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中的陰陽虛
中醫(yī)學的陰陽學說是非常科學的論斷,陰陽學說不但用于說明人體的內部結構,生理功能,還應用于人體的病理變化,辯證和施治。求得陰陽平衡是中醫(yī)治病的最終目的。陰陽學說還能應用于說明宇宙間的任何問題,陰陽學說是一門偉大的學說,中醫(yī)陰陽學說是一門偉大的科學。
一、陰虛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陰陽是代表各個器官的屬性,陰陽平衡是人體的關鍵。人體陰陽平衡,人就不會發(fā)病。反之,臟器就要發(fā)生毛病。 中醫(yī)所講的陰,是指人體的精液,血液,養(yǎng)料等有用物質,這些東西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東西。這些物質就相當于機器的機油,一個機器有了機油,就能開響發(fā)動機。然后發(fā)動機就發(fā)熱,產生動力,為人類造福生產。人有了血液,津液,養(yǎng)料就會有溫度,就有生命。人就能工作,勞動。這些都是陰的氣化功能。人體沒有陰的內在基礎,也就沒有生命,沒有人類。不光是人離不開陰的滋養(yǎng),世界上所有的有機體都是這樣,沒陰就不能存活。所謂中醫(yī)理論中講到陰平陽和,陰平陽秘的說法是非??茖W的。陰虛,就是人體的血液、津液、營養(yǎng)處于相對減少的狀態(tài),則必然會出現陰虛生內熱,陰虛生火,陰虛陽亢的現象。病人便出現一系列發(fā)熱上火,引發(fā)多出炎癥的發(fā)生。 二、陽虛 陽是熱的代名詞,動為陽,靜為陰,陽剛之氣,陽剛之軀,陽是人體外在的表現。一個人的陽氣充足則精神飽滿,精神煥發(fā),勁頭十足,這些都是陽的作用。陽的生存是以陰做內在基礎的,沒有陰做內部給養(yǎng),陽的外在形象就無法存在,人體陰陽至關重要,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平陽和,缺一不可。今人陰虛居多。 當一個人出現陽虛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陽虛生寒。也就是說陽虛會導致寒癥的出現。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手足發(fā)涼,肢倦無力,風寒濕痹,肢體浮腫,畏寒冷痛,腸寒腹痛,腸鳴泄瀉,宮寒不孕,宮寒小腹痛,痛經,心率過緩,血壓下降,陽痿早泄,甚至還會出現四肢厥冷,脈微昏迷,大汗淋漓等亡陽危癥。
![[轉載]我家的祖?zhèn)髦嗅t(yī)(40多年的臨床經驗+3個月的嘔心瀝血)](http://image59.360doc.com/DownloadImg/2013/03/0110/30622368_2.jpg)
![[轉載]我家的祖?zhèn)髦嗅t(yī)(40多年的臨床經驗+3個月的嘔心瀝血)](http://image59.360doc.com/DownloadImg/2013/03/0110/30622368_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