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批評的藝術 一些教師認為:傳統(tǒng)教育總是一味地批評、指責學生,使學生缺乏自信心。所以現(xiàn)代教育特別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提倡多鼓勵學生。哪怕學生只有一點點成績,只有一點點進步,也要鼓勵?!凹钚栽u價”強調了激勵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俗話說:“金無足金,人無完人?!痹诔砷L過程中的學生不可能沒有缺點。筆者認為,學生的優(yōu)點應大力表揚,但面對學生的缺點,該批評的還是要批評。如果全是表揚和激勵,容易助長學生“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激勵性評價”不回避批評,在學生犯錯誤時要使用批評手段,做好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真誠地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和后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真心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加深對錯誤的認識,提高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糾錯的能力,增強學生克服缺點的信心和勇氣。要落實好逆向激勵策略,注意批評要有藝術性,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從優(yōu)點入手,間接地提醒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教師批評學生時,若首先對學生的優(yōu)點、長處加以肯定,然后再用提示、暗示、對比等方式自然婉轉地把話題轉到學生的問題上,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因為學生感到,教師不僅注意了他的問題,而且看到了他的優(yōu)點和長處,使他覺得教師是公正又可信賴的,從而避免了學生對批評的抵觸情緒,突破“怕挨批”和“準備挨批”的心理防線。 二、要注意批評的場合,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一般說來,青少年的自尊心都很強烈,如果教師的批評不分場合,不僅不會被學生接受,而且易引起學生反感。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是否接受批評并不在于你批評的是否正確,而在于這種批評是否丟了他的“面子”,個人的自尊心是否受到損傷,對于那些愛“面子”的學生尤其如此。因此,教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必須考慮學生所處的場合,能個別批評的,原則上不作公開批評。那種慣于在大庭之下大發(fā)雷霆,不注意尊重學生情緒、保護學生“面子”的教師,最終只會引起學生的討厭與反感。 三、要允許學生申辨,避免單方訓斥 允許被批評的學生申辨并參與對自己問題的討論,是使被批評學生心悅誠服的重要條件。如果教師單方訓斥,不由學生分說,不許學生發(fā)表意見,并迫使學生接受,常常會導致學生口服心不服。因為不讓學生申辨、參與討論,教師容易錯誤地分情況,或者把好心做錯事的誤為明知故犯,或者把力不從心誤為有意耍懶,或者把脫離特殊背景作為常規(guī)推斷,致使一些學生明白但內心不服,并進而在心理上拒絕批評。事實上,讓被批評的學生申辨,說明理由,弄清是非,認識危害,既會使學生自然地接受教師的批評,同時也使學生受到了自我批評。從實質上看,教師的批評只能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批評,才能產(chǎn)生批評的預期效果。因此,讓被批評者申辨與討論,調動他們認識錯誤的積極主動性,這往往比教師單方訓斥效果要好得多。這是為教育實踐所證明了的。
四、批評應給學生鼓氣,而不可泄氣 有些教師在批評學生時,往往從語音、表情、態(tài)度上表露出對批評學生的不信任和失望,而教師的這種不信任和失望,會直接感染學生,使學生喪失改正自己錯誤的信心和力量。相反,如果教師批評中帶鼓勵,從語言、表情、態(tài)度中表露出完全相信學生能改正錯誤,并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抱有期望,那么,學生不但樂于接受教師的批評,而且會產(chǎn)生改正錯誤的勇氣和力量。例如,一個三年級學生總是做不好家庭作業(yè),班主任利他的特點,進行了一種鼓勵性的批評。他對這個學生說:“你是班上很有發(fā)展?jié)摿Φ膶W生,不是嗎?有幾次你的發(fā)言贏得了同學們的鼓勵,上次朗讀比賽獲得班上第四名。你的競爭力很強,很多同學都不是你的對手,我不相信在家庭作業(yè)上賽不過其他同學,我敢肯定你也不服氣,憑你的意志、能力足可以超過他們,暗中加把油,到時候讓大家吃一驚!”這個學生聽了老師的鼓勵,精神振作,暗自努力。后來,他的家庭作業(yè)本成了班里參觀、學習的樣本。鼓勵性批評使學生獲得了動力,而這種動力足可使被批評學生發(fā)生大的逆轉。 五、以情動情,切忌傷害式批評 有些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慣于采用諷刺、挖苦、辱罵等有損于學生人格和自尊心的方式,以為這樣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恰恰相反,這樣只會把學生推向對立面,甚而激怒學生,使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相反,如果教師從關心、愛護的態(tài)度出發(fā)真誠的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和改正錯誤,學生就會敞開心靈的大門,接受教師的批評與幫助。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奔词故欠噶隋e誤的學生,也需要尊重,需要教師真誠的愛。 批評,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常用的教育,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常??吹剑簩τ诜竿瑯渝e誤的學生,有的教師批評,學生能聽進去,且心悅誠服;有的教師批評,學生不僅聽不進去,甚至產(chǎn)生對立情緒,致使批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除了教師的威信等因素外,主要還是個批評的藝術性問題。只要能講究批評的藝術性,讓批評充滿著尊重、賞識和關愛,批評就能在“激勵性評價”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