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像很多國家都可以自稱文明古國。然而這個詞在歷史學上好像有特定的涵意。世界史早期獨立演化進入文明時代的,似乎公認的只有四個,按時間順序: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不知道古代希臘克里特文化,算不算,請專家指教。 這里說的文明,是有高度分工,產(chǎn)生階級分化的復雜人類社會結構。如果有下列之一的物化遺存被考古確認,就可以候選古文明: (1)高級精巧的器具或產(chǎn)品,尤其生產(chǎn)工具。復雜工具代表高度分工。 (2)有規(guī)模的城市(代表分工和階級,及其伴隨的財富和生活方式) (3)和其他大型建筑。 (4)文字,絕對是最高度的分工產(chǎn)物。游牧民族創(chuàng)立和管理巨大草原帝國都不需要文字。其他所有的意識表達交流方式,比如語言,音樂,美術,舞蹈,戲劇都不能表證這個特定意義的文明。 埃及缺1和2。中國的商王朝缺3。都因為有4而當然入選。夏王朝只有2還很勉強,也沒有邀請洋人參加發(fā)掘,西方就不承認是中國文明史的一部分。 本來認為印度進入文明社會相對很晚,算不得文明古國。應該在佛陀以前很久,因為他明顯生于一個階級社會。大概也應該在語言學家波里尼之前,因為固然梵語的文字可能是借來的,然而如此繁復規(guī)整的語法,絕不是原始社會的東西。(請看下一篇“雅利安人的故事”),只相當我國的春秋吧。文明的中心是北面東部的恒河流域。這恒河對印度,就象黃河對我們的漢文明。 這一切都因為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英國鐵路工程師在西部印度河流域的偉大考古發(fā)現(xiàn)而推翻了。這個文明因為早期發(fā)掘的兩個最大城市之一遺址而被稱為哈拉帕文明(另一城市是著名的摩亨佐達羅,它們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內(nèi))。后來發(fā)現(xiàn)同一類型的遺址散布整個印度河流域,跨印度巴基斯坦邊界,與更西部伊朗的類型明顯不同。它的典型特征是精致的家居,完備的城市規(guī)劃,擁有下水系統(tǒng),巨大的公共建筑(大水池),發(fā)達的商業(yè),印章和封泥上的成熟文字,精致的工具,玩具。年代在公元前2200~1700。相當我們的夏代。丘吉爾說英國一般人在二十世紀才趕上羅馬帝國時代的生活水平。那么印度的城市規(guī)劃在英國人來之前也從未達到哈拉帕文明的水準。 但是沒有任何已知史籍和傳說提到過這個高度發(fā)達,疆域廣大的文明。而與它同時代的埃及和巴比倫都是聞名遐邇的古國。聽說在巴比倫發(fā)現(xiàn)了哈拉帕文明得印章,說明兩地的貿(mào)易關系。去伊拉克的人可以留意一下那里的博物館。因為文字未能破解,沒人知道它的主人是誰,哪里去了。 因為它的滅亡比起雅利安人南下早二百年,破滅的原因也是個迷。 因為雅利安人的經(jīng)典《吠陀》記載它們南下征服的是達羅毗荼人。人們很自然聯(lián)想到印度河文明的主人是不是達羅毗荼人,他們在自己高度的文明毀滅后又在這里堅持了一段時間,直到雅利安人出現(xiàn)才南下。一個有力佐證:印度河流域是雅利安人語系區(qū),然而就象汪洋大海的孤島,一群講一種達羅毗荼語(布拉詼)的人卻生活在印度河流域。這至少說明歷史上在雅利安人南下之前,是有達羅毗荼人生活在這一地區(qū)的。所以一些書上(包括中國中學世界史)明指印度河文明是達羅毗荼人的文明。然而南印度達羅毗荼人的歷史文化也是源遠流長,他們自己引以為傲,一貫極力保存維護。他們從未被雅利安人徹底征服過。為什么自己在北方建立的,超出后世千秋的燦爛文明卻在他們的傳說和典籍中一點痕跡也沒有?連文字也忘光了,后來又重新另造?另外今天的達羅毗荼人瘦小,我在印度德里博物館看見的印度河文明遺址的骨骸,都屬于高大的高加索人種(看門齒也是典型的白人)。當然這可能和優(yōu)裕的城市生活有關。 后來的考古發(fā)掘,似乎表明印度河文明是逐漸消亡的,不管他的主人是誰,文化的一些東西應當傳給了住在這里的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比如大水池子,就在印度教廟宇里一直保存。 另一個好像最早在印度河文明出現(xiàn),后來流傳到世界的事物,就是那個萬字符。這也是我在博物館看見的。佛教和黨衛(wèi)軍都用了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