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為職場“紅”人
在職場中打拼,誰都想既能夠事業(yè)有成,又能夠成為上司賞識、同事器重、下屬敬畏、外界稱贊、內部信服的職場“紅”人,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人緣”往往是基礎。所以,我們應該從人際關系入手,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即便不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起碼也可以大部分實現(xiàn),那么如何在職場中應對形態(tài)各異的職場同事呢? 對待上司:服從 + 踏實 任何一個上司,都喜歡服從自己的下屬,幾乎沒有誰愿意有一個成天與他作對或到處挑他毛病的下屬。有時上司的寬容和忍讓,絕不是喜歡,只是一種策略或涵養(yǎng)而已,你千萬不可“就高上驢”,沒完沒了地與上司作對。記住,只要你是在職場,就得受人管,而直接管你的,就是你眼前的上司! 另外,就是在上司面前做事一定要踏實,不要用嘴來吹噓自己,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有時不需要很多事例,也許只要一件或者只讓上司看到了一件你所做出的漂亮的事就足夠了。 對待年長的同事:謙恭 + 溝通 職場中年長的同事,不一定是你的上司,本事也不一定比你強,也許崗位也遠沒有你重要,甚至在單位還是一個愚笨而常常受人取笑的對象。但是你,不能有絲毫的怠慢和輕視,或許他的子女或親屬正是你要求助的人,或者他的經驗和教訓能夠給你啟發(fā)借鑒,即便都不是,那他還有一張嘴,可以對外評價你,到了“民主測評”時他或許還有關鍵的一票! 年長者,常常會以經驗(當然有時連經驗都稱不上,只能說是經歷)豐富自居,常常會以教訓的口吻跟你說話,那么你就不妨洗耳恭聽,聽完你再去做取舍,代價只是你的時間,贏得的卻是他對你的認可。如果年長者做了錯事,使你無法容忍,那你也要采取委婉含蓄的方式去溝通,讓他自己去反思和感悟。因為年長者,功利思想已經淡漠,如果年輕者能夠真正地尊重和主動聯(lián)絡他們,相信他們會認可你并且支持你的。 對年輕者:溫和 + 擔當 對比自己年紀小、資歷淺或者能力差的同事,要切忌不可擺出老大的樣子“欺負”人家,反而更要注意溫和地去對待每個人。你知道,幾年以后,他們中間會出現(xiàn)多少個你的上司嗎?他們中間會有多少將來能夠幫助你或者你能夠用得著的人嗎? 年輕人在職場上都尋求一種平等的意識,都希望能夠有一種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你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把機會讓給他們,他們的成功或許比你自己的成功都重要,因為他們是你的下屬或是你的“徒弟”,你的功勞不言而喻,你不必與他們爭功。明智的領導者,會把賬記在心里。 同時,你又要勇于擔當。年輕人都希望身邊能有一個幫助“拿主意”的人,他們在工作、生活、情感甚至待人處事上有許多問題想向人請教,如果你是一個擔當?shù)娜?,他們會從內心信服你,從而也愿意把心里話對你傾訴,無論你能否真的幫助他們,只要你是他們的知心朋友,那你就是他們的“主心骨”和“大哥大”了。 對同茬人:要睿智 + 機敏 + 隨和 職場中的同茬人,往往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在這方面,人首先要表現(xiàn)得相當睿智、機敏和干練。要在同茬人中施展你的本領,展示你的才華,讓他們覺得你并非等閑之輩,或是一個極具潛力和前途的同事。他們中間有的可能會羨慕你,有的可能會依附你,也有的可能會嫉妒你,但你還是要保持隨和,切忌防“小”——不為小事去計較,不說小話去迎合,不拉小圈子,不搞小動作,不占小便宜,不結交小人。 睿智可以使你樹立威信,隨和可以使你廣交好友。讓大家覺得你有本事,但也有人情,從而感覺和你在一起共事是一種享受,一種安全和一種愉悅。 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些,那么,你離人見人愛的“紅”人就已經不遠了!
玩轉職場“人脈”
作為職場凡人,你沒有能力也不太可能去結交無限的“人脈”,只能強調“有效”。美國華盛頓州的職場教練安德森建議,要集中精力同10位潛在的“朋友”(也是客戶)建立良好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對這些人,要經常聯(lián)系和溝通,切忌不可現(xiàn)用現(xiàn)交。 這位專家說,“誰都無法在60秒之內就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事實也是如此,你應該花出時間和精力在你熟悉的人當中尋找長期合作的朋友,并通過他們去“串聯(lián)式”地擴大你的“人脈”資源。那些“串聯(lián)式”的人物可能與你的工作根本不搭界,但他們卻可以為你牽線搭橋,把你介紹給更多的人,你的“人脈”資源就會不斷擴大。 名片效應 盡管現(xiàn)在社會上名片到處飛,幾乎成了“明騙”的代名詞,但在正式交往中,名片確實能夠起到第一印象的作用。 出于這樣的考慮,你的名片一定要印制得講究、得體,讓他人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對你進行初步定位,以便確定與你交往的態(tài)度。在名片的背面一定不要留下空白,要標明你效力的公司或崗位,以及你所能夠從事、并希望與他人合作的領域或項目。 對他人與你交換的名片,也不要怠慢。無論是否對你有用,都應該謙恭地接受。對有合作價值的名片要輸入電腦和通訊錄中,最好能在第二天打個電話,表示對彼此相識很高興。這樣無論以后是否合作,都會留下—個良好印象,很多時候,“人脈”的培育就是這樣開始的。 樂于助人 無論與你的事業(yè)有無關聯(lián),你都應該盡其所能去幫助別人。 因為每個能夠求到你的人,都會首先對你抱著信任和期待,如果你有能力當然耍去幫助他們。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個深厚的社會資源和“人脈”關系,即使真是一個毫無背景的弱者,你真心地幫助了他,也會使旁人看到你的善良和無私。許多老板知道了這些,就會對你增加信任,只要有機會就會愿意與你合作。這其實也是一個間接的“人脈”積累過程,是在為自己做“廣告”。要相信,在這方面的投入絕不會比直接的投入回報少,而且往往更長遠。 關注細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已成為共識??墒窃凇叭嗣}”交往中,我們往往忽視一些微小的細節(jié),從而導致快到手的“人脈”流失。比如與同事交談,說話不注意分寸、喜歡打探不該問的事、交往時不注意整修邊幅等等。一位專家曾經提醒我們“應當以適合自己身份和年齡的最得體的舉止裝束呈現(xiàn)在他人面前”,這樣方能顯現(xiàn)你的成熟與修養(yǎng)。包括去洗手間這樣的小事都要注意時機和方式,如果是正與他人交談,一定要歉意地告知對方,尤其是與陌生人會面時,切不可在對方講話間提出這樣的要求。如果洗手間距離很近或不隔音,則不能弄出太大的聲響或用沖水適當掩飾,回來時一定要將手洗干凈,否則,這樣一個“方便”中的小事則可能會影響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印象和合作機會。 適應為本 職場中的群體不是自己能夠選擇和左右的,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主動適應和包容。對周圍的同事,無論是一般認識,還是工作合作,甚至是競爭對手,都要禮貌相對。切記,職場中能夠成為知心好友的只是極少數(shù)人。更多的可能是在你離開那個企業(yè)或者你離開那個圈子之后,才可能成為朋友。不要指望在職場的合作中能夠找到知己,相反,你與某個人走得太近,還會引起同事的猜疑甚至老板的不滿。職場中的“人脈”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其實也是一個利益的平衡,從這一點上講,“適者生存”會更實際一些,更何況“人脈”是職場生存的重要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