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死亡率高,幸運存活者也多留有后遺癥,如何能降低中風的發(fā)病率,筆者認為早預防、早治療至關重要。中風常先有頭痛、頭漲、頭暈、手足麻木、面部肌肉抽動、口眼歪斜等先兆表現,臨床中筆者常用以下方藥治療中風先兆。 桑鉤湯:桑寄生12克,鉤藤15克,竹茹6克,陳皮12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用法:上藥按劑量配齊,水煎半小時,每次煎湯液300毫升,分2次服用,10劑為1個療程。 熄風湯:全蝎10克,天麻10克,天南星10克,白僵蠶10克,陳皮6克。 用法:上藥水煎,每日1次,1劑藥煎2次,煎至250毫升,以黃酒為引,1~2杯為宜,常飲酒者以似醉未醉為度,效果更佳。 小中風湯:丹參12克,草決明15克,石決明12克,血竭10克,赤芍12克,鉤藤10克。 用法:以上6味藥用涼水浸泡1小時后,煎煮,將兩次煎煮后的藥湯混合,用大火濃縮,1次服完,1日1劑,10劑為1個療程。 本方有清肝熱、化瘀血、通經絡、補氣血的作用,方中的草決明、赤芍、鉤藤皆是清肝熱的中藥,丹參、血竭是活血化瘀的要藥。在臨床觀察和試驗研究中,發(fā)現該方有緩解中風先兆和改變血黏稠的作用。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08.中風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