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 氣 腫
肺氣腫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以氣短或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為慢性支氣管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支氣管哮喘、慢性纖維空洞性肺結核、塵肺或廣泛性支氣管擴張等慢性肺部疾病延久失治.亦均可引起。 本病屬中醫(yī)文獻中的“痰飲”。“喘證”范疇,現(xiàn)代學者多認為與《金匱要略》中的。肺脹。更為近似.
[臨床表現(xiàn)] 肺氣腫的發(fā)生往往是在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既有氣急、呼吸困難等肺氣腫的臨床表現(xiàn).又有咳嗽、咯痰等癥狀,并每因外邪侵襲而誘發(fā)。在標有表證,痰濁、飲邪、瘀阻、氣壅等區(qū)別.在本有肺虛、脾虛、腎虛等差異。現(xiàn)分述如下. 1.氣急。呼吸困難 氣急、呼吸困難是肺氣腫的主癥.肺氣腫發(fā)生的初期,可有輕度的氣急.隨著病情發(fā)展,氣急、呼吸困難可逐步加重。根據(jù)氣急、呼吸困難的程度.大致可以分為4級。工級:勞動和上樓時氣急;Ⅱ級:走平地時氣急;Ⅲ級:穿衣.洗臉、說話時氣急;Ⅵ級:休息、平靜時氣急,勞動力完全喪失.在氣候變化時或寒冬季節(jié)觸冒外邪,則癥狀明顯加重。 2.胸悶、胸痛 胸悶是肺氣腫的主癥之一,這是由于缺氧,通氣障礙,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由于氧分壓下降,亦可引起起心肌缺血、缺氧,加重胸悶;肺氣腫基礎上繼發(fā)支氣管肺部感染,可使已有阻塞和半阻塞的支氣管痙攣,缺氧程度加重.產(chǎn)生胸痛的癥狀.感染控制.胸痛可以消失。 3。發(fā)熱、惡寒 慢性支氣管炎并發(fā)肺氣腫的患者,常常容易在秋冬季節(jié).氣候驟變時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進而出現(xiàn)體溫升高、形寒怕冷、咽痛鼻塞、頭痛身痛等表衛(wèi)癥狀.亦有些患者因年高體虛.機體反應性差,表癥亦會顯得不甚嚴重. 4。咳嗽,咯痰 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即可伴隨咳嗽之癥;感染逐漸向下深入,咳嗽,咯痰加甚。急性期痰黃粘稠、難以咯出.反復發(fā)作,常年不斷,咳嗽可漸漸頻繁,咯痰清稀量多呈泡沫狀或呈透明膠汁狀。及至肺氣腫嚴重.由于支氣管粘膜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的纖毛發(fā)生粘連、倒伏、脫失,痰液積聚于細支管腔不易被排出.咳嗽、咯痰的癥狀反而減輕,但并不說明本病的好轉.咳嗽常以清晨和夜間為主。這是因為夜間迷走神經(jīng)興奮、支氣管分泌增多,管腔內(nèi)狹窄加重。 5.體征 肺氣腫形成之后,可見胸部呈桶狀。前后徑增大,肋間隙增寬、呼吸活動減弱;觸診語顫減弱或消失;叩診呈高清音,心濁音界縮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濁音界下降;聽診呼吸音普遍減弱.呼氣延長,并發(fā)感染可聞及羅音。支氣管痙攣寸可同時聞哮鳴音.缺氧明顯時??梢娍诖?、指(趾)甲紫紺,時間長了可出現(xiàn)杵狀指. ‘ [診斷要點] ?、?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史,或者有支氣管哮喘、慢性纖維空洞性肺結核,塵肺、廣泛性支氣管擴張等慢性肺病史.