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參”
人 參: 按加工方法分保鮮參、保齡參、生曬參、紅參、白參等?! ?/SPAN> 人 參: 按加工方法分保鮮參、保齡參、生曬參、紅參、白參等。 保鮮參:鮮參洗凈后經(jīng)乙醇擦拭滅菌或其他處理后密封包裝者。 保齡參:即活性參,系采用真空冷凍干燥法脫水加工的人參。 生曬參:凈鮮參直接烘干或曬干,有山參和園參之分。性平,味甘、微苦。歸心、肺、脾經(jīng)。大補(bǔ)元?dú)?、?fù)脈固脫、補(bǔ)脾益肺、安神生津,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紅 參:凈鮮園參掰去支根、須根等,上籠屜蒸2~3小時(shí),至皮呈半透明,曬干。因根如人形,經(jīng)過蒸制呈紅棕色而得名。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jīng)。大補(bǔ)元?dú)狻?fù)脈固脫、益氣攝血。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特別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白 參:又稱糖參,系將鮮參經(jīng)沸水燙3~7分鐘,排針(用特制的針橫豎刺小孔)后在濃糖汁中浸2~3次,每次10~12小時(shí),去浮糖后曬干而成,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加工此品種。 實(shí)證、熱證者忌用人參。 西洋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干燥根,又名洋參、花旗參等。性涼,味甘、微苦。歸心、肺、腎經(jīng)。補(bǔ)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內(nèi)熱、喘咳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干等。 中醫(yī)認(rèn)為凡是陽氣不足(包括中陽微衰)及胃有寒濕者忌用西洋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干燥塊根,又名孩兒參、小人參等。性平,味甘、微苦。歸脾、肺經(jīng)。益氣健脾、生津潤(rùn)肺。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玄 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干燥根,又名元參、烏參等。李時(shí)珍曰:“玄,黑色也。其莖微似人參”,故名。性微寒,味苦、甘、咸。歸肺、胃、腎經(jīng)。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fā)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脾胃有濕及脾虛便溏者忌服。 苦 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又名地參、野槐根、苦骨等。因其形似參,味極苦,故名。性寒,味苦。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fēng),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脾胃虛寒者忌服。 南沙參: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或沙參的干燥根,又名泡參、沙參等。因其形似人參,白色,適宜沙地生長(zhǎng),故名。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清肺、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黏、氣陰不足、煩熱口干。 風(fēng)寒作嗽者忌服。 北沙參 :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又名遼沙參、萊陽沙參、條沙參等。因其形狀似人參,白色,適宜沙地生長(zhǎng),故名。性微寒,味甘,微苦。歸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熱病津傷口渴。 風(fēng)寒作嗽及脾胃虛寒者忌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