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只供女性使用的文字——江永女書      
江永女書是現(xiàn)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別文字——婦女專用文字,它的發(fā)展、傳承及以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信息構成了女書習俗。女書文字呈長菱形,筆畫纖細均勻,似蚊似蟻,民間叫它作長腳蚊字或螞蟻字,因其專為婦女所用,學術界便將其稱為“女書”。江永女書是一種古老文字,已為專家學者們所共識,但因女書沒有古代文物,又未載于史志,故不能確定其起源時間。女書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女書作品一般為七言詩體唱本。書寫在精制布面手寫本(婚嫁禮物)、扇面、布帕、紙片上,分別叫做“三朝書”、“歌扇”、“帕書”、“紙文”。有的繡在帕子上,叫“繡字”。婦女有唱歌堂的習慣,常常聚在一起,一邊做女紅,一邊唱讀、傳授女書。婦女們唱習女書的活動被稱作“讀紙”“讀扇”“讀帕”,并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女書文化。女書作品主要內容有賀三朝書(新婚第三天的饋贈賀詩)與婚嫁歌、結交老同(老同,同年齡的女友)姊妹情書、自傳訴苦歌、紀事敘事歌、祭祀祈神歌、往來書信、翻譯改寫傳統(tǒng)漢文故事、耍歌民謠等。女書作品以訴苦為主,是一種自娛自樂的苦情文學。
      
 
  
 
  
 
  
  
 
 傳承方式
   
  女書在當?shù)貍髁曈袔追N情況:一是家傳式。家庭內長輩女性教晚輩女孩。二是私塾式。花錢向水平較高的專職婦女學習女書。三是歌堂式。婦女在讀紙、讀扇中互教互學。四是自學式。利用贈送得來的或買來、借來的女書,照樣抄寫自學。因為當?shù)貗D女幾乎人人會唱女書歌,自學起來比較容易。女書載體形式主要有:紙質布面手抄本、紙片、扇面、布帕、花帶等。           
起源推測   
  關于女書的起源、歷史,研究依據(jù)十分有限。與女書有關的文獻記載,迄今所能見到的確切文字,最早僅僅是民國二十年(1931年)七月,和濟印刷公司刊印的《湖南各縣調查筆記》上冊“花山條”一則:“(永明縣)花山,在層山嶺之麓。石玲瓏若花然。相傳唐時,譚姓姊妹,學佛修真,入山采藥,相與坐化于此,土人于山顛立□祀之(原注:今稱花山廟)。石既羅列有致,加崇林美蔭,磴道緣石罅以出,升降忘勞。每歲五月,各鄉(xiāng)婦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聲高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書蠅頭細字,似蒙古文。全縣男子能識此種字者,余未之見?!贝藭钱敃r湖南為自治,全省普查,各縣調查員收集本地情況撰寫匯集而成。到目前,其他史志文獻、出土考古皆無徵。至于女書傳本資料,最早可見明末清初者。女書作品文本歷史很短。女書的主人去世后,還要帶些女書到陰間去陪伴,免得寂寞,女書常作為殉葬品埋掉或燒掉,少數(shù)作為紀念品留給女兒、姊妹女友。人死書亡,加上歷次政治運動中女書被認為是“妖書”、“妖字”屢遭批判,整筐地燒毀。
 從女書作品內容上看,記載時代最早的事件有唐末黃巢起義、宋代《胡玉秀探親書》、明末清初《永歷皇帝過永明》,以及清乾隆、道光、咸豐等時期的事。
           
文學手法   
  女書作為一種特殊的女性文學,在表現(xiàn)技巧上也具有鮮明的女性特點。女書作品中大量運用了對女性自身的比喻和頂針手法等。女書的主人大量地是將自己以及有關的事物比做“花”。女書中常用的頂針技巧:景物起興,上下句尾頂頭、頭承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