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帝議佐百姓詔     【原文】     間者數(shù)年比不登①,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②。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yǎng)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③,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猶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于末④、以害農(nóng)者蕃⑤、為酒醪以靡谷者多⑥、六畜之食焉者眾與⑦?細大之義⑧,吾未能得其中。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⑨、博土議之⑩,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     【注釋】     ①間(jiàn):近來。比:近來,連續(xù)。登:作物的成熟和收獲。  ?、诰蹋簽牡?、禍根,也可引申為過失。這句是說,不明白它的禍根所在。  ?、鄱龋╠uó)田:丈量土地。  ?、苣?FONT color=#000000>古有士、農(nóng)、工、商的順序,商排最末尾。有輕視商的意思。   ⑤蕃:繁多。   ⑥醪(láo):酒。靡(mí):浪費。     ⑦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     ⑧義:道理,意義。     ⑨二千石:漢代內自九卿郎將,外至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這里是以祿俸為職務的代稱。  ?、獠┦浚呵丶皾h初立博士,掌管古今史事待問及書籍典守。到漢武帝時,設五經(jīng)博士,置弟子員,此后博士專講經(jīng)學傳授,與文帝、景帝時的博士制度有區(qū)別。     【譯文】     近幾年來收成不好,又有水、旱,疾病、瘟疫的災害,我非常發(fā)愁。我愚蠢而不聰明,不明白這是由什么過失引起來的。想來是我的政治有失誤處,而執(zhí)行得有過分的地方呢?還是天時不順、地里出產(chǎn)的財富收不回、人事處理不當、鬼神被怠慢了沒有供奉祭品呢?為什么會達到這種地步呢?是不是百官的奉養(yǎng)過于奢侈、無用的事情辦得太多了呢?怎么老百姓吃的糧食這么少、這么缺乏呢?     丈量土地,數(shù)字并沒有比前減少,統(tǒng)計人口,也沒有增加。按人口平均土地,比起古代來還增多了,可百姓們的口糧卻非常不足,那問題出在哪里呢?莫不是百姓們在經(jīng)商做買賣,因而損害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人多了?釀酒時浪費的谷物多了?牛、馬、羊、狗、豬、雞吃得太多了?大小原因,我未能找出合適的答案。我要和丞相、列侯、郡守、博士們討論這個問題,大家要盡量地想得遠一些,凡是可以幫助老百姓得到好處的建議,都不要有什么隱瞞。   【解析】     漢文帝是封建社會中一位比較能體貼民間疾苦的皇帝?!蹲h佐百姓詔》表達了這位封建帝王對百姓疾苦的關心。詔中探求民眾疾苦的原因,反復設問,誠意躍然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