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藝術品投資的國內現況和國際歷史

 eva88 2013-01-29

藝術品投資的國內現況和國際歷史  

2011-07-17 10:39:21|  分類: 默認分類 |字號 訂閱

[轉載]
雖 然拍賣場上的天價一個接一個地新鮮出爐,二三線藝術家作品價格也在不斷飆升,火熱的藝術品市場與老百姓的距離無異于火星到地球。但你有理由相信,藝術品投 資不僅僅只是身家過億的富人們的專屬游戲,現在,藝術基金在國內的出現讓價格貴得咋舌的藝術品也有可能成為替你“下金蛋的母雞”。金融機構的基金產品也 好,民間私募基金也罷,這種國內新生的投資方式在未來有著怎樣的前景和隱憂;對散戶和藝術市場又將產生哪些影響,都令人頗為關注。

    秘密運行的藝術品私募基金

    如 果說國內目前的藝術品私募基金是以一種“地下錢莊”形式活動也許并不過分,因為很多以小團體、小基金形式進行的藝術投資都是比較低調的。當代藝術策展人張 思永說,他所知道的身邊的私募基金都很隱性,操作不明顯,操盤人都是在小圈子里進行,不很張揚。比如在外企公司、使館、別墅區(qū)里做,據他所知,北京這樣投 資藝術品的形式是很多的。

    李 曄,某外資制藥企業(yè)的政府事務經理,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她對于國外藝術品投資模式很是了解,早在兩年多以前,她就開始采用私募基金的形式小范圍操作藝術家。 她表示,這種小型私募基金同樣有總監(jiān)、顧問、財務結算等組成一個團隊,都是幾個藝術顧問、專業(yè)人士在操作。成員彼此之間有個協(xié)約,有時候是個人對公司的形 式,有時候是小組織對公司的形式。張思永表示,在798,很多大的畫廊也都在或多或少地參與著私募基金的運作,參與者都是行業(yè)里的人或藝術收藏家,因而看 得較準,回報率很高。

    官方基金高調打出響炮

    與 民間基金的低調不同,去年6月,民生銀行高調推出了“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基金產品。該基金投資起限為50萬元,投資期限為2年,預期年收益率最高達到 18%。1號基金僅以一個工作日就完成募集作業(yè),不久,民生銀行又推出人民幣2億元的2號藝術基金,竟然只花了8個小時就完成追募。這兩只基金其實只是拿 出20%的比例投資“國際藝術共同基金”,其余80%還是用在股票等傳統(tǒng)項目,但卻都拜“藝術基金”名號所賜,讓投資者馬上聯想到持續(xù)火熱的藝術市場大有 賺頭,結果被搶購一空。不論業(yè)內人士對這兩只基金作何評價,但民生銀行的確打出了一記響炮。

    藝術品基金的運作方式與房地產等基金類似,一般基金經理人負責募集資金,同時聘請專門的藝術品專家指導投資。通過多種藝術品類組合的投資,以達到最終實現收益的目的。也因此基金投資藝術品不像私人投資一樣會受到個人喜好的影響,基金主要考慮的是藏品的再出售價值。

    按 照國際慣例,藝術品基金每年向投資者收取1.5%-5%之間的管理費用,或者再加上一定數額的申購費用(通常為0.25%或約定數額)當投資回報率超過約 定水準時,另外收取一定比例的分紅。而藝術品基金的獲利途徑,除了藝術品本身升值,還包括將藏品租借給博物館展覽或自行舉辦展覽獲得收益。封閉式的藝術基 金在到期時出售所有藏品,將收益全部返還給投資者;開放式的藝術基金則還有按投資者意愿進行特定投資的服務。

