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tǒng)這一概念 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 ?必須明白傳統(tǒng)是什么意思才能明白書法所謂的法與意 的所指。傳統(tǒng)一詞,在某種條件下我認為可以這樣闡釋:傳,指傳承。統(tǒng),是指站主導地位的。占主導地位的文化被傳承下來就是傳統(tǒng)。不牽涉書體,我們舉個例子,看看傳統(tǒng)是怎樣在傳承米芾的字 ,米字在北宋的書名大噪,至南宋時期,僅列米芾字為能品。而理學家朱熹則貶低米芾等人的字,獨推崇蔡襄的字,認為只有蔡字其溫厚如君子,這是從朱子理學立場出發(fā)來講的,但是,藝術創(chuàng)作講求個性的發(fā)揮解放,米字得到更多的認可。但是清代以后,又傳出一種聲音,說米芾字偏斜拖沓不可學。大家看到,米字傳統(tǒng)傳的這個過程是很復雜的,你學的是哪個傳統(tǒng)?
1、 入筆, 這是很重要的,但常常被我們忽視 。米芾曾說過“觀其下筆處 ”的話……… 2、行筆, 要求鋪毫、中鋒,(中鋒不是中管,中鋒指的是點畫上午狀態(tài),不扁、不薄)點畫中段不能虛, 比較長的筆畫中間可以有調鋒的動作 ,很少有在中間不調鋒直接寫的長筆畫。 3、上下筆之間的聯(lián)系 ,筆畫之間是相互貫穿上下映帶的 。在行書草書中比較明顯 ,篆、隸、楷較為隱晦, 但發(fā)展較為完備的楷書中筆勢的連接還是很明顯的 4、結構造型(字法),結構主要是講的空間關系。 疏密、大小… 任何一種書體都脫離不了這些方面 。 我們把字法放到結構里來講,但是字法不等同于結構造型的觀念…… 5、 章法:章法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 但是操作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文本格式和章法往往是暗合的,格式本身就有美感存在 。我們今天說章法這個東西呢,對于正書來說 ,更過多是要求我們多了解一些歷史資料, 如唐人寫經一行十七字 ,這是一種寺院抄經的規(guī)范?!度缦蛱笸煸~》《 黃幾道祭文》這類作品,“章法”就是當時的應用文格式,并非刻意追求空靈的效果。我們在臨帖、看貼是時要去看作品的全片圖,切割本不能向我們展示章法分布的精妙 6、墨法 ,我們一般要求磨墨, 墨法往往是和章法配合著來的, 是分塊、分區(qū)域的……
除實臨以外還有意臨, 在意臨中我們要知道我們想要干什么,反復臨帖 ,如果是無意識的其效率是很低的 。 在臨帖是帶要帶著目的去臨 打動人的不是文字架構 打動人的是文字架構所變現(xiàn)出的情感(移情說) 意臨時很徹底的對書帖進行高度概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