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血尿
方 1
〔組成〕鮮飛揚草30g,鮮金絲草30g,鮮烏韭15g。 〔用法〕水煎,沖紅糖服。 方 2 〔組成〕中華秋海棠30g,車前草15g,大薊根150g,蛇莓15g。 〔用法〕水煎服。 方 3 〔組成〕爵床30g,玉葉金花30g,苡米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 4 〔組成〕鮮野雉尾120g,米泔水少許。 〔用法〕野雉尾洗凈,加米泔水搗爛絞汁,燉溫服。 〔附注〕此方也用于小便不利。 方 5 〔組成〕鮮紫茉莉根30~60g,側(cè)柏葉30g,冰糖適量。 〔用法〕前3 味水煎,調(diào)冰糖服。 方 6 〔組成〕吊竹梅30g,蛇莓15g,苡米根15g,金絲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 7 〔組成〕旱蓮草30g,大薊根15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 方 8 〔組成〕抱石蓮15g,車前草30g,地榆9g。 〔用法〕水煎服。 方 9 〔組成〕尾葉遠(yuǎn)志15g。 〔用法〕水煎服。 方 10 〔組成〕一年蓬鮮全草或根30g。 〔用法〕加蜜糖和水適量,煎服,連用3 天。 方 11 〔組成〕大石韋60~120g。 〔用法〕加水稍煎,入紅糖少許,日服2 次。 方 12 〔組成〕鮮小果薔薇根30g,牛膝6g,仙鶴草6g。 〔用法〕水煎,早晚飯前各服1次。 方 13 〔組成〕鮮馬蹄金30~60g,冰糖15g。 〔用法〕水燉服。 方 14 〔組成〕鮮鳳尾連全草120g。 〔用法〕加米消水少許,調(diào)勻搗爛絞汁,燉溫眼。 〔附注〕此方用于濕熱所致的尿血,也可用于濕熱小便不利。 方 15 〔組成〕鮮車前草適量。 〔附注〕洗凈、搗爛絞取汁液約1小杯,服下。 方 16 〔組成〕土三七5g,紅糖少許。 〔用法〕水煎服。 方 17 〔組成〕鮮薺菜125g。 〔用法〕水煎調(diào)蜜服。 方 18 〔組成〕車前草 9g,旱蓮草9g,地骨皮9g。 〔用法〕加水燉服。 方 19 〔組成〕長瓦韋、瞿麥、茜草、芍藥各適量。 〔用法〕煎湯服。 方 20 〔組成〕五葉藤(烏蘞莓)適量。 〔用法〕陰干,研末,每次服6g,白湯下。 方 21 〔組成〕水芹適量。 〔用法〕洗凈搗汁服。 方 22 〔組成〕鮮頭花蓼30g。 〔組成〕水煎服。 〔附注〕若血止仍尿痛加背蛇粉0.46g,水煎服。 方 23 〔組成〕四方麻全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痢疾、黃疸、口瘡。 方 24 〔組成〕向天蜈蚣鮮葉60~120g。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約一小杯,調(diào)冰糖少許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尿道炎。 方 25 〔組成〕蘆薈葉15g。 〔用法〕洗凈,搗爛取汁,加白糖30g,用米泔水沖服。 方 26 〔組成〕木蠟樹根(或根皮)15g。 〔用法〕煨水,沖苦竹水15g服。 方 27 〔組成〕狗肝菜90~120g,馬齒莧90~1209。 〔用法〕加水500~1000g,煎2 小時,加食鹽適量服之。 方 28 〔組成〕鮮抱石蓮60~90g。 〔用法〕水煎服。 方 29 〔組成〕墊狀卷柏(炒焦)30g,豬瘦肉60g (或仙鶴草30g)。 〔用法〕水煎,服湯食肉。 〔附注〕此萬也可用于吐血、便血。 方 30 〔組成〕建蘭鮮根45g,蔥白3~5枚。 〔用法〕清水煎湯調(diào)紅糖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