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疸 四、其它治法
(一.)驗萬: 1.茵陳60克,大棗18個濃煎,每日一劑早晚服,并吃棗。 2.大青葉30克,水煎服,連服15曰左右。 3.小薊根60克,水煎服,連服10日左右。 4.茵陳15--30克,板蘭根30克,膽草15克,水煎服,連服15日左右.以上驗方均適用于陽黃證。 、 (二)通關(guān)法; 1.瓜蒂、丁香、赤小豆各七枚為末,吹少許入鼻,少時黃水流出,隔日一次,用于陰黃。 (三)外用法. 茵陳蒿一把,生姜一塊,搗爛,擦于胸前四肢,以治黃疸。 (四)針灸。 。 黃疸者可針刺章門、太沖、脾俞、肝俞、勞宮、脊中等穴,若嘗臥,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四、其它療法 1.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強字牌,北京同仁堂制藥廠):每服6~9g,每日2次。用于肝膽濕熱型黃疸。 (2)安宮牛黃丸(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藥廠):口服或鼻飼,每次1/2~1丸,急救用時劑量視病情定酌。用于熱毒熾盛型黃疸。 (3)復(fù)方靈芝沖劑(TMNP牌,天津中藥集團天津華美醫(y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每次59,每日2次。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等。 (4)清開靈注射液(地壇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實驗藥廠):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或生理鹽水中靜點,若熱盛、熱毒熾盛者,可加大劑量,且每日可靜點數(shù)次。用于濕熱、熱毒型黃疸。 2.單驗方 (1)鮮平地木、鮮車前子、紅棗各適量,煎汁代茶,連服數(shù)日。用于濕熱型黃疸。 (2)茵陳50g,綠豆500g(搗末),大蒜4頭(去皮),水煎服。用于濕熱黃疸。 (3)大黃30g,枳實5枚,梔子7枚,豆豉0.6L,水6L,煮取2L,分3次服。 (4)雞骨草5~15g,瘦豬肉50g(淘米水洗去脂肪),煮水20分鐘,頓服,每日1次。用于/b)l,黃疸。 3.食療方 (1)茵陳金錢白面散:茵陳500g,金錢草400g,白面200g,白糖150g。上藥共研細末,與白面、白糖拌勻,每服lOOg,做成熟食服之,連用至黃疸消退。 (2)梔子花根煨肉湯:梔子花根鮮品500g或干品250g,豬前腿夾心肉(去肥)500g,黃酒1匙。梔子花根和夾心肉切成小塊,入砂鍋加冷水,文火燒開,文火燉1~2小時,喝湯lOOml,日2次,肉可佐餐食之。 (3)茵陳麥芽紅棗湯:茵陳15g,大麥芽20g,紅棗10個,白糖少許。上物入鍋燉半小時,每日160~200ml,連服助黃疸消退。 4:外治法 (1)擦身法:用生姜250g,茵陳250g,同搗爛以布包之,時時周身擦之,助黃疸消退,1bJL,尤宜。 (2)熏洗法:地骨皮120g,生姜、茵陳各等量。地骨皮煎湯熏洗全身后,用生姜、茵陳各等份搗爛用布包好,揉擦全身,每日1~2次。用于黃疸型肝炎,助黃疸消退。 5.針灸療法 (1)膽熱瘀結(jié)證,針陽陵泉、膽囊穴(陽陵泉下2寸,指壓痛點)、膽俞穴,配穴為合谷、內(nèi)關(guān)、足三里、絕骨。疼痛劇烈者,針膽囊穴,重刺激膽區(qū)(上腹最痛點),皮下埋針;嘔吐劇烈者,針合谷、內(nèi)關(guān)、足三里、陰陵泉、肝俞、膽俞,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 (2)熱毒熾盛證嘔逆不止者,瀉法針刺太沖、足三里、內(nèi)關(guān);,高熱者針刺大椎、合谷、曲池、少商(放血);黃疸深重者,針足三里、至陽、膽俞、大椎、太沖,或陰陵泉、蠡溝、肝俞,交替使用,強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