或可見于老年瘦弱者。 ②氣急、胸悶、呼吸困難。呼氣延長逐漸發(fā)生.伴發(fā)上呼吸道感染寸病情可加重. ③有杵狀指.唇甲紫紺及肺氣腫的體征。 ?、躕線透視、攝片,可見肺容積增大.肺透亮度增強,肋骨平行間隙增寬,橫膈活動度減弱,位置低平.心影縮?。3蚀怪蔽唬?BR> ?、軪KG檢查:肺型P波,電軸右偏.直位心、順鐘向轉位等等。 ⑥肺功能檢查.殘氣量增多,最大通氣量降低;第一秒時間肺活量降低.氣體分布不均. ?、咛低科蛱稻囵B(yǎng)可見異常. ?、嗬^發(fā)性紅細胞增多.或壓積增加、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升高.繼發(fā)感染可見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 [病機分析] 肺氣腫是逐漸發(fā)生的.好發(fā)于四十歲以上的有肺部疾患的人及老年體弱者.氣候異常時??沙霈F(xiàn)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隨之咳嗽、氣急、胸悶、咯痰、紫紺等癥狀復作或出現(xiàn).初病氣結在經(jīng),久病血傷入絡。故本病常與風,痰、瘀.氣、血,虛等因素有關. 風:主要指的是外風.即所謂的。非時之氣”.風邪侵襲肺衛(wèi),肺衛(wèi)之氣失于宣通.衛(wèi)表可見惡寒發(fā)熱的癥狀,肺系可出現(xiàn)咳嗽咯痰,氣急胸悶的癥狀.風為百病之長.所以可與寒邪,熱邪、燥邪等相兼為?。}象??杉娓。担杭此^。膈有膠固之痰、.也即所謂的痰飲,亦是肺氣腫病的病根之一,常常容易被外邪所引動,上千于肺而引起起肺氣宣肅異常,外邪襲肺,津失布敷,亦可成痰,飲痰相結。阻遏氣道,又可引起肺氣的升降出納異常.以致呼多吸少、呼吸困難。氣短.不能平臥.痰與氣相搏則出現(xiàn)喉間的痰鳴漉漉聲.聽診可聞哮鳴音、干濕羅音等等病理呼吸音,脈象可兼滑或弦。 氣:即所謂。肺有壅滯之氣。.??梢驓廑斩粑贝佟舛?,清氣不易吸入,濁氣不易呼出,嚴重的氣促加甚.胸悶異常.張口抬肩.此病態(tài)之氣不僅包括肺氣,還包括脾氣和腎氣在內(nèi)。因為痰濁膠固,困阻脾氣.脾氣失于健運.以致緩解期痰濁不盡,不斷滋生.臨床出現(xiàn)食欲不振、痰多乏力之征.由于肺氣腫的起病緩慢.時間較長.病勢由肺傳腎,津液失于腎氣蒸化,痰濁不斷,肺氣失于腎氣的攝納而上迫,臨床則出現(xiàn)氣短,動則益甚、痰濁清稀、形寒、腰酸,胸廓和肋骨出現(xiàn)病態(tài)變 異。 瘀:即朱丹溪所謂的宿根之一。發(fā)作期,在標期.可見瘀血的癥狀.緩解期,在本期亦可見瘀血阻絡的癥狀。因為津、血同源于水谷精微,津血可以相互轉化.津之為病成痰成飲,同樣血之為病可郁滯成瘀,痰瘀兩者為同源異流的病理性產(chǎn)物.痰飲之物阻于血絡可致瘀血之病;血郁不暢,影響新血形成,津液無以變化而赤,終乃成為痰飲之屬.故痰瘀可以相互致病.肺主氣,朝百脈。肺氣壅滯可影響百脈的運行暢達.久病肺氣漸衰,以致氣不帥血。寒邪可致血液凝聚,熱邪可使營血煎熬固結。所以引起瘀血的原因無非是氣滯.氣虛,血寒、血熱、痰飲,病因不除.瘀血不盡。臨床常可見唇舌紫紺.舌下青筋紫。實驗室檢查.紅血球壓積增高,血液粘滯度異常,脈象細而澀. 虛:即本虛,也即肺氣腫發(fā)生的根本之一.本虛包括脾虛、腎虛、肺虛。肺氣腫的發(fā).生年齡為中老年,全身的元氣有所耗損;亦常繼發(fā)于慢性支氣管炎等肺部疾患,久病傷正。肺臟嬌嫩 又稱為氣、陰之臟,疾病的影響。終可使肺氣肺陰虛虧.根據(jù)在虛臟腑的區(qū)別.在脾可見納呆、乏力、痰多白粘;在腎可見動則氣急尤甚,甚至平靜的情況下仍氣急異常,不能平臥;在肺可見容易感冒.咳嗽、氣短聲怯之癥,倘在發(fā)作期.氣短、呼吸困難更嚴重. [辨證論治] 使用方法:先對癥選用藥方,并按提示辯證加減,然后進入方劑數(shù)據(jù)庫查閱其藥理、煎法、服法等;再進入中藥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病人的具體病情、體質(zhì)對所選的藥方進行加減,才得到有效的藥方,還要查閱三反九畏;服藥后還要根據(jù)“療效評定”再次判斷所用的藥方的療效。
