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野史,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曾記載過一個關(guān)于僵尸村的故事:
清朝初年,湘南西邊,有一個靠山的小村落,整個村子兩百多戶人家,七百多人都是僵尸。這些僵尸,喜吃活人血肉,其身濕潤腐爛,全身皆發(fā)出霉味般的惡臭……
本來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村子,大部分人以打獵為生,一部分人種點野菜地瓜之類生活。村中有個叫成三的年輕人,平日游手好閑,不事生產(chǎn),又喜歡調(diào)戲別人老婆,常被村人追打羞辱,因此就躲在山中,利用晚上回村偷些東西過活。全村人都對他恨之入骨。
有一天,成三在山上肚子餓了,想挖一些野筍、地瓜來果腹,就到處挖啊挖啊,竟挖到一具尸體,樣子極為恐怖,似乎死了幾百年,臉和身子都爛得不成人形,他雖然肚子空空的,也不禁嘔了幾口酸水出來。成三本想拔腿就跑,但是仔細一想,或許尸體上有一些值錢之物,就蹲了下來仔細檢查。
雖然整具尸體都已爛成糊狀,但似乎頭上有一張黃紙,上面的字已看不清楚了。成三找了半天,結(jié)果什么也沒有,死尸身上所發(fā)出的怪異腐味,更加讓他全身不對勁,于是趕緊把死尸埋了,到別處找食物。
自從成三看過那具死尸后,整個人就覺得很難受,一天天消瘦下去,牙齒也漸漸變黑,全身無力,昏昏沉沉,好像中了尸毒。
過了一個月,大家發(fā)現(xiàn)成三好久沒到村里來偷東西,心想可能已經(jīng)死在山上。正高興的時候,卻看見成三踉踉蹌蹌地走來,要求村人到城里幫他找醫(yī)生。這些村人哪一個沒吃過他的虧?哪里會幫他?
“算了,過去的事就不要提了,再怎么說成三也是一個人,我們不能就這樣看著他死??!”一位老者這樣說著。
這位老者帶他回去洗澡,又煮了一些東西給他吃,想不到成三稍微好些后,賊性不改,又想調(diào)戲老者的女兒。被村人發(fā)現(xiàn)后,大家將他打個半死,丟在后山草叢中讓他自生自滅。
過了幾天,成三又帶著一身病回來求人救他。這次,村人不但沒給他東西吃,反而狠狠打了他一頓,然后將他綁在樹上。
成三在樹上沒幾天就斷氣了,尸體發(fā)黑帶青,眼睛也變?yōu)榛夷酄?,發(fā)出的尸臭非常難聞,村中許多婦人和小孩聞了就不舒服。
村中幾個壯丁看到這個情況,就商量把成三的尸體放下來,好好埋了,才不會讓大家感染尸毒。大伙兒都同意了,不過白天大家都有活兒要干,就決定晚上去埋成三的尸體。
到了晚上,大伙兒吃過晚飯,拿著火把去找成三的尸體時,想不到尸體竟然不翼而飛。根據(jù)樹上被撕裂的繩子來看,好像是成三自己掙脫的。成三尸變了!
大伙兒一提到“尸變”就嚇得到處大叫,全村頓時吵翻了天,家家戶戶釘緊門窗,婦人小孩都躲入房子中,壯丁們拿著刀、鋤頭,個個神態(tài)緊張。
根據(jù)老一輩的人說,八十年前,這個村子也發(fā)生過尸變。
那時,一個惡霸被人殺死后,邪氣未除,成為僵尸到處害人,后來被一個跛腳道士所傷,就逃走了。成三應(yīng)該是受到這個尸體感染,也變成僵尸的。說到這里,大家都后悔沒救成三一命,不然就把他燒了,以防尸變。當(dāng)天晚上,大伙兒找到三更天,都沒發(fā)現(xiàn)成三的影子。
“或許不是尸變,我們太緊張了吧?!庇腥藨岩傻馈?/FONT>
大家一時也想不出主意,就同意停止搜尋。當(dāng)大家正想回家休息時,突然聽見張老頭家有慘叫聲,急忙跑去看個究竟。
一進門口,就看見張老頭的尸體被吊在梁中央,地上的鮮血像幾十朵梅花般散著。張老頭的媳婦兒也被咬了幾口,滿身是血地躺在床上,身旁的三歲小孩兒被咬得骨頭都露了出來……
大伙兒一見到這個慘狀,都嚇得渾身發(fā)抖,手腳發(fā)軟,怔在原地。這時,門外一家接一家地傳出驚悚的哀嚎聲,大伙兒只得又朝著慘叫聲方向跑去。最后,壯丁們終于正面遇上了成三,還未交手就被其相貌震攝住了——他的眼睛像沾滿血漿的玻璃球,黑暗中發(fā)出紅光,牙齒又尖又利,連著少許血肉及毛發(fā)。幾個壯丁見到這個形象,早丟下武器落荒而逃,而其他有家有室的不得不鼓起勇氣跟他一拼。
豈知成三的力氣大得異乎尋常,身上也不知被砍了幾刀,不但沒事,反而越來越兇殘,在他手下喪命的人越來越多。這樣一來,大伙兒已失戰(zhàn)意,躲的躲,逃的逃,全村死了一大半,而一些躲起來的生還者聞到其他遇害村人的尸臭,也漸漸不對勁了,一個個昏死過去。這時,可說全村都是死人了。
幾天之后,村中尸體忽地一個個爬了起來,樣子跟成三差不多,全村就這樣成了僵尸村。幾位逃出的村人,利用白天回來看自己親人的,都死在他們的嘴里,或中尸毒而亡。
