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病,是多數器質性心臟病發(fā)展的必然結果。2002年6月~2003年5月,筆者應用自擬益氣溫陽、活血利水中藥配合西醫(yī)常規(guī)處理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1例,并與地高辛配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38例進行對照,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79例觀察對象均為2002年6月~2003年5月上海市曙光醫(yī)院心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全部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與《中醫(yī)證候鑒別診斷學》制定的心力衰竭之心氣陽虛、血瘀水停證標準,Framingham 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及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同時除外年齡<18歲或> 8O歲;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泵衰竭;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導致心力衰竭;未控制的惡性心律失常;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160/100mmHg)的高血壓病患者;合并心原性休克者;住院前已系統使用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和B受體阻滯劑者及未滿規(guī)定觀察期而中斷治療、無法判定療效或不按規(guī)定用藥或資料不全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齡47~72歲,平均(59.59±8.90)歲;病程1~9年,平均(4.95±2.21)年;原發(fā)?。汗谛牟?4例,高血壓心臟病1O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慢性肺原性心臟病2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心功能2級15例,3級22例。4級4例。對照組3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齡48~ 79歲,平均(59.05±7.54)歲;病程1~8年,平均(5.47±1.75)年;原發(fā)?。汗谛牟?O例,高血壓心臟病12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慢性肺原性心臟病1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心功能2級13例,3級21例,4級4例。兩組一般情況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O.05)。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進行病因、對癥及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包括臥床休息、限制鈉鹽、吸氧、口服利尿劑(雙氫克尿噻每日12.5~50mg)、口服血管緊張素抑制劑(ACEI)培哚普利每日2~8rag等。治療組另加自擬溫陽利水方[熟附子(先煎)、桂枝、淫羊藿、豬苓、茯苓、澤瀉各15g,生黃芪、葶藶子、玉竹各30g,益母草18g,紅花6g,香附9g。上藥用冷水浸泡1o分鐘后用文火煎2次,每次3o分鐘,每次煎出藥液約200ml,將頭煎藥液及次煎藥液混合后分2次服完]。對照組加用地高辛0.125~0.25mg,每日1次,口服。兩組均以1O天為1個療程,連續(xù)觀察2個療程。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心衰主要癥狀及體征(心悸乏力、氣喘、水腫、肺部口羅音等)、靜息心率、NYHA 心功能分級、左室射血分數(LVEF)及常規(guī)生化檢查(如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x線胸片等)的變化。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標準制訂。顯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癥狀、體征及各項檢查明顯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1級,但不及2級,癥狀、體征及各項檢查有所改善;無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級;惡化:心功能惡化1級或1級以上。 3.2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41例,顯效12例,有效2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7.8o ;對照組38例,顯效8例,有效17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65.79 。兩組療效差異無顯著性(P> 0.05)。 3.3 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治療組治療前心率為(113.02_-4-13.12)次/分,LVEF 為(37.73±4.61) ,治療后心率為(89.17±12.17)次/分,LVEF為(50.88±8.33) ;對照組治療前分別為(116.84±12.76)次/分、(39.39±4.03) ,治療后為(96.55±14.94)次/分、(48.26±8.66) 。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尸< o.01),且治療組在減緩心率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 0.05)。 3.4 安全性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在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方面均未發(fā)現明顯異常。對照組部分患者有頭暈、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及時監(jiān)測地高辛濃度,發(fā)現超過正常范圍者,給予減量后癥狀即緩解。治療組未發(fā)現任何不良反應。 4 討論 本病屬中醫(yī)“心悸”、“喘證”、“水腫”等范疇。病位在心,基本病理特點是本虛標實.以心氣虛弱、心陽不振為本,瘀血內阻、水飲內停為標。故以益氣溫陽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標。溫陽利水方中附子、桂枝、黃芪、淫羊藿益氣溫陽,合葶藶子、豬苓、茯苓、澤瀉瀉肺利水,益母草、紅花活血化瘀,共為主藥;玉竹滋陰寧心、陰中求陽.還可防止附子、桂枝、黃芪、淫羊藿等甘溫燥烈,配香附調暢氣機,既可防補氣之壅滯,又助活血利水,同為輔藥。全方攻補兼施,標本同治,以期達到益氣強心之目的。配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既可減輕心衰患者的癥狀、體征,減緩心率,改善左室射血分數等,又可減少對西藥的依賴,降低其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選用,尤其適用于不能耐受洋地黃制劑或合并有電解質紊亂者。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名醫(yī)驗案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