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能作為數(shù)碼單反行業(yè)當(dāng)之無愧的老大,在鏡頭庫這一項上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經(jīng)典的紅圈L(Luxury)鏡頭顯示了它尊貴的地位,而針對APS-C單反的EF-S鏡頭中也不乏精品;USM超聲波馬達(dá)保證了對焦的迅速和安靜;獨有的IS防抖技術(shù)則提供了更高效穩(wěn)定的拍攝。 攝影愛好者中有句俗語:“佳能的定焦,尼康的變焦;佳能的長焦,尼康的廣角”。這也在非嚴(yán)格的層面上,反映了佳能和尼康在鏡頭研發(fā)設(shè)計上的側(cè)重點。無疑在當(dāng)今所有單反鏡頭中,佳能的定焦鏡頭都是最耀眼的成員,部分鏡頭更是達(dá)到了德系鏡頭的水準(zhǔn),甚至有所超越。在200端和85端的AF鏡頭中,更是擁有了具備了世界獨一無二水準(zhǔn)的218L和85L。龐大的鏡頭庫和卓越的素質(zhì),讓佳能的用戶能更容易的選擇合適的鏡頭,甚至可以僅考慮焦端,而不用過多考慮畫質(zhì),因為每一枚鏡頭,都具備了相當(dāng)高的水平。 閑暇之余,針對一些用過的佳能鏡頭和一些Photozone的參考,對佳能當(dāng)前55枚市售的鏡頭做了一個非嚴(yán)格排名。僅僅表達(dá)自己對佳能鏡頭的一個主觀的分析和評判,定有不妥之處。如須專業(yè)測評,請參考Photozone網(wǎng)站和趙嘉的《佳能鏡界》、《兵書十二卷》等書。 排名標(biāo)準(zhǔn): 1.僅針對原廠鏡頭, 限佳能EF、EF-S鏡頭。部分移軸鏡,增距鏡及少數(shù)微距不在內(nèi)。 2.焦段覆蓋:10mm-400mm。 3.按成像,色彩, 焦段,便攜性,口碑綜合評估。與價格、性價比無關(guān)。 4.停產(chǎn)鏡頭僅部分經(jīng)典鏡頭入選(如218L)。 5.若為二代鏡頭,以二代頭作為標(biāo)準(zhǔn)(如ISXB II代,替代ISXB和XB)。 
 1.EF 200mm f/1.8L (220L) 2.EF 85mm f/1.2L II 3.EF 400mm f/2.8L IS II 4.EF 14mm f/2.8L II 5.TS-E 17mm f/4L 6.EF 35mm f/1.4L 7.EF 300mm f/2.8L IS 8.EF 180mm f/3.5L Macro 9.EF 24mm f/1.4L II 10.EF 50mm f/1.2L (50 f/1.0) 11.TS-E 24mm f/3.5L II 12.EF 135mm f/2L 點評: 這十二枚鏡頭無疑代表了佳能鏡頭的最高素質(zhì)。其實個人感覺,嚴(yán)格來說它們其中還可以劃分兩個檔次,前六枚素質(zhì)更高一些,后六枚略低一些。由于這種綜合實力上的差距微乎其微,所以把它們都集中在第一檔次。佳能公認(rèn)的最好的三枚鏡頭:218L(現(xiàn)在已經(jīng)停產(chǎn),替代者為220L),85L和428L,能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佳能在鏡頭設(shè)計上的統(tǒng)治地位,218L和85L更是把最大光圈做到1.8和1.2,這在AF鏡頭中是獨一無二的。218L更是停產(chǎn)已久,也許現(xiàn)在無論你想花多少錢,都已經(jīng)買不到了。 除了上述三巨頭之外,超廣角14L,移軸“鏡皇”17L在風(fēng)光攝影和建筑攝影中,體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實力。如果真要苛刻的評判,也許只有尼康的廣變“鏡皇”14-24/2.8G和蔡司的Distagon T*2.8/21能與之抗衡。 EF 35/1.4L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佳能鏡頭之一。在四大主流廠商Canon、Nikon、Sony和Pentax中,35焦端AF鏡頭,也僅有佳能做到了1.4的光圈。不是別的廠家不能夠做到,而是這枚1998年生產(chǎn)的鏡頭素質(zhì)之高,讓很多德系鏡頭如蔡司Distagon T*2/35也望塵莫及。當(dāng)然對于徠卡的R系鏡頭來說,可能更具備攝影粉絲口中的“德味”,不過EF 35/1.4無疑是很多人選擇佳能的一個原因。 EF 135/2L是最平民L鏡頭之一,但它的成像甚至不輸于85L,價格確連其一半都不到!135L也是焦外最好的鏡頭之一,在佳能鏡頭中算是相當(dāng)明星的一個,玩佳能的人幾乎都有選擇它的想法。也許成像和Sony的135ZA還有一些差距,不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135L也是我用佳能以來,感覺最好的一個鏡頭,如果佳能在更新這個鏡頭的同時加入IS技術(shù),也許它會變成人手一枚的鏡頭吧! 至于180L微、50L、24L,不想多說,都是各個焦端頂級的水準(zhǔn)。 
