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篇博文為《【圖片紀實】春運灰色記憶》,主要展現(xiàn)了春運期間人們擠火車的無奈與辛勞,并且分析了一下中國春運擁擠的根源。實際上中國春運期間雖然人口流動次數(shù)多,但是相對來說管理還算比較規(guī)范,安全問題還是能得到保障,當你看到印度與孟加拉國的火車超載情況后,你會感覺中國的春運似乎不再那么擁擠了。
自1853年開始擁有火車以來,印度不僅成為亞洲最早擁有火車和鐵路的國家,而且鐵路總里程一直雄踞亞洲第一。但是由于列車運量與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相距甚遠,許多乘客不得不采用“掛”在爆滿的車廂外面的方式來乘坐火車。
印度的火車管理規(guī)則與中國不同,印度火車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開放、自由和散漫。印度火車不關車門,一靠站旅客可以隨意上下,車開的時候,走過兩車接頭處還真點嚇人。車上不報站,旅客總是坐得提心吊膽。進站和上車都沒有人檢票,站臺上也很少見到工作人員?;疖嚿蠜]有到站的廣播通知,也很少見到列車員,列車又經常晚點,車票上也沒有車廂號,乘客只能在車站的公告牌前從幾百個名字中找到自己的名字及其所對應的車廂和座(鋪)位號。在每節(jié)車廂的門口也會有該節(jié)車廂的具體旅客名單。
印度的火車票實行“實名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一人一票無法轉讓,丟失了車票也可以補票。不過印度實行“實名制”是因為一個很尷尬的原因:印度火車太破舊,管理效率低下,鐵路事故每年居高不下。有了“實名制”,一旦出現(xiàn)事故很快就能核實事故死傷者的身份…… 。印度政府曾公布一項報告稱,印度每年有1.5萬人被火車軋死,其中僅僅在孟買就有6000人死于此類事故。這樣的慘劇接二連三發(fā)生也催生了一項令人感到恐怖的職業(yè)——撿拾被火車軋死者的尸體殘骸。
下面一組網(wǎng)絡照片,真實的紀錄了印度火車的擁擠與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