    唐人畫廊要用2億基金托起美術館

    唐人畫廊總裁鄭林介紹說,他們準備嘗試用基金的運作所得來維持他們正想籌建的美術館。

    “我 們成立基金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美術館的運作費用,是為了打造一個國際頂級標準和學術高度的中國美術館?!编嵙终f,從這個意義來說,運作基金盈利并不是他們的 目的,他們的美術館以后也是非盈利的收藏機構。中國當代藝術這么火熱,實在需要一個這樣的美術館,來媲美美國的古根海姆、英國的泰特、日本的森美術館等一 流美術館。它們都是突破了“私營美術館”的定位成為了代表國際水準的美術館。

    由 于目前中國美術館的生存成問題,要么依賴財政撥款,有些干脆靠出租場地維持,整體運作受到很大制約。鄭林說,他們募集的基金初步規(guī)模是2億元人民幣,這不 是簡單地“每年2000萬元用在美術館,幾年就花光”的概念,他們要建的是一個長期的永久的美術館,所以他們吸納的就是那些對當代藝術有很大興趣的,并同 意每年拿錢維持美術館的人。他們考慮做成基金會的形式,而且此項基金以后會做一些理財,但怎么投資還尚待運作?!?/p>

  中國藝術市場需私募基金添火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靠人掌眼、合資購買某件“寶貝”的私募形式一直就沒斷過,現在國家政策對私募基金是開放的態(tài)度,那么在國內同行眼里呢,藝術市場究竟需不需要私募基金來添把火?

    觀 音堂都美畫廊老板趙慶偉一語概之——“很需要”。中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百姓、弱勢群體存在融資困難問題,過去靠抵押擔保,完全沒有靠個人信用這一概念,國 家一般都不給貸款。民間確實存在著好些有思想有能力就是沒資金的人。過去一些人在親朋好友的圈子里募集,規(guī)模比較小,可能發(fā)生了國家也不太管。但如果跨省 融資,性質就大了,國家就會干涉。就藝術圈子,過去古玩商一般采取隨時合股,針對某一階段項目進行合資,俗稱“加傍”,基本都是短期的操作。

    現 任APT亞洲執(zhí)行長的楊心一認為,當下藝術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當代藝術板塊,怎么買到價格合適的好作品,基金里的專家就起了“掌眼”的作用。私募 基金在國內藝術市場非常必需,私募基金的特性應該是不能使用公眾傳媒向社會募集錢款,還有就是定向募集,就是有專業(yè)門檻,一般找圈子里比較懂的、熟的一起 合作;另外就是階段性,一段時間買一樣或者一個門類的東西。

    其 實私募基金在西方一向是有錢人的一種投資方式,但因為藝術品投資可能不像股票那么獲利快,所以傳播得沒有那么廣。公募基金的好處是非常大的資金量,但一旦 操作起來則比較復雜,因為藝術品投資非常特殊,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和愿意參股,所以私募基金在藝術投資上操作起來比公募容易。

    欲借私募基金洗牌當代藝術市場

    上 海證大現代藝術館館長沈其斌正在籌劃一個藝術基金,3年前,美國一個銀行老板找到他要他出面組織一個當代藝術品投資基金,但考慮到全職來做要辭掉館長職 務,離開學術工作,所以合作未能達成。沈其斌表示,當時如果能有一個更好的合作方式,這個當代藝術投資基金今天可能已經非常出色。

    現 在提起3年前的這段經歷,沈其斌不免流露出些許遺憾。他坦言,3年前,他甚至可以閉著眼睛知道基金的成功點在哪,就像2007年炒股票比較容易選股一樣, 而到了今年,當代藝術基金投資風險性相對要大得多了。而且藝術館要做就必須與金融機構、第三方協(xié)作才能完成,藝術品基金的管理在國內還沒有好的制度和流 程,機制的保障都很缺乏,需要時間的摸索。再加上當代藝術市場發(fā)展的速度比預想要快很多,給藝術基金管理帶來很大的壓力。他表示,證大藝術館旗下的文化藝 術品投資公司接下來將發(fā)行各種方式的藝術私募基金,封閉期會有3年、5年、7年的不同。談及基金上市時間,他說,每個基金發(fā)行必須需要做嚴格系統(tǒng)的設計, 尤其在現在市場情況下,希望有充分準備后才啟動,否則一味搶先可能會第一個死。