 13.EF 200mm f/2.8L II 14.EF 100mm f/2.8L Macro IS 15.EF 300mm f/4L IS 16.EF 400mm f/5.6L 17.EF 70-200mm f/2.8L IS II 18.EF 28-300mm f/3.5-5.6L IS 19.EF 70-200mm f/4L IS 20.EF 16-35mm f/2.8L II 21.EF 85mm f/1.8 22.EF 100mm f/2 23.EF 50mm f/1.4 24.EF 100-400mm f/4.5-5.6L IS 25.EF 24-70mm f/2.8L 點評: 第二檔次的每一枚鏡頭都體現(xiàn)了極高的素質(zhì),包含是十三枚鏡頭的原始是其相互之間的區(qū)分度不足以讓某一枚鏡頭劃分到第三層次去。其中16-35/2.8L、24-70L、70-200/2.8L IS II(“IS小白兔”)、70-200/4L IS(“IS小小白”)在佳能數(shù)碼單反用戶中擁有極高的人氣,甚至可以說這四枚鏡頭的占用率超過了50%。優(yōu)異的成像和恒定光圈,這四枚鏡頭代表了佳能變焦中頂級地位?!按笕敝傅木褪?6-35L、24-70L和70-200/2.8L三枚恒定光圈鏡頭。說實話我對各廠家的“大三元”并不感冒(吾乃定焦之堅定擁躉),其中對24-70L的成像不想多說,的確和尼康的24-70/2.8G有一定差距。不過2010年更新的“IS小白兔”的素質(zhì)還是無需質(zhì)疑的。 EF 100/2、EF 85/1.8和50/1.4的排名誰前誰后都沒有關(guān)系。不過個人傾向是85/1.8,因為其更好的焦外。相對色彩更好的50/1.4(這也是ICC國際色彩聯(lián)合會推薦的色彩還原參照鏡頭)來說,85/1.8的優(yōu)勢是人像成像不輸85L,和它更迅速的對焦。85/1.8也是我擁有的第一枚定焦鏡頭,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了,很是后悔... 100/2.8L Macro IS(“IS百微”)絕對能用一整篇文章介紹它的特性。它的上一代老“百微”是佳能最好的微距之一,也是我擁有的第二枚定焦鏡頭。它的特點是雖然是微距鏡頭,但人像的表現(xiàn)不輸很多專門的人像鏡頭?!鞍傥ⅰ笔枪J(rèn)的色彩和銳度達(dá)到相對統(tǒng)一的好鏡頭,二代在一代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新研發(fā)的雙重防抖技術(shù)。據(jù)說很多人用它拍人像的頻率,要超過拍攝微距。感覺二代相對一代唯一的缺點,是做工似乎有所下降(塑料感嚴(yán)重)。 
 26.EF 24-105mm f/4L 27.EF 80-200mm f/2.8L 28.EF 28-70mm f/2.8L 29.EF 17-35mm f/2.8L 30.EF 20-35mm f/2.8L 31.EF 17-40mm f/4L 32.EF-S 17-55mm f/2.8 33.EF-S 15-85mm f/3.5-5.6 IS 34.EF 35mm f/2 35.EF 135mm f/2.8 soft focus 點評: 第三檔次的十枚鏡頭是最難選擇的。這里擁有口水仗打的最厲害的幾枚鏡頭。有人說24-105L、17-40L是偽紅圈。個人感覺這么說的人也許并沒人真正體會過這兩枚鏡頭。17-40L是當(dāng)前市售最便宜的紅圈L鏡頭,不過它的成像素質(zhì)在某些時候相當(dāng)高??赡茕J度和反差的確是它的弱點,但作為全畫幅超廣角來說,它的用武之地自然在于小光圈的風(fēng)光的拍攝。這個鏡頭在光圈F7之后成像相當(dāng)好,色彩反差都不錯,如果用CPL等濾鏡的幫助,其成像堪比16-35L。這也是我玩數(shù)碼攝影所擁有的第一枚鏡頭,對它有很深的情感。至于24-105L,作外5D2的掛機(jī)鏡頭,在易用和方便性上,它是作為旅游鏡頭的唯一選擇。成像在F5.6之后就能達(dá)到很好的素質(zhì),銳度超過同焦段的24-70L。 EF-S 15-85/3.5-5.6是2009年佳能隨7D推出的兩枚鏡頭之一。作為7D的掛機(jī)鏡頭,它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取代已有的17-85/4-5.6。個人使用的感覺,這個鏡頭成像甚至超過17-40L,銳度和解像力都不錯,F(xiàn)4之后就有很好的品質(zhì),焦段也比較寬廣,是APS-C單反的第一選擇。 
