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 乳腺癌是指發(fā)生于乳腺的小葉和導(dǎo)管上皮的惡性腫痛,是我國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癌的發(fā)病以女性為多,男性少見,發(fā)病年齡一般認(rèn)為有兩個高峰,一是40-50歲,—是60-70歲。本病與其他腫瘤有所不同,較易被早期發(fā)現(xiàn)。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內(nèi)分失調(diào)、慢性刺激等因素有關(guān),其他可能還和高脂肪飲食攝入量增加、甲狀腺功能減退、哺乳少、婚后未育等有關(guān)。乳腺囊性增生病可增加乳腺癌發(fā)病率,該病發(fā)生乳腺癌的機(jī)會約為正常人的4倍。 乳腺癌病人多因以乳房內(nèi)無痛性腫塊而就診,少數(shù)病人因胸前區(qū)或乳房脹痛、乳頭溢液或其他異常而就診,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別是母親),相對危險性較高,本病以外上象限為多,其次是乳頭、乳暈區(qū)和內(nèi)上象限。本病的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無痛性腫塊和乳房皮膚改變:腫塊呈浸潤性,生長,質(zhì)較堅韌,邊界不甚清楚,大多數(shù)為單發(fā),即使腫塊較小,如果累及乳腺懸韌帶時可引起皮膚粘連,較大的腫塊可有皮膚水腫,橘皮樣變,乳頭凹縮、凹陷、固定等,后期可出現(xiàn)皮膚衛(wèi)星結(jié)節(jié),早期多無疼痛,晚期疼痛較劇。 2、乳頭溢液:多數(shù)伴有乳房腫塊,管內(nèi)乳頭狀瘤惡變、乳頭濕疹樣癌等亦可有乳頭溢液。 3、乳頭和乳暈異常:乳頭偏向腫瘤一側(cè),或見乳頭扁平、回縮、凹陷,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見不到乳頭,有時因乳房內(nèi)纖維組織攣縮,使整個乳房抬高,可見兩側(cè)乳頭不在同—水平線上。 4、淋巴結(jié)腫大:腋下及鎖骨上淋巴結(jié)因轉(zhuǎn)移而腫大。 5、全身癥狀:有消瘦、貧血、惡病質(zhì)等。 活體組織病理檢查是確診乳腺癌的可靠方法。 B超檢查:B超切面顯像是診斷本病的重要輔助手段。 熱圖診斷:乳腺惡性腫瘤局部皮膚溫度比正常組織高1-3℃。 透照檢查:惡性區(qū)比良性區(qū)顯示較少透光。     方1 【藥物組成】柴胡15克,黃芩15克,蘇子30克,黨參30克,復(fù)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蠣30克,瓜蔞30克,石膏30克,陳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棗10枚。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先將藥物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為2次服用,每天1劑。     方2 【藥物組成】枸杞子15克,菟絲子9克,雞血藤24克,當(dāng)歸9克,黃芪18克,鹿角膠(烊化)12克,山藥12克,石蓮子12克,黨參12克,雞內(nèi)金9克,炒山楂9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痛術(shù)后化療、放疔反應(yīng)。 【用法】上藥加水浸泡,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為2次服用,每日1劑。     方3 【藥物組成】生黃芪30克,公英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10克,生牡蜘30克,全瓜蔞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粉丹皮10克,女貞子10克,枸杞子10克,白術(shù)10克,炒麥芽1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局部腫塊不消或手術(shù)后局部復(fù)發(fā)、轉(zhuǎn)移者。 【用法】上藥加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為2次服,每日1劑。     方4 【藥物組成】公英15克,威靈仙12克,雞內(nèi)金12克,元胡9克,金錢草15克,紫草根15克,制乳香5丸,制沒藥5克,海浮石12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水煎,分為2次服,每日1劑。     方5 【藥物組成】露蜂房9克,穿山甲9克,石見穿15克,王不留行15克,當(dāng)歸15克,黃芪15克,莪術(shù)15克,三七粉(沖服)3克。 *癌腫直徑大于3厘米,加水紅花子15克,桃仁9克,蛇六谷(先煎1.5小時)10克; *已潰者,加太子參30克,土茯苓30克; *偏陽虛,加人參養(yǎng)榮丸; *偏陰虛,加天冬15克,生地15克,天花粉15克; *偏寒者,加桂枝3克,細(xì)辛3克; *偏熱者,加夏枯草15克,公英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為2次服用,每日1劑。     方6 【藥物組成】黨參30克,沙參30克,魚腥草30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白術(shù)15克,天冬15克,半邊蓮15克,半枝蓮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茯苓12克,山楂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術(shù)后。 【用法】術(shù)后1周開始服用,3年內(nèi)每日1劑,3年后酌情減少服藥次數(shù),維持5年。 【注意事項】亦可配合放療、化療、內(nèi)分泌等多種方法綜合治療。     方7 【藥物組成】黃芪60克,黨參30克,郁金15克,當(dāng)歸15克,旱蓮草30克,白術(shù)20克,白芍15克,重樓10克,丹參30克,薏苡仁50克,料姜石6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癰晚期,面色萎黃無華,頭暈?zāi)垦?,心悸氣短,失眠盜汗,腰膝酸軟,體倦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沉細(xì)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方8 【藥物組成】川郁金10克,玫瑰花10克,青皮10克,陳皮8克,橘葉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當(dāng)歸15克,瓜蔞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初起,或乳腺癌于術(shù)后。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對勻,分2次服用。     方9 【藥物組成】人工牛黃10克,制乳香15克,制沒藥15克,海龍15克,山慈姑30克,香櫞30克,炒三仙30克,夏枯草60克,三七粉60克,何首烏60克,薏苡仁60克,紫花地丁60克,莪術(shù)60克,仙靈脾60克。 *肝郁氣滯,加柴胡、青皮、赤芍、白芍、郁金; *脾虛痰濕,加茯苓、白術(shù)、陳皮、半夏; *氣血兩虛,加黨參、當(dāng)歸、阿膠、雞血藤。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術(shù)后。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次3克,每日2次內(nèi)服。 【注意事項】配合放療、化療治療,在此間同時服用:太子參15克,生黃芪15克:雞血藤15克,何首烏15克,當(dāng)歸10克,知母10克,枸杞子10克,焦三仙10克,白術(shù)12克,石韋30克,三七粉(沖服)3克,大棗7枚,水煎,分為2次服用,每日1劑。     方10 【藥物組成】穿山甲12克,制鱉甲12克,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望江南3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毛藤30克,紫丹參30克,全瓜蔞30克,牡蠣30克,昆布15克,淮山藥15克,南沙參12克,留行子12克,露蜂房12克,桃仁9克,小金丹(吞服)10粒。 【適應(yīng)證】乳腺癌中晚期,乳房腫塊,或乳房皮膚呈現(xiàn)橘皮樣變化,或乳頭有血性分泌物,或有肝、肺、骨、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身體逐漸消瘦,舌紅或淡,脈細(xì)數(shù)。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1 【藥物組成】方①黨參9克,天冬9克,桃仁9克,夏枯草12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留行子30克,石見穿30克,黃藥子30克,漏蘆15克,赤芍15克,葶藶子30克,牡蠣30克,車前子(包)30克,大棗10枚,天龍丸15粒。 方②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防己30克,葶藶子30克,瞿麥30克,貓爪草30克,仙靈脾15克,黨參12克,白術(shù)12克,桂枝9克,甘草6克,川椒6克,大棗10枚。 【適應(yīng)證】晚期乳腺癌,一般用藥4個多月后,能使乳房腫塊縮小或消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天龍丸隨湯藥分3次吞服。     方12 【藥物組成】八角金盤12克,露蜂房12克,山慈姑30克,石見穿30克,八月札30克,皂角刺30克,黃芪15克,丹參15克,赤芍15克。 *肝氣郁結(jié)者,加柴胡12克,生山楂12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 *補(bǔ)益氣血,去柴胡;青皮、郁金,加黨參15克,當(dāng)歸15克,雞血藤15克; *健脾和胃,加白術(shù)15克,陳皮10克,黨參12克,山楂12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上藥先用水浸透,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3 【藥物組成】赤芍9克,白術(shù)9克,土鱉蟲9克,川楝子9克,當(dāng)歸12克,橘核12克,川斷12克,絲瓜絡(luò)15克,白薇15克,丹參15克,柴胡6克,生牡蠣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水煎,分2次服,隔日1劑。     方14 【藥物組成】方①公英10克,瓜蔞60克,甲珠6克,地丁10克,夏枯草15克,銀花15克,當(dāng)歸30克,黃芪15克,天花粉6克,白芷15克,桔梗15克,赤芍6克,薤白頭15克,遠(yuǎn)志10克,官桂10克,甘草6克。 *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加米仁30克,海藻15克,牡蠣24克,玄參24克; *腫瘤已潰爛者,去公英、地丁,倍黃芪; *體虛易汗,面色蒼白,加黃芪30克; *口干,便秘者,加枳實(shí)10克,青皮10克; *怕冷,帶下色白,腰酸,四肢不溫,加官桂18克; *面赤發(fā)熱,口干心煩,加黃芩10克,黃連10克,柴胡15克。 方②五靈脂、雄黃、馬錢子、阿膠釬等份。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方①加水煎煮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方②共研細(xì)末,用麻油調(diào)敷腫塊上。     方15 【藥物組成】方①生黃芪30克,銀花30克,全當(dāng)歸30克,全瓜蔞50克,柴胡20克,炮山甲9克,陳皮9克,青皮9克,甘草9克。 *熱毒蘊(yùn)結(jié)甚并伴發(fā)熱者,加黃連、山梔、公英、地丁、半枝蓮、山慈姑、牛黃; *血瘀作痛,加王不留行、莪術(shù)、三棱、川芎、赤芍; *口干口渴,加蘆根,玄參、生地、丹皮、天花粉; *積塊破潰,加雄黃、血竭、冰片、朱砂、象貝母、珍珠粉外敷; *正氣大傷,無力托毒者,加黨參、茯苓、山藥,并重用黃芪。 方②大蟾蜍1只。 【適應(yīng)證】濕疹樣乳頭癌(派杰氏?。?,乳頭瘙癢、灼痛,乳膀腫塊,乳暈部有新生物,乳頭內(nèi)陷,有紫黑色之血性分泌物,舌質(zhì)淡白無苔,脈細(xì)弱無力。 【用法】方①每日1劑,煎煮3次,空腹服用,隨證加減。 方②搗泥敷貼患處腫塊,用紗布包扎1天,應(yīng)及時更換,隔1-2天后繼用此法外貼。 【說明】諸癥消失后用五味異功散調(diào)理。     方16 【藥物組成】香附10克,人參10克,茯苓10克,當(dāng)歸10克,貝母6克,陳皮6克.白芍6克,川芎6克,白術(shù)6克,熟地6克,桔梗3克,甘草3克,生姜1片,大棗3枚。 *內(nèi)蘊(yùn)熱毒,加山慈姑、蜂房、白花蛇舌草、公英、地丁、銀花; *痰熱互結(jié),加象貝母、生牡蠣、瓜蔞皮、黃連、膽南星、黃芩; *痰結(jié)血瘀,加海藻、昆布、白芥子、炮山甲、鱉甲、三棱、莪術(shù)。 【適應(yīng)證】乳腺癌晚期,乳腺腫塊,堅硬疼痛,或潰破流血水,或有鎖骨上下發(fā)腋部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或咳嗽吐痰,身倦乏力,神疲懶動,舌淡紅,苔薄白,脈細(xì)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7 【藥物組成】馬錢子0.1克,露蜂房0.5克,活蝸牛0.5克,蜈蚣1.5克,全蝎0.3克,乳香0.1克。 服用本方的同時,可配合湯劑以對癥治療: *氣血雙虛者,加八珍湯; *肝郁氣滯,肝胃不和,食少腹脹,加香砂六君子湯; *火熱毒盛,身熱持續(xù)不退,加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 *出現(xiàn)肝轉(zhuǎn)移或黃疸者,加茵陳蒿湯。 【適應(yīng)證】乳腺癌中、晚期,乳房腫塊,觸之質(zhì)硬,痛或不痛,或有同側(cè)腋窩淋巴結(jié)腫大,活動度差。 【用法】上藥為1日量,用時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分3次口服。 【注意事項】馬錢子毒性較大,用時宜加以注意。     方18 【藥物組成】金錢草30克,土貝母30克,公英30克,夏枯草30克,紅藤30克,連翹15克,天花粉20克,草河車30克,野菊花30克,丹參30克,紫花地丁20克,干蟾皮15克,苦參10克,丹皮1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乳房腫塊疼痛,或皮色發(fā)紅,身熱口渴.心煩口苦,舌質(zhì)紅,脈弦數(shù)。