    盡 管如此,他還是認為,私募基金肯定要介入中國的藝術市場,因為單靠個人收藏家和畫廊的力量要再次拉動市場能量是不夠了,必須要更大的資本卷進來,整個的當 代藝術市場才能繼續(xù)往前推動。說起基金將如何選擇藝術家,他放言要制造新的價值評判系統(tǒng),總的基調會重新洗牌,尋找中國人也喜歡的當代藝術作品。

  私募基金曾引領藝術市場潮流

    包 括韓國在內的亞洲各國針對藝術市場投資的私募基金近幾年也很火熱,光印度這三年來就成立了三四個私募藝術基金,新加坡的基金也不斷涌現。楊心一和他的朋友 也看準這個市場,在積極籌備一個公司運作一項針對亞洲當代藝術的私募基金。對于該基金的投資者身份等情況,楊心一表示每個基金運作的方式不同,這些都屬商 業(yè)機密。總之,該基金不是所有錢都投資藝術品,但藝術投資將以中國年輕的當代藝術家為主,他們不會簡單地買賣藝術品,更期望用另外一種方式跟藝術家成為長 期伙伴,有點類似現在APT的模式。至于基金的規(guī)模大小,楊心一打了個比方,新加坡最近募集一個藝術基金,1000萬美元,“這是藝術基金比較一般和比較 好的SIZE,我們差不多類似”。

    據楊心一透露,中國臺灣重要的收藏投資機構“寒舍”,以前是專做國際古董的玩家,其經理王定乾等人近兩年轉成當代,開一家寒舍畫廊。近期他們總共募集了1億元人民幣,將打造一只中國當代藝術的封閉型基金。

    楊 心一說,其實私募藝術基金的方式在國際上早已證明了其成功。英國著名的鐵路養(yǎng)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的股東都不曉得該做些什么投資,當初只懂買國債,后來有一個蘇富比公司前任高層人士加入,建議從1974年開始拿出約占基金總額3%(約1億美 元)的資金嘗試投資藝術品,他們每次都只買每場拍賣會最貴最好的一件,25年后,也就是1999年他們將購買的藝術品全部售出,獲得近3億美元的收入。養(yǎng) 老退休基金當初帶動了世界整個藝術品市場的行情,大部分東西是他們買走的。英國著名的Fine Art Fund,是最近五年成立的新基金,也有三四千萬美元的規(guī)模。

    藝術基金回報期至少7年

    盡 管國內市場上出現了或明或暗的各種藝術基金,但專家和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國藝術基金與表面火爆的藝術市場一樣,存在很多隱患和瓶頸。沈其斌就表示,與古董不 同,當代藝術是近在眼前的事情,選取標準不同上下就產生極大的浮動,玩當代藝術的風險太大了,他看到身邊的至少60%到70%的人投資都有問題,因為他們 根本不懂當代藝術。

    他說:“從資本運作角度看,國內的藝術基金還很不成熟,真正要操作起來問題很多。規(guī)范的私募基金一般需要有第三方托管,通過銀行或者信托來做,第三方擔保實現起來就不容易。民生銀行這一炮雖然放出來了,但是現在還看不到明顯的效益,對當代藝術的拉升、推動還不明顯。”

    “民 生銀行2年期的這種基金我是不敢做的,很不靠譜,正說明操作者不懂藝術市場。因為在國外的話基金封閉期最少要7年,一般的封閉基金回報期在7至10年,甚 至更長。事實上,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比較合理的時間是10年,假如有更好的周期的話是10至20年,那就更為有利,因為10年、20年基本上是新一輪的藝 術潮流的更替、變換,差不多比較成熟了。因為在封閉過程中,藝術品也會不斷調倉換倉,對于基金操作時間會比較充裕,而2年的封閉期只有在國內聽到。我不知 道基金經理們如何在2年內讓一個藝術基金完成盈利目標?!彼膿牟粺o道理,藝術品市場畢竟是屬于少數人的市場,作為一種非標準化產品,藝術品缺乏權威的 估價,價值波動大,風險很難把握;其次,基金產品需要定時公示收益率,但藝術品流通性比較差,變現存在困難,所以很難判斷基金的升值情況;另外,還存在藝 術品保管等問題,專業(yè)性過強。