鄰近村人亦心驚膽顫,紛紛遷出,深怕僵尸餓久了會出來害人,于是“僵尸村”之名就這樣傳出來了。

鏈接:
“僵尸”一詞出于《大千錄》,是道家的一本著作,僵尸的意思是:四肢僵硬,頭不低,眼不斜,腿不分,尸體不腐爛。
僵尸之說盛行于明中葉以后及清朝。清代筆記記載僵尸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jì)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僵尸大全”。
湘西趕尸之說,又稱移靈,屬茅山術(shù)祝由科,發(fā)源于湘西沅陵、濾溪、辰溪、敘浦四縣,在尸體未腐化時由術(shù)士趕回鄉(xiāng)安葬。趕尸的術(shù)士大約三五同行,有的用繩系著尸體,每隔幾尺一個,然后額上貼黃紙符,另外的便打鑼響鈴開路。
甚至1950年代香港人仍有家中殮葬和停尸,所以其時社會尸變之說大行其道,如行雷閃電,大肚貓?zhí)^棺材,尸體便會出現(xiàn)異變。到了1980年代,僵尸在香港電影中成為極受歡迎的題材。在電影中,道士用符貼在僵尸的前額,可以讓僵尸保持不動。僵尸總是穿著清朝服飾并總是向前伸直手臂,并跳躍前進,這副形象成為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僵尸的典型形象。
很多人都認為僵尸只會在晚上出來,白天的太陽會傷害或殺死它們,其實這是錯誤的。在我國的湘西地區(qū),就有一種很神秘而古老的職業(yè)叫做趕尸,趕尸的人驅(qū)策著僵尸行走上千里的路,如果僵尸會被陽光殺死,那這種職業(yè)就不存在了。
僵尸大致分為三等,一種是行尸,即無意識的軀體,是最低等的僵尸,依靠自己的本能去行動,俗話說的“行尸走肉”就是指的這個意思。還有一種是具有意識的僵尸,他們有著和人一樣的智慧,能夠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可怕的僵尸,例如中國傳說中的千年僵尸,和外國的吸血鬼,都是屬于這一種。還有就是旱魃,是最強大的僵尸,只出現(xiàn)在神話小說當(dāng)中,要是這種僵尸出現(xiàn)的話,恐怕比原子彈的威力都強。
僵尸吸血的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有一種說法是僵尸吸血是為了吸取對方的血液作為食物,還有就是像吸血鬼伯爵那樣為了報復(fù)上帝而吸血,更有傳說認為吸血是僵尸每天必做的工作,就好像我們每天上班一樣。
其實中國現(xiàn)在所謂的僵尸基本是被外國的惡魔或吸血鬼同化了。中國真正的僵尸是蔭尸,意思是一個尸體放在暗處有精力或接近生命的地方,這尸體就會吸收精力或者是生命力,導(dǎo)致尸變。 關(guān)于僵尸的事情一直很神秘,現(xiàn)在留下的資料不多,但普遍的認為,僵尸在經(jīng)過變形之后會成為無思考、沒有自制力,只會殺人飲血的活死人。他們集天地怨氣、晦氣而生,不老,不死,不滅,被天地人三界屏棄在眾生六道之外,浪蕩無依,流離失所,身體僵硬,在人世間以怨為力,以血為食,用眾生鮮血宣泄無盡的孤寂。
中國傳說得最多的是湘西趕尸。他們所趕的屬于行尸,一般是在天亮之前,把尸體趕往義莊,或者固定的小店。尸體一般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尸布,頭上戴著一個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這些披著黑色尸布的尸體前,有一個手執(zhí)銅鑼的趕尸匠,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lǐng)著這群尸體往前走。他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guān)起來。尸體若兩個以上,趕尸匠就用草繩將尸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
據(jù)湖南民間傳說,僵尸最早是用來販毒的。打扮成道士模樣的人就是毒販子,晝伏夜出,如上文所述,三五同行,卻不是用繩子系著尸體,而是用木棍架起來搭在前后兩人的肩上,這樣看起來尸體也像在走路的樣子。搖鈴、黃紙符都是為了掩人耳目。這種方法普通人不敢接近,官兵也晦氣,所以是販毒的好方法。夜里走路有利于尸體的保存,當(dāng)然,鴉片之類的毒品存放在尸體上也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