1。實證 肺氣腫發(fā)生初期.氣急癥狀不甚明顯.??梢驗闅夂虍惓?,或冬季風寒外襲而加重.可伴見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胸悶,頭痛,怕冷、發(fā)熱等癥,脈象浮緊.舌苔薄白而潤.舌質(zhì)淡紅。此系風寒之邪.束于肺衛(wèi),肺氣失于宣降之故。治療當以辛溫解表尸宣降肺氣為宜。選方可以三拗湯為主。常用水炙麻黃、杏仁、甘草、炙蘇子.有氣急癥,可加前胡,金沸草(包);胸悶甚,加枳殼、桔梗,一升一降,調(diào)暢氣機;表癥明顯可加桂枝.即麻黃湯之意。 肺氣腫發(fā)生日久.慢性咳嗽持續(xù)不解,痰液甚多,氣急癥狀加重.感受外邪之后呼吸益加困難,喉中??陕劶八Q聲.發(fā)則不能平臥,平時形寒肢冷、背冷,苔白膩、質(zhì)淡紅,脈弦,為飲邪留伏肺俞.外邪引動阻肺.氣機升降失于常度。治當疏散外邪.化除痰飲,調(diào)節(jié)氣機升降。常用小青龍湯:水炙麻黃、桂枝.細辛、干姜、半夏、白芍、五味子、甘草。氣急甚可加白果(打),椒目;痰多可加射干.蘇子、白芥子、萊菔子;胸悶甚,可加蘇梗、薤白頭:痰液由白轉黃、由稀轉稠、成塊難咯.可酌加瓜蔞皮、海蛤殼、葶藶子。倘表證不甚明顯.可選用苓甘五味姜辛湯加減。風寒之邪入里引動伏飲化熱,可以小青龍加石膏湯或麻杏石甘湯加減。如屬風熱之邪犯肺而致氣急加重,氣粗息涌.兼見發(fā)熱惡寒、咽痛而干、痰黃量多,胸高脅脹,咳嗆陣作.咳痰黃或白,粘稠厚濁,排吐不利,口渴喜飲,苔黃膩、質(zhì)紅,脈滑數(shù)或弦滑數(shù).治擬清熱宣肺、化痰定喘。方取定喘湯為主加減,蜜炙麻黃、桑白皮、杏仁、炙款冬,黃芩,半夏、銀杏5枚(打)。痰多息涌,氣急不已.加葶藶子,廣地龍、平地木、澤漆;黃痰稠粘成塊不暢,加海浮石、象貝母、魚腥草;大便不暢痰涎壅盛加礞石滾痰丸.或湯劑中加青礞石,生大黃通腑降氣。 如喘而胸滿悶窒、痰多粘膩而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嘔惡納呆、口粘不渴、苔厚膩、色白.脈滑,為中陽不運,積濕成痰,肺氣為痰濁壅阻,肅降無權。治宜和中化痰、降氣平喘。代表方為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基本方為:半夏.茯苓、陳皮、白芥子、萊菔子、蘇子、桔梗、枳實、瓜蔞皮、杏仁、細辛、桂枝.痰郁化熱,去細辛、桂枝,加黃芩、陳膽星.桑白皮;痰粘難以咯出加海蛤殼。
若病發(fā)于燥熱偏盛的秋天.癥見喘咳痰少.咯吐不易、胸膺疼痛,口干鼻干咽燥.苔薄黃而干、舌尖紅、脈浮數(shù).久病肺陰已虧.燥熱之邪復傷肺陰.清肅之令不行.治宜清肺潤燥、宣肺平喘之法.可取桑杏湯或清燥救肺湯化裁?;痉綖?;桑葉9克、杏仁9克,炙杷葉(去毛,包)9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太子參9克.麥門冬9克。隨癥加減。 2.虛證 大病之后,或久喘不愈,常易導致形神虛怯,語音低微。氣急喘促、綿綿不已、咯痰稀薄、無力咳吐.苔白滑或膩.舌質(zhì)淡胖有齒痕,脈細滑。證屬元氣虧損,痰濕內(nèi)生。治療可予補益元氣、斂肺平喘法.方可取補中益氣湯合生脈散為主化裁.基本方為;黨參、炙黃芪、白術、陳皮、五味子,當歸.炙甘草、紫菀.如見痰稀呈泡沫狀.形寒、口不渴者.酌加干姜.