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治療早期急性乳腺炎100例 曹松云 朱會友 急性乳腺炎是常見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筆者自1993年至1997年,采用本地民間常用的手法治療本病100例,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 100例患者全部為哺乳期婦女,其中年齡最小21歲,最大35歲;單側發(fā)病98例(左乳51例,右乳47例),雙側發(fā)病2例;病程均<1日。臨床表現為寒熱、乳房腫脹疼痛,有或無結塊,乳汁分泌不暢。 治療方法 患者坐位,外展平伸患側上肢,醫(yī)者坐于患側,腳蹬于患側腋下,雙手拉著患側上肢作大幅度(生理范圍內)的肩關節(jié)前、后旋轉運動。再由腋窩處開始作整個上肢的離心性按摩,力度要適宜。兩套動作交替進行,反復數次,一般治療20~30min,至患者上肢皮膚發(fā)紅有熱感。術畢囑患者多作患側上肢運動如上舉、振臂、肩關節(jié)前后旋轉,動作要有力度;輕拉乳頭使患乳上下晃動,再用手掌或四指并攏從淤乳腫塊處向乳頭方向輕輕反復滑推,以促進淤乳排出。同時配合局部熱敷,每次20~30min,每日3~4次。癥狀輕者,不必停止哺乳。 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治愈:治療1~2天后腫消痛止,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治療1~2天后腫痛明顯減輕,有消散希望而繼續(xù)治療1~2天獲愈;無效:經治2~3天腫塊未消散,局部紅腫并有持續(xù)性跳痛,已有化膿趨勢而改用它法治療者。 典型病例 張某,女,24歲,1994年5月16日就診,訴產后半月,左乳房腫痛伴寒熱4小時,診見左乳房腫脹,內上方皮色稍紅,捫之有結塊,無波動,稍加壓則疼痛加劇,同側腋下淋巴結不腫大。診斷為急性乳腺炎,經采用上法治療1次后諸癥消失而獲愈,隨訪1個月未見復發(fā)。 體會 急性乳腺炎屬祖國醫(yī)學“乳癰”范疇,多由肝經滯氣與陽明之熱相互郁結致經絡阻塞,乳汁淤積而發(fā)病。我們采用本法是通過對患乳側上肢活動、離心性按摩,患乳離心性滑推及熱敷和醫(yī)者足跟對腋窩的按摩作用,加速患乳血液及淋巴液循環(huán),促使炎癥消散,乳管通暢,從而使淤乳排出,而獲良效。本法操作簡便,無任何不良反應,療效高,見效快,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河南省永城市人民醫(yī)院,476600 (收稿日期 1999-01-24)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市縣中醫(yī)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