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名寺金剛舍利多佛寶塔 年代:民國?形制、特點:八面三級磚塔;現(xiàn)狀:保存完好 ![]() 圖片:引自塔魂博客 高平六名寺又稱清化中寺,位于高平神農(nóng)鎮(zhèn),寺中大雄寶殿前有一座金剛舍利多佛寶塔。 塔高約六米,八角三級磚塔,底部方形石座,首層塔身裝飾繁多的仿木結(jié)構(gòu),上面兩層簡潔無裝飾,二層上嵌石銘“金剛舍利多佛寶塔”。此塔建造年代無考,寺中有民國十二年重修六名寺碑,推斷此塔可能是民國重修時所留。 忻州 山西五臺尊勝寺萬藏塔(民國) 年代:民國二十一年(1932):形制、特點:十二角九層密檐式磚塔,高三十九米:現(xiàn)狀:保存良好 ![]() 尊勝寺萬藏塔,在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城北二十公里蔣坊鄉(xiāng)西峽村山峪。座落在尊勝寺最后一院,即故名塔院中。塔系磚建,通高三十九米。該塔端莊厚重,宏偉高大,建于民國二十一年(1932),是五臺山惟一的十二角九層密檐式磚塔。它挺拔秀麗,高聳入云,置于該寺后高處,為尊勝寺標志。 山西五臺古佛寺千佛寶塔(民國) ![]() 千佛寶塔位于忻州市五臺縣金崗庫鄉(xiāng)金崗庫村以南一公里處,座落在古佛寺內(nèi),建于民國年間。塔底建有地宮,地宮內(nèi)存有正圓法師舍利,上為明式七層八角密檐結(jié)構(gòu),高達三十米。寶塔映襯在藍天白云之下、青山綠水之間、蒼松翠柏之傍、鮮花碧草之上,趙樸初題“五臺千佛塔”。 山西五臺山南山寺普濟塔(民國) 年代:1912年;;形制特點:覆缽式塔,衣缽塔;現(xiàn)狀:保存良好 ![]() 普濟和尚衣缽法塔,簡稱普濟塔,位于五臺山南山寺接引佛殿的前方,磚石結(jié)構(gòu),兩層底座,邊長三點九米,上為覆缽式塔身,塔高七米。塔前立有小石碑,刻有“衣缽法塔”四字。碑文記載了普濟禪師的功德。 中華名塔:山西五臺山龍泉寺普濟墓塔(民國) ![]() 普濟墓塔,稱普濟禪師舍利塔,位于山西忻州五臺山龍泉寺中院也叫塔院,為龍泉寺三寶之一,座落于龍泉寺中院祖師殿前。這是為清末民初五臺山高僧普濟所修的墓塔,通體全用漢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臺六點四米見方,高一點五米,上邊和下邊各雕一圈蓮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剛,臺基中間內(nèi)槽的坐佛小像為一百十尊。墓塔底座為八角須彌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寶壺形塔肚設(shè)四龕,各刻一尊彌勒佛像,這是因為普濟生前自稱彌勒轉(zhuǎn)世,所以弟子特刻彌勒像。塔腹上面這八角飛檐,配以斗拱,宛若傘蓋,既蔭被四佛,又美觀大方。頂覆圓盤上原安銅頂,現(xiàn)已不復(fù)存在。鑒于普濟墓塔的藝術(shù)水準和文物價值,中華古塔通覽將其列為"中華名塔". 山西五臺山龍泉寺墓塔(民國) ![]() 在五臺山龍泉寺西院,,有一座石塔,為南山寺第二代當(dāng)家和尚的墓塔,即岫凈文公大和尚之塔。它和普濟禪師舍利塔(民國)一樣,都是石雕砌塑的漢白玉墓塔。此塔基座為規(guī)整的六角束腰須彌座,上置兩圈石雕仰覆蓮瓣,承托著甕形覆缽塔身,塔身正面置一石雕牌位,上刻“普濟和尚徒弟莊嚴極樂堂上第二代岫凈文公大和尚之塔”。塔身上承托著仿木構(gòu)的闌額,椽,飛,溝滴,瓦垅,六角檐脊構(gòu)成的塔檐。之上為七級相輪,飾有云紋的華蓋和寶珠,是一座建于民國年間的覆缽式墓塔。 山西五臺山金閣寺含空大師塔(民國) ![]() 含空大師塔,位于五臺山金閣寺,建于1946年,為覆缽式塔,高十余米。 含空(? —1946),俗姓李,名祥斌,法名中空,東北人,金閣寺住持,曾任晉察冀邊區(qū)政府參議員。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侵略者一度占據(jù)五臺山。含空提出“我們出了家,但沒有出國,愛教更愛國”的口號。寺中不少僧人,脫下僧衣,穿起軍裝,參加八路軍。留寺僧人成立僧人自衛(wèi)隊,積極參加抗日戰(zhàn)爭。含空和尚以辦佛事名義,為抗日軍民提供食宿,傳遞情報,使金閣寺成為抗日游擊隊和八路軍的隱蔽所、交通站。含空和尚愛國抗日的行動,受到邊區(qū)政府贊揚和當(dāng)?shù)厝嗣褡鹁础?946年,含空和尚圓寂后,抗日民主政府送給他二百斤小米的安葬補助,并贈送挽聯(lián),上書“愛國精神永存”。金閣寺西院內(nèi),還新建含空和尚舍利塔,高十余米,以示紀念。 山西忻州龍泉寺子范大師塔(民國) 年代:民國十二年(1923);形制、特點:亭閣式和覆缽式組合的墓塔;現(xiàn)狀:保存良好 ![]() 龍泉寺子范大師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奇村鎮(zhèn)西南里許的龍泉寺,座落在大雄寶殿院中,高大精美。該塔是梁碩光為紀念子范大師于民國十二年(1923)所建的,是一座由亭閣式塔和覆缽式塔組合成的墓塔。該塔磚石砌筑,造型奇特,結(jié)構(gòu)新穎,裝飾華麗。整個塔的構(gòu)思設(shè)計,反映了梁先生五教合一的思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