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方19 【藥物組成】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橘絡(luò)9克,絲瓜絡(luò)9克,皂角刺30克,銀柴胡9克,粉葛根9克,青皮9克,生鹿角10克,牡蠣10克,生鱉甲10克,土茯苓15克,菟絲子15克,蜈蚣3條,土鱉蟲3克,丹參15克,當(dāng)歸9克,三棱9克,莪術(shù)9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乳房觸及腫塊,皮色不變,疼痛時作,推之不移,頸下、腋下淋巴結(jié)腫大,舌質(zhì)暗或有紫斑,脈弦滑。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20 【藥物組成】小茴香6克,柴胡10克,木瓜10克,青皮10克,菟絲子10克,荔枝核10克,山藥15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白蔻仁10克,甘草9克,枸杞子10克,郁金10克,巴戟天10克,鱉甲10克,公英15克,澤瀉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阿膠(烊化)10克,當(dāng)歸1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腰膝酸軟,四肢無力,頭暈?zāi)垦?,形體消瘦,脘悶納差,嘔吐惡心,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而干,脈細(xì)數(shù)。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方21 【藥物組成】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當(dāng)歸10克,鹿角霜15克,山茱萸10克,玄參15克,川貝母10克,雞血藤30克,丹參15克,半枝蓮30克,絲瓜絡(luò)10克,瓜萎30克。 *氣虛乏力,加黃芪、黨參; *破潰流血水,加白芥子、王不留行、穿山甲、皂角刺、荊芥炭; *津虧而煩渴引飲,加蘆根、天花粉、石斛、麥冬、沙參。 【適應(yīng)證】乳腺癌晚期,局部翻花潰爛,滲液流津,膿汁腐臭,久不收口,形體消瘦,面色無華,口渴不欲飲,或腫塊作痛。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22 【藥物組成】方①黃芪30克,知母24克,炮山甲12克,當(dāng)歸15克,柴胡15克,蜈蚣3條,浙貝母6克,牡蠣60克,三棱10克,莪術(shù)10克,帶子蜂房10克。 *腫塊質(zhì)硬,加夏枯草、昆右、海藻; *疼痛較重,去黃芪、知母,加元胡、川楝子。 方②活鯽魚1條(約250克),鮮淮山藥120克,鮮芫花10克,麝香適量(可用冰片代替)。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方①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方②活鯽魚去鱗研爛,加余藥共搗如泥,敷于癌腫處,夏季3天一換,春秋冬季5天一換。     方23 【藥物組成】郁金12克,柴胡12克,香附12克,藤梨根30克,貓爪草30克,山慈姑15克,菟絲子15克,仙靈脾15克。 *放療期間加和胃降逆之品,長夏加健脾化濕之品,春季加養(yǎng)血柔肝藥。 【適應(yīng)證】乳腺癌根治術(shù)后。 【用法】上藥先用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為2次服用,每日1劑。     方24 【藥物組成】太子參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枸杞子15克,半枝蓮15克,白芍12克,黃芪12克,丹參12克,天花粉12克,田三七(沖服)3克,龍眼肉(另煎燉服)30克。 *白細(xì)胞減少,加補(bǔ)骨脂、女貞子; *患側(cè)上肢腫脹,加薏苡仁、桑枝; *傷口感染,加公英、魚腥草。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術(shù)后或放療、化療后。 【用法】每日1劑,文火水煎,分2次服,持續(xù)用藥2年以上,然后間斷治療5年左右。     方25 【藥物組成】穿山甲30克,白礬30克,龍膽草30克,雄黃30克,雞內(nèi)金30克,西紅花15克,桃仁15克,仙鶴草60克,蜈蚣20條,蟾酥3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腫塊潰爛,或癌皮發(fā)硬,變紫疼痛,出膿血。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小,每次1.5-3克,每日3次,黃芪煎水送服,或開水送服。     方26 【藥物組成】千金子6克,五靈脂6克,綠礬3克,郁金3克,花蕊石3克,山慈姑3克,白礬3克,干漆9克,火硝9克,制馬錢子9克,枳殼6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廣泛轉(zhuǎn)移,淋巴結(jié)腫大。 