    藝術圈:杜絕老鼠倉要靠法律

    日 前,國內首個私募基金行業(yè)自律公約面世。盡管該《私募證券基金同業(yè)公約(征求意見稿)》目前只針對深圳金融顧問協(xié)會的會員,但業(yè)內人士表示,這一公約對其 他私募基金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它設置了目前私募基金的幾個門檻,比如接受委托資金最低金額為100萬元人民幣,并且不允許由多人拼湊成這最低額度,一旦發(fā) 現應該退還委托資金;第二,呼喚行業(yè)自律,提出杜絕“老鼠倉”。

    不 少藝術界人士也關注了這一深圳的條款,趙慶偉說,私募基金也要分性質,如果是公司行為,起碼有公司財務實力和在工商局監(jiān)管的力度保證,基金會也有國家監(jiān) 管,但個人私募不用注冊就非常難管理了,如果私募基金一人只出10塊錢,但10萬人參與,而且通常只是關于“回報率”的簡單的口頭承諾,就比較像集資了。 從這點看,“100萬元人民幣的門檻”很值得借鑒。

    一 些人士認為“僅靠自律是難以杜絕老鼠倉的,希望管理層能夠把私募納入系統(tǒng)監(jiān)管”。楊心一說,不管怎樣,目前內陸已經有各式的私募基金存在,在法令規(guī)范和操 作的專業(yè)性上都應該再上一步。在對內陸、中國香港、新加坡三個市場考核過后,楊心一他們還是決定在新加坡募集基金,并受新加坡法令管制。他們覺得內陸的基 金管理法令太具有彈性,監(jiān)管程序不夠嚴密。

    楊 心一說,在西方藝術私募基金的組成大概有三四方,一方是策展人、藝術史學者,負責“掌眼”;第二是管理基金的人,西方的基金都要領執(zhí)照。第三是要托管在某 個銀行的,并且投資者和基金管理人同時同意才能動用這筆錢。還有要“管倉庫”的,買的東西放哪里,怎么保存。另外,周邊的審計、法律單位會定時審查。

    雙年展基金帶動韓國藝術發(fā)展

    不 管專家們對今后的藝術市場走勢看法如何,藝術基金無疑將成為今后市場發(fā)展的助推器。它一方面有利于盤整現有的散資、帶入新的資金,另一方面其專業(yè)化的運作 也有利于規(guī)范市場行為,因此也有利于催生新的藝術資源。著名策展人費大為為記者講述了一段韓國光州雙年展及其基金會的故事,其基金會一大部分資金來源就是 企業(yè)。

    地處韓國西南部的光州 在歷史上一直享有“藝鄉(xiāng)”的美名,光州人由此想到了借助藝術“雙年展”拉動經濟發(fā)展。2000年,光州的各個大小企業(yè)財團紛紛慷慨解囊,使第一屆雙年展在 很短的時間內神速地籌集到了巨額的基金。此后每年的利息就夠做一個雙年展了?;鹩?0%來自光州市政府,40%來自光州的企業(yè),20%來自國家??傤A算 大約100億韓元左右,并保持每屆均稍有提高。另外,由于每次雙年展的觀眾達到100萬人左右,展覽的門票收入也已經可以基本上償還展覽籌備時所花費的資 金。

    此外,光州雙年展提供了一至兩名韓國策劃人與西方著名策劃人一起策劃展覽的機會,給缺乏專業(yè)知識和管理人才的韓國迅速補充了“炮彈”,同時極大地促進了韓國藝術家的成長。

