng)天釣,目睛上視,手足搐搦,狀候多端。用藥一丸,溫水化滴鼻中,令嚏噴三五次,更用薄荷湯下二丸即愈。如久患五疳,腹脹頭大,四肢瘦小,好吃泥土,不思乳食,愛咬提甲,時(shí)眉毛,頭發(fā)稀疏,肚上青筋,及又患瀉痢,并用米飲下二丸。如鼻下赤爛,口齒疳蟲并口瘡等,用乳汁研二丸,涂在患處。疳眼雀目,白羊肝一枚,以竹刀子批,入藥二丸在內(nèi),以麻縷纏定,用淘米泔煮熟,空腹食之。仍令乳母常忌魚腥、大蒜、雞、鴨、豬肉等。此藥若隔三二日一服,永

附方
生犀散:消毒瓦斯,解內(nèi)熱。
生犀(凡盛物者,皆經(jīng)蒸煮,不堪用,須生者為佳)
上一物,不拘多少,于澀器物中,用新水磨濃汁,微溫飲一茶腳許,乳食后,更量大小加減之。

大黃丸:治風(fēng)熱里實(shí),口中氣熱,大小便閉赤,飲水不止,有下證者,宜服之。
大黃(一兩,酒洗過,米下蒸熟,切片曝干)川芎(一兩銼)甘草(一分銼炙)黑牽牛(半兩半生熟炒)
上為細(xì)末,稀糊和丸,如麻子大。二歲每服十丸,溫蜜水下,乳后服,以溏利為度;未利加丸數(shù)再服。量大小虛實(shí)用之。

鎮(zhèn)心丸:涼心經(jīng),治驚熱痰盛。
甜硝(白者)人參(切去蘆末)甘草(炙取末)寒水石(燒各一兩)干山藥(白者)白茯苓(各二兩)朱砂(一兩)龍腦麝香(各一錢,三味并研碎)
上為末,熟蜜丸雞頭大。如要紅,入坯子胭脂二錢,即染胭脂是也。溫水化下半丸至一、二丸,食后。

涼驚丸:硼砂(研)粉霜(研)郁李仁(去皮焙干為末)輕粉鐵粉(研)白牽牛末(各一錢)好臘茶(三錢)
上同為細(xì)末,熬梨為膏,丸綠豆大。龍腦水化下一丸至三丸。亦名梨汁餅子。及治大人風(fēng)涎,并食后服。(一本無白牽牛末)

獨(dú)活飲子:治腎疳臭息候良方。
天麻木香獨(dú)活防風(fēng)(各一錢)麝香(少許研細(xì)末和入)
上每服一錢匕,小者半錢,麥門冬熟水調(diào)下。

三黃散:治腎疳硼砂候良方。
牛黃大黃生地黃木香青黛(各等分為末)
上每服一錢匕,熟水調(diào)服。

人參散:治腎疳潰槽候良方。
肉豆蔻(炮)胡黃連人參杏仁(炒)甘草(炙,各等分為末)
上每服一錢匕,小者半錢,溫熟水調(diào)服。

檳榔散:治腎疳宣露候良方。
木香檳榔人參黃連甘草(炙,各等分為末)
上每服一錢,小者半錢,熟水調(diào)服。

黃散:治腎疳腐根候良方。
黃(蜜炙)牛黃人參天麻蝎(去毒)杏仁(炒)白茯苓川當(dāng)歸生地黃(洗)熟干地黃(洗各等分為末)
上每服小者半匕,煎天門冬熟水調(diào)服,麥門冬亦得。

地骨皮散:治腎疳,齦牙齒肉爛腐臭,鮮血常出良方。
生干地黃(半兩)真地骨皮細(xì)辛(各一分)五倍子(炒令焦二錢)
上為末,每用少許敷之,頻與功效,多不妨。議曰∶本經(jīng)所載,疳證有五,謂五臟所受得其名。今述腎疳一臟,有五證候者,最為要急,不可同常。此疾具陳有五種,候傳迅疾可畏,乃知走馬之號(hào)不誣。初發(fā)之時(shí),兒孩口臭,上干胃口,氣息臭郁;漸進(jìn)損筋,齦肉生瘡,或腫或爛,其齒焦黑;又進(jìn),從牙槽內(nèi)發(fā)作瘡,破潰膿爛;又進(jìn),熱逼入脈,常血出,其熱注久,牙齦腐壞,槽寬齒脫,六七歲孩落盡,不復(fù)更生,豈可治療!今以妙方,宜速與隨其傳變而理,不待疾作而后藥也。

蘭香散:治小兒走馬疳,牙齒潰爛,以至硼砂出血齒落者。
輕粉蘭香(末各一錢)密陀僧(半兩,醋淬為末)
上研如粉,敷齒及齦上,立效。議曰∶嬰孩受病,癥候多疳,良由氣郁三焦,疳分五臟有腎經(jīng),常虛得疳,名之曰急,以走馬為喻,治療頗難。此等證∶初作口氣,名曰臭息;次第齒黑,名曰硼砂;盛則齦爛,名曰潰槽;又盛血出,名曰宣露;重則齒自脫落,名曰腐根。其根既腐,何由理之?嗟乎!豪家育子,哺以甘肥,腎堂受之虛熱,或因母在難月,恣食濃味,令兒所招,俱非偶然而作。今將秘方述于后。

敷齒立效散:鴨嘴膽礬(一錢匕,紅研)麝香(少許)
上研勻,每以少許敷牙齒齦上。又一方用蟾酥一字,加麝香和勻敷之。議曰∶血之流行也,氣之循環(huán)者衛(wèi)也。變蒸足后,飲食之間,深恐有傷于榮衛(wèi)而作眾疾。其或氣傷于毒,血傷于熱,熱毒攻之。虛臟所受,何臟為虛?蓋小兒腎之一臟常主虛,不可令受熱毒,攻及腎臟,傷乎筋骨。惟齒受骨之余氣,故先作疾,名曰走馬,非徐徐而作。所宜服藥,甘露飲地黃膏、化毒丹、消毒飲。其外證以前件立效散、及麝酥膏敷之。切忌與食熱毒之物。此疳不同常證,醫(yī)宜深究保全為上。若用常方,難于痊愈。

蚵皮丸:治小兒五疳,八痢,乳食不節(jié),寒溫調(diào)適乖違,毛發(fā)焦黃,皮膚枯悴,腳細(xì)肚大,顱解,漸覺羸,時(shí)發(fā)寒熱,盜汗,咳嗽,腦后核起,腹內(nèi)塊生,小便泔濁,膿痢淀青,眉咬指,吃土甘酸,吐食不化,煩渴并頻,心神昏瞀,鼻赤唇燥,小蟲既出,蛔蟲咬心,疳眼雀目,名曰丁奚。此藥效驗(yàn)如神。
蚵皮(酒浸去骨焙)白蕪荑(去皮)黃連(去須)胡黃連(各一兩半)青黛(半兩為衣)
上件研為細(xì)末,豬膽汁面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十丸,用飯飲吞下,食后,臨臥,日進(jìn)三服。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shí)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chǔ)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qǐng)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píng)論

    發(fā)表

    請(qǐng)遵守用戶 評(píng)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