【用法】諸藥共研極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次服1.5-3克,每日3次,黃芪煎水送服,或開水送服。     方27 【藥物組成】方①黨參12克,黃芪15克,白術(shù)12克,首烏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黃藥子12克,鹿銜草30克,半枝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方②太子參12克,黃芪15克,白術(shù)12克,黃精12克,首烏12克,雞血藤15克,補(bǔ)骨脂12克,仙靈脾12克,菟絲子12克,半夏9克,陳皮6克,砂仁殼6克。 方③太子參12克,黃芪15克,天冬9克,麥冬9克,石斛12克,五味子9克,蘆根12克,知母12克,女貞子12克,半枝蓮15枯,蒲公關(guān)30克。 【適應(yīng)證】方①用于乳腺癌術(shù)后,方②于化療時服用,方③于放療時服用。 【用法】均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劑。     方28 【藥物組成】方①當(dāng)歸15克,川貝母15克,香附15克,瓜蔞15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梔子10克,穿山甲10克,桔梗6克,青皮9克。 方②當(dāng)歸15克,川貝母15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莪術(shù)10克,香附10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川芎6克,川牛膝6克,桔梗9克,郁金9克,紅花9克。 方③當(dāng)歸15克,赤芍15克,川貝母15定,香附15克,瓜蔞15克,生地10克,梔子10克,穿山甲10克,莪術(shù)10克,王不留行10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桔梗6克,青皮6克,紅花9克,黃芪30克。 方④太子參20克,黃芪40克,當(dāng)歸20克,黃精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土茯苓15克,桂圓肉15克,山藥15克,神曲16克,炙鱉甲15克,蜈蚣3條,白芍10克,制乳香9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方①用于肝郁氣滯型,方②用于痰瘀互結(jié)型,方③用于瘀毒交結(jié)型,方④用于氣血兩虛型。 【用法】均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劑。     方29 【藥物組成】方①生黃芪24克,天冬15克,麥冬15克,丹皮9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銀花12克,連翹9克,生甘草3克,天花粉24克,生薏苡仁(研末沖服)24克,熟薏苡仁(研末沖服)24克,生地12克,青蒿12丸,尋骨風(fēng)24克,皂角刺12克。 方②抗癌1、2號膏或九一丹貼。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術(shù)后局部復(fù)發(fā)者。 【用法】方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②先用雙氧水或芙蓉花12克,苦參24克,生大黃20克,生甘草10克煎湯沖洗瘡面,然后貼敷上藥。     方30 【藥物組成】北沙參20克,生黃芪20克,黨參20克,炒白術(shù)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懷山藥20克,陳皮10克,蒼術(shù)10克,銀花20克,野菊花20克,生甘草10克。 *脾虛,加茯苓; *熱重,加黃芩、黃柏、土茯苓; *出血,加白茅根。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術(shù)后潰瘍。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后早晚分服,每日1劑。 【說明】外用甲粉紗條、珍珠散化腐生肌,祛濕收斂。     方31 【藥物組成】紫草15克,白英15克,蒲公英15克,龍葵15克,穿山甲15克,全瓜蔞12克,王不留行12克,夏枯草30克,橘葉9克,山慈姑9克,象貝母9克。 *肝氣郁結(jié),加柴胡5克,炒黑薄荷5克; *痰濕較重,加海藻15克,昆布15克; *氣血虛弱,加黃芪15克,當(dāng)歸9克,黨參9克,白術(shù)9克; *疼痛,加烏藥9克,川楝子9克,香附子9克; *潰爛,加金銀花9克,地丁草9克,可結(jié)合吞服全蝎粉1.5克,橘核粉1.5克,每日1次。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劑。     方32 【藥物組成】當(dāng)歸身15克,生地15克,夏枯草15克,鹿角片10克,山慈姑9克,川貝母9克,穿山甲9克,白蘞9克,金銀花15克,土茯苓12克,赤芍12克,露蜂房9克,昆布12克。 *乳房脹痛甚,加乳香6克,沒藥6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對勻后早晚分服,每日1劑。     方33 【藥物組成】漏蘆30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金銀花30克,瓜蔞30克,茜草30克,甘草30克,陳皮30克,山慈姑30克,連翹30克,兩頭尖30克,川貝母30克,橘葉30克,炙乳香30克,紫花地丁30克,野菊花30克,白芍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上藥共研為極細(xì)末,水泛為丸,雄黃與朱砂為衣,每丸重3克,每次1-2丸,每日3次。     方34 【藥物組成】制香附10克,黨參10克,當(dāng)歸10克,熟地9克,制南星6克,牡蠣10克,山藥10克,三棱9克,郁金9克,皂角刺10克,沒藥9克,乳香9克,血竭9克,葛根9克,鱉甲10克,橘核9克,鹿角膠(烊化)9克。 *潰瘍或破潰,加敗醬草30克,生黃連30克,丹皮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35 【藥物組成】瓜蔞150克,漏蘆90克,白芥子90克,土茯苓90克,炒麥芽30克,生地150克,浙貝母120克,生香附120克,全當(dāng)歸60克,橘葉60克,炒白芍90克,陳皮60克,炮山甲30克,木通20克,川芎30克,青皮60克,甘草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諸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每次2-3丸,每日3次,用蒲公英30克,連翹30克,煎湯送服。     方36 【藥物組成】生地30克,瓜蔞30克,黎辣根10克,香附30克,牡蠣30克,漏蘆30克,白芥子30克,土茯苓30克,麥芽30克,王不留行30克,法半夏30克,當(dāng)歸30克,橘葉15克,白芍30克,青皮30克,陳皮30克,穿山甲18克,木通18克,川芎18克,甘草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每次6-9克,每日2-3次,用蒲公英30克,連翹30克,煎湯送服。     方38 【藥物組成】膽南星9克,姜半夏9克,王不留行9克,全瓜蔞12克,炙山甲6克,枳實(shí)6克,椒目6克,檳榔9克,商陸9克,茯苓9克,澤瀉9克,控涎丹(吞服)3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淋巴瘤癌性胸水。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對勻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39 【藥物組成】當(dāng)歸15克,白芍15克,白術(shù)15克,鮮橘葉15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王不留行12克,代代花12克,丹參25克,薄荷10克,穿山甲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蒲公英20克,鹿角霜20克。 *乳腺纖維瘤,加夏枯草20克,生牡蠣30克; *乳腺癌,加半枝蓮20克,地丁20克,全蝎5克,蜈蚣2條; *男性患者,加補(bǔ)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男女慢性乳腺增生病,乳腺纖維腺瘤。 【用法】女性患者于月經(jīng)后1周開始服藥,月經(jīng)期停服;男性患者可連續(xù)服藥。每日1劑,水煎服,15劑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2-3個療程。     方40 【藥物組成】獨(dú)活9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當(dāng)歸15克,山茱萸9克,川續(xù)斷12克,杜仲9克,淮牛膝15克,蜀羊泉30克,山慈姑9克,腫節(jié)風(fēng)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桃仁12克,制香附12克,元胡12克。 *血瘀重者,加三棱12克,莪術(shù)12克; *痛入骨髓者,加蜈蚣5克,僵蠶12克,土茯苓30克; *陰虛內(nèi)熱,消瘦,加炙鱉甲30克,地骨皮15克; *骨軟無力,加鹿角片9克,巴戟天12克,黃精20克; *骨腫痛甚者,加重樓30克,石見穿30克,元胡12克,尋骨風(fēng)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骨轉(zhuǎn)移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41 【藥物組成】方①生黃芪30克,黨參30克,白術(shù)12克,茯苓12克,生地12克,天花粉30克,枸杞子12克,生首烏15克,莪術(shù)30克,半枝蓮30克,露蜂房12克,合歡皮12克,夜交藤30克。 