 36.EF-S 60mm f/2.8 Macro 37.EF 15mm f/2.8 fisheye 38.EF-S 10-22mm f/3.5-4.5 39.EF 20mm f/2.8 40.EF 28mm f/1.8 41.EF 24mm f/2.8 42.EF 28mm f/2.8 43.EF 50mm f/1.8 44.EF 70-300mm f/4.5-5.6 DO IS 45.EF 28-80mm f/2.8-4L 點評: 這些鏡頭與第三檔次差距并不大,特別是幾枚定焦:28/1.8、60/2.8Macro、28mm f/2.8和上一檔次的差距太小,幾乎可忽略不計。把它們劃分到這一擋的原始或許因為其在數(shù)碼時代的解像力不如其在膠片時代,知名度和持有量也是一個考慮的因素。值得一提的是50/1.8,作為佳能鏡頭庫中最具性價比的鏡頭,我覺得它不輸于任何變焦鏡頭的成像,即使是L鏡頭。700RMB的身價能有這樣的成像,實在對得起它的素質(zhì)。或許最大光圈銳度相對較低,不過收兩檔之后能明顯改善,影響它的原因或許是二線性的焦外和反差,不過對于攝影初學(xué)者來說,完全可忽略不計。50/1.8是絕對值得推薦的鏡頭。 EF 70-300/4.5-5.6 DO是個異類,我不清楚“小綠”在攝影圈中的持有量。這個鏡頭是佳能僅用的兩枚DO鏡中的一枚(另一枚是400 f/4 DO IS)。衍射光學(xué)元件對于成像能夠提供一定幫助,也能縮小鏡頭的體積,不過成像上,它不如ISXXB等遠(yuǎn)攝變焦,昂貴的價格讓很多人對這個鏡頭并不太感冒。 
 46.EF 70-300mm f/4-5.6 IS 47.EF 17-85 f/4-5.6 IS 48.EF 28-135mm f/3.5-5.6 IS 49.EF 28-200mm f/3.5-5.6 50.EF-S 18-200mm f/3.5-5.6 IS 51.EF 24-85mm f/3.5-4.5 52.EF 55-250mm f/4-5.6 USM II 53.EF 28-105mm f/3.5-4.5 II 54.EF-S 55-250mm f/4-5.6 IS 55.EF-S 18-55mm f/3.5-5.6 II 點評: 把這十枚鏡頭放在第五檔或許會招來不少口水,畢竟這是最具性價比的一些鏡頭,它們的價格大多在2000RMB之下。其中17-85已經(jīng)停產(chǎn),18-55作為低端入門單反的掛機(jī)鏡頭,擁有不錯性價比的同時,能滿足一般的使用,成像在某些場景下,可以和第三檔的鏡頭相媲美。至于55-250F/4-5.6,個人感覺是APS-C單反入門用戶在長焦端的第一選擇,除了價格的低廉外,它能滿足對長焦的一般要求。 總述: 佳能的每一枚鏡頭都能用大量的篇幅去詳細(xì)介紹它的特性及成像素質(zhì)。本文也僅僅是概要的根據(jù)個人體會進(jìn)行的非專業(yè)排名。僅是自娛自樂,有無參照性,看者自知。 其實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素質(zhì)遠(yuǎn)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價格也不是恒定一枚鏡頭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用攝影圈的一句名言來說,“關(guān)鍵還是看鏡頭后面的那個頭”。這話說的其實很難聽,但反映了一個事實是:技術(shù)是檢驗攝影的標(biāo)準(zhǔn),而不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器材。對剛?cè)霐z影圈的愛好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學(xué)習(xí)一些理論知識和反復(fù)的練習(xí),至于選擇器材并不是最主要的。器材對成像一定有所影響,但技術(shù)往往更具有決定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