細辛,以溫肺化痰.咳喘日久。痰多傷津.發(fā)作時反見痰少無力咯出.形瘦虛怯.苔剝或光.舌質(zhì)嫩紅,脈細而數(shù),此系病久陰津損傷.無津作痰,當與痰郁化熱及燥熱傷肺相鑒別。治宜滋養(yǎng)肺陰,化痰降氣平喘.代表方可取沙參麥門冬湯為主?;痉綖椋罕鄙硡ⅲ湺?。桑皮,杏仁,知母,前胡、五味子、川貝。 倘喘促日久.動則喘甚、呼多吸;b。氣急不得續(xù),此系金水相傳,久病及腎.腎氣虧損.宜補腎納氣平喘.如兼見形瘦神憊,浮腫,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質(zhì)淡白或黑潤.則屬腎陽不足;喘咳而兼見面紅煩躁、足冷汗出如油.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則為腎陰虧損。腎陽虛而喘者.方宜金匱腎氣丸或參蛤散加減?;痉娇捎瑁皇斓?,淮山藥,山萸肉。茯苓、澤瀉、丹皮,熟附塊、桂枝、沉香。如氣上沖胸.可酌加紫石英、龜版、磁石以鎮(zhèn)納之.腎陰虛而喘者,方宜七味都氣丸合生脈散.基本方可予;黨參、熟地、當歸、甘草、天麥冬、淮山藥、山萸肉。五味子.氣急甚可酌加龜版、紫石英、胡桃肉納氣平喘。 如見。上實下虛。之候,痰多咳嗽、氣促不已,苔膩.脈細緩.尺部極弱,治宜溫腎以納氣、化痰以降氣.方用蘇子降氣湯:炙蘇子9克.沉香末(后下)6克,上肉桂(后下)3克,當歸9克,前胡9克,半夏9克,川樸9克,陳皮6克、生姜三片、大棗七枚。陽虛水飲內(nèi)停,上凌心肺,而見氣喘、咳嗽,心悸、足腫、尿少、唇甲紫紺,舌質(zhì)淡胖、脈象沉細.宜予溫陽利水,以真武湯為主,常用熟附塊,磁石。蒼白術.赤白芍。干姜,炙黃芪,漢防己、桂枝、葶藶子、萬年青根.丹參。 上海陳蘇生醫(yī)師治療肺氣腫.曾擬有二麻四仁湯一方。在此基礎上,按照疾病的寒熱虛實進行加減,藥用炙麻黃4.5克、麻黃根4.5克,桃杏仁各9克、白果仁(打)9克、郁李仁9克。其中麻黃蜜炙.與麻黃根同用一升一降.桃仁,杏仁一氣一血.白果,郁李仁一滑一澀。具有調(diào)節(jié)氣機升降、和血祛瘀平喘之功。痰多色黃而喘者可加葶藶子(包)15---30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30克、連翹9克、白薇9克.咳嗽可加車前草24克、百部9克.痰不多而咳者還可再加炙冬花9克,痙攣性咳嗽者可加玉蝴蝶.以利氣止咳.咯痰不利成塊可加蛤殼15克、桔梗6克.胸悶加郁金9克、菖蒲6克,氣急甚,有心陽耗散上越之兆可加熟附塊(先煎)9克。磁石(先煎)30克.不寐可加夜交藤15克、合歡皮24克,納呆者可加川樸6克、蒼術9克,有氣陰兩虧之象可加明黨參9克,太子參9克、北沙參9克、麥門冬9克等.見有過敏可酌加地龍6克、僵蠶9克、蟬衣6克等.其效頗著.錄之以供臨床者參考. 一般說來,肺氣腫初起.病情較輕,如及時治療,措施得當,預后較好.但如果早期失治,肺氣腫會逐漸加重.并向肺心病方向發(fā)展,預后就很難樂觀。中醫(yī)治法包括疏散外邪、化痰利氣,活血祛瘀.扶正補虛.??墒盏骄徑獍Y狀,阻遏病勢發(fā)展.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效果. 患者須適寒暖,慎起居.調(diào)勞逸、節(jié)惱怒、忌吸煙。另外,可適當開展一些腹式呼吸鍛煉.以加深橫膈的活動度,增加肺部通氣量。正常人在平靜呼吸時橫膈活動度僅1厘米左右,深呼吸時可達5---6厘米.甚至達l0厘米.而肺氣腫的病人深呼吸僅2—3厘米。橫膈活動度增加l厘米.可使肺通氣量增加300毫升.隨著腹肌張力的鍛煉,患者氣短的癥狀可得到一定的改善.一般操作時.可取坐位或站位.一手按腹.一手撫胸.嘆時快而深.呼時慢而松.吸時氣經(jīng)鼻,呼時氣從口出.這對于肺氣腫病人無疑是一種有效的輔助療法。
|