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背部董氏奇穴詳解
文章郎鳳崗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圖是風雨同舟根據(jù)網(wǎng)上董氏奇穴的相關視頻逐一整理繪制的,不準確的地方再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指正.凡引用此圖的朋友,請注明出處.
手背部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曾是董門祖?zhèn)鲾?shù)十代之針灸絕學,療效極佳,其效果較“十四經(jīng)穴”有過之而無不及。董門歷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為造福百姓,后經(jīng)其傳人傳出。“董氏針灸正經(jīng)奇穴學”計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qū)分為十個部位。為便于應用,我把“一一部位(手指部位)”、“二二部位(手掌部位)”的穴位綜合在一起,并分別繪制成手掌部及手背部董氏奇穴實圖發(fā)表在博客上,與朋友分享。手背部的董氏奇穴共為40個穴位(或穴組)。 董氏手部穴位是看得見、摸得著、易自療,且療效顯著,是董氏奇穴重要的組成部分。單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與14經(jīng)的穴位結合應用,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種疾病。 董氏手部穴位的資料多來源于錄象資料及楊維杰先生的“董氏奇穴針灸學”。其手圖是我經(jīng)長時間的反復核對相關資料繪制的,但難免有不準確的地方,敬請專家指正。 施術方法:⑴手掌部針刺一般可1—3分,留針15分鐘以上(一般是左病右?。?。⑵可用三棱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簽捆綁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點刺2-3分鐘以上。⑷按穴位圖、找到痛點即可下針或按摩,穴位不準也絕無副作用,建議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試用。(5)撓側是大指一側,尺側是小指一側,這里的所有的手指寬度均按一寸計。
手背部董氏穴位詳解:40個穴組。
手指部位:28個穴組(包括手指叉口) 1、止涎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jié)中央偏橈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2分1穴共五穴上一寸。劑量:由內往外斜刺二~三分。
主治:中風患者流涎、小孩流口水、胃寒胃痛、虛泄、結摸炎、角膜炎、視神經(jīng)炎、視神經(jīng)萎縮、白內障、迎風流淚、牙痛、腸疝。
2、制污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jié)正中央及上下二分半處、三穴。劑量:使用三棱針點出血 或斜刺由下往上刺一~二分。
主治:惡性腫瘤、久年惡瘡、癰疽、或惡瘤開刀后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結痂者。以三棱針點出黑血立即見效。 特效主治:外科腫瘤。配穴:配外三關穴、止瘤穴治外科腫瘤(效佳)。
3、婦科五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平背,當大拇指第一節(jié)尺側,距中央二分半處,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節(jié)橫紋下,合計五穴。劑量:使用三棱針淺刺出血。直刺二~三分。
主治:子宮癌、子癌瘤、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癥、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痛、月經(jīng)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陰吹、產后風癥(月內風癥)。 特效主治:痛經(jīng)。配穴:婦科五穴配門金穴治痛經(jīng)(特效)。
4.
珠圓穴:在拇指背第一、二節(jié)橫紋內外側各五分處、共二穴。劑量:直刺二~五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