    國際上成功的藝術品基金

    成熟的市場及藝術品投資的傳統(tǒng),令歐洲國家成為藝術品基金成功的沃土。

    現 代藝術基金的雛形,要上溯到1904年,法國巴黎的一群人成立的“La Peau del’ours”,中文可譯為“熊皮俱樂部”。他們集資開始建立的“Droit de suite”(繼續(xù)權)大概是最早的一個為視覺藝術家爭取知識產權的組織。其主要內容是藝術家有權在第一次銷售作品后,仍有權在今后的交易中提取3%-5 %的版權費,或者1%交給過世藝術家的基金會。俱樂部經由眾人表決后購買畫作,其中也包括了當時尚未成名的畢加索等人的作品,10年后盤點得失,回報率超 過了400%。

    現代真正意義 上的藝術品基金,應該算是英國鐵路養(yǎng)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的建議下,為了避開通貨膨脹,它在1974年拿出約占基金總額3%(約1億美元)的資金,購買了2500幅畫作,并陸續(xù)賣 出,直到25年后,也就是1999年全部售出,獲得近3億美元的收入。這個案例披露時,恰逢藝術品市場又一輪新的上漲熱潮,所以立刻引起了關注,并且?guī)? 了大批基金轉型專攻藝術品投資。

    來 自英國的Fine Art Fund,被公認為目前最活躍的基金,發(fā)起人之一Phillip Hoffman原是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的財務總監(jiān),基金雇傭了多位藝術經紀人在全球購買潛力藝術品,并引入專業(yè)的投資手法,比如按照3∶3∶2∶2的比例 購買印象派作品、大師級作品、現代藝術品以及當代藝術作品,規(guī)避風險的同時確保不錯過各個領域的熱點。2004年開始運作,2006年底獲利超過59%。

   國內藝術顯金融趨勢十年藝術投資回報率超股票 

    今 年5月,長江商學院舉辦的一場在中國藝術界和金融界同樣轟動的論壇《2008長江藝術品收藏和投資論壇》,參會的國際“梅·摩藝術品指數”創(chuàng)立人,給國內 藝術界交出了一份驚人的報告:在過去10年里,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超過了股票!一時使得藝術品能否具備金融價值,進行金融運作成了國內熱議的話題。

    梅摩指數顯示十年回報率超股票

    此 項指數是美國兩位大學教授——紐約大學史敦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梅建平、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摩西教授所創(chuàng)立的“梅·摩藝術品指數”最近發(fā)布的。“梅·摩藝 術品指數”做了一系列案例分析和功能總結,根據全球財富人群的資產額度和不同比例的滲透率來計算了全球藝術市場的資本蓄積量,也根據財富支付比例的假設來 計算了市場可以承受的藝術品價位區(qū)間。比如假設有1000個億萬富翁,如果他們的平均投資凈值是30億美元,其中15%的資金被投入藝術市場的話,那么就 會有1000件價值4.5億美元的藝術品具有收藏需求。這個數字毫無疑問讓從業(yè)者振奮莫名?;谝陨系募僭O,在一次拍賣中一件作品的價格輕易突破5000 萬美元也就不是什么特別令人驚訝的事情。

    從 2005年中期至2006年中期,梅摩指數(Mei Moses)的一年期回報率超過22%,漲幅在歷史上僅次于1999年和1987-1990年的藝術品泡沫時期,明顯超過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8.3% 的增長。這是藝術品第一次在最近五年的年回報率(11.3%)和最近十年的年回報率(8.5%)方面超過股票(分別為2.5%和8.3%)。從藝術品和股 票不同持有期的年復合回報率分析,過去25年,股票超過藝術品;但是,從1961年至今,二者相差無幾。不過,從更長的持有期看,藝術品的風險仍然大于股 票。

