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jīng)常有中國網(wǎng)友參加《國家地理》攝影大賽,而且這兩年還屢有斬獲。自然、生態(tài)攝影是國內(nèi)攝影愛好者接觸較多的題材。估計很多人內(nèi)心都有一種想法:為什么我拍不過《國家地理》的作品呢?有時候明明感覺一張大片到手,但是跟國家地理同題材的作品放在一起,立刻覺得黯然失色,但是又說不清楚到底差距在哪里。就讓我們一起來賞鑒一組《國家地理》佳作,找出作品中的閃光點,也就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相信在以后的拍攝中,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和其他所有標志性景點一樣,古羅馬競技場已經(jīng)被拍攝過無數(shù)次了。但在這張照中,Heather Perry使用長時間曝光的方法將建筑物虛化處理的效果卻是前所未見的。
古羅馬競技場,羅馬 提示:張照片的曝光其實都是時間,一張照片既可以在數(shù)秒內(nèi)拍成,也可能耗時超過一小時。很多人都沒意識到他們可以把時間作為創(chuàng)作工具。記住,快門速可以很每一長,也可以很短。
在William Curtsinger的這張簡單的照片中,慢速快門記錄下了海龜?shù)倪\動軌跡,同時瞬間工作的閃光燈“凝固”住了它的身影。結果觀眾可以通過這張照片感受到海龜劃水的運動過程。
黑海龜,墨西哥 提示:使用閃光燈拍攝時,很多攝影師沒意識到此時快門速度也是有用的。較慢的快門速度可以記錄下運動過程,然后通過閃光燈將物體本身定格。這種技巧就叫做后簾同步
利用曝光時間可以拍攝到肉眼無法看到的景象。這張照片由夫妻二人組Eva Momatiuk和John Eastcott拍攝,讓我們以一種新的角度看到了這群野馬,它們的馬蹄、尾巴和鬃毛都呈虛化效果。
野馬,懷俄明 提示:使用慢速快門,同時讓相機跟隨運動物體的拍攝方法叫做“追隨攝影”。追隨攝影的樂趣之一在于攝影師永遠無法事先知道結果會如何。運用這種方法經(jīng)常能拍出肉眼無法看到的場景。
這種“聰明”的照片由攝影師Bruce Dale拍攝。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火車駛過的感覺。前景呈現(xiàn)出令人眼暈的虛化效果,但遠方的景色卻非常銳利。
鐵軌,新墨西哥與科羅拉多界 提示:在拍攝運動物體時,試試用廣角鏡頭和慢速快門。前景會比背景虛化“快”得多。
盡管弱光環(huán)境經(jīng)常令攝影師不安,但慢速快門卻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精彩照片。Joe Petersburger這張兩只食蜂鳥的照片就是一次“意外”。
蜂鳥,匈牙利 高速快門可以凝固住發(fā)生在眨眼瞬間的動作。Chris Johns的這張照片就抓住了躍在半空的黑斑羚。使用高速快門和前景深,Johns將動物與背景分離開,令觀眾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前者身上。
黑斑羚,博茨瓦納 提示:了解了快門速度與光圈之間的相互關系,攝影師就能清楚地選擇那些想拍的東西。自動設置大部分時間是可以的,但手動操作可以讓你走得更遠。
湍急的流水是很好的拍攝對象。在這張照片中,在一片靜止的紅葉周圍是霧般的流水。攝影師Michael Yamashita通過使用足夠慢的快門創(chuàng)作了這張對比強烈的照片。
最上川,日本 提示:并不是只有長時間曝光才能拍攝霧狀的流水,手持相機拍攝有時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不過最好還是帶上三腳架,你可以試用不同的鏡頭,看看哪一支最合適。
是動感讓這張豹的照片如此成功。這些“大貓”的部分身體,比如爪子和耳朵,非常清晰。但卻是模糊的四肢吸引了我們,并顯示出肌肉的力量。攝影師Richard du Toti選擇了正確的快門速度。
豹的戰(zhàn)斗,南非 提示:盡管在拍攝野生動物時我們傾向于使用高速快門。但讓一切慢下來可以產(chǎn)生更出色的照片。清晰的照片并不總是最好的。
在抽象派的彩色畫面中央,是清晰的樹干,它令這張照片沒有徹底失控。攝影師Konrad Wothe給我們帶來一種新的視覺感受。
山毛櫸 提示:記住,攝影師自己也是可以移動的。你可以帶著相機旋轉(zhuǎn),可以跑,可以搖擺,同時控制著快門速度,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非常獨特的作品。
William Albert Allard這張出色的春天銀杏樹的照片充分利用了最簡單的元素——風。當一陣微風吹起一片落花時,Allard在正確的位置拍攝了這個美麗的場景。
山毛櫸 提示:有創(chuàng)見的攝影師總是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條件。無論冬夏雨雪,都有精彩的照片被創(chuàng)作出來。關鍵在于無論環(huán)境如何,總是能靈活巧妙地處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