方②生黃芪30克,當(dāng)歸12克,赤芍12克,川芎9克,莪術(shù)30克,桃仁15克,澤蘭9克,絲瓜絡(luò)9克,路路通9克,炙鱉甲12克,桑枝15克,益母草30克。 方③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12克,茯苓12克,仙茅15克,仙靈脾30克,補(bǔ)骨脂30克,莪術(shù)30克,桃仁15克,海藻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 【適應(yīng)證】方①用于乳腺痛術(shù)后放療或化療白細(xì)胞減少,方②用于乳腺癌術(shù)后患側(cè)上肢水腫,方③用于乳腺癌術(shù)后健側(cè)乳腺小葉增生癥。 【用法】均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方42 【藥物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絲瓜絡(luò)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陳皮15克,青皮15克,首烏藤30克。 *腎虛,加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玄參10克; *脾虛,加黨參12克; *痰濕,加川貝母10克,全瓜蔞10克,白芥子10克,莪術(shù)1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肝郁脾虛,血瘀痰凝者。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方43 【藥物組成】茵陳12克,炒山梔9克,全當(dāng)歸15克,炒白芍12克,黨參12克,炒白術(shù)12克,茯苓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重樓30克,蜀羊泉30克,徐長卿30克,制香附12克,元胡12克。 *血瘀重者,加桃仁12克,澤蘭12克,三棱12克,莪術(shù)12克; *陰虛胃熱,口鼻、牙齦出血,加生地30克,川牛膝15克,蘆根30克; *脾虛腹脹尿少,加大腹皮15克,車前子12克,牽牛子12克,雞內(nèi)金9克; *大便干燥,加生大黃9克,枳實(shí)9克,全瓜蔞15克; *肝腫脹滿,加炙鱉甲30克,炙山甲15克,生牡蠣30克,石見穿3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肝轉(zhuǎn)移。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方44 【藥物組成】北沙參15克,生地15克,麥冬12克,百合12克,黃芩10克,全瓜蔞15克,藕節(jié)5枚,仙鶴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15克,徐長卿30克。 *陰虛潮熱,加炙龜板30克,地骨皮15克; *氣陰兩虛,短氣自汗,加黃芪15克,生曬參9克; *脾虛痰濕,腹脹疾多,加炒白術(shù)12克,魚腥草30克; *氣滯血瘀胸痛,痰色褐者,加元胡12克,三七粉(沖服)2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肺及胸膜轉(zhuǎn)移者。 【用法】水煎2次,藥液對勻后早晚分服,每日1劑。     方45 【藥物組成】黨參12克,黃芪3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焦山術(shù)12克,當(dāng)歸15克,白芍15克,淮山藥15克,山茱萸9克,茯苓9克,川芎9克,阿膠(烊化)12克,麥冬12克,天冬12克,北沙參12克。 *口干舌紅,加西洋參6克,石斛15克,天花粉12克,龜板30克: *惡心嘔吐,加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化療后骨髓抑制白細(xì)胞減少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46 【藥物組成】黨參15克,黃芪30克,焦白術(shù)15克,茯苓15克,當(dāng)歸9克:紅花6克,丹參30克,桃仁9克,赤芍9克,白芍9克,制首烏12克,砂仁3克,陳皮6克,姜半夏9克,制香附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心悸失眠,加酸棗仁9克,遠(yuǎn)志6克,麥冬9克; *頭暈耳嗚,加熟地15克; *肩臂牽制受限,加雞血藤15克,桑枝15克; *瘡面感染,加蒲公英30克; *腐肉不脫者,加黃芪50克; *瘡面光紅,加生曬參9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術(shù)后出現(xiàn)皮瓣壞死者。 【用法】先將上藥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后分2次眼,每日1劑。     方47 【藥物組成】柴胡9克,白芍12克,香附9克,郁金12克,當(dāng)歸12克,生地12克,丹參12克,白術(shù)12克,茯苓12克,夏枯草15克,蚤休12克,半枝蓮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放療傷陰較甚,加石斛15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 *疼痛劇烈,加沒藥10克,元胡10克,九香蟲10克; *潮熱者,加地骨皮10克,青蒿10克; *大便干結(jié),加檳榔10克,火麻仁12克; *氣短者,加黨參10克,黃芪15克。 【適應(yīng)證】晚期乳腺癌手術(shù)、放療后復(fù)發(fā)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48 【藥物組成】活蟾蜍40只,面粉2000克,白糖適量。 【適應(yīng)證】乳腺癌。 【用法】將蟾蜍洗凈,置大鐵鍋內(nèi),加水適量,猛火煮爛,冷卻后以紗布反復(fù)過濾取汁,倒入面粉中,加白糖甜度適宜,充分?jǐn)嚢韬竽蟪纱竺琢睿僭阼F鍋內(nèi)炒熟。每次15克,每日3-4次,服完后如病情需要可如法炮制繼服。     方49 【藥物組成】黨參12克,黃芪12克,茯苓12克,白術(shù)9克,山藥9克,太子參15克,北沙參15克,麥冬12克,百合12克,龍葵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瓜蔞15克,膽南里9克,守宮3克,葶藶子9克,白芥子9克,十棗丸(吞服)3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患者有胸水者。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方50 【藥物組成】黃芪9克,當(dāng)歸9克,黃柏9克,酸棗仁9克,生地12克,熱地12克,茯苓12克,川黃連6克,黃芩6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術(shù)后盜汗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51 【藥物組成】方①桂枝6克,陳皮6克,炙黃芪15克,當(dāng)歸12克,赤芍12克,酒地龍9克,姜半夏9克,雞血藤30克,制川烏4.5克,制草烏4.5克,蝎蜈片(分次吞服)10片。 方②當(dāng)歸12克,赤芍12克,紅花4.5克,生香附15克,制乳香6克,川芎6克,白芥子9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術(shù)后骨轉(zhuǎn)移者。 【用法】方①水煎,分為2次服用,每日1劑。 方②共研細(xì)末,加蜂蜜及適量麥粉,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紗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     方52 【藥物組成】全蝎12克,蜈蚣20條,生穿山甲15克,僵蠶24克,生大黃30克,柴胡20克,白芍30克,木香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梔子30克,連翹30克,橘紅20克,川貝母20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公英60克,銀花60克,生甘草12克。 *陰虛,加玄參15克,牡蠣30克,生地15克,地骨皮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烏梅10克; *大便硬結(jié),生大黃加倍(后下),加芒硝10克; *相火甚者,加青黛15克,龍膽草30克; *形體消瘦,加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10克,當(dāng)歸10克,阿膠10克。 【適應(yīng)證】乳腺癌晚期。 【用法】如作煎劑分量減半,如作散劑則分量加2倍,每次服6克,每日2次,飯后服。 【說明】一般先服煎劑,待病情好轉(zhuǎn)后再以散劑治療。 最好配合蟾蛋散治療:大蟾蜍1只,把1個小黑雞蛋放入蟾蜍內(nèi),然后放在小罐內(nèi)加水密閉,置火上加溫,從小火到大火,至蟾蜍皮肉如膠狀,只剩下骨頭,將蛋取出,曬干研末,陳酒送服,每次3克,每日2次,飯后服。蟾蛋散對于乳腺癌晚期已破潰者效果非常顯著。     方53 【藥物組成】山慈姑30克,土貝母30克,莪術(shù)50克,生梔子30充,馬錢子30克,生香附30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40克,雄黃15克,藤黃15克,醋膏適量。 【適應(yīng)證】乳腺癌及腫瘤轉(zhuǎn)移性淋巴結(jié)腫大未破潰者。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用醋膏調(diào)和如糊狀。醋膏制法:用上好水醋適量,文火煎老至1/4為度,冬季可凝結(jié)不散,夏季可略加白醋少許,膏成趁熱傾入水中以去火毒,將糊狀膏攤貼患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