  梅摩指數顯示藝術潮流和風險率

    梅 建平說,如果把1960年以后才有第一次銷售價格的觀測作為考察對象,梅摩指數有足夠的半年數據可以建立半年藝術品指數。這些數據主要屬于四個收藏類別: 戰(zhàn)后和當代作品,印象派和現代派,古典畫派及19世紀作品,以及1950年以前的美國畫派。他們在對2006四個類別的藝術品進行年度收益估計時,分析結 果令人吃驚:戰(zhàn)后和當代作品的2006年度收益率超過55%,印象派和現代派的2006年度收益率超過12%,相反,美國畫派和古典畫派的收益率只會小幅 增長和小幅下跌,這個分析后來得到驗證,即戰(zhàn)后和當代作品會受到追捧。

    而且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短期持有藝術品的回報率波動性明顯大于長期持有,而且,較長的持有期可以降低風險而不會影響回報。

    國內已具備投資藝術品基礎

    同 時參加長江論壇的中央美院人文學院副教授趙力,近幾年也一直在做藝術品投資的市場研究,從他自己總結的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起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發(fā)展曲線表 看,整個曲線的發(fā)展是向上的。而且他總結了一些極限回報率數據,全球股市從1920年到現在,平均回報率為13.4%,最高是在1950年-1959年, 平均回報率20.8%;房地產按美國的指數,平均回報率是6.5%,最高是14.4%。而藝術品是多少?按年算的話,極限回報率達到897%,平均年回報 144%。

    趙力說,目前中國的藝術投資環(huán)境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作為一個可靠的投資,它有巨大的回報和高速的增長。藝術品還有股票不具備的好處,比如可以用來抵押貸款,在短期借款方面這在西方經常使用,在美國買藝術品要上一定的保險,上了保險就可以進行抵押了。

    在 風險上,雖然藝術品投資和股票、房地產一樣,都受限于國家經濟大環(huán)境,但從根本上,藝術品買賣更能由買家自己掌握,而股票完全不是個人能掌控的。雖然藝術 品也存在人為炒作等風險因素,但這種人為因素同樣可以人的知識水平來化解,通過專家和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的提高來掌控。

    “按 照國際的歷史經驗,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收藏趨向?!壁w力解釋道,當人均GDP達到5000至8000美元的時候, 會出現一個快速增長期;而當這個數值達到1萬美元及以上的時候,就會出現系統(tǒng)的收藏行為,會出現不少收藏家。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是這樣的軌 跡。從目前中國看,收藏確實熱起來了,一些大城市已經遠遠超過3000美元的水平,像深圳已經超過8000美元。富豪級的人物和家庭涌現了一大批,為了投 資的收藏也就能跟著起來了。

    投資藝術品還得慢慢來

    趙力認為,投資藝術品規(guī)模的擴展、大量錢的涌入,給藏市帶來一些金融杠桿的作用,藝術品與金融市場的相關性大大增加,金融市場的風險性也跟著來了。

    除 了宏觀經濟的影響,投資對買家在買進時機、所買的藝術品判斷上都形成了考驗。趙力建議買家具備了“財力”、“眼力”、“魄力”后再進入市場。去畫廊看畫、 看藝術博覽會、進拍賣行看拍賣都可以積累知識,而且要借助學術界通過網站、出版物透露的藝術家信息來判斷他的分量和水平,應選擇已有拍賣價格的藝術品,選 擇有一定市場流通率的藝術家作品,更專業(yè)些的要求就是,要了解藝術品的價格、體系,主要要了解畫廊的零售價錢和拍賣會的各個競拍價,當我們了解價錢以后, 我們才能了解所有投資的方向,而不是說聽人家說這個價格是怎么樣的。

