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爬電距離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界面之間的最短路徑。即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于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xiàn)帶電現(xiàn)象。此帶電區(qū)(導體為圓形時,帶電區(qū)為環(huán)形)的半徑,即為爬電距離;
在絕緣材料表面會形成泄漏電流路徑。若這些泄漏電流路徑構成一條導電通路,則出現(xiàn)表面閃絡或擊穿現(xiàn)象。絕緣材料的這種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它是由長時間加在器件上的工作電壓所引起的,器件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能加速這一變化。
因此在確定端子爬電距離時要考慮工作電壓的大小、污染等級及所運用的絕緣材料的抗爬電特性。根據(jù)基準電壓、污染等級及絕緣材料組別來選擇爬電距離。基準電壓值是從供電電網(wǎng)的額定電壓值推導出來的。[1]
電氣間隙Clearance在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界面之間測得的最短空間距離。即在保證電氣性能穩(wěn)定和安全的情況下,通過空氣能實現(xiàn)絕緣的最短距離。
電氣間隙的大小和老化現(xiàn)象無關。電氣間隙能承受很高的過電壓,但當過電壓值超過某一臨界值后,此電壓很快就引起電擊穿,因此在確認電氣間隙大小的時候必須以設備可能會出現(xiàn)的最大的內(nèi)部和外部過電壓(脈沖耐受電壓為依據(jù))。在不同場合使用同一電氣設備或運用過電壓保護器時所出現(xiàn)的過電壓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據(jù)不同的使用場合將過電壓分為Ⅰ至Ⅳ四個等級。
可見,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實際是兩個相關參數(shù),都是針對電氣絕緣性而來。特別是在繼電器、開關等工控產(chǎn)品的選用中,需要遵守相關標準的同時,還要按實際的使用環(huán)境要求(氣壓、污染等),設定合適的爬電距離及電氣間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電氣性能的穩(wěn)定。
編輯本段二、設定爬電距離及電氣間隙一般選型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確定電氣間隙步驟確定工作電壓峰值和有效值;
確定設備的供電電壓和供電設施類別 ;
根據(jù)過電壓類別來確定進入設備的瞬態(tài)過電壓大小;
確定設備的污染等級(一般設備為污染等級2);
確定電氣間隙跨接的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2、確定爬電距離步驟確定工作電壓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確定材料組別(根據(jù)相比漏電起痕指數(shù),其劃分為:Ⅰ組材料,Ⅱ組材料,Ⅲa組材料, Ⅲb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組別,假定材料為Ⅲb組);
確定污染等級;
確定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3、確定電氣間隙要求值根據(jù)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查表( 4943:2H 和 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 檢索所需的電氣間隙即可決定距離;作為電氣間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錄G替換,60065-2001使用附錄J替換。
GB 8898-2001:電器間隙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工作電壓,查圖9來確定。 (對和電壓有效值在220-250V范圍內(nèi)的電網(wǎng)電源導電連接的零部件,這些數(shù)值等于354V峰值電壓所對應的那些數(shù)值:基本絕緣3.0mm ,加強絕緣6.0mm)
4、確定爬電距離要求值根據(jù)工作電壓、絕緣等級及材料組別,查表(GB 4943為表2L,65-2001中為表11)確定爬電距離數(shù)值,如工作電壓數(shù)值在表兩個電壓范圍之間時,需要使用內(nèi)差法計算其爬電距離。
GB 8898-2001其判定數(shù)值等于電氣間隙,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加強絕緣可減少2mm,基本絕緣可減少1mm:
1)這些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會受外力而減小,但它們不處在外殼的可觸及導電零部件與危險帶電零部件之間;
2)它們靠剛性結構保持不變;
3)它們的絕緣特性不會因設備內(nèi)部產(chǎn)生的灰塵而受到嚴重影響。
*注意:但直接與電網(wǎng)電源連接的不同極性的零部件間的絕緣,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不允許減小。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即使不滿足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該絕緣,設備仍滿足標準要求,則是可以接受的(8898中4.3.1條)。
*GB 4943中只有功能絕緣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可以減小,但必須滿足 標準5.3.4規(guī)定的高壓或短路試驗。
5、確定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注意可動零部件應使其處在最不利的位置;
爬電距離值不能小于電氣間隙值;
承受了機械應力試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