    5月10日北京金寶街麗晶酒店2層會議廳衣香鬢影、高朋云集,不過他們可不是來參加什么時尚PARTY的,而是來參加長江商學院舉辦的一場在中國藝術界和 金融界同樣轟動的論壇《2008長江藝術品收藏和投資論壇》,論壇由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親自主持。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摩西教授、紐約蘇富比 中國當代藝術品部主管張曉明女士等都參與了演講,國內外知名藝術評論家、拍賣公司負責人、畫廊負責人以及收藏家、文化部專家都參與了圓桌討論,就當前中國 藝術品市場的泡沫是否存在、藝術品日益成為金融工具和藝術市場金融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這些問題的討論無疑對未來私人銀行、私募基金以及藝術品私人投資者 的操作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和莫大的助益。

  摩西:藝術品如何納入金融資產組合

   “梅·摩藝術品指數”創(chuàng)立人之一摩西教授首先就藝術品如何作為金融資產納入個人和機構理財的問題做了演講,并運用“梅·摩藝術品指數”做了一系列案例分 析和功能總結。他根據全球財富人群的資產額度和不同比例的滲透率來計算了全球藝術市場的資本蓄積量,也根據財富支付比例的假設來計算了市場可以承受的藝術 品價位區(qū)間。比如他假設有1000個億萬富翁,如果他們的平均投資凈值是30億美元,其中15%的資金被投入藝術市場的話,那么就會有1000件價值 4.5億美元的藝術品具有收藏需求。這個數字毫無疑問讓從業(yè)者振奮莫名。摩西教授也由此闡述,基于以上的假設在一次拍賣中一件作品的價格輕易突破5000 萬美元也就不是什么特別令人驚訝的事情。當然最為鼓勵行業(yè)外人士的關注熱情的結論則是:過去十年藝術品投資回報率超過股票!

   這種來自經濟和金融學的觀察模型固然對業(yè)內頗有助益,但關鍵問題在于其實質性作用是高空俯瞰的望遠鏡?還是可以指導近身肉搏的投資決策術?如果是前者, 那實際上是起到了體育比賽中“啦啦隊”的作用,在低潮時鼓勁加油而已。如果是后者,那就必須能基于對市場歷史性、近期的大量細節(jié)交易記錄和行業(yè)異動做出具 體的判斷,并由此對投資組合予以指導。比如資本投放的長、中、短期持有周期的區(qū)間規(guī)劃;比如資本進入和退出時機以及買入、賣出渠道和平臺的設置;又或者是 介入和退出的價格評估設定,只有具備以上的資質和基于此資質的可評估和監(jiān)控性業(yè)務開展,“梅·摩藝術品指數”才算是真正的成為藝術市場近身肉搏的利器,也 就說他才成為了決定球隊成敗的關鍵———“教練”。

  就這個問題摩西教授也闡述了“梅·摩藝術品指數”的適用范圍,它們包括:資產配置決策,“按市價估值”的保險,資產估值和對沖分析。其中他們通過大量的數據運算得出結論,如果從資產組合中去除藝術品,那么該資產組合風險將會顯著的增加10%-20%。

  當代藝術市場的“泡沫論”

   關于泡沫說,在圓桌論壇部分進行了討論,韓國PKM畫廊的負責人認為泡沫是有,但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有。畫廊業(yè)的另一位女士直截了當地指出“近些年來, 中國當代藝術的確上漲迅猛,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泡沫。但是比如像號稱“F4”的張曉剛、王廣義、岳敏君、方力鈞這些市場一線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基本 上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需求大而產量有限,那自然就會導致價格的上升,在這樣的狀況下高價的出現就不能看作是泡沫”。來自拍賣機構的兩位專家則持另一看 法,他們認為泡沫在一個處在上升期的市場來說還是必要的,“有泡沫總比沒有泡沫好”。他們認為從一個歷史性的過程來看,因為有了泡沫的刺激,才吸引更多的 人進場,市場大盤的增容和價格區(qū)間的遞升才有了可能?!岸覐臍v史上可以看到,那些當初的泡沫經過市場發(fā)展會自動被淘洗掉,其對市場的作用大多是建設性 的,而不是傳